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稳态保温瓶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879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双稳态保温瓶塞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双稳态保温瓶塞。它克服了目前塑料保温瓶塞通用性差、体积大、成本高、使用不方便等不足。本发明中,尼龙扎带(601)穿过样式1保温瓶塞的两个Ⅰ型夹板(301、403)左端的长方形通孔并扎紧在玻璃保温瓶(602)塑料外壳的颈部。本发明通过一个配合在密闭塑料盒内的泡沫来隔热,且密闭塑料盒相对于保温瓶瓶口径向位置可调;通过固定于玻璃保温瓶瓶颈外的弹簧或簧片和短连杆来使瓶盖要么处于弹离保温瓶瓶口的状态,要么处于紧扣保温瓶瓶口的状态。本发明通用性强,成本低,保温效果良好,使用方便,有利于保温瓶塑料瓶塞全面取代保温瓶木塞。
【专利说明】双稳态保温瓶塞
[000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保温瓶塞。
[0002]【背景技术】
目前家用玻璃保温瓶塞中,有的瓶塞头部位于玻璃内胆内;有的是靠瓶塞与玻璃内胆间足够大的摩擦力来避免瓶塞迸出玻璃内胆;有的是靠销条来锁住瓶塞使其无法迸出玻璃内胆;有的仅为一个圆锥台,难免失手落地的现象;有的是靠过于复杂的连杆结构来使瓶塞保持在开盖状态。目前家用玻璃保温瓶瓶塞体积普遍偏大,都是靠密封圈来隔热。
[0003]
【发明内容】

目前的保温瓶塞通用性不够,特别是密封圈也难以通用;功能好的瓶塞则体积大、生产成本偏高、材料成本也高。
[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原理:本发明通过一个配合在密闭塑料盒内的泡沫来隔热,且密闭塑料盒相对于保温瓶瓶口径向位置可调;通过固定于玻璃保温瓶瓶颈外的弹簧或簧片和短连杆来使瓶盖要么处于弹离保温瓶瓶口的状态,要么处于紧扣保温瓶瓶口的状态;鉴于硅胶材料价格高、因耐磨性差而使用寿命短,要么用一个贴压在保温瓶瓶口外端面、薄而短的硅胶管来达到密封效果,要么利用水蒸气在密闭塑料盒与保温瓶瓶口的接触面凝结而形成的水膜来达到密封效果。
[0005]预备说明: a)实体:(包括实体组中的实体)均为三维实体,都在同一个XYZ三维坐标系(图1 (a)中的坐标系是该坐标系的XYZ坐标轴示意图,XY坐标平面即为水平面;所有说明书附图共用该坐标系,读这些图时均认可该示意图隐含于每幅图中)中。Z坐标轴为实体高度的参照坐标轴(Z坐标轴正向对应高或上、负向对应低或下,例如,设AB为长方体上一条平行于Z轴的棱,则长方体的高度=AB )。
[0006]b)实体组:包含多个实体的一个实体集,实体组只能作为一个整体运动,且运动时实体组内各实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0007]c)X坐标轴的正向为右、负向为左;Y坐标轴的正向为后、负向为前。相应地,“右移”,等价于“沿X坐标轴的正向移动”;“左移”、“后移”、“前移”的含义依此类推。
[0008]d)每幅图中包含多个子图,子图编号为(a)、(b)、(C);每个子图内缩放比例统一;不同子图的缩放比例可不同。
[0009]e)实体(实体组)的端面:设面F是实体上的一个平面,实体中不在面F上的点都处于面F —侧(即该实体的任意一点都不处于面F的另一侧),这称面F是该实体的一个端面。根据端面相对于实体重心的位置,端面可分为上、下、左、右、前、后端面(上、下、左、右、前、后的定义见前文)。依此类推,可得到实体组端面的定义。
[0010]f)实体(包括实体的拷贝、实例、镜像以及翻转后的实体)上的棱或线,如是来源于d)所述的棱或线,在无特殊 说明的情况下,也视作平行于XYZ三维坐标系中的一个轴。相应地,由这样的棱所构成的实体面平行于三维坐标系中的一个坐标平面。实体的拷贝、实例,如无特别说明,经平移或缩放或沿坐标轴翻转NX90° (N为正整数)后,均可与实体完全重合。
[0011]g)实体或实体组的实例:实体或实体组与实例的关系,相当于计算机软件中类与实例的关系,不同实例的大小和参数值可不同,但其特征形状与实体相符。
[0012]h)实体或实体组的拷贝:与该实体或实体组完全相同的实体或实体组。
[0013]i)实体或实体组的镜像:它经“面对称”变换后,能与实体或实体组完全重合。如无特殊说明,实体或实体组的镜像对称于实体或实体组,且其对称平面是一个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平面。
[0014]j)令附图中元素的编号为,贝丨J ^3?为该兀素所在的图可(如4?古该兀素出现的图号,则该兀素是一个引用;若兀素的编号为a^a。,则该兀素所在的图号为a2)。实体的集合运算公式中,Entabed代表编号为abed的实体或实体组(对实体组,Entabed代表实体组内所有实体的并集)。如某实体名称是XX,编号为abed,那么在称呼上,实体abed等价于XXabcd,如封板止滑片1556与实体1556等价。
[0015]k)实体A、实体B沿Y坐标轴的同宽(等宽或同长):实体A、实体B沿Y坐标轴的宽度相同(或长度相同)。后文所述“沿X坐标轴移动实体”等价于“沿一条直线(该直线平行于X坐标轴)移动实体”;其它与此雷同的陈述,其含义可依此类推。
[0016]I)说明书附图中的粗黑箭头表示装配流程的前后环节。
[0017]本发明由弹簧、盖体、盖座、翻桥构成。
[0018]I本发明包括以下零件:内塞、扣头、扣盖、调位板、I型翻板、II型翻板、I型夹
板、II型夹板、横杆。
[0019]1.1内塞:图1 (b)中,内塞(100)可上下地分解为上大下小、上下对中的两个圆柱体,其材质为聚丙烯泡沫。
[0020]1.2扣头:图1 (C)中,扣头(101)是一个开口朝上的等壁厚圆桶,内塞(100)的整体与该圆桶的整个内腔相配合,即扣头(101)可上下地分解为圆管(102)、板形圆环(103)、盲圆管(104)。
[0021]1.3扣盖:图1(d)中,扣盖(111)是一个前后对称、左右对称的零件,把一个长方体立于一个开口朝下的圆盲管上端面,并开出一个上下地穿越长方体和圆盲管上端面的“工”字形通孔,即可得到该零件。实体(114)是一个左右对称的平板,该平板可上下地分解为上小下大、上下对中的两个长方体;实体(115 )与实体(114)相同。扣盖(111)可上下地分解为一个开口朝下的圆盲管(111-2)和一个长方体(111-1),二者上下对中。一个上下走向的“工”字形通孔,上下地穿越一个长方体(111-1)和圆盲管((111-2))上端面;令两个实体(114、115)分别充满地配合在“工”字形通孔的两个缝(111-3,111-4),则该工”字形通孔即变为一个上下走向的长方形通孔,即“工”字形通孔的两个缝(111-3,111-4)为下大上小的缝且二者彼此连通。扣盖(111)可剖分为两个实体(112、113)。
[0022]1.4调位板:图2 (a)中,调位板(201)是一个前后对称的零件,可分解为一个正方体(201-1)、一个长板(201-4)、一个小方板(201-3)、一个带正六边形内孔的短管(201-5),其中,一个正方体(201-1)立于一个长板(201-4)左部的上端面,一个小方板(201-3)带有一个前后朝向的圆通孔且垂直在一个长板(201-4)右端的下方;一个短管(201-5)垂直在一个长板(201-4)右部的下方并位于一个小方板(201-3)右面。一个小方板(201-3)带有一个前后朝向的圆通孔;一个六角螺母配合在一个短管(201-5)的内孔时,位于一个长板(201-4)左部的一个圆通孔(201-2),与该六角螺母的螺孔上下对中。把调位板(201)翻转90°即可得到实体(202)。
[0023]1.5 I型翻板:图2 (b)中,I型翻板(211)是一个前后对称零件,可从左到右分解为三个部位:一个左右走向的水平长板(211-1)、一个前后走向的竖板(211-2)、一个前后走向的长方条(211-3)。一个长板(211-1)中部有一个左右走向的长缝(211-4),两个长方体(211-5、211-6)前后对称地分布在一个长板(211-1)右端的前后两侧。两个圆柱体(211-7、211-8)前后对称地分布在一个竖板(211-2)中部的前后两侧。一个竖板(211-2)垂直在一个平板(211-1)右端下方,一个长方条(211-3 )垂直在一个竖板(211-2 )下端右方。
[0024]1.6 II型翻板:图2 (C)中,II型翻板(221)是一个前后对称零件,可分解为三个部位:一个左右走向的水平长板(221-1)、两个前后走向的竖板(221-2、221-3)。一个长板(211-1)中部有一个左右走向的长缝(221-4),右端有一个上下朝向的圆通孔(221-5)和一个凹缺(221-6), —个圆通孔(221-5)位于一个凹缺(221-6)左面。一个竖板(221-2)上端前方有一个长方体(221-7)向前伸出、下端前方有一个圆柱体(221-10)向前伸出。两个竖板(221-2、221-3)彼此相同且二者前后对称地垂直在一个长板(211-1)右端下方,二者与一个凹缺(221-6)构成一个L形双脚叉。II型翻板(221)的一个长缝(221-4)与I型翻板(211)的一个长缝(211-4)完全相同。
[0025]1.7 I型夹板:图3 (a)中,I型夹板(301)是一个L形平板,可分解为左右两个平板(301-1、301-2),一个平板(301-1)垂直在一个平板(301-2)的下端左方;一个平板(301-2)的上端呈半圆形且有一个前后朝向的圆通孔(301-4),其下半部有一条上下走向的缝(301-5)个平板(301-1)的左端有一个前后朝向的长方形通孔(301-3)。
[0026]1.8 II型夹板:把I型夹板(301)中的一条缝(301-5)改为前后朝向的圆通孔(311-1),即形成II型夹板(311)。
[0027]1.9夹板座:夹板座(321)是一个带有两个长方形通孔(321-1、321_2)的长方体,两个长方孔(321-1、321-2)为左右朝向且前后对称。
[0028]1.10横杆:横杆(331)是一个前后对称的零件,由两个相同的圆柱体(331_1、331-3)前后对称且对中地分布在一个圆柱体(331-2)前后端而成,两个圆柱体(331-1、331-3)的半径微小于一个圆柱体(331-2)的半径。
[0029]1.11吊板:吊板(341)是一个左右对称的凸形平板,可上下地分解为一个上端有一个圆柱(341-3)的长方板(341-1)和一个左右走向的条形长方体(341-2)。
[0030]1.12簧片:簧片(402)是一个前后对称的凸形平板,可上下地分解为一个长方板(402-1)和一个前后走向的条形长方体(402-2)。
[0031]2实体组(401):令内塞(100)配合在扣头(101)内;两个吊板(341、400)自下而上地穿过扣盖(111) “工”字形通孔的两个缝(111-3,111-4),两个吊板(341、400)的下端紧配合在两个缝(111-3,111-4)中;两个吊板(341、400)上的圆柱彼此相向并对中,二者分别松配合在调位板(201)的圆通孔(201-3)两端;扣头(101)的圆管(101-1)、板形圆环(101-2)的高度之和等于扣盖(111)一个圆盲管(111-2)内腔的高度;开口朝上的扣头(101)的圆管(101-1)、板形圆环(101-2)固定在扣盖(111)一个开口朝下的圆盲管(111-2)内,即构成实体组(401)。内塞(100)与扣头(101)间存在两种配合方式:直接配合,带夹层配合。[0032]2.1直接配合:扣头(101)的圆管(101-1)外径微大于扣盖(111)的一个圆盲管(111-2)内径,扣头(101)的圆管(101-1)直接紧配合在扣盖(111) 一个开口朝下的圆盲管(111-2)内。
[0033]2.2带夹层配合:扣头(101)的圆管(101-1)外径微小于扣盖(111)的一个圆盲管(111-2)内径,一个硅胶薄圆管夹紧在扣头(101)的圆管(101-1)与扣盖(111)的一个开口朝下的圆盲管(111-2)之间,且该硅胶薄圆管的下端面向下伸出扣盖(111)的一个圆盲管(111-2),其伸出长度的推荐值为0.5mm。
[0034]3样式I保温瓶塞:令簧片(402)前后端分别紧配合在两个I型夹板(301、403)的缝中,I型翻板(211)右端的两个圆柱体(211-7、211-8)分别配合在两个I型夹板(301、403)上端的圆通孔中,且簧片(402)的上端贴压于I型翻板(211)的一个竖板(211-2)左侧;两个I型夹板(301、403)的左端分别紧配合地穿过夹板座(321)的两个长方形通孔(321-1、321-2),直至两个I型夹板(301、403)左端的长方形通孔位于夹板座(321)左侧;I型翻板(211)通过其一个长缝(211-4)与实体组(401)连接:实体组(401)中的调位板(201)有一个正方体(201-1),该正方体紧配合地卡入I型翻板(211)的一个长缝(211-4),一个六角螺母(405)紧配合在调位板(201)的一个短管(201-5)内,一个螺钉(404)的螺杆直径等于I型翻板(211)的一个长缝(211-4)的宽度,该螺钉(404)自上而下穿过I型翻板(211)的一个长缝(211-4)并配合进一个六角螺母(405);这样即构成样式I保温瓶塞(406)。
[0035]4样式2保温瓶塞:令II型翻板(221)右端的两个圆柱体(221_9、221-10)分别配合在两个II型夹板(311、501)上端的圆通孔中,横杆(331)两端分别配合在两个II型夹板(311、501)中部的圆通孔,拉簧(503)两端分别套在II型翻板(221)右端的圆孔()、横杆(331),即形成实体组(502)。用实体组(502)置换样式I保温瓶塞(406)中的I型翻板(211)、两个I型夹板(301、403)和簧片(402),即让实体组(502)中的II型翻板(221)其一个长缝(221-4)与实体组(401)连接、两个II型夹板的左端分别紧配合地穿过夹板座(321)的两个长方形通孔(321-1、321-2);这样即构成样式2保温瓶塞(504)。
[0036]5保温瓶塞与玻璃保温瓶的配合:图6中,市售的日用尼龙扎带(601)穿过样式I保温瓶塞的两个I型夹板(301、403)左端的长方形通孔并扎紧在玻璃保温瓶(602)塑料外壳的颈部,拧松一个螺钉(404),沿I型翻板(211)的一个长缝(211-4)调节扣头(101)的位置直至扣头(101)可对中地保持玻璃保温瓶(602)内胆瓶口内,接着拧紧一个螺钉(404)。样式2保温瓶塞与玻璃保温瓶的配合方式与样式I保温瓶塞雷同。
[0037]6样式I保温瓶塞的使用方法:图6中,簧片(402)贴压样式I保温瓶塞I型翻板(211)的右下端,使I型翻板(211)受到一个逆时针力矩的作用,该逆时针力矩使样式I保温瓶塞的扣盖(111)贴压于玻璃保温瓶的内胆瓶口 ;拨动样式I保温瓶塞的I型翻板(211)左端使之顺时针旋转,翻板(211)即可带动实体组(401)绕两个I型夹板(301、403 )上端的圆通孔作顺时针旋转,直至I型翻板(211)的一个长方条(211-3)被簧片(402)贴压而受到一个顺时针力矩的作用,该顺时针力矩足以使样式I保温瓶塞稳定在打开状态,包括保温瓶处于水平或倒置的情况下。
[0038]7样式2保温瓶塞的使用方法:样式2保温瓶塞的使用方法与样式I保温瓶塞雷同。样式2保温瓶塞处于关闭状态时,拉簧(503)逆时针地拉样式2保温瓶塞II型翻板(221)右端的圆通孔(221-5),使样式2保温瓶塞贴压于玻璃保温瓶的内胆瓶口。样式2保温瓶塞处于打开状态时,拉簧(503 )顺时针地拉样式2保温瓶塞II型翻板(221)右端的圆通孔(221-5),使样式2保温瓶塞稳定在打开状态,包括保温瓶处于水平或倒置的情况下。
[003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目前保温瓶塑料外壳的样式很多,本发明的扣头径向位置可调,夹板呈L形,能与各式各样保温瓶塑料外壳配合,通用性强;瓶塞整体体积小及重量轻,使用保温泡沫来隔热,降低了成本,也保证保温瓶良好的保温效果;本发明的保温瓶塞只能处于打开或关闭状态,使得打开和关闭瓶口更方便、快捷,避免了失手落地、迸落等异常情况。目前,绝大多数玻璃保温瓶都采用保温瓶木塞;本发明克服了长期以来制约保温瓶塑料瓶塞普及的技术和成本障碍,有利于保温瓶塑料瓶塞全面取代保温瓶木塞。
[0040]【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图1 (a)是坐标系的坐标轴示意图,图1 (b)是内塞(100)的三维立体图;图1 (C)是扣头(101)的三维立体图;图1 (d)是扣盖(111)的三维立体图。
[0041]图2 Ca)是调位板(201)的三维立体图;图2 (b)是I型翻板(211)的三维立体图;图2 (c)是II型翻板(221)的三维立体图。
[0042]图3 (a)是I型夹板(301)的三维立体图;图3 (b)是II型夹板(311)的三维立体图;图3 (c)是夹板座(321)的三维立体图;图3 (d)是横杆(331)的三维立体图;图3Ce)是吊板(341)的三维立体图。
[0043]图4 (a)是实体组(401)的装配图;图4 (b)是样式I保温瓶塞的装配图。
[0044]图5是样式2保温瓶塞的装配图。
[0045]图6是样式I保温瓶塞与玻璃保温瓶的配合图。
[0046]附图中,元素的编号为B2B1Btl (a3、a2、a0为十进制数字),a2为该元素所在的图号。
【权利要求】
1.双稳态保温瓶塞,通过在玻璃保温瓶内胆的瓶口形成隔热层来保温,其特征在于,内塞(100)可上下地分解为上大下小、上下对中的两个圆柱体,其材质为聚丙烯泡沫;扣头(101)是一个开口朝上的等壁厚圆桶,内塞(100)的整体与该圆桶的整个内腔相配合,即扣头(101)可上下地分解为圆管(102)、板形圆环(103)、盲圆管(104); 扣盖(111)是一个前后对称、左右对称的零件;扣盖(111)可上下地分解为一个开口朝下的圆盲管(111-2)和一个长方体(111-1),二者上下对中;一个上下走向的“工”字形通孔,上下地穿越一个长方体(111-1)和圆盲管((111-2))上端面;“工”字形通孔的两个缝(111-3,111-4)为下大上小的缝且二者彼此连通; 调位板(201)是一个前后对称的零件,可分解为一个正方体(201-1 )、一个长板(201-4)、一个小方板(201-3)、一个带正六边形内孔的短管(201-5),其中,一个正方体(201-1)立于一个长板(201-4)左部的上端面,一个小方板(201-3)带有一个前后朝向的圆通孔且垂直在一个长板(201-4 )右端的下方;一个短管(201-5)垂直在一个长板(201-4 )右部的下方并位于一个小方板(201-3)右面;一个小方板(201-3)带有一个前后朝向的圆通孔; I型翻板(211)是一个前后对称零件,可从左到右分解为三个部位:一个左右走向的水平长板(211-1)、一个前后走向的竖板(211-2)、一个前后走向的长方条(211-3);—个长板(211-1)中部有一个左右走向的长缝(211-4),两个长方体(211-5、211-6)前后对称地分布在一个长板(211-1)右端的前后两侧;两个圆柱体(211-7、211-8)前后对称地分布在一个竖板(211-2)中部的前后两侧;一个竖板(211-2)垂直在一个平板(211-1)右端下方,一个长方条(211-3)垂直在一个竖板(211-2)下端右方; II型翻板(221)是一个前后对称零件,可分解为三个部位:一个左右走向的水平长板(221-1)、两个前后走向的竖板(2 21-2、221-3)个长板(211-1)中部有一个左右走向的长缝(221-4),右端有一个上下朝向的圆通孔(221-5)和一个凹缺(221-6),一个圆通孔(221-5)位于一个凹缺(221-6)左面;一个竖板(221-2)上端前方有一个长方体(221-7)向前伸出、下端前方有一个圆柱体(221-10)向前伸出;两个竖板(221-2、221-3)彼此相同且二者前后对称地垂直在一个长板(211-1)右端下方;II型翻板(221)的一个长缝(221-4)与I型翻板(211)的一个长缝(211-4)完全相同; I型夹板(301)是一个L形平板,可分解为左右两个平板(301-1、301-2),一个平板(301-1)垂直在一个平板(301-2)的下端左方;一个平板(301-2)的上端呈半圆形且有一个前后朝向的圆通孔(301-4),其下半部有一条上下走向的缝(301-5)个平板(301-1)的左端有一个前后朝向的长方形通孔(301-3); 把I型夹板(301)中的一条缝(301-5)改为前后朝向的圆通孔(311-1 ),即形成II型夹板(311); 夹板座(321)是一个带有两个长方形通孔(321-1、321-2)的长方体,两个长方孔(321-1,321-2)为左右朝向且前后对称; 横杆(331)是一个前后对称的零件,由两个相同的圆柱体(331-1、331-3)前后对称且对中地分布在一个圆柱体(331-2)前后端而成,两个圆柱体(331-1、331-3)的半径微小于一个圆柱体(331-2)的半径; 吊板:吊板(341)是一个左右对称的凸形平板,可上下地分解为一个上端有一个圆柱(341-3)的长方板(341-1)和一个左右走向的条形长方体(341-2); 簧片:簧片(402)是一个前后对称的凸形平板,可上下地分解为一个长方板(402-1)和一个前后走向的条形长方体(402-2); 令内塞(100)配合在扣头(101)内;两个吊板(341、400)自下而上地穿过扣盖(111)“工”字形通孔的两个缝(111-3,111-4),两个吊板(341、400)的下端紧配合在两个缝(111-3,111-4)中;两个吊板(341、400)上的圆柱彼此相向并对中,二者分别松配合在调位板(201)的圆通孔(201-3)两端;扣头(101)的圆管(101-1)、板形圆环(101-2)的高度之和等于扣盖(111)一个圆盲管(111-2)内腔的高度;开口朝上的扣头(101)的圆管(101-1)、板形圆环(101-2)固定在扣盖(111) 一个开口朝下的圆盲管(111-2)内,即构成实体组(401); 令簧片(402)前后端分别紧配合在两个I型夹板(301、403)的缝中,I型翻板(211)右端的两个圆柱体(211-7、211-8)分别配合在两个I型夹板(301、403)上端的圆通孔中,且簧片(402)的上端贴压于I型翻板(211)的一个竖板(211-2)左侧;两个I型夹板(301、403)的左端分别紧配合地穿过夹板座(321)的两个长方形通孔(321-1、321-2),直至两个I型夹板(301、403)左端的长方形通孔位于夹板座(321)左侧;实体组(401)中的调位板(201)有一个正方体(201-1),该正方体紧配合地卡入I型翻板(211)的一个长缝(211-4),一个六角螺母(405)紧配合在调位板(201)的一个短管(201-5)内,一个螺钉(404)的螺杆直径等于I型翻板(211)的一个长缝(211-4)的宽度,该螺钉(404)自上而下穿过I型翻板(211)的一个长缝(211-4)并配合进一个六角螺母(405);这样即构成样式I保温瓶塞(406); 令II型翻板(221)右端的两个圆柱体(221-9、221-10)分别配合在两个II型夹板(311、501)上端的圆通孔中,横杆(331)两端分别配合在两个II型夹板(311、501)中部的圆通孔,拉簧(503)两端分别套在II型翻板(221)右端的圆孔()、横杆(331),即形成实体组(502);让实体组(502)中的II型翻板(2 21)其一个长缝(221-4)与实体组(401)连接、两个II型夹板的左端分别紧配合地穿过夹板座(321)的两个长方形通孔(321-1、321-2);这样即构成样式2保温瓶塞(504); 尼龙扎带(601)穿过样式I保温瓶塞的两个I型夹板(301、403)左端的长方形通孔并扎紧在玻璃保温瓶(602)塑料外壳的颈部;样式2保温瓶塞与玻璃保温瓶的配合方式与样式I保温瓶塞雷同。
【文档编号】A47J41/00GK103462526SQ201310000399
【公开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日
【发明者】王 华 申请人:王 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