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风道及应用其的除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式风道及应用其的除尘系统,移动式风道,包括吸风槽道和密封条,密封条覆盖于所述吸风槽道的顶部,吸风槽道的顶部设有移动式抽风单元,移动式抽风单元包括罩体和位于罩体内部的第一压辊、第二压辊和第三压辊,密封条呈波浪状依次从第一压辊的底部、第二压辊的顶部和第三压辊的底部通过,这样密封条在第二压辊的位置处就会被抬起,形成一个三角形的通风口,这个通风口完全位于移动式抽风单元的罩体的包围下。同时第一压辊和第三压辊也会将通风口两侧的密封条紧紧的压在吸风槽道上,保证移动式抽风单元与吸风槽道是相通的,但是整个移动式风道是密封的,不会产生泄露。
【专利说明】 移动式风道及应用其的除尘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式风道及应用其的除尘系统。【背景技术】
[0002]在工业生产加工的时候常常会生生大量的灰尘。例如螺杆、钻具等长条状器件在加工的时候,由于金属的摩擦常常会产生非常多的微小的金属颗粒和一些其它的粉尘,这些小颗粒对于人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工业通常的方法是使用除尘系统来去除这些颗粒和粉尘,但是普通的除尘系统的风道的密封都不是太好,常常会粉尘和颗粒泄露的情况发生,除尘效果不够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良好的风道,同时提供一种除尘效果好的除尘系统。
[000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的移动式风道,包括吸风槽道和密封条,吸风槽道和密封条均呈长条状,吸风槽道的顶部为开口结构,密封条覆盖于所述吸风槽道的顶部,吸风槽道的顶部设有移动式抽风单元,移动式抽风单元包括罩体和位于罩体内部的第一压辊、第二压辊和第三压辊,第一压辊和第三压辊压住密封条的上表面,第二压辊位于密封条的下表面。其有益效果是,密封条呈波浪状依次从第一压辊的底部、第二压辊的顶部和第三压辊的底部通过,这样密封条在第二压辊的位置处就会被抬起,形成一个三角形的通风口,这个通风口完全位于移动式抽风单元的罩体的包围下。同时第一压辊和第三压辊也会将通风口两侧的密封条紧紧的压在吸风槽道上,保证移动式抽风单元与吸风槽道是相通的,但是整个移动式风道是密封的,不会产生泄露。
[000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三压辊相互平行,第一压辊和第三压辊所在的平面与吸风槽道的顶部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其有益效果是,保证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三压辊压住的密封条能与吸风槽道的顶部实现紧密的结合,保证密封效果。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压辊与吸风槽道顶部的距离大于第一压辊与吸风槽道顶部的距离,所述第二压辊与吸风槽道顶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压辊与吸风槽道顶部的距离。其有益效果是,这样可以增大密封条形成的三角形通风口的面积,增大通风量。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压辊、第二压辊、第三压辊垂直于呈长度状的密封条。其有益效果是,第一压辊、第二压辊、第三压辊与密封条垂直相交,可以保证第一压辊、第二压辊、第三压辊可以相对容易的与密封条之间发生相对移动。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压辊、第二压辊和第三压辊位于同一侧的端部连线后呈等腰三角形。其有益效果是,第一压辊与第三压辊对密封条的压力就是相同的,从而第二压辊在向不同方向运动的时候,克服的阻力也是相同的。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压辊、第二压辊和第三压辊位于同一侧的端部连线后呈正三角形。其有益效果是,可以保证第一压辊、第二压辊和第三压辊在移动时克服的阻力相对较小,同时又可以保证正三角形的通风口的面积相对较大。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压辊、第二压辊和第三压辊与密封条之间为滚动摩擦。其有益效果是,滚动摩擦可以使得三条压辊移动起来相对更加方便。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密封条为橡胶材质。其有益效果是,橡胶材质成本较低、贴合较为紧密、密封效果较好,同时也较为柔软。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提供的带移动式风道的除尘系统,其包括除尘器、吸尘罩、连通管以及移动式风道,所述吸尘罩与所述连通管连接,所述连通管与移动式风道的移动式抽风单元连接,所述除尘器与移动式风道的吸风槽道的一端连接。其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移动式风道应用于除尘系统当中,可以大大降低粉尘和颗粒的泄漏,提供给操作工人一个相对清洁的环境,保障工人的安全。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位于移动式风道的吸风槽道的另一端。其有益效果是,固定架与除尘器刚好可以用于固定加工的工件,例如等待加工的螺杆、钻具等。使得吸风槽道刚好与工件相平行,使得整个除尘系统结构更为紧凑,节省厂房空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移动式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移动式风道的移动式抽风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1所示的移动式抽风道的省略了罩体顶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带移动式风道的除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9]图1和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移动式风道,如图1所示,移动式风道,包括吸风槽道100和密封条200,吸风槽道100和密封条200均呈长条状,吸风槽道100的顶部为开口结构,密封条200覆盖于所述吸风槽道100的顶部,吸风槽道100的顶部设有移动式抽风单元300,如图2至图3所示,移动式抽风单元300包括罩体301和位于罩体301内部的第一压辊302、第二压辊303和第三压辊304,第一压辊302和第三压棍304压住密封条200的上表面,第二压棍303位于密封条200的下表面。这样,密封条200呈波浪状依次从第一压辊302的底部、第二压辊303的顶部和第三压辊304的底部通过,密封条200在第二压辊303的位置处就会被抬起,形成一个三角形的通风口 305,这个通风口 305完全位于移动式抽风单元300的罩体301的包围下。同时第一压辊302和第三压辊304也会将通风口 305两侧的密封条200紧紧的压在吸风槽道100上,保证移动式抽风单元300与吸风槽道100是相通的,但是整个移动式风道是密封的,不会产生泄露。第一压辊302和第三压辊304相互平行,第一压辊302和第三压辊304所在的平面与吸风槽道100的顶部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从而保证第一压辊302和所述第三压辊304压住的密封条200能与吸风槽道100的顶部实现紧密的结合,保证密封效果。第一压辊302、第二压辊303、第三压辊304垂直于呈长度状的密封条200。其有益效果是,第一压辊302、第二压辊303、第三压辊304与密封条200垂直相交,可以保证第一压辊302、第二压辊303、第三压辊304可以相对容易的与密封条200之间发生相对移动。第一压辊302、第二压辊303和第三压辊304与密封条200之间为滚动摩擦。滚动摩擦可以使得三条压辊移动起来相对更加方便。
[0020]为了使得通风口 305面积更大一些,第二压辊303与吸风槽道100顶部的距离通常会大于第一压辊302与吸风槽道100顶部的距离,同时第二压辊303与吸风槽道100顶部的距离通常也会大于所述第三压辊304与吸风槽道100顶部的距离。这样可以增大密封条200形成的三角形通风口 305的面积,增大通风量。
[0021]通常,第一压辊302、第二压辊303和第三压辊304位于同一侧的端部连线后呈等腰三角形。第一压辊302与第三压辊304对密封条200的压力就是相同的,从而第二压辊303在向不同方向运动的时候,克服的阻力也是相同的。最优实施例是,第一压辊302、第二压辊303和第三压辊304位于同一侧的端部连线后呈正三角形。这样可以保证第一压辊302、第二压辊303和第三压辊304在移动时克服的阻力相对较小,同时又可以保证正三角形的通风口 305的面积相对较大。
[0022]本实施例中,密封条200可以选用橡胶材质。橡胶材质成本较低、贴合较为紧密、密封效果较好,同时也较为柔软。
[0023]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带移动式风道的除尘系统,其包括除尘器400、吸尘罩500、连通管600以及移动式风道700,吸尘罩500与连通管600连接,连通管600与移动式风道700的移动式抽风单元300连接,除尘器400与移动式风道700的吸风槽道100的一端连接。通过将移动式风道700应用于除尘系统当中,可以大大降低粉尘和颗粒的泄漏,提供给操作工人一个相对清洁的环境,保障工人的安全。这里的除尘器400可以根据不同的粉尘和颗粒选用不同的除尘器400,如果主要是一些灰尘,可以先用湿式除尘器400,如果主要为金属颗粒也可以选用电离除尘器400等。
[0024]通常在移动式风道700的吸风槽道100的另一端还包括固定架800,固定架800与除尘器400刚好可以用于固定加工的工件900,例如等待加工的螺杆、钻具等。使得吸风槽道100刚好与工件900相平行,使得整个除尘系统结构更为紧凑,节省厂房空间。
[0025]在加工工具对工件900进行加处理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粉尘,此时,除尘系统工作,吸尘罩500会靠近工件900的加工位置,将带粉尘的空气吸入进来,然后通过连通管600将带粉尘的空气传递到移动式抽风单元300的罩体301内,然后再从密封条200与吸风槽道100之间形成的通风口 305将空气传递到吸风槽道100内,最终传递到除尘器400当中进行除尘处理。随着加工位置的变动,移动式抽风单元300可以随之同时移动,从而第一压辊302、第二压辊303和第三压辊304也会随之移动,同时带到三角形通风口 305移动,但是在移动的过程当中还是可以保持密封条200与吸风槽道100之间的良好密封,减少了粉尘泄露的可能。
[0026]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移动式风道,包括吸风槽道(100)和密封条(200),所述吸风槽道(100)和密封条(200)均呈长条状,吸风槽道(100)的顶部为开口结构,所述密封条(200)覆盖于所述吸风槽道(100)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槽道(100)的顶部设有移动式抽风单元(300),所述移动式抽风单元(300)包括罩体(301)和位于罩体(301)内部的第一压辊(302)、第二压辊(303)和第三压辊(304),所述第一压辊(302)和第三压辊(304)压住所述密封条(200)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压辊(303 )位于所述密封条(200 )的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辊(302)和所述第三压辊(304)相互平行,第一压辊(302)和第三压辊(304)所在的平面与吸风槽道(100)的顶部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辊(303)与吸风槽道(100)顶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压辊(302)与吸风槽道(100)顶部的距离,所述第二压辊(303)与吸风槽道(100)顶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压辊(304)与吸风槽道(100)顶部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式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辊(302)、第二压辊(303)、第三压辊(304)垂直于呈长度状的密封条(2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式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辊(302)、第二压辊(303)和第三压辊(304)位于同一侧的端部连线后呈等腰三角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式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辊(302)、第二压辊(303)和第三压辊(304)位于同一侧的端部连线后呈正三角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辊(302)、第二压辊(303)和第三压辊(304)与密封条(200)之间为滚动摩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式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条(200)为橡胶材质。
9.带移动式风道的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除尘器(400)、吸尘罩(500)、连通管(600)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式风道(700),所述吸尘罩(500)与所述连通管(600)连接,所述连通管(600)与移动式风道(700)的移动式抽风单元(300)连接,所述除尘器(400)与移动式风道(700)的吸风槽道(100)的一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移动式风道(700)的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架(800),所述固定架(800)位于移动式风道(700)的吸风槽道(100)的另一端。
【文档编号】B08B15/04GK203610405SQ201320793436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4日
【发明者】王世洪, 聂涛 申请人:苏州德尔格环保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