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料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泡料筒。提供了一种结构精巧,方便清洗,干净卫生的泡料筒。包括透明的筒体,所述筒体上端的边缘设有挂边,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底口为敞口,在所述底口可拆卸地连接有筛底。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筒体上端边缘设有挂边,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悬挂于壶口,便于拿出;同时本实用新型中,将原先整体性的桶形结构,改进为底面可拆卸的“筒形本体+筛底”结构,当有茶渍积累时,可及时拿出所述底盖进行清洗,有效预防细菌的滋生,在确保能欣赏内部茶叶的同时,能保证筛底、筛底与本体内角处的干净卫生。
【专利说明】泡料筒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领域,具体涉及对茶具中泡料筒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0002]现如今,茶作为一种健康的饮品,广受人们的欢迎,茶壶作为泡茶所用的工具,种类也是越来越繁多;为了方便倒茶水而不带出茶叶,常常在茶壶中设置一个桶形的泡料装置,其底部或侧面镂空。以往,大多采用不锈钢或者塑料作为泡料装置的材质。近年来,因为玻璃质感好,耐热能力强,且能透过玻璃壶直观地欣赏到泡料筒内的茶叶,有生产单位采用玻璃制成的泡料装置,在其底部的玻璃上开缝,使得的泡茶的水能够进入;在玻璃制品上开缝,一来导致缝隙中的玻璃渣有残留;二来茶溃在缝中积累后也无法清除,久而久之容易导致细菌的滋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精巧,方便清洗,干净卫生的泡料筒。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透明的筒体,所述筒体上端的边缘设有挂边,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底口为敞口,在所述底口可拆卸地连接有筛底。
[0005]所述筛底为盖状,包括筛底板和侧围,在所述侧围表面上设有至少三个突出的弹性凸起。
[0006]所述侧围的下沿设有一圈翻边;所述翻边的外径大于所述底口的内径。
[0007]所述筛底倒扣地卡进所述筒体的底口。
[000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筒体上端边缘设有挂边,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悬挂于壶口,便于拿出;同时本实用新型中,将原先整体性的桶形结构,改进为底面可拆卸的“筒形本体+筛底”结构,当有茶溃积累时,可及时拿出所述底盖进行清洗,有效预防细菌的滋生,在确保能欣赏内部茶叶的同时,能保证筛底、筛底与本体内角处的干净卫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11]图3是图1的A-A向视图,
[001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筛底优化实施方式一的示意图,
[0013]图5是图4的俯视图,
[0014]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筛底优化实施方式二的示意图,
[0015]图7是图6的俯视图;
[0016]图中I是筒体,2是挂边,3是筛底,30是翻边,31是弹性凸起,32是筛底板,33是侧围。【具体实施方式】
[0017]本实用新型如图1-3所示,,包括透明的筒体1,所述筒体I上端的边缘设有挂边2,所述筒体I的底口为敞口,在所述底口可拆卸地连接有筛底3。
[0018]本实用新型中,筒体可以是透明的玻璃、食品级高分子化合物;筛底可以是不锈钢、食品级弹性高分子化合物。所述筒体上端边缘设有挂边2,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悬挂于壶口,便于拿出;由于所述筛底3和所述底口可拆卸连接,当有茶溃积累时,可及时拿出筛底3进行清洗,有效预防细菌的滋生。
[0019]所述筛底3为盖状,包括筛底板32和侧围33,在所述侧围33表面上设有至少三个突出的弹性凸起31。所述弹性凸起31紧紧抵压住筒壁,防止所述筛底3滑落。
[0020]所述侧围33的下沿设有一圈翻边30 ;所述翻边30的外径大于所述底口的内径。
[0021]所述筛底3倒扣地卡进所述筒体I的底口。
[0022]这样在安装所述筛底3时,所述翻边30边会有效定位,防止所述筛底3完全滑入筒内,同时拿捏住所述翻边30也便于将所述筛底3拿出清洗。
[0023]本实用新型中筛底优化实施方式一如图4-5所示,所述筛底板32设置成平面状,同时筛底板32上的开孔增多,有利于茶水的流通。
[0024]本实用新型中筛底优化实施方式二如图6-7所示,所述筛底板32设置成梯形,同时筛底板32设置成滤网状,使得过流量明显增大。
【权利要求】
1.泡料筒,包括透明的筒体,所述筒体上端的边缘设有挂边,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底口为敞口,在所述底口可拆卸地连接有筛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料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筛底为盖状,包括筛底板和侧围,在所述侧围表面上设有至少三个突出的弹性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泡料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的下沿设有一圈翻边;所述翻边的外径大于所述底口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泡料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筛底倒扣地卡进所述筒体的底□。
【文档编号】A47J31/06GK203468338SQ201320524745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7日
【发明者】董熙琴 申请人:董熙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