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物料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8668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食物料理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食物料理器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物料理器。
背景技术
[0002]常用的食物料理器有包括直接用加热装置对浆液直接加热的,此种加热方式虽然加热速度快,但是容易造成糊底,而且加热温度过高,也容易破坏豆浆的营养成分。[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也提出了炖煮式的食物料理器,如中国专利 CN200720061003. I,其包括设置在豆浆杯底部的搅拌刀,豆浆杯设置在底座上,搅拌刀和底座内的驱动电机通过联轴器相接,底座上设置有开口朝上的水箱,豆浆杯设置在水箱内,水箱内设置有电发热管,电发热管设置在豆浆杯外。[0004]虽然此专利的炖煮式豆浆机能有效避免直接加热方式所带来的糊底的缺陷,但是其结构过于复杂,使用时,需将炖锅拆出来,再加水,给使用造成不便,而且电发热管直接置于水箱内,其必须在豆浆杯上设置通过以供导线通过,这容易造成豆浆杯的泄漏。发明内容[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避免糊底、加热效率高的食物料理器。[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食物料理器,其包括杯体及设于杯体内的炖锅,炖锅与杯体之间设有用于装液体的传热空间,所述传热空间通过管道与供水供蒸汽装置相连通。[0007]本方案中,通过供水供蒸汽装置给传热空间补充水及加热蒸汽,利用蒸汽加热水, 水再将热量传至炖锅内,实现炖煮的方式。[0008]所述供水供蒸汽装置包括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包括水箱及用于加热水箱内水的加热装置,水箱通过管道与传热空间连通,管道与水箱的连接处低于水箱的预定液面高度。[0009]本方案中,利用蒸汽发生器为传热空间提供热水和蒸汽,当水箱中的水煮到一定温度时,由于压力作用,会使热水排至传热空间中,而当水箱中的水位排至低于管道与水箱的连接处后,蒸汽发生器将开始产生蒸汽,蒸汽通过装于传热空间的热水将热量传至炖锅上。[0010]进一步地,管道上设有控制其通断的开关。[0011]所述供水供蒸汽装置包括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包括水箱及用于加热水箱内水的加热装置,水箱分别通过供水管道、蒸汽管道与传热空间连通,供水管道与水箱的连接处低于蒸汽管道与水箱的连接处,且供水管道上设有控制其通断的开关。本方案中,也是利用单独的蒸汽发生器来提供热水和蒸汽。[0012]进一步地,所述水箱与一供水箱连通。[0013]进一步地,所述炖锅与一排浆装置相连通,排浆装置向炖锅排放浆液。3[0014]具体地,所述排衆装置包括粉碎腔体、置于粉碎腔体内的粉碎组件、驱动粉碎组件的电机、设于粉碎腔体底部的出浆口、设于出浆口的控制阀及向粉碎腔体供水的所述供水箱,出浆口位于炖锅上方。[0015]除此之外,所述炖锅内也可以设有搅拌装置,利用搅拌装置进行打浆。[0016]作为供水供蒸汽装置的另一种结构,其也可以包括用于供水的第二供水箱及用于供蒸汽的第二蒸汽发生器,所述第二供水箱通过第二供水管道与传热空间连通,第二蒸汽发生器通过第二蒸汽管道与传热空间连通,且第二供水管道上设有控制其通断的开关或水泵。本方案中,通过分别独立开来的第二供水箱、第二蒸汽发生器对传热空间分别供水和供蒸汽。[0017]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另外一种食物料理器,其包括杯体及设于杯体内的炖锅,炖锅与杯体之间设有用于装液体的传热空间,所述传热空间通过管道与供蒸汽装置相连通。[0018]本方案中,通过供蒸汽装置给传热空间直接传输加热蒸汽,利用蒸汽将热量直接传至炖锅内,实现蒸煮的方式。[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0020]本实用新型通过供水供蒸汽装置给传热空间补充水及加热蒸汽,利用蒸汽加热水,水再将热量传至炖锅内,实现炖煮的方式,能有效避免加热装置直接给浆液加热所带来的糊底的缺陷,能自动对传热空间的水进行补充,使用更为方便。


[0021]图I为实施例[0022]图2为实施例[0023]图3为实施例[0024]图4为实施例[0025]图5为实施例[0026]图6为实施例I带排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I带排浆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I带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2的结构不意图;3的结构不意图;4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0028]实施例I[0029]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食物料理器,其包括杯体I及设于杯体I内的炖锅2,炖锅2与杯体I之间设有用于装液体的传热空间3,所述传热空间3通过管道4与供水供蒸汽装置相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供水供蒸汽装置给传热空间补充水及加热蒸汽, 利用蒸汽加热水,水再将热量传至炖锅内,实现炖煮的方式。[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供水供蒸汽装置包括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包括水箱5及用于加热水的加热装置6,水箱5通过管道4与传热空间3连通,管道4与水箱5的连接处低于水箱5的预定液面高度,根据水箱5与传热空间3的相对高度,管道4上可设有控制其通断的开关。[0031]此蒸汽发生器开始加热后,当达到一定温度时,由于压力作用,水箱5中的水传至传热空间3中,且水箱5中的水由预定液面高度排至管道4与水箱5的连接处,此后,在加热装置6的加热作用下,水箱5排出蒸汽至传热空间3中对热水进行加热,从而将热量传至炖锅2内。[0032]如图2所示,所述水箱5与一供水箱7连通。所述炖锅2与一排浆装置8相连通, 所述排衆装置8包括粉碎腔体81、置于粉碎腔体81内的粉碎组件82、驱动粉碎组件82的电机83、设于粉碎腔体81底部的出浆口 84、设于出浆口 84的控制阀85及向粉碎腔体81 供水的所述供水箱7,出浆口 84位于炖锅2上方。供水箱7通过水泵86向粉碎腔体81供水。[0033]本实用新型中,供水箱7即可向粉碎腔体81供水,也可向水箱5供水,满足制浆过程中对水的需求,无需分别对粉碎腔体81及水箱5加水,只需通过向供水箱7加水即可实现制浆用水的需求,大大方便了使用。[0034]除了排浆装置外,本实用新型也可在所述炖锅2内设有搅拌装置,如图3所示,通过搅拌装置对食材进行搅拌。搅拌装置包括电机9及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粉碎刀片14,粉碎刀片14伸入炖锅2内。[0035]实施例2[003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I结构相近似,其区别在于,如图4所示,所述供水供蒸汽装置包括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包括水箱5及用于加热水的加热装置6,水箱5分别通过供水管道41、蒸汽管道42与传热空间3连通,供水管道41与水箱5的连接处低于蒸汽管道42 与水箱5的连接处,且供水管道41上设有控制其通断的开关,蒸汽管道42上也可设有控制其通断的开关。[0037]实施例3[003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I结构相近似,其区别在于,如图5所示,所述供水供蒸汽装置包括用于供水的第二供水箱10及用于供蒸汽的第二蒸汽发生器11,所述第二供水箱10通过第二供水管道12与传热空间3连通,第二蒸汽发生器11通过第二蒸汽管道13与传热空间3连通,且第二供水管道12上设有控制其通断的开关,第二蒸汽管道13也可设有控制其通断的开关。[0039]实施例4[004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I结构相近似,其区别在于利用供蒸汽装置替换供水供蒸汽装置,具体为,包括杯体21及设于杯体21内的炖锅22,炖锅22与杯体21之间设有用于装液体的传热空间23,所述传热空间23通过管道24与供蒸汽装置相连通。供蒸汽装置包括水箱25及给水箱25加热的加热装置26。本实用新型通过供蒸汽装置给传热空间补充水及加热蒸汽,利用蒸汽加热水,水再将热量传至炖锅内,实现炖煮的方式。
权利要求1.一种食物料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及设于杯体内的炖锅,炖锅与杯体之间设有用于装液体的传热空间,所述传热空间通过管道与供水供蒸汽装置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食物料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供蒸汽装置包括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包括水箱及用于加热水箱内水的加热装置,水箱通过管道与传热空间连通,管道与水箱的连接处低于水箱的预定液面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物料理器,其特征在于,管道上设有控制其通断的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食物料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供蒸汽装置包括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包括水箱及用于加热水箱内水的加热装置,水箱分别通过供水管道、蒸汽管道与传热空间连通,供水管道与水箱的连接处低于蒸汽管道与水箱的连接处,且供水管道上设有控制其通断的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食物料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与一供水箱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食物料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炖锅与一排浆装置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食物料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浆装置包括粉碎腔体、置于粉碎腔体内的粉碎组件、驱动粉碎组件的电机、设于粉碎腔体底部的出浆口、设于出浆口的控制阀及向粉碎腔体供水的所述供水箱,出浆口位于炖锅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食物料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炖锅内还设有搅拌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食物料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供蒸汽装置包括用于供水的第二供水箱及用于供蒸汽的第二蒸汽发生器,所述第二供水箱通过第二供水管道与传热空间连通,第二蒸汽发生器通过第二蒸汽管道与传热空间连通,且第二供水管道上设有控制其通断的开关或水泵。
10.一种食物料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及设于杯体内的炖锅,炖锅与杯体之间设有用于装液体的传热空间,所述传热空间通过管道与供蒸汽装置相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食物料理器,其包括杯体及设于杯体内的炖锅,炖锅与杯体之间设有用于装液体的传热空间,所述传热空间通过管道与供水供蒸汽装置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具有避免糊底、加热效率高等优点。
文档编号A47J27/10GK202801200SQ20122033712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2日
发明者陈炜杰 申请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