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自动升降窗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579阅读:1132来源:国知局
汽车自动升降窗帘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汽车自动升降窗帘,包括边框、折叠窗帘、驱动电机,边框为由上边框、下边框、左边框、右边框构成的方形框体,折叠窗帘设置在方形框体内,上端与上边框连接固定,下端设有横梁为活动端,驱动电机嵌设在上边框内,驱动电机设有电机轴,电机轴两端分别延伸至左边框、右边框处并设有主动同步轮,下边框两端对称的设有转轴,两个转轴的一端分别延伸至左边框、右边框处并设有从动同步轮,同步轮之间设同步带,同步带上设有连接块,折叠窗帘横梁的两端设有与同步带连接块配合的连接头,连接头与连接块可拆卸连接,结构简单,窗帘开合顺畅,窗帘等部件不易损坏,适用性强。
【专利说明】汽车自动升降窗帘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汽车自动升降窗帘。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时代的进步汽车已成为人们出行的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人们对汽车的需求越来越多,人们享受汽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遭受在驾驶汽车时由于阳光照射所带来的困扰,阳光照射不仅严重影响驾驶者的视线为汽车的安全驾驶带来隐患,而且使车内的温度升高,引起车内人员的不适,在炎热的夏季这种情况尤为严重,未解决阳光照射的问题汽车一般都加装阻挡阳光的窗帘,目前大部分汽车窗帘的打开或关闭为手动控制,不够方便,而现有的自动控制开合的汽车窗帘大部分为卷绕机构且为单边驱动,窗帘部件大多裸露在外容易损坏且单边控制容易使窗帘打开时出现卡顿,打开不顺畅。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汽车自动升降窗帘,结构简单,窗帘开合顺畅,窗帘等部件不易损坏,适用性强。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汽车自动升降窗帘,包括边框、折叠窗帘、驱动电机,所述边框为由上边框、下边框、左边框、右边框构成的方形框体,所述折叠窗帘设置在方形框体内,折叠窗帘上端与上边框连接固定,下端设有横梁为活动端,所述驱动电机嵌设在上边框内,驱动电机设有电机轴,电机轴两端分别延伸至左边框、右边框处,且左边框、右边框处对应的电机轴均设有主动同步轮,下边框两端对称的设有转轴,两个转轴分别延伸至左边框、右边框处与电机轴对应,并均设有与主动同步轮配合的被动同步轮,主动同步轮与被动同步轮之间设有同步带,同步带上设有连接块,所述折叠窗帘横梁的两端设有与同步带连接块配合的连接头,连接头与连接块可拆卸连接。驱动电机外接电源并设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控制驱动电机正转或反转,驱动电机正转,主动同步轮与被动同步轮控制同步带正转,固定在同步带上的连接块联动横梁使折叠窗帘折叠,使窗帘打开,反转则使窗帘关闭,同步带与连接块对称设置使横梁两端同步运动保证横梁始终处于水平状态,使窗帘打开或关闭更为顺畅、平稳,框体对窗帘等各组件具有保护作用,使窗帘不易损坏。
[0006]进一步的,所述边框为铝合金边框,质轻且强度高,上边框上部为U型结构下部为C型结构,C型结构开口朝向框体内侧,U型结构开口向上,所述驱动电机嵌设在上边框的U型结构内,驱动电机嵌设在上边框内使驱动电机固定牢靠,隐形嵌设,减少空间占据,使本汽车自动升降窗帘的结构紧凑,所述折叠窗帘上端嵌设在上边框的C型结构内,C型结构的端口处弯折形成卡口,与折叠窗帘上端卡接以形成活动连接,安装方便,且便于拆卸更换或维护,所述横梁与折叠窗帘连接的一端为嵌设折叠窗帘的C型结构,所述下边框为与横梁配合的U型结构,下边框U型结构内部与横梁配合使横梁可以嵌入U型结构内部,使窗帘合闭严密,同时使本窗帘的整体结构紧凑,所述右边框与左边框为U型结构,U型结构的开口相对均朝向框体内侧,U型结构内部两侧壁相对对称的设有隔板,隔板间设有间隙,隔板将U型结构内部分为两个相通的导向腔和同步带腔,同步带腔为开口腔靠近框体内侧,导向腔为U型结构内壁与隔板形成的T型腔,主动同步轮与被动同步轮的位置均处于同步带腔内。
[0007]更进一步的,所述同步带设置在左边框或右边框的同步带腔内,所述连接块与同步带可拆卸连接,连接块设有配合同步带的凹槽,凹槽底面为与同步带内周齿牙配合的齿状结构,同步带以压片锁紧在凹槽内,压片与连接块以螺钉连接,连接块与横梁相对的一端设有配合连接头的卡孔,卡孔内壁设环形槽,所述连接头前端设有与卡控环形槽匹配的弧形弹性卡爪,连接块的另一端延伸至左边框或右边框的导向腔内,并与导向腔的滑动配合。连接块与横梁连接头可快速拆装,连接方便,凹槽底面的齿状结构与同步带内周齿牙啮合并以压片锁紧,使连接块牢固的固定在同步带上,与同步带同步运动,同步带与连接块为无损连接,不损坏同步带的本体结构,使同步带具体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可以快速装拆,以便于维护或更换,同步带的单边带动连接块上下移动控制折叠窗帘折叠或打开,连接块处在导向腔内的部分为T型结构,与T型的导向腔滑动配合,对折叠窗帘在开合时起到导向作用,并辅助固定折叠窗帘。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轴、转轴与上边框、下边框之间设有轴承,轴承以轴承座固定在上边框、下边框内,轴承对电机轴起到支撑与固定的作用,使电机轴转动顺畅,轴承与固定座之间设有柔性缓冲垫,柔性缓冲垫优选的采用橡胶制成,为包裹式缓冲垫,包覆在轴承外,避免轴承与轴承固定座之间直接接触,消除相互间的震动摩擦而造成的磨损和产生的噪音。
[0009]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与上边框之间设有缓冲夹套,缓冲夹套为缓冲海绵或橡胶垫,缓冲夹套避免了电机与上边框之间的直接接触,驱动电机在运转时会产生震动,以缓冲海绵或橡胶垫来减缓吸收震动,消除噪音,使窗帘打开或关闭时没有噪音。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折叠窗帘以及其他的组件均嵌设在边框内,使折叠边框与构件不易损伤,使用寿命更长,外置控制开关控制驱动电机驱动,以两侧同步带同步传动,使折叠窗帘开合顺畅,避免出现卡顿现象,运转没有噪音,且本汽车自动升降窗帘为框型结构,安装方便,结构可随车窗的结构形状作用调整,适用性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中I部的放大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边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左边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实用新型横梁的截面结构实体图。
[0017]图6为图1中II部的放大示意图。
[0018]图7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块的截面示意图。
[0019]其中:1为上边框,2为下边框,3为左边框,4为右边框,5为折叠窗帘,5.1为横梁,6为驱动电机,6.1为缓冲夹套,7为电机轴,7.1为转轴,8为主动同步轮,8.1为被动同步轮,9为角铁,10为轴承,10.1为轴承座,10.2为柔性缓冲垫,11为连接块,11.1为连接头,11.2为凹槽,11.3为压片,12为导向腔,12.1为同步带腔,13为同步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至图7所示的汽车自动升降窗帘,包括铝合金的边框、折叠窗帘5、驱动电机6,边框为由上边框1、下边框2、左边框3、右边框4构成的方形框体,折叠窗帘5设置在方形框体内,上边框2的上部为U型结构下部为C型结构,C型结构开口朝向框体内侧,驱动电机6设置在上边框2的U型结构内,驱动电机6与上边框2之间为设置的缓冲夹套6.1,折叠窗帘5上端嵌设在上边框I的C型结构内,折叠窗帘5的下端设有横梁5.1为活动端,横梁5.1与折叠窗帘5连接的一端为嵌设折叠窗帘5的C型结构,且与横梁C型结构相垂直的横梁5.1的一侧面设有凹槽,可以用来加装灯或其他配件,横梁5.1的两端为连接头11.1,下边框2为与横梁5.1配合的U型结构,右边框4与左边框3为U型结构,U型结构的开口相对均朝向框体内侧,U型结构内部两侧壁相对对称的设有隔板,隔板间设有间隙,隔板将U型结构内部分为两个相通的导向腔12和同步带腔12.1,导向腔12为T型,驱动电机6设有电机轴7,电机轴7两端分别延伸探入左边框3、右边框4的同步带腔12.1内,并设有主动同步轮8,下边框2的两端对称的设有转轴7.1,两个转轴7.1分别延伸探入左边框3、右边框4的同步带腔12.1内,并设有与主动同步轮8配合的被动同步轮8.1,并主动同步轮8与被动同步轮8.1之间设有同步带13,同步带13的位置相对处于左边框3、右边框4的同步带腔12.1内,连接块11的侧面与同步带13的一边连接,连接块11的该侧面设有配合同步带13的凹槽11.2,凹槽11.2的底面为与同步带13内周齿牙配合的齿状结构,同步带13以压片11.3锁紧在凹槽11.2内,压片11.3与连接块11以螺钉连接,连接块11与横梁5.1相对的一端设有配合连接头11.1的卡孔,卡孔内壁设环形槽,连接头前端设有与卡控环形槽匹配的弧形弹性卡爪,连接块11的另一端延伸至导向腔12内,并为与导向腔12形状配合T型结构,并与导向腔12的滑动配合,电机轴7、转轴7.1与上边框1、下边框2之间设有轴承10,轴承10以轴承座10.1固定在上边框1、下边框2内,轴承10与轴承座10.1之间设有柔性缓冲垫10.2,柔性缓冲垫10.2包覆在轴承10外。
[0021]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即公开范围内,仍可作一些修正或改变,故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汽车自动升降窗帘,包括边框、折叠窗帘、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为由上边框、下边框、左边框、右边框构成的方形框体,所述折叠窗帘设置在方形框体内,折叠窗帘上端与上边框连接固定,下端设有横梁为活动端,所述驱动电机嵌设在上边框内,驱动电机设有电机轴,电机轴两端分别延伸至左边框、右边框处,且左边框、右边框处对应的电机轴均设有主动同步轮,下边框两端对称的设有转轴,两个转轴分别延伸至左边框、右边框处与电机轴对应,并均设有与主动同步轮配合的被动同步轮,主动同步轮与被动同步轮之间设有同步带,同步带上设有连接块,所述折叠窗帘横梁的两端设有与同步带连接块配合的连接头,连接头与连接块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自动升降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为铝合金边框,上边框上部为U型结构下部为C型结构,C型结构开口朝向框体内侧,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上边框的U型结构内,所述折叠窗帘上端嵌设在上边框的C型结构内,所述横梁与折叠窗帘连接的一端为嵌设折叠窗帘的C型结构,所述下边框为与横梁配合的U型结构,所述右边框与左边框为U型结构,U型结构的开口相对均朝向框体内侧,U型结构内部两侧壁相对对称的设有隔板,隔板间设有间隙,隔板将U型结构内部分为两个相通的导向腔和同步带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自动升降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带对应设置在左边框、右边框的同步带腔内,所述连接块与同步带可拆卸连接,连接块设有配合同步带的凹槽,凹槽底面为与同步带内周齿牙配合的齿状结构,同步带以压片锁紧在凹槽内,压片与连接块以螺钉连接,连接块与横梁相对的一端设有配合连接头的卡孔,卡孔内壁设环形槽,所述连接头前端设有与卡控环形槽匹配的弧形弹性卡爪,连接块的另一端延伸至左边框或右边框的导向腔内,并与导向腔的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自动升降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转轴与上边框、下边框之间设有轴承,轴承以轴承座固定在上边框、下边框内,轴承与固定座之间设有柔性缓冲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自动升降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与上边框之间设有缓冲夹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自动升降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夹套为缓冲海绵或橡胶垫。
【文档编号】A47H5/14GK204192281SQ201420548887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3日
【发明者】巢来宝 申请人:常州市万翔车辆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