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品干燥室用的空气净化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471462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印刷品干燥室用的空气净化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印刷品干燥室用的空气净化装置,涉及印刷配套设备【技术领域】;是由通风管(4)、吸附网(10)、轴流风机(11)和吸收组件构成,所述的吸收组件包括油箱(1)、油泵(2)、进油管(3)、回油管(5)、滴油管(6)、油帘(7)、油槽(8)和溢油管(9)。具有既能净化室内空气、又不浪费热能,且结构简单、运行成本较低等特点,既可用于印刷品干燥室的空气净化,也可用于其它环境的空气净化。
【专利说明】一种印刷品干燥室用的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配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印刷品干燥室用的空气净化
>J-U ρ?α装直。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环境保护呼声日益高涨,绿色印刷是必须考虑的问题,油墨中有机挥发物(VOC)的排放会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影响人们健康。印刷油墨中常使用的乙醇、异丙醇、丁醇、丙醇、丁酮、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印刷后会留在印刷品中,通常情况下,这些溶剂通过干燥可除去绝大部分;但是,在印刷品加热干燥室内,由于大量的有机挥发物(VOC)的排放,易使室内处于高浓度的VOC中,会对人体,特别是神经系统造成极大损害。目前,一般印刷厂家没有建立专门的废气收集系统,产生的VOC气体基本由设在墙上的换气扇将其从干燥室内换出;而干燥室内由于需要保持较高的温度,故换气的频率较低,因此,干燥室内的空气质量极为恶劣。
[0003]中国专利(专利申请号为201320264239.0)公开的“一种用于彩印工作场所的空气净化装置”,公开了一种用于彩印工作场所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柜体、真空泵、过滤器、水泵;过滤器通过排气管道分别与柜体顶端出口和真空泵密封相连;柜体四周顶部有进水管,柜体四周底部有出水管与水泵相连;较好地解决了其他空气净化装置具有的噪音大、不能彻底地将有毒溶剂排除、影响印刷制品质量等问题,空气净化效果好、安装和维护便捷。又如中国专利(专利申请号为01201266.1)公开的“印刷污染防制专用空气净化设备”,是一种专门处理印刷环境中,油墨及溶剂造成过量挥发性有机成分及具有害气体异味及粉尘问题,机体悬吊在天花板上,内设有活性炭滤筒长效吸附有害成分,高密度玻璃纤维滤网可过滤粉尘,另外接有定时定量臭氧注入装置,可氧化;分解有机成分及有害物质,确保空气的洁净,从而保证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及设备、电器等不被氧化、锈蚀等优点。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净化室内空气、又不浪费热能,且结构简单、运行成本较低的空气净化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印刷品干燥室用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通风管4、吸附网10和轴流风机11,吸附网10和轴流风机11安装在通风管4内;还包括有由吸收组件,所述的吸收组件包括油箱1、油泵2、进油管3、回油管5、滴油管6、油帘7、油槽8和溢油管9 ;所述滴油管6安装在通风管4内腔的上管壁上,其对应的下管壁部位安装油槽8 ;所述油箱I安装在通风管4外侧,其上安装油泵2,进油管3的一端连接油泵2,另一端连接滴油管6的进口 ;溢油管9的一端连接滴油管6的出口,另一端连接油槽8的进口 ;回油管5连通油槽8和油箱I ;滴油管6下部管壁上的滴油孔向下滴出的吸收油形成油帘7,并落入油槽8中。
[0006]所述通风管4呈“匚”字状,其进风口 13设置在“匚”的下部一横的右端上部,其出风口 12设置在“匚”的上部一横的右端下部。
[0007]所述的吸附网10是由一层以上、采用活性炭纤维制成的网。
[0008]本实用新型的印刷品干燥室用的空气净化装置,采用轴流风机,通过通风管进行室内空气循环,不会导致干燥室内温度降低,因而,既不浪费热能,同时,其结构也相对较为简单;通风管可以安装在地面以下及房顶,因此,也有利于节能和节约空间。同时,采用吸附能力较强的活性炭纤维制作的吸附网10进行一次吸附,并利用能吸收印刷品在干燥过程中挥发的有机溶剂的吸收油(如柴油、煤油及其它能够吸收有机溶剂气体的液体)向下滴落形成的油帘来吸收剩余的有机溶剂气体,实现二次吸收,因此,能较好地净化干燥室内的空气。此外,干燥室的空间一般较大,而有害气体排放一般集中在印刷品的周围,进、出风口安装在印刷品的下、上方,有利于捕集有害气体,可以较小风量实现有效收集,因此,其运行成本较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剖视示意图。
[0011]图中:
[0012]I是油箱,2是油泵,3是进油管,4是通风管,5是回油管,6是滴油管,7是油帘,8是油槽,9是溢油管,10是吸附网,11是轴流风机,12是出风口,13是进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下面的说明是采用例举的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局限于此。
[0014]实施例:
[0015]本实施例是由通风管4、吸附网10、轴流风机11和吸收组件构成。
[0016]通风管4的形状呈“匚”字状,为封闭的空心管(其截面形状可为矩形或圆形或其它形状,本例采用方形),其进风口 13 (可设置为一个或二个或多个)设置在“匚”的下部一横的右端上部,其出风口 12可设置为一个或二个或多个设置在“匚”的上部一横的右端下部。
[0017]轴流风机11安装在“匚”字状通风管4的下部一横的中右部内腔,吸附网10(本例采用二层由活性炭纤维制成的网)安装在“匚”字状通风管4的下部一横的中左部内腔。
[0018]吸收组件是由油箱1、油泵2、进油管3、回油管5、滴油管6、油帘7、油槽8和溢油管9构成。
[0019]滴油管6的下部管壁上开有二个以上(具体数量根据滴油管6的长度确定,通常情况下,滴油孔之间的距离为0.5-3_,孔径为0.1-0.5mm)的滴油孔,滴油管6安装在“匚”字状通风管4的下部一横的左部内腔的上管壁上,其对应的(即:正下方)下管壁部位安装油槽8。内装吸收油(可为柴油、煤油或其它能够吸收有机溶剂气体的液体,本例采用柴油)油箱I安装在“匚”字状通风管4的下部一横的左部外侧,油泵2安装在油箱I上;油泵2的输出端连接进油管3的一端,进油管3的另一端连接滴油管6的进口 ;溢油管9的输入端连接滴油管6的出口,溢油管9的输出端连接油槽8的进口;回油管5的两端分别连接油槽8的出口和油箱I的回油口。
[0020]当印刷品在干燥室进行印刷品干燥作业时,开启轴流风机11和油泵2,由于进风口 13(通常处于印刷品干燥作业工作台的下面,如地上或地下)处于负压状态,这时,印刷品周边的含有有机溶剂挥发物的空气自进风口 13进入通风管4内,经过轴流风机11后,流向吸附网10,由活性炭纤维制成的网进行第一次吸附,可以初步滤除空气中的微粒和有机溶剂挥发物。与此同时,由油泵2输出的吸收油经进油管3进入滴油管6中,并由滴油管6下部管壁上的滴油孔向下滴落,形成油帘7,并落入油槽8中。经过吸附网10初步过滤后的空气,随后穿过油帘7 ;在穿过油帘7的过程中,空气中剩余的有机溶剂挥发物和微粒与油帘7接触,被吸收油溶解吸收和粘附吸附,完成第二次吸收(吸附),至此,空气中的有机溶齐U挥发物和微粒即被吸附干净,其后,通风管4内洁净的空气被吹向“匚”字状通风管4的左边一竖的内腔,进而吹向“匚”字状通风管4的上部一横的内腔,并由“匚”字状通风管4的上部一横的右端下部的出风口 12(通常位于需干燥的印刷品的上方,也可安装在干燥室的房顶)吹出,完成一次净化循环。如此循环,即可达到净化室内空气的作用。
[0021]工作过程中,落入油槽8中的吸收油,通过回油管5流回油箱I内。进入滴油管6中的吸收油,通过滴油孔滴落后剩余时,由溢油管9流向油槽8中。
[0022]本实用新型的印刷品干燥室用的空气净化装置,既可用于印刷品干燥室的空气净化,也可用于其它环境的空气净化。
【权利要求】
1.一种印刷品干燥室用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通风管(4)、吸附网(10)和轴流风机(11),吸附网(10)和轴流风机(11)安装在通风管(4)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由吸收组件,所述的吸收组件包括油箱(I)、油泵(2)、进油管(3)、回油管(5)、滴油管(6)、油帘(7)、油槽(8)和溢油管(9);所述滴油管(6)安装在通风管(4)内腔的上管壁上,其对应的下管壁部位安装油槽(8);所述油箱(I)安装在通风管(4)外侧,其上安装油泵(2),进油管(3)的一端连接油泵(2),另一端连接滴油管(6)的进口 ;溢油管(9)的一端连接滴油管(6)的出口,另一端连接油槽⑶的进口 ;回油管(5)连通油槽⑶和油箱⑴;滴油管(6)下部管壁上的滴油孔向下滴出的吸收油形成油帘(7),并落入油槽(8)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印刷品干燥室用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4)呈“匚”字状,其进风口(13)设置在“匚”的下部一横的右端上部,其出风口(12)设置在“匚”的上部一横的右端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印刷品干燥室用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网(10)是由一层以上、采用活性炭纤维制成的网。
【文档编号】B08B15/04GK203971681SQ201420465801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8日
【发明者】唐凯旋, 蒋笃忠 申请人:湖南金鸥医药包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