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茶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988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漏茶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漏茶壶,包括壶体、壶嘴、壶把和壶盖,所述壶嘴设置在所述壶体的一侧,所述壶把设置在所述壶体的另一侧;所述壶嘴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径小于或等于1mm。应用该技术方案,由于通孔的内径的小于或等于1mm,所以形成了毛细血管,在倒水时,残留在壶嘴外壁的水滴被毛细管的吸力吸回到壶嘴内,避免弄湿桌面或烫伤人体,使用安全、方便。
【专利说明】 一种防漏茶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茶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漏茶壶。

【背景技术】
[0002]茶壶是一种供泡茶和斟茶用的带嘴器皿,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但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茶壶在倒茶时壶嘴处往往会有余水流出,不但会弄湿桌面,造成卫生困扰,而且有时不慎还会烫伤人体。


【发明内容】

[0003]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漏茶壶,应用该技术方案,可以有效的避免在倒茶水时,壶嘴处有余水流出而导致弄湿桌面或烫伤人体。
[0004]本发明的完整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漏茶壶,包括壶体、壶嘴、壶把和壶盖,所述壶嘴设置在所述壶体的一侧,所述壶把设置在所述壶体的另一侧;所述壶嘴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径小于或等于1mm。
[0005]由上可见,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漏茶壶,在壶嘴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应用该技术方案,由于通孔的内径的小于或等于1_,所以形成了毛细血管,在倒水时,残留在壶嘴外壁的水滴被毛细管的吸力吸回到壶嘴内,避免弄湿桌面或烫伤人体,使用安全、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右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7]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08]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漏茶壶,包括壶体1、壶嘴2、壶把3和壶盖4,所述壶嘴2设置在所述壶体I的一侧,所述壶把3设置在所述壶体I的另一侧;所述壶嘴2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5 ;所述通孔5的内径小于或等于1mm。由于通孔的直径比较小,所以形成多个毛细管,在倒水时,壶嘴外壁上残留的水滴会被毛细管吸入壶嘴内,不会造成流到桌面上弄湿桌面,影响卫生或烫伤人体。
[0009]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漏茶壶,包括壶体、壶嘴、壶把和壶盖,所述壶嘴设置在所述壶体的一侧,所述壶把设置在所述壶体的另一侧;其特征在于: 所述壶嘴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所述通孔的内径小于或等于1_。
【文档编号】A47G19/14GK104337314SQ201310330678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31日
【发明者】张丽敏 申请人:张丽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