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循环节能吸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特别是指一种循环节能吸尘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规的吸尘设备吸尘方法如下:利用真空吸尘器吸力让尘箱(尘桶、尘袋)产生负压,通过吸扒、吸嘴或吸管对尘埃进行清理。在使用过程中其气流通道是这样的:开启真空吸力装置,吸扒、吸嘴或吸管外空气带动尘埃进入吸力管道,然后进行尘箱(尘桶、尘袋),通过过滤后确保灰尘保留在尘箱(尘桶)内,而空气可能透过过滤装置,进行真空吸力装置,然后从吸力装置的排气口排出。这种传统的使用方法导致以下几个问题:1,吸尘效率低,浪费能源,一般的真空吸力有效功率在35%左右,也就是说有65%以上的功率被热损耗和以废气的方式排放到空气中了。2,造成二次污染,虽然吸尘器或其它吸尘设备在将尘吸入尘箱(尘桶、尘袋)后均通过了过滤,但过滤级别是有限的,如果过滤精度过大会导致气流不通而损失大量吸力的现象,因此实际排放到空气中的废气中还是有大量可吸入颗粒的。3,噪音较大,由于需要有更高有吸尘效率及吸力,就需要将功率提高,转速加快,这样真空吸尘马达产生的噪音也就更大。虽然通过各种装置可以将噪音很好的控制,但这种控制一方面增加成本,另一方面也会降低吸尘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循环节能吸尘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循环节能吸尘装置,包括机体,吸力装置、吸气管、集尘装置、排气腔、过滤装置和吸尘扒头,所述吸尘扒头设有吸气通道,所述集尘装置与所述排气腔相隔离,所述集尘装置与所述排气腔通过所述过滤装置连通,所述集尘装置与所述吸尘扒头通过吸气管连通,所述过滤装置与所述吸力装置连
接在一起,所述吸尘装置还包括有排气管,所述排气腔设有排气连接部,所述吸尘扒头还设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连接部、排气管以及所述吸尘扒头顺次连通过,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吸气通道相应设置。进一步,所述排气通道呈开口部收敛状,所述吸气通道呈开口部张开状。进一步,所述排气通道设于所述吸气扒头的前部,所述吸气通道设于所述吸气扒头的后部。进一步,所述吸气通道的开口设于吸尘扒头的下底中部,所述排气通道环设于所述吸尘扒头外。[0018]进一步,所述吸尘扒头下部的其中一个侧面的设有开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循环节能吸尘装置,通过真空吸力泵装置利用真空吸力吸尘的同时,利用排气口排出的废气做为吹动被吸物体(尘、沙、碎屑、垃圾等)的动力,使吸尘器等装置提高有效功率、降低二次污染、减小噪音污染。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循环节能吸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循环节能吸尘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扒头的功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循环节能吸尘装置,包括机体1,吸力装置2、吸气管8、集尘装置4、排气腔3、过滤装置6和吸尘扒头5,所述吸尘扒头5设有吸气通道53,所述集尘装置4与所述排气腔3相隔离,所述集尘装置4与所述排气腔3通过所述过滤装置6连通,所述集尘装置4与所述吸尘扒头5通过吸气管8连通,所述过滤装置6与所述吸力装置2连接在一起,所述吸尘装置还包括有排气管7,所述排气腔3设有排气连接部(未标示),所述吸尘扒头5还设有排气通道52,所述排气连接部、排气管7以及所述吸尘扒头5顺次连通过,所述排气通道52与所述吸气通道53相应设置。开启吸力装置2后,产生由吸尘扒头5至吸力装置2的负压气体,由于集尘装置4内的气体被抽出,产生负压,吸尘扒头5的吸力口与地面相接的位置补充进入空气,并携带被吸通过吸力管道进入集尘装置4,在过滤装置6的阻隔下尘埃等物质不能进入吸力装置2而停留的集尘装置4内;与此同时吸力装置2上方排出的气体通过隔板、密封隔板及密封圈将气体气体集中在中间的空间内,并通过一个集中的排气口排出,排出的气通过排气管道,输送至吸尘扒头5,再经过与吸尘扒头5吸力口相对的方向将气体吹出,这样就实现了一个气流循环。在吸尘扒头5吸气的面即设排气通道52又设吸气通道53,排气通道52排出的气体再次进入吸气通道53,使得气体能够吹动尘埃等进入吸尘通道,进一步助力于吸力装置2的吸气(吸气的同时,沿吸气方向吹气),减小吸力装置2的负荷,减小能耗;同时避免了过滤气体直接进入空气,造成干净不污染。本发明将吸力装置2排出的气体集中在一处,并通过排气管7道将气体引导至吸尘扒头5,再从吸尘扒头5与吸力口相对的方向将气体吹出,以加强空气流动速度及气流力度。尤佳地,所述排气通道52呈开口部收敛状,所述吸气通道53呈开口部张开状。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气通道52设于所述吸尘扒头5的前部,所述吸气通道53设于所述吸尘扒头5的后部。所述吸气通道53的开口设于吸尘扒头5的下底中部,所述排气通道52环设于所述吸尘扒头5外。排气通道52以及吸气通道53的开口位置具有多种设置方式,如图2或图3所示的吸尘扒头5之吸气通道53和排气通道52所设置方式,而其设置方式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在不付诸劳动的位置改变,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在,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作为优选,所述吸尘扒头5下部的其中一个侧面的设有开口。本实例中吸尘扒头5正常吸尘时运动方向为图由左至右的方向,尘埃在进入吸尘扒头5的覆盖范围后会被位于前端的排气吹到后方,后方和侧面可通过密封装置密封,防止扬尘,在后方吸力口吸力的作用下尘埃和空气一起赶往吸尘气集尘装置4。如图2所示是另一种吸尘扒头5应用方式,吸力装置2排出的气体从进气口进入,然后分流至排气口,其排气口也可以是四周组成的环形,然后通过集气口,并在吸力的作用下由吸力口进入至吸力管道及集尘装置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循环节能吸尘装置,通过真空吸力泵装置利用真空吸力吸尘的同时,利用排气口排出的废气做为吹动被吸物体(尘、沙、碎屑、垃圾等)的动力,使吸尘器等装置提高有效功率、降低二次污染、减小噪音污染。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循环节能吸尘装置,包括机体, 吸力装置、吸气管、集尘装置、排气腔、过滤装置和吸尘扒头,所述吸尘扒头设有吸气通道, 所述集尘装置与所述排气腔相隔离,所述集尘装置与所述排气腔通过所述过滤装置连通, 所述集尘装置与所述吸尘扒头通过吸气管连通,所述过滤装置与所述吸力装置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尘装置还包括有排气管,所述排气腔设有排气连接部,所述吸尘扒头还设有排气通道, 所述排气连接部、排气管以及所述吸尘扒头顺次连通, 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吸气通道相对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节能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通道的开口由上至下逐渐收敛,所述吸气通道的开口部下至上逐渐收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循环节能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通道设于所述吸气扒头的前部,所述吸气通道设于所述吸气扒头的后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循环节能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气通道的开口设于吸尘扒头的下底中部,所述排气通道环设于所述吸尘扒头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节能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尘扒头下部的其中一个侧面的设有开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循环节能吸尘装置,包括机体,吸力装置、吸气管、集尘装置、排气腔、过滤装置和吸尘扒头,所述吸尘扒头设有吸气通道,所述集尘装置与所述排气腔相隔离,所述集尘装置与所述排气腔通过所述过滤装置连通,所述吸通道与所述过滤装置通过吸气管连通,所述过滤装置与所述吸力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吸尘装置还包括有排气管,所述排气腔设有排气连接部,所述吸尘扒头还设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连接部、排气管以及所述吸尘扒头顺次连通过。
文档编号A47L7/04GK203059571SQ20132007324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9日
发明者龚童贵 申请人:龚童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