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循环式节能蒸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品蒸柜,具体涉及一种循环式节能蒸柜。
背景技术:
现有的蒸柜中,如公开号为CN207281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蒸汽蒸柜,其包括柜体、进气管和出气管,进气管和出气管都安装在柜体的底部,在进气管上设有均分器,蒸汽通过进气管进入柜体后,首先通过均分器使蒸汽均匀分布,进而使放在隔板上的食物受热均匀;出气口设在柜体底部,使蒸汽从柜体底部排出柜体外。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带有余温的蒸汽直接排出柜体外,没有回收利用,造成能源的浪费;另一方面由于蒸汽直接从柜体内的空隙处向上流动,蒸汽的流动方向会受到隔板透气孔位置分布及食物在隔板上的摆放位置的影响,其流动方向是不确定的,进而使食物受热不均匀,需要更长的烹饪时间,既会影响食物的味道,也会造成能量的浪费,而且蒸汽在放热过程中会形成水珠附在各层隔板 的底部,在积聚过多时,会直接滴入下层的食物中,破坏食物的味道,甚至无法再食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蒸汽高速循环、节约烹饪时间、耗能低的循环式节能蒸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循环式节能蒸柜,包括相互独立设置的柜体和蒸汽发生装置,柜体和蒸汽发生装置通过进气管连接,所述柜体包括进气口、出气口和设在柜体内带有透气孔的多层隔板,所述进气口设在柜体的下部,所述出气口设在柜体的顶部,该出气口通过出气管道与蒸汽发生装置连接,在出气口、或出气管道、或进气管道上设有抽气机。所述的出气口也可以设在柜体的底部,用一条管道将到达柜体顶部的蒸汽引向柜体底部,再从出气口通过出气管道与蒸汽发生装置连接,但这样的结构较为复杂。由于从柜体流出的蒸汽本身还带有一定的热量,蒸汽到达柜体顶部后从出气口流出,并经过出气管道流入蒸汽发生装置中继续受热,形成高温蒸汽后再次通入柜体中加热食物,蒸汽被循环利用,降低了蒸汽发生器的加热时间和能耗,节约了食品的烹饪成本,另外蒸汽的循环利用,使食物中的有益分子不会随蒸汽排出流失掉,更好的保持了食物的原味,蒸出的食物比传统蒸柜的口感更好。所述隔板中排列在奇数层的为奇层隔板,排列在偶数层的为偶层隔板;奇层隔板上的透气孔可以设在奇层隔板一端上,偶层隔板上的透气孔则设在与奇层隔板的透气孔相对的一端上,即奇层隔板和偶层隔板的透气孔相对设置。蒸汽进入柜体后,沿隔板呈Z字形集中流动,其流速快,且使各层食物受热均匀,节约烹饪时间。所述透气孔设在可以设在隔板的前端、后端、左端或右端上,只要满足相邻隔板的透气孔相对设置就可以了,为了方便安装,奇层隔板上的透气孔设在奇层隔板前端上,偶层隔板上的透气孔则设在偶层隔板后端上。蒸汽进入柜体后,沿隔板前、后呈Z字形集中流动。[0007]为了使其结构简单,减少生产成本,且放置在隔板两端的食品可以受热更均匀,奇层隔板上的透气孔可以为奇层隔板与柜体前端内侧壁相距为O. 5 20cm形成的长条状透气孔,偶层隔板上的透气孔为偶层隔板与柜体后端内侧壁相距为O. 5 20cm形成的长条状透气孔。上述方案所述柜体前端侧壁可以为柜门,所述偶层隔板前端端头与柜体前端端口在同一平面上。即在柜门关闭时,偶层隔板与柜门接触连接,为了使密闭性更好,可以在柜门上对应与偶层隔板处设有密封套环,在关闭柜门时,偶层隔板插入密封套环内。为了使凝结水不会滴入下层隔板的食品上,所述隔板上可以设有导水板,该导水板呈倒V字型连接在隔板的背部。当然,此时隔板可以为框架结构,导水板不仅可以引导凝结水流向的作用,还可以阻挡蒸汽使蒸汽只能从透气孔通过向上流动。·[0010]为了可以更好的控制柜体内的压力,所述柜体上端可以设有限压阀。为了可以方便的观察柜体内的压力,所述柜体后端侧壁可以设有气压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I、蒸汽在柜体和蒸汽发生装置间循环,对排出柜体外带有余热的蒸汽再次利用,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其次,设有的抽气机,使蒸汽在柜体和蒸汽发生装置间形成高速循环,不仅加快烹饪的时间,而且蒸出的食物更美味;再次,克服了传统蒸柜食物中的有益分子不断随蒸汽排出柜体外流失掉,使食物口感大打折扣的缺点,本蒸柜的蒸汽循环利用,使食物中的有益分子不会随蒸汽排出流失掉,更好的保持了食物的原味,蒸出的食物比传统蒸柜的口感更好;2、隔板的透气孔在相邻层相对设置,形成Z字形的蒸汽导流通道,克服了传统蒸柜中的蒸汽是分散向上流动,食物受热慢,需要较长的烹饪时间,且蒸出来的食物味道不鲜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蒸柜中的蒸汽流集中,流速快,食品受热均匀,加快烹饪时间,味道鲜美,耗能低;3、在柜体上端设有限压阀,当达到预定压力时,限压阀才打开,确保使用的安全性;4、在每层隔板的下方都设有呈倒V字形的导水板,防止凝结水滴入下层隔板,影响食物的味道。
图I为本实用新型循环式节能蒸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A-A剖视图;图3为图I的B-B剖视图。图中标号为1、柜体;2、柜门;3、奇层隔板;4、偶层隔板;5、进气口 ;6、透气孔;7、出气口 ;8、抽气机;9、导水板;10、限压阀;11、气压表;12、蒸汽发生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循环式节能蒸柜,包括相互独立设置的柜体I和蒸汽发生装置12,柜体I和蒸汽发生装置12通过进气管连接,所述柜体I包括进气口 5、出气口7和设在柜体I内呈层状排列的多层隔板,所述进气口 5设在柜体I的下部,所述出气口 7设在柜体I的顶部,该出气口 7通过出气管道与蒸汽发生装置12连接;在出气口 7上设有抽气机8。所述隔板中排列在奇数层的为奇层隔板3,排列在偶数层的为偶层隔板4 ;奇层隔板3上的透气孔6设在奇层隔板3 —端上,偶层隔板4上的透气孔6则设在与奇层隔板3的透气孔6相对的一端上,即奇层隔板3和偶层隔板4的透气孔6相对设置。如图2所示,柜体I前端侧壁为柜门2,可以灵活开启和关闭,在柜门2与柜体I结合处设有密封条,增强柜体I的密闭性。奇层隔板3和偶层隔板4均与柜体I左右两端内壁密闭连接。所述奇层隔板3连接在柜体I后端内侧壁上,但和柜门2间隔一定距离,奇层隔板3上的透气孔6为奇层隔板3与柜门2关闭时相距5cm形成的长条状透气孔6。所述偶层隔板4前端端头与柜体I前端端口在同一平面上,在关闭柜门2时,偶层隔板4插入在柜门2上对应与偶层隔板4处设有的密封套环内,但和柜体I后端内侧壁间隔一定距离,偶层隔板4上的透气孔6为偶层隔板4与柜体I后端内侧壁相距为5cm形成的长条状透气孔
6。透气孔6这样的开设方式,形成了沿隔板前后回旋并沿透气孔6向上的呈Z字形的蒸汽导流通道。在柜体I上端还设有限压阀10,在通常情况下,柜体I内的蒸汽不向外排出,只有达到预设定的压力时,限压阀10才开启,向外排气,保证使用的安全。所述柜体I后端侧壁设有气压表11,用以观察柜体I内的压力,便于对蒸汽流量的控制,更智能化的控制烹饪时间。如图3所示,所述隔板上设有板状拼接的导水板9,该导水板9呈倒V字型连接在隔板的背部,其左右两端还与柜体I左右端内壁连接,以引导凝结水流向柜体I左右两端,而不会滴入下层食品中。
权利要求1.循环式节能蒸柜,包括相互独立设置的柜体(I)和蒸汽发生装置(12),柜体(I)和蒸汽发生装置(12)通过进气管连接,所述柜体(I)包括进气口( 5 )、出气口( 7 )和设在柜体(1)内带有透气孔(6)的多层隔板,所述进气口(5)设在柜体(I)的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7)设在柜体(I)的顶部,该出气口(7)通过出气管道与蒸汽发生装置(12)连接,在出气口(7)、或出气管道、或进气管道上设有抽气机(8)。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循环式节能蒸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中排列在奇数层的为奇层隔板(3),排列在偶数层的为偶层隔板(4);奇层隔板(3)上的透气孔(6)设在奇层隔板(3)—端上,偶层隔板(4)上的透气孔(6)则设在与奇层隔板(3)的透气孔(6)相对的一端上,即奇层隔板(3)和偶层隔板(4)的透气孔(6)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式节能蒸柜,其特征在于奇层隔板(3)上的透气孔(6)设在奇层隔板(3)前端上,偶层隔板(4)上的透气孔(6)则设在偶层隔板(4)后端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式节能蒸柜,其特征在于奇层隔板(3)上的透气孔(6)为奇层隔板(3)与柜体(I)前端内侧壁相距为O. 5 20cm形成的长条状透气孔(6),偶层隔板(4)上的透气孔(6)为偶层隔板(4)与柜体(I)后端内侧壁相距为O. 5 20cm形成的长条状透气孔(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式节能蒸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I)前端侧壁为柜门(2),所述偶层隔板(4)前端端头与柜体(I)前端端口在同一平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I 5任意一项所述的循环式节能蒸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设有导水板(9),该导水板(9)呈倒V字型连接在隔板的背部。
7.根据权利要求I 5任意一项所述的循环式节能蒸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I)上端设有限压阀(10)。
8.根据权利要求I 5任意一项所述的循环式节能蒸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I)后端侧壁设有气压表(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循环式节能蒸柜,包括相互独立设置的柜体和蒸汽发生装置,柜体和蒸汽发生装置通过进气管连接,所述柜体包括进气口、出气口和设在柜体内带有透气孔的多层隔板,所述进气口设在柜体的下部,所述出气口设在柜体的顶部,该出气口通过出气管道与蒸汽发生装置连接,在出气口、或出气管道、或进气管道上设有抽气机。本实用新型的循环式节能蒸柜,蒸汽在柜体和蒸汽发生装置间循环,对排出柜体外带有余热的蒸汽再次利用,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其次,设有的抽气机,使蒸汽在柜体和蒸汽发生装置间形成高速循环,不仅加快烹饪的时间,而且蒸出的食物更美味。
文档编号A47J36/24GK202681608SQ201220231900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2日
发明者曹传喜 申请人:曹传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