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改良用排碱管清淤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455493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土壤改良用排碱管清淤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改良用排碱管清淤装置,涉及盐碱土壤改良用的清理装置【技术领域】。它包括星形外筒、星形内筒、排污管、注水管,星形外筒的内边缘与星形内筒的外边缘固定;星形外筒的外边缘在长度方向上均匀开有第一通孔;星形外筒与星形内筒的连接处开有第二通孔;星形内筒的两端借助星形挡板密封;星形外筒与星形内筒之间的每个第一空腔的两端均借助橡胶弹性挡片密封;排污管与星形挡板固定且与星形内筒围成的第二空腔导通;每个第一空腔均通过一个导管与注水管连通;每个导管贯穿过相应位置的橡胶弹性挡片且与橡胶弹性挡片固定。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便于在排碱管内进行清淤,耗水量小,对不同粗细的排碱管适应性强。
【专利说明】土壤改良用排碱管清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盐碱土壤改良用的清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土壤改良用排碱管清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盐碱地上进行绿化,通常需要铺设排碱管,以便能及时地将多余的水分排走,防止涝害。排碱管的类型有无砂水泥管、PVC管材、素砼管、软性弹簧管和PVC双臂斑纹排水管,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无砂水泥管和PVC双臂斑纹排水管。
[0003]无砂水泥管、PVC管材、素砼管、软性弹簧管和PVC双臂斑纹排水管等种类的排碱管均利用细孔或者缝隙将泥沙过滤在外部,将带碱性物质的水排走。排碱管使用一段时间后,管内会积累较细的泥沙,久而久之会阻碍排水,这就需要清淤,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排碱管内环境下作业的清淤装置。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土壤改良用排碱管清淤装置,便于在排碱管内进行清淤,耗水量小,对不同粗细的排碱管适应性强。
[0005]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土壤改良用排碱管清淤装置,包括星形外筒、星形内筒、排污管、注水管,星形外筒的内边缘与星形内筒的外边缘固定;星形外筒的外边缘在长度方向上均匀开有第一通孔;星形外筒与星形内筒的连接处开有第二通孔;星形内筒的两端借助星形挡板密封;星形外筒与星形内筒之间的每个第一空腔的两端均借助橡胶弹性挡片密封;排污管与星形挡板固定且与星形内筒围成的第二空腔导通;每个第一空腔均通过一个导管与注水管连通;每个导管贯穿过相应位置的橡胶弹性挡片且与橡胶弹性挡片固定。
[0006]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土壤改良用排碱管清淤装置的排污管与注水管同轴且位于注水管内;注水管的端部与注水接头垂直导通。
[0007]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土壤改良用排碱管清淤装置的第二空腔内设置有与星形内筒长度配合的弹簧加强筋;弹簧加强筋与星形内筒的内边缘固定。
[0008]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土壤改良用排碱管清淤装置的排污管和注水管均由至少两个单元管首尾螺纹连接组成。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与传统排碱管端部注水清淤的方式不同,本发明将注水管和排污管分别连接到星形外筒和星形内筒上,然后将星形外筒和星形内筒送入排碱管内,这样水流从第一空腔中在第一通孔处喷出直接作用到淤积的泥沙上,然后形成泥沙和水的浑浊液,浑浊液立即从第二通孔处进入第二空腔,最后从排污管中排出。这样水压不会因为排碱管的长度而降低,淤泥不会发生二次沉淀,所以清淤的速度快,效果好。
[0010]2、星形外筒的内边缘与星形内筒的外边缘固定,第一空腔为四边形,当第一空腔注入高压水流后,发生形变,导致星形外筒的外边缘扩张,适应不同口径的排碱管,并且这样就缩短了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排碱管管壁的距离,保障水流对淤泥的冲击力,提高泥水浑浊液进入第二通孔的速率。
[0011]3、排污管和注水管同轴设置,结构精巧,占用的空间小,有利于将星形外筒和星形内筒顺利送入到排碱管内。
[0012]4、弹簧加强筋提高了星形内筒的受力强度,可以防止对第一空腔内水压过大造成星形内筒压缩、星形外筒向内扩张。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轴向分解示意图;
图3为排污管和注水管的透视示意图;
图4为星形外筒和星形内筒的横截面示意图。
[0014]1、星形外筒;2、星形内筒;3、排污管;4、注水管;5、第一通孔;6、第二通孔;7、星形挡板;8、第一空腔;9、橡胶弹性挡片;10、第二空腔;11、导管;12、注水接头;13、弹簧加强筋;14、单元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6]如图1-图2所示,土壤改良用排碱管清淤装置,包括星形外筒1、星形内筒2、排污管3、注水管4,星形外筒1的内边缘与星形内筒2的外边缘固定;星形外筒1的外边缘在长度方向上均匀开有第一通孔5 ;星形外筒1与星形内筒2的连接处开有第二通孔6 ;星形内筒2的两端借助星形挡板7密封;星形外筒1与星形内筒2之间的每个第一空腔8的两端均借助橡胶弹性挡片9密封;排污管3与星形挡板7固定且与星形内筒2围成的第二空腔10导通;每个第一空腔8均通过一个导管11与注水管12连通;每个导管11贯穿过相应位置的橡胶弹性挡片9且与橡胶弹性挡片9固定。
[0017]如图4所示,第一通孔5与第一空腔8导通;第二通孔6与第二空腔10导通;使用时,注水管4与外部的水泵连接,水流依次经过注水管4、导管11进入到第一空腔8中,在水压作用下,截面为四边形的第一空腔8扩张(第一空腔8的初始状态为指向星形外筒1轴心的压缩状态,此时星形外筒1的外接圆直径最小),水流从A通孔5处喷出,冲击到排碱管管壁上的淤泥上,形成浑浊液。排污管3与离心泥浆泵连接;这样星形内筒2内产生负压,浑浊液从第二通孔6处吸入到星形内筒2中,最后从排污管3处排出。
[0018]如图2所示,第二空腔10内设置有与星形内筒2长度配合的弹簧加强筋13 ;弹簧加强筋13与星形内筒2的内边缘固定。
[0019]当离心泥浆泵开启后,第二空腔10产生负压,弹簧加强筋13可以防止星形内筒2向其轴心方向收缩。星形内筒2的内边缘形状稳定,就使得星形内筒2的外边缘只能向外扩张,这样第一空腔8的水压就会使星形外筒1向外扩张,使星形外筒1的外边缘及第一通孔5抵进排碱管的管壁,保障水流对淤泥的冲击力,提高泥水浑浊液进入第二通孔6的速率。这样也适应不同口径的排碱管,同时也适应了不同孔径的排碱管。
[0020]如图3所示,排污管3与注水管4同轴且位于注水管4内;注水管4的端部与注水接头12垂直导通;排污管3和注水管4均由至少两个单元管14首尾螺纹连接组成。
[0021]星形外筒1和星形内筒2是深入到排碱管内进行清淤作业的,所以,排污管3与注水管4也要跟随星形外筒1和星形内筒2进入到排碱管内。排污管3与注水管4同轴设置可以减小本发明占用的空间,防止卷绕。另外,排碱管的长度不同,这就决定排污管3与注水管4的长度要根据排碱管的长度设定;本发明可以通过增减单元管14的数量适应不同长度的排碱管。
【权利要求】
1.一种土壤改良用排碱管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星形外筒(1)、星形内筒(2)、排污管(3)、注水管(4),星形外筒(1)的内边缘与星形内筒(2)的外边缘固定;星形外筒(1)的外边缘在长度方向上均匀开有第一通孔(5);星形外筒(1)与星形内筒(2)的连接处开有第二通孔(6);星形内筒(2)的两端借助星形挡板(7)密封;星形外筒(1)与星形内筒(2)之间的每个第一空腔(8)的两端均借助橡胶弹性挡片(9)密封;排污管(3)与星形挡板(7)固定且与星形内筒(2)围成的第二空腔(10)导通;每个第一空腔(8)均通过一个导管(11)与注水管(12)连通;每个导管(11)贯穿过相应位置的橡胶弹性挡片(9)且与橡胶弹性挡片(9)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改良用排碱管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污管(3)与注水管(4)同轴且位于注水管(4)内;注水管(4)的端部与注水接头(12)垂直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壤改良用排碱管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空腔(10)内设置有与星形内筒(2)长度配合的弹簧加强筋(13);弹簧加强筋(13)与星形内筒2的内边缘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土壤改良用排碱管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污管(3)和注水管(4 )均由至少两个单元管(14 )首尾螺纹连接组成。
【文档编号】B08B9/032GK104307816SQ201410523907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8日
【发明者】孟红琳 申请人:孟红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