油水分离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550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水分离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炊具,尤其是涉及一种炖煮汤用锅具。
背景技术
在炖煮汤时,一般会出现在炖煮好的汤液表面有一层由食材所产生的油脂,如果不将油脂去除,则汤液非常肥腻,不利于食用和健康。目前常用的炖煮汤用锅具是单一锅体结构,炖煮之后汤液及油脂全部都留置在锅体中,无法将汤液与油脂分离,食用时还通常需要将漂浮在汤液表面的油脂捞除,非常费劲,而且也难以把油脂捞除干净。专利号为200920150664.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油水分离的锅具结构”,该锅具包括有外锅、中锅以及内锅,中锅与内锅活动连接,食材置于内锅中,炖煮之后提起内锅(中锅一并带起),汤液经中锅流入外锅中,油脂保留在内锅中,从而将汤液与油脂分离。这种锅具虽然解决了汤液与油脂分离的问题,但中锅与内锅的连接结构复杂,存在连接是否可靠的安全隐患,取出内锅的食材时还要脱开中锅与内锅之间的连接,使用很不方便,而且当从外锅中提起内锅及中锅时,由于中锅中残留的汤液是满的,移动过程中残留汤液容易洒漏在外,影响清洁卫生。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的油水分离锅。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包括外锅、中锅以及内锅,中锅座于外锅中,内锅活动置于中锅内,内锅底部开有网孔,在中锅的侧壁开有疏流孔;所述的中锅装有中锅提把。所述中锅的内壁设有环形凸台,内锅开口端带有向外突出的唇边,内锅放进中锅时所述唇边压在所述环形凸台上。所述内锅可直接搁在所述中锅的底部上,并且内锅的底部设有突起。所述内锅装有内锅提把。所述中锅的上部开有循环通气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由于内锅搁置在中锅中,提起中锅时内锅与中锅不会发生连接松脱问题,安全可靠,而且提起中锅之后直接提起内锅即可取出食材, 使用十分方便;又由于此时中锅中残留的汤液和油脂其液面已低于中锅侧壁的疏流孔,残留的汤液和油脂不会洒漏出来。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0014]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起中锅的状态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汤液与油脂分离状态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起内锅的状态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的油水分离锅包括外锅1、中锅2以及内锅3,中锅2内壁有一环形凸台4,内锅3开口端带有向外突出的唇边5,内锅3放进中锅2时唇边5压在环形凸台4上, 内锅3底部开有网孔6,在中锅2的侧壁开有疏流孔7,汤液从此疏流孔7流到外锅1中,中锅2安装有中锅提把8,内锅3安装有内锅提把9,中锅2的上部开有循环通气孔10,与外锅 1大气相通。图2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内锅3搁在中锅2的底部上,并且内锅3的底部设有突起14垫高内锅,内锅3的高度与中锅2的高度相当。参见图3、图4、图5以及图6,使用时,将食材11置于内锅3中,炖煮之后食材11 所产生的油脂12漂浮在汤液13表面;提起中锅2,汤液13经内锅底部的网孔6从疏流孔7 流到外锅1中,当汤液13液面下降到与疏流孔7平行时,汤液13不再流出,全部油脂12及少量汤液13保留在内锅3中,从而将汤液13与油脂12分离;此时提起内锅3,内锅3中残留的汤液13和油脂12透过网孔6全部流至中锅2,中锅2中的液面同时亦下降到疏流孔7 以下,不会洒漏出来。
权利要求1.一种油水分离锅,包括外锅、中锅以及内锅,中锅座于外锅中,其特征在于内锅活动置于中锅内,内锅底部开有网孔,中锅的侧壁开有疏流孔;所述的中锅装有中锅提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分离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锅的内壁设有环形凸台,内锅开口端带有向外突出的唇边,内锅放进中锅时所述唇边压在所述环形凸台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分离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搁在所述中锅的底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水分离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的底部设有突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分离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锅装有内锅提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油水分离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锅的上部开有循环通气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油水分离锅,其包括外锅、中锅以及内锅,中锅座于外锅中,内锅活动置于中锅内,内锅底部开有网孔,在中锅的侧壁开有疏流孔;所述的中锅装有中锅提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
文档编号A47J27/00GK202122462SQ20112022082
公开日2012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7日
发明者刘玉龙 申请人:刘玉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