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器清扫装置、集尘盒及空气调节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6880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过滤器清扫装置、集尘盒及空气调节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器清扫装置、集尘盒及空气调节机,该过滤器清扫装置利用转动刷清扫安装在空气调节机等的吸入口上的过滤器。
背景技术
在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吸入口上安装有过滤器,利用过滤器除去吸入的空气中的灰尘。最近,具有一种安装有过滤器清扫装置的空气调节机,所述过滤器清扫装置边使该过滤器移动边对其进行清扫。过滤器清扫装置驱动转动刷转动,边使过滤器移动边对其进行清扫。过滤器清扫装置具有收容灰尘的集尘盒。集尘盒相对于室内机的框架装拆自如。在集尘盒内安装有转动刷,利用转动刷从过滤器除去的灰尘积存在集尘盒内。在安装有多个过滤器的情况下,与各过滤器对应设置有多个集尘盒。在此,用于驱动多个转动刷转动的驱动机构使用一个电动机,来自电动机的转动カ传递给各转动刷。由*于使用一个电动机,所以可以实现节省空间。例如在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9-168349号)记载的空气调节机中,驱动机构包括与电动机连接的转动轴、与转动轴连接的驱动齿轮、与驱动齿轮连接的传递构件以及与传递构件连接的转动轴。与各转动轴连接的驱动齿轮和与转动刷的转动轴连接的从动齿轮啮合。如果驱动电动机,则来自电动机的转动カ传递给多个转动刷的转动轴,从而使各转动刷同时转动。在上述转动刷的驱动机构中,转动轴、驱动齿轮和传递构件这样的多个转动カ传递用构件设置在室内机的框架内。特别是转动轴设置在过滤器的前方、且横跨框架的左右方向。由于存在转动轴,所以集尘盒的安装位置和形状受到限制,难以使集尘盒的容积变大。这样,在使用多个转动カ传递用构件的驱动机构中,占用了空间而妨碍室内机的小型化。此外,有可能因各构件的设置位置导致难以装拆集尘盒。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能够使多个转动刷转动的新驱动机构的过滤器清扫装置、集尘盒及空气调节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滤器清扫装置,其中,集尘盒能够装拆地设置在框架上,在所述集尘盒内安装有从过滤器除去灰尘的转动刷,多个集尘盒配置成沿左右方向排列,转动刷的支承轴从集尘盒的左右两侧突出,在支承轴的两端设置有转动件,在相邻的集尘盒之间设置有中间传递构件,所述中间传递构件与从各集尘盒突出的转动件连接。例如,转动件是齿轮,中间传递构件是设置在框架上的中间齿轮。—个转动刷的转动カ从转动件传递给中间传递构件,再从中间传递构件传递给相邻的转动刷的转动件。由此,可以将ー个转动刷的转动カ通过中间传递构件传递给另ー个转动刷。所述过滤器清扫装置具有使转动刷转动的清扫用电动机,一侧的转动件与清扫用电动机连接,另ー侧的转动件与中间传递构件连接。在具有三个以上集尘盒的情况下,在配置于中间的集尘盒上,其两侧的转动件与中间传递构件连接。由此,将来自ー侧的清扫用电动机的转动カ通过多个中间传递构件传递给各转动刷。由此,可以利用一个清扫用电动机使多个转动刷同时转动。所述过滤器清扫装置可以设置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使集尘盒在框架上定位,以使集尘盒左右两侧的转动件分别与清扫用电动机或中间传递构件连接。由此,通过将集尘盒准确地定位在框架上,来连接左右的转动件和设置在框架上的清扫用电动机、中间传递构件。上述过滤器清扫装置使用的集尘盒包括转动刷,从过滤器除去灰尘;以及集尘箱,积存除去的灰尘,转动刷由集尘箱保持成转动自如,转动刷的支承轴从集尘箱的左右两侧突出,在支承轴的两端设置有转动カ传递用的转动件。这种集尘盒沿左右方向排列,通过将中间传递构件设置在相邻的集尘盒之间,可以使多个转动刷同时转动。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机安装有上述的过滤器清扫装置,所述空气调节机在外壳 上具有清扫用电动机和电气盒,所述清扫用电动机使转动刷转动,所述清扫用电动机和所述电气盒配置在所述外壳左右方向同一侧的端部上。按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用于在转动刷之间传递转动カ的中间传递构件,可以将转动力传递给多个转动刷。

图I是本实用新型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立体图。图2是室内机的断面图。图3是过滤器清扫装置的单元框架的立体图。图4表示过滤器,(a)是表面的立体图,(b)是背面的立体图。图5是取下集尘盒后的单元框架的立体图。图6表示清扫过滤器时的单元框架,(a)是清扫前的过滤器处于安装位置时的断面图,(b)是过滤器移动过程中的断面图,(C)是过滤器到达终点时的断面图。图7表示单元框架,(a)是安装有集尘盒时的断面图,(b)是取下集尘盒后的断面图。图8是集尘盒的立体图。图9是集尘盒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表示装拆转动刷时的集尘盒的图。图11是从斜上方观察集尘盒的图。图12是安装有集尘盒的单元框架的断面图。图13是从斜上方观察安装有集尘盒的单元框架的图。图14是表示导向肋和辅助导向肋相连的单元框架的立体图。图15是单元框架的转动刷驱动机构的主视图。图16是单元框架的中心框的断面图。附图标记说明3 外壳[0032]4 吸入 ロ7过滤器15移动部16清扫部17集尘盒18单元框架20网格部21 框体21a 纵框21b 横框24 齿条35导向通道40小齿轮41步进电机42导向辊45集尘箱46过滤器导向件47导向肋48辅助导向肋50转动刷51清扫用电动机65a前侧的两股部65b后侧的两股部66辅助导向肋70支承轴71 刷毛75支承肋76 齿轮77驱动齿轮78中间齿轮83锁定部88 销89定位部92提升构件95除尘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I、图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室内机包括热交換器I和室内风扇2,它们被安装在外壳3内。外壳3从前表面到底面做成弯曲面。在外壳3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吸入ロ 4,在外壳3的弯曲面上形成有吹出口 5。在外壳3的内部形成有从吸入ロ 4到吹出口 5的空气通道6,热交換器I和室内风扇2配置在该空气通道6中。在吸入ロ 4和热交換器I之间配置有过滤器7,用于除去从吸入口 4吸入的室内空气中的灰尘。过滤器7为左右两个。在室内机内设置有过滤器清扫装置,所述过滤器清扫装置边使该过滤器7移动边对其进行清扫。在外壳3的弯曲面上设置有开关吹出ロ 5的面板10。面板10被外壳3支承成开关自如,并且设置有用于开关面板10的开关部。当空气调节机运转时,面板10打开。当冷气装置运转时,面板10把冷风导向斜上方,使冷风沿顶棚吹出。当暖气装置运转吋,面板10压住朝向前方吹出的暖风,把暖风向地面方向引导。另外,在冷气装置运转的初期,也可以使冷风吹向地面方向,进行快速制冷。在运转停止吋,面板10成为关闭姿势,覆盖吹出ロ 5并与外壳3成为一体。此外,在外壳3内、且在热交換器I的下方设置有排水盘11,用于承载沿热交換器I流下的水滴。排水盘11与形成吹出ロ 5的排水盘单元12 —体形成。在排水盘单元12上安装有产生离子的离子产生単元13。在空气调节机中,相对于室内机,在室外设置有未图示的室外机。在室外机内部安装有压缩机、热交換器、四通阀和室外风扇等,由它们和室内侧的热交換器I形成制冷循环系统。并且,在室内机中设置有控制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装置。由微处理器构成的控制装置根据使用者的指令、以及检测室温或外部气温的温度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制冷循环系统使冷暖气装置运转。此时,控制装置根据冷暖气装置的运转,控制开关部来开关面板10。此外,控制装置定期或根据使用者的指令,控制过滤器清扫装置,边使过滤器7移动边对其进行清扫。过滤器清扫装置包括移动部15,使过滤器7移动;清扫部16,对过滤器7进行清扫;以及集尘盒17,收容从过滤器7上除去的灰尘,如图3所示,它们被一体地设置在単元框架18上。过滤器7被保持在单元框架18上,当过滤器7移动时,过滤器7被单元框架18引导。由该单元框架18构成过滤器保持装置,该过滤器保持装置将装拆自如的过滤器保持成能够移动。即,过滤器清扫装置具有过滤器保持装置。单元框架18以覆盖热交換器I的前表面到上表面的方式安装在外壳3上,并且相对于外壳3装拆自如。在单元框架18的前方设置有开关自如的前面板19。前面板19装拆自如地安装在外壳3上。前面板19绕外壳3上部的轴进行开关,当前面板19打开时露出集尘盒17。集尘盒17装拆自如地安装在单元框架18上。在取下集尘盒17后,能够装拆过滤器7。如图4所示,过滤器7由网格部20和包围网格部20周围的框体21构成。并且,网格部20和框体21由聚丙烯树脂等合成树脂一体成形,框体21为前后对称且左右対称的形状。此外,网格部20的形状也前后对称且左右对称。因此,前后、左右分别对称的过滤器7从前后任意方向都能安装到外壳3上。框体21由位于左右的纵框21a和位于前后的横框21b形成为方形的框状。在网格部20的背面上分別等间隔地形成有加强用的纵肋22a和横肋22b。网格部20的表面处
于同一平面。在纵框21a上形成有齿条24,该齿条24与移动部15的被驱动转动的小齿轮啮合。、齿条24形成为在过滤器7的背面ー侧凸起、在表面ー侧凹陷。此外,齿条24从纵框21a的前端延伸至后端,并且无论从前后中的任意方向被安装到单元框架18上,齿条24都能够与小齿轮啮合。齿条24的凸起部分的高度比纵肋22a高、且在横肋22b的高度以上。纵框21a和纵肋22a比横框21b和横肋22b壁厚薄。由此,过滤器7可以保持横向的刚性、且在纵向上具有可弯曲性,从而使过滤器7可以沿纵向弯曲。方形的过滤器 7的四角被倾斜地切棹,形成倾斜面25。倾斜面25在纵向上被切掉得较长、在横向上被切掉得较短。另外,各角的倾斜面25的形状相同。过滤器7从前侧或后侧的方向以表面向上的方式进行安装。因此,在横框21b上设置有表示正反面和插入方向的标记26。在前后横框21b的表面上通过成形或刻印形成有“表面”和“插入方向”这样的标记26。在横框21b的背面上通过成形或刻印形成有“背面”这样的标记27。由此,使用者不会弄错过滤器7的正反面,可以容易地将过滤器7插入并安装到外壳3上。另外,标记并不限定于上述那样的词语,也可以使用记号、图画。如图5 7所示,单元框架18由保持过滤器7的底板30和左右侧框31形成。底板30从上表面到前表面弯曲,并且具有平坦的下表面。在底板30的左右两端一体地直立设置有侧框31。底板30的弯曲部分开ロ,在底板30左右方向(室内机的长边方向)的中央设置有中心框32,从而将开ロ分成两部分。在该开ロ内由纵横的条状件33形成格栅部34。格栅部34位于与热交換器I相対的位置上,通过过滤器7的空气穿过格栅部34流向热交換器I。在单元框架18上形成有对移动的过滤器7进行引导的导向通道35。如图6所示,当进行清扫时,过滤器7从安装在吸入ロ 4和热交換器I之间的安装位置向下移动,U形折返并沿格栅部34移动,到达吸入ロ 4和热交換器I之间。在单元框架18的左右侧框31和中心框32上形成有从侧面观察为σ形的导向槽36,过滤器7的纵框21a能够滑动地嵌入在导向槽36内。利用上述导向槽36和底板30的格栅部34,导向通道35形成在单元框架18的从前表面到上表面的空间内,所述导向通道35用于使过滤器7以U形折返方式移动。移动部15包括小齿轮40,与过滤器7的齿条24啮合;步进电机41,驱动小齿轮40转动;以及导向辊42,辅助过滤器7移动。在单元框架18的侧框31的外表面一侧安装有步进电机41,小齿轮40转动自如地支承在侧框31的内表面ー侧。小齿轮40也转动自如地支承在中心框32上。通过安装在步进电机41的电动机轴上的齿轮向小齿轮40传递转动驱动力。由转动轴43连接左右的小齿轮40。在转动轴43上安装有导向辊42。与小齿轮40的转动联动,导向辊42也转动。另外,移动部15与左右过滤器7对应,设置成左右一対。同步驱动两个步进电机41。如图3、图7所示,在底板30的下表面上安装有集尘盒17。分别相对于左右过滤器7设置集尘盒17。如图8 图10所示,集尘盒17包括集尘箱45,积存从过滤器7上除去的灰尘;过滤器导向件46,按压边弯曲边移动的过滤器7 ;以及导向肋47,引导过滤器7移动。清扫部16包括转动刷50,与过滤器7接触来刮除灰尘;以及清扫用电动机51,驱动转动刷50转动。转动刷50装拆自如地设置在集尘盒17上,转动刷50与集尘盒17成为一体。集尘箱45配置在导向辊42的下方。集尘箱45形成为上表面敞开的箱状,并且在上表面上形成有灰尘进出的开ロ。该开ロ面向通过该开ロ的过滤器7。在集尘箱45前侧的上部设置有过滤器导向件46。通过将过滤器导向件46的下部插入到集尘箱45的上部,把过滤器导向件46固定在集尘箱45上。另外,能够相对于集尘箱45取下过滤器导向件46。并且,过滤器导向件46位于导向辊42的前方,井覆盖沿单元框架18前表面移动的过滤器7的前表面。当打开前面板19时,过滤器7被过滤器导向件46遮挡。因此,即使打开前面板19,过滤器7也不会露出,所以可以防止附着在过滤器7上的灰尘飞散。在过滤器导向件46的与过滤器7相対的后表面上,形成有辅助导向肋48。辅助导向肋48位于导向通道35的U形折返部的前侧部分上,并且形成为上下方向沿导向辊42的外周表面弯曲。多个辅助导向肋48沿左右方向隔开间隔配置。导向肋47开关自如地设置在集尘箱45上。导向肋47位于导向通道35的U形折返部的下侧部分上,并沿前后方向形成。多个导向肋47沿左右方向隔开间隔配置。位于左右方向两侧的导向肋47与小齿轮40相对,位于中央的多个、在此为三个导向肋47与导向辊42相対,当各导向肋47相对于集尘箱45处于关闭状态吋,导向肋47的上表面弯曲成凹·状。在导向肋47的后端沿左右方向形成有后框55,在导向肋47的前端沿左右方向形成有前框56,各导向肋47通过后框55、前框56连接成一体。由此,各导向肋47被一体化。在后框55上突出设置有轴57,轴57嵌入到形成在集尘箱45后侧上部的轴孔58中。导向肋47被集尘箱45支承成转动自如。当导向肋47处于关闭状态时,中央的导向肋47位于横跨集尘箱45的开ロ的位置上,左右两侧的导向肋47与集尘箱45左右方向两侧的侧壁45a相对,各导向肋47引导移动的过滤器7。当导向肋47处于打开状态时,集尘箱45的开ロ敞开。当导向肋47处于关闭状态时,前框56与过滤器导向件46的倾斜的后表面贴紧。并且,在前框56上形成多个向前后方向延伸的狭缝59,各狭缝59与每个导向肋47对应配置。当关闭导向肋47吋,辅助导向肋48进入到狭缝59内,从而可以顺畅地开关导向肋47。而且,通过使前框56与过滤器导向件46贴紧,使前框56与过滤器导向件46之间没有间隙,从而可以防止灰尘堵塞在构件之间的间隙中。因此,当取下集尘盒17并打开导向肋47吋,灰尘不会飞散。此外,在前框56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卡止爪60,并且在过滤器导向件46的左右两侧形成有插入孔61。当卡止爪60插入到插入孔61中时,卡止爪60钩住插入孔61的下缘,从而将导向肋47固定在集尘箱45上。如果将卡止爪60从插入孔61中抽出,则导向肋47被打开。因此,通过由前框56夹持辅助导向肋48,使导向肋47不会向左右方向移动。由此,在清扫过滤器7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前框56和卡止爪60将导向肋47固定成不会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移动。中央的导向肋47和辅助导向肋48以没有台阶的方式相连。如图11、图12所示,通过使辅助导向肋48的后侧端部和导向肋47的前侧端部沿左右方向排列,使导向肋47和辅助导向肋48在前后方向上重合相连。导向肋47前后方向两侧的端部为Y形或U形的两股部65a、65b,通过使辅助导向肋48的后侧端部进入到前侧的两股部65a内,使导向肋47和辅助导向肋48重合。辅助导向肋48朝向后侧高度逐渐降低,辅助导向肋48后侧端部的高度比导向肋47前侧端部的高度低。另外,左右两侧的导向肋47位于比辅助导向肋48靠向内侧的位置上。通过使导向肋47和辅助导向肋48沿左右方向排列,使导向肋47和辅助导向肋48在前后方向上重合。由此,可以使辅助导向肋48与导向肋47平滑相连,从而不会产生上下方向的台阶。此外,如图13、图14所示,在单元框架18上也设置有辅助导向肋66。在底板30的下表面上沿前后方向形成辅助导向肋66,多个辅助导向肋66沿左右方向配置。辅助导向肋66位于导向通道35的U形折返部的后侧部分上,并且与导向辊42相対。辅助导向肋66的前侧端部进入到导向肋47后侧的两股部65b内,使导向肋47和辅助导向肋66沿前后方向重合。辅助导向肋66的前侧逐渐变低,辅助导向肋66的前侧端部的高度比导向肋47后侧端部的高度低。导向肋47和辅助导向肋66平滑连接,在上下方向上没有台阶。这样,通过组合前侧的辅助导向肋48、导向肋47和后侧的辅助导向肋66,来形成包围导向辊42半周以上的一系列的导向肋。这些导向肋形成导向通道35的一部分。前后 的辅助导向肋48、66和导向肋47引导过滤器7,以使在导向通道35的U形折返部中边弯曲边移动的过滤器7不会脱离导向通道35。因此,利用具有一系列的导向肋的集尘盒17,可以在较长的区间内可靠地引导弯曲移动的过滤器7。在导向通道35的U形折返部中使过滤器7顺畅地通过转动刷50。在此,导向肋47和辅助导向肋48、66设置成与在导向通道35内移动的过滤器7的纵框21a或纵肋22a的位置对应。左右两侧的导向肋47和辅助导向肋48、66与纵框21a相对,中央的导向肋47和辅助导向肋48、66与纵肋22a相对。由此,导向肋47和辅助导向肋48、66与过滤器7的纵框21a或纵肋22a接触,而不会与网格部20接触。各导向肋47、辅助导向肋48不会妨碍转动刷50对过滤器7进行清扫。转动刷50配置在集尘箱45的开口上,与导向辊42的下侧相対。转动刷50在支承轴70的外周上安装有多排刷毛71。尼龙制的刷毛71直立在支承轴70的外周上。各排刷毛71为直线状,沿轴向(左右方向)平行排列。另外,刷毛71也可以沿左右方向安装成螺旋状,且各排刷毛71相互平行。在转动刷50的支承轴70的两侧安装有衬套72,衬套72对支承轴70进行支承。在集尘箱45的左右侧壁45a的上部形成有U形的轴承73,轴承73承载衬套72。在左右两侧的导向肋47的下表面上形成有圆弧状凹陷的抵接部74,当导向肋47处于关闭状态时,抵接部74从上方压住衬套72。因此,通过由集尘箱45和导向肋47夹持转动刷50的支承轴70,转动刷50被集尘盒17支承成转动自如。这样,可以使转动刷50的支承结构简单,并且可以容易地装拆转动刷50。如果打开导向肋47,则可以将转动刷50从集尘箱45中取出。由于可以简单地取出转动刷50,所以可以及时地清扫转动刷50,从而可以使用清洁的转动刷50。如图9所示,在集尘箱45的开口上设置有支承肋75,用于支承转动刷50。支承肋75形成为沿前后方向横跨开ロ,并且向下弯曲。多个支承肋75沿左右方向配置。在导向肋47关闭时,各支承肋75位于中央的导向肋47的下方,并且与各导向肋47相対。支承肋75和导向肋47与转动刷50的刷毛71接触。由支承肋75和导向肋47将转动刷50夹持成能够转动。另外,与导向肋47相比,刷毛71的前端向上方突出。因此,转动刷50与过滤器7接触,而不会受到导向肋47的妨碍,可以始终除去过滤器7上的灰尘。[0101]即使从过滤器7向转动刷50施加了负荷,也可以利用该支承肋75从下侧支承转动刷50,从而可以防止转动刷50弯曲,并且可以防止转动刷50离开过滤器7。转动刷50与过滤器7可靠地接触,从而可以很好地对过滤器7进行清扫。此外,支承肋75具有増加集尘箱45強度的 功能。当装拆集尘盒17吋,即使从前后方向对集尘箱45施加负荷,也可以利用支承肋75来防止集尘箱45在前后方向产生变形,从而可以反复使用集尘盒17。左右的转动刷50被一个清扫用电动机51驱动。为了使多个转动刷50转动,在转动刷50的左右两端设置有转动件,并且在左右的转动刷50之间设置有传递转动カ的中间传递构件。中间传递构件分别与左右转动刷50的转动件连接。具体地说,转动刷50的支承轴70从集尘箱45左右两侧向外侧突出,在支承轴70的两端设置有作为转动件的齿轮76。另外,虽然齿轮76与衬套72 —体成形,但是也可以将齿轮76能够装拆地安装在支承轴70上。如图15、图16所示,在单元框架18的侧框31的外侧安装有清扫用电动机51,安装在清扫用电动机51的电动机轴上的驱动齿轮77与支承轴70的齿轮76啮合。此外,在中心框32上设置有作为中间传递构件的中间齿轮78。左右集尘盒17的位于中心框ー侧的两个齿轮76与中间齿轮78啮合。利用中间齿轮78连接左右转动刷50的齿轮76。清扫用电动机51设置在外壳3长边方向、即左右方向上的配置有电气盒(未图不)的ー侧。SP,内部安装控制基板、驱动各电动机的电气盒与清扫用电动机51设置在左右方向的同一侧。在本实施例中,从前表面观察,在右侧配置有清扫用电动机51和电气盒。这样,通过将它们配置在同一侧,可以使从电气盒引出并与清扫用电动机连接的布线变短。如果驱动清扫用电动机51,则转动カ从驱动齿轮77传递给ー侧的转动刷50的齿轮76’使ー侧的转动刷50转动。该转动力从ー侧的转动刷50的齿轮76通过中间齿轮78传递给另ー侧的转动刷50的齿轮76。从而使另ー侧的转动刷50转动。由此,两侧的转动刷50联动而转动。这样,驱动机构包括清扫用电动机51、转动刷50的支承轴70、作为转动件的齿轮76和作为中间传递构件的中间齿轮78。通过把转动刷50的支承轴70组装成驱动机构的ー个结构构件,即使分割成多个集尘盒17并将清扫用电动机51配置在室内机左右方向的ー侧,也可以简化驱动机构。此外,与沿左右方向设置ー个长的集尘盒相比,通过设置多个集尘盒17,可以简单地把它们安装到外壳3上。通过在集尘盒17的左右两侧设置齿轮76,使集尘盒17左右对称。左右的各齿轮76既能与驱动齿轮77啮合、也能与中间齿轮78啮合。因此,不必区分是左侧过滤器清扫用集尘盒17、还是右侧过滤器清扫用集尘盒17,就可以将集尘盒17安装到单元框架18上。使用者不需要判断是左侧过滤器清扫用集尘盒17、还是右侧过滤器清扫用集尘盒17,从而可以容易地进行集尘盒17的安装作业。此外,仅在单元框架18上设置了中间齿轮78,就可以向相邻的转动刷50传递转动力。减少了转动カ传递用构件,并节省了对应部分的空间,实现了外壳3的小型化,并且由于中间齿轮78设置在不影响集尘盒17装拆的位置上,所以不会妨碍装拆作业。集尘盒17相对于单元框架18装拆自如。在底板30的下表面上突出设置有挂钩81。挂钩81位于左右方向的中央。在集尘箱45底面的中央形成有凹部82。挂钩81嵌入到该凹部82中。[0108]如图8所示,在过滤器导向件46的前表面上设置有锁定部83。锁定部83设置成左右一対。锁定部83具有锁杆84,可以向左右方向移动;滑动杆85,用于使锁杆84移动;以及限制件86,用于限制锁杆84的移动。锁杆84、滑动杆85和限制件86 —体形成,并相对于过滤器导向件46同时向左右方向移动。在过滤器导向件46上突出设置有限制销87,通过使限制件86与限制销87抵接,将锁杆84限制成不能移动。当锁杆84移动时,限制件86发生弹性变形而越过限制销87。锁杆84被保持成向外侧突出状态或向内侧缩回状态。如果使用者对滑动杆85进行滑动操作,使锁杆84向外侧突出,则锁杆84嵌入到形成在侧框31上的孔中。由于锁杆84被限制成不能移动,所以锁杆84不会脱离单元框架18。如果使用者将锁杆84向内侧移动,则锁杆84从孔脱出并缩回到过滤器导向件46的内侦U。从而能够将集尘盒17从单元框架18上取下。由此,集尘盒17被左右的锁定部83和挂钩81固定在单元框架18上,不会向上下、前后、左右各方向偏移。因此,即使伴随过滤器7的移动向集尘盒17施加力,也可以防止集尘盒17偏移。此外,在集尘箱45的左右侧面上突出设置有销88,并且在侧框31上形成有U形凹陷的定位部89。通过将销88嵌入到定位部89中,可以相对于单元框架18对集尘盒17进行定位。由此,将集尘盒17安装在单元框架18的规定位置上。通过在单元框架18上对集尘盒17进行定位,可以使转动刷50的齿轮76与驱动齿轮77、中间齿轮78顺畅地啮合。当想要取下集尘盒17吋,使用者以使锁杆84缩回的方式对锁杆84进行操作,并握住形成在集尘盒17前表面上的把手90,将集尘盒17拉起并从单元框架18上取下。另夕卜,销88也可以设置在过滤器导向件46左右的侧面上。如图7的(b)所示,如果将集尘盒17从外壳3上取下,则导向通道35的一部分敞开,露出用于使过滤器7进出外壳3的插入口 91。使用者可以通过该插入口 91,来装拆过滤器7。在此,为了容易取出过滤器7,设置有使过滤器7脱离小齿轮40的提升构件92。提升构件92上下移动自如地设置在单元框架18上。利用弹簧93对提升构件92施加趋向于上升的作用力。提升构件92与过滤器7左右的纵框21a抵接,使过滤器7的前侧抬起。如果取下集尘盒17,则过滤器导向件46的辅助导向肋48离开导向通道35,由过滤器导向件46施加的按压カ消失。利用弹簧93的弾性力使提升构件92自动地向斜前上方上升。过滤器7的前侧被抬起,过滤器7脱离小齿轮40和导向辊42。使用者可以抓住过滤器7将其顺畅地从插入口 91中拉出。当过滤器7被拉出时,过滤器7不会钩住小齿轮40。当安装过滤器7时,从外部通过插入口 91能看到侧框31的导向槽36。使用者将过滤器7的纵框21a插入到侧框31的导向槽36中。此时,使用者确认过滤器7的前后方向和正反面。由于在左右方向上形成有齿条24,所以可以容易地确认过滤器7的前后方向。不需要确认过滤器7的前侧和后侧。此外,由于具有表示正反面的标记26、27且正反面的形状不同,所以也可以容易地确认正反面。因此,使用者只要看一眼过滤器7,就可以辨别出过滤器7的插入方向,从而可以容易地进行过滤器7的安装作业。此外,不仅在从外壳3的前表面安装过滤器7的情况下,而且在从外壳3的上表面或底面安装过滤器7的情况下,也可以容易地安装过滤器7。使用者将过滤器7插入到导向通道35中。当将过滤器7插入到导向通道35的后侧时,过滤器7的前侧朝向上方离开小齿轮40。此后,使用者安装集尘盒17。在此,集尘盒17为左右対称。因此,可以将集尘盒17用于左右任意的过滤器7。使用者不需要判断集尘盒17是左侧用还是右侧用,从而可以容易地安装集尘盒17。如果集尘盒17被固定在单元框架18上,则过滤器7的前侧被集尘盒17的过滤器导向件46按压。伴随按压过滤器7,提升构件92与过滤器7的纵框21a的背面接触并被压低。此时,纵框21a的齿条24与小齿轮40啮合。过滤器7被安装在安装位置上。在此,为了检测出过滤器7的安装状态,在单元框架18上设置有限位开关94。如图2、3所示,限位开关94配置在导向通道35后端的附近,并且与左右的过滤器7对应设置。当想要将过滤器7安装到外壳3上时,使过滤器7沿导向通道35向后侧移动。如果过滤器7到达了安装位置,则限位开关94检测到过滤器7。控制装置根据来自限位开关 94的导通信号检测出已安装了过滤器7。当过滤器清扫装置对过滤器7进行清扫时,控制装置使移动部15和清扫部16动作。驱动步进电机41,使小齿轮40和导向辊42转动,并且驱动清扫用电动机51,使转动刷50转动。如图6的(a)所示,处于安装位置的过滤器7开始沿导向通道35向下方移动。过滤器7被过滤器导向件46和导向肋47按压而弯曲,以不会脱离导向通道35的方式被引导并移动。由于利用多个导向肋47和辅助导向肋48、66来引导过滤器7,所以移动中的过滤器7不会在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上产生起伏,从而可以使转动刷50可靠且稳定地与过滤器7接触。如图6的(b)所示,当过滤器7进行U形折返时,转动刷50与过滤器7接触,来刮除灰尘,灰尘积存在集尘箱45内。虽然除去灰尘时灰尘会产生飞散,但是由于在转动刷50的前侧存在过滤器导向件46,所以飞散的灰尘被过滤器导向件46遮挡,灰尘不会向集尘盒17的外部漏出。如图6的(C)所示,当过滤器7到达终点后,过滤器7的后端到达转动刷50。过滤器7的前端没有到达限位开关94。此时,步进电机41的转动停止。在此,步进电机41停止的时机是指当过滤器7从安装位置开始移动时,限位开关94断开,控制装置基于限位开关94的断开信号,对步进电机41的脉冲数进行计数,如果到达了预先设定的计数值,则控制装置使步进电机41停止。与过滤器7的后端从安装位置到达作为終点的转动刷50为止的距离对应,来设定该计数值。此后,步进电机41反转,过滤器7返回到导向通道35内。在过滤器7返回的中途,也驱动转动刷50对过滤器7进行清扫。如果过滤器7的前端通过转动刷50,过滤器7到达了安装位置,则限位开关94检测到过滤器7,控制装置基于限位开关94的导通信号,使步进电机41和清扫用电动机51停止。转动刷50转动,除去过滤器7上的灰尘并使灰尘落入到集尘箱45内。但是,灰尘有时会附着在转动刷50的刷毛71上。在此,为了除去附着在刷毛71上的灰尘,在集尘盒17内设置有除尘构件95。如图6、图9和图10所示,除尘构件95设置在过滤器导向件46后表面的下部。在过滤器导向件46的后表面上,比紧贴该后表面的导向肋47的前框56靠向下侧的平面为除尘构件95。除尘构件95位于转动刷50的前侧,以进入到集尘箱45开ロ内的方式朝向斜下方倾斜。即,除尘构件95是倾斜面,该倾斜面倾斜成沿转动刷50的转动方向接近转动刷50。除尘构件95的前端进入到集尘箱45的开口内。除尘构件95的前端位于比转动刷50的支承轴70的中心靠向上方的位置上。除尘构件95在整个左右方向上与转动的转动刷50接触。转动的转动刷50的刷毛71的前端一侧与除尘构件95接触。设定除尘构件95和转动刷50之间的距离,使刷毛71以从前端到2/3左右范围的长度、例如1/3 2/3范围内的长度与除尘构件95接触。转动刷50朝向与过滤器7从安装位置开始移动时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即,相对于过滤器7从前侧朝向后侧的移动方向,转动刷50的转动方向为相反方向,从后侧朝向前侧。通过以上述方式设定转动方向,刷毛71对移动的过滤器7产生阻力,刷毛71强有力地与过滤器7接触,从而容易除去附着在过滤器7上的灰尘。另外,当已通过的过滤器7返回到安装位置时,转动刷50的转动方向相对于过滤器7的移动方向为顺向。转动刷50不会对过滤器7的移动产生阻力,从而可以使过滤器7顺畅地移动到安装位置。除去灰尘后的转动刷50从除尘构件95的上侧朝向下侧与除尘构件95接触。即,如果转动过来的转动刷50接近除尘构件95,则刷毛71的前端首先与除尘构件95接触,伴随转动,刷毛71逐渐按压除尘构件95井向下移动。直立的刷毛71朝向与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附着在刷毛71上的灰尘与除尘构件95摩擦并朝向刷毛71的前端移动。如果刷毛71通过除尘构件95,则弯曲的刷毛71产生趋向于返回原状的反弾力。如果刷毛71的前端离开除尘构件95,则刷毛71的前端向下描绘圆弧,并以高于转动刷50转动速度的速度移动。对应该动作,附着在刷毛71前端附近的灰尘被向下方弹出,从而抖落附着在整个刷毛71上的灰尘。从转动刷50的刷毛71上除去的灰尘落入到集尘箱45中。这样,使刷毛71与除尘构件95接触并强制性地使其变形,通过利用其反向动作,可以有效地抖落并除去附着在刷毛71上的灰尘。由于从过滤器7上除去的灰尘不会残留在转动刷50上,所以即使转动刷50再次与过滤器7接触,也可以防止灰尘再次附着在过滤器7上。在此,与除尘构件95接触的刷毛71的长度范围只要为如下即可刷毛71通过了除尘构件95,弯曲的刷毛71产生趋向于返回原状的反弾力,从而可以将附着在刷毛71前端附近的灰尘向下方弹出。例如,可以是从刷毛71的前端开始1/3范围的长度。与此对应,来设定除尘构件95和转动刷50之间的距离。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修改和变更。上述过滤器、过滤器保持装置和具有过滤器保持装置的过滤器清扫装置可以应用于空气调节机以外的空气净化机、加湿器、除湿机。另外,虽然保持过滤器的单元框架安装在外売上,但是也可以把外壳本身作为框架,并将过滤器保持成能够移动。此外,可以并排设置三个以上的集尘盒,并在相邻的集尘盒之间,设置作为中间传递构件的中间齿轮。来自ー个转动刷的转动カ通过中间齿轮传递给相邻的转动刷。由此,可以通过多个中间齿轮向多个转动刷传递转动力。另外,中间传递构件也可以是组合了多个齿轮的中间齿轮组。通过使中间齿轮组能够相对于单元框架装拆,井根据需要来更换中间齿轮组,能够改变转动刷的转动速度或转动方向。过滤器的齿条不仅可以设置在纵框上、也可以设置在网格部上。例如,在过滤器左右対称的位置上形成偶数个齿条,或者是在通过左右方向中心的位置上形成ー个齿条。此夕卜,也可以在过滤器上形成小齿轮能进入的孔来替代齿条。被转动驱动的小齿轮进入到孔内,使过滤器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过滤器不仅前后对称、上下对称,而且正反面也对称。转动刷的转动件和中间传递构件也可以使用对轴进行连接 的联轴器。利用联轴器,连接清扫用电动机的电动机轴和转动刷的支承轴,并且连接左右转动刷的支承轴。通过联轴器将来自清扫用电动机的转动カ传递给各转动刷。
权利要求1.一种过滤器清扫装置,其特征在干, 集尘盒能够装拆地设置在框架上,在所述集尘盒内安装有从过滤器除去灰尘的转动刷, 多个所述集尘盒配置成沿左右方向排列,所述转动刷的支承轴从所述集尘盒的左右两侧关出, 在所述支承轴的两端设置有转动件,并且在相邻的所述集尘盒之间设置有中间传递构件,所述中间传递构件与从各所述集尘盒突出的所述转动件连接, 一个所述转动刷的转动カ通过所述中间传递构件传递给另ー个所述转动刷。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过滤器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清扫装置具有使所述转动刷转动的清扫用电动机,一侧的所述转动件与所述清扫用电动机连接,另ー侧的所述转动件与所述中间传递构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器清扫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过滤器清扫装置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使所述集尘盒在所述框架上定位,以使所述集尘盒左右两侧的所述转动件分别与所述清扫用电动机或所述中间传递构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器清扫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清扫用电动机配置在左右方向的ー侧,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集尘盒中,位于ー侧的集尘盒的ー侧的转动件与所述清扫用电动机连接,位于ー侧的集尘盒的另ー侧的转动件与中间传递构件连接,位于中间的集尘盒的两侧的转动件分别与中间传递构件连接,位于另ー侧的集尘盒的ー侧的转动件与中间传递构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I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过滤器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是齿轮,所述中间传递构件是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的中间齿轮。
6.ー种集尘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动刷,从过滤器除去灰尘;以及 集尘箱,积存除去的灰尘, 所述转动刷由所述集尘箱保持成转动自如,所述转动刷的支承轴从所述集尘箱的左右两侧突出,在所述支承轴的两端设置有转动カ传递用的转动件。
7.ー种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干, 所述空气调节机安装有权利要求I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过滤器清扫装置, 所述空气调节机在外売上具有清扫用电动机和电气盒,所述清扫用电动机使转动刷转动,所述清扫用电动机和所述电气盒配置在所述外壳左右方向同ー侧的端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中间传递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所设置的中心框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过滤器清扫装置、集尘盒及空气调节机,可以利用较少的转动力传递用构件来实现多个转动刷的驱动机构。两个转动刷(50)沿左右方向排列,在转动刷(50)的支承轴(70)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齿轮(76)。在左右转动刷(50)之间设置有中间齿轮(78)。一个转动刷(50)一侧的齿轮(76)与清扫用电动机(51)的驱动齿轮(77)啮合,另一侧的齿轮(76)与中间齿轮(78)啮合。中间齿轮(78)与另一个转动刷(50)一侧的齿轮(76)啮合。将来自清扫用电动机(51)的转动力传递给一个转动刷(50),再将转动力通过中间齿轮(78)传递给另一个转动刷(50)。
文档编号B08B15/04GK202427663SQ20112055053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1日
发明者河野雄树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