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流聚热节能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326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流聚热节能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导流聚热节能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2)、锅体外罩(3)、反射环(4)、增氧孔(5)、排烟管(6)、锅柄(1)和锅耳(7)组成,当加热时,火焰热能流体在锅体(2)底部经锅体外罩(3)与锅体(2)底部形成的空腔朝径向周围向上扩散,遇导流环(4)阻挡,火焰热能流体按照设定的路径沿导流环(4)上的多个大孔和小孔沿锅体(2)底面向上流动,遇到下一个导流环(4)阻挡,热流改变方向,沿环向方向窜向导流环(4)上的多个大孔和小孔,同时由于锅体外罩(3)遮挡、阻隔的聚集热能作用,有效的阻止了热量向外扩散和热能的外泄,烟气、余热经由排烟管(5)排出引走,热能利用率可达到80%以上。
【专利说明】一种导流聚热节能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锅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导流聚热节能锅。

【背景技术】
[0002]现有锅体外部多为光滑表面,在火焰燃烧或热能加热时,大量的热源被锅体直接反射或以辐射方式向四周散射、飘移,白白浪费掉了,热能利用率很低,只有大概2 0 — 5 0 %左右的热能得到利用,其锅体外部吸热面积小,火焰在锅底停留时间短,热效率低。现在人们在节能锅具【技术领域】做过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工作,如申请(专利)号:CN201210520328.7 —种节能锅,锅底设有菱形的流线型吸热体;申请(专利)号:CN201210362449.3 一种节能锅的锅底设置有数条向外凸起的吸热条筋;申请(专利)号:CN 201210307010.0 一种锅底带有翅片的节能锅及制作方法,其锅体底部设有导热保护环、螺旋翅片,螺旋翅片套入导热保护环内。这些专利技术只能有限的改善火焰的流向作用,增大火焰在锅底表面流动的路径和时间,提高锅的吸热效率,而火焰只能在其底部加热,火大时火焰从锅底周围跑出,对防止大量的热源直接反射或以辐射方式向四周散射、飘移作用不大。申请(专利)号=CN 201110048260.2高效节能锅,其在锅体和有隔热层的外锅体之间有走火腔,可防止火焰外窜,对火焰在锅底表面流动的路径和时间没有得到改善,如果腔内流通不畅,还会引起缺氧燃烧和火焰外窜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具有导流、聚热作用的节能锅,以改善火焰热能流体在锅底表面流动的路径和时间,防止火焰外窜和热能的外泄,提高热交换效率及热能的利用效能。
[0004]本实用新型由锅体、锅体外罩、导流环、排烟管、锅柄和锅耳组成,锅体与锅体外罩在锅体上外沿部处固定密封连接,锅体外罩对应锅体底部中心设有中心孔,中心孔边处与锅体底部相应位置处有间隙,锅体外罩与锅体底部形成由中心沿锅体径向,向外沿伸的空腔,空腔内有数个导流环,导流环上靠锅体上部分布有多个大孔和小孔,相邻两个导流环的大孔位置相互错开,导流环安装在锅体底面不同的纬度处,排烟管与锅体外罩固定连接。
[0005]锅体外罩对应锅体底部中心的中心孔直径在120 -240毫米范围设定;中心孔边处与锅体底部相应位置处的间隙高为20 -40毫米;锅体外罩与锅体底部形成由中心沿锅体径向,向径外沿伸的空腔,空腔内固定安装有2-4个导流环,第一个导流环的内边直径在锅体外罩中心孔的直径基础上加大50 -100毫米范围设定,其后在外围的导流环的内边直径在内导流环的内边直径的基础上加大50 -100毫米;导流环为厚度为2 -4毫米,高度为锅体外罩与锅体底部形成的相应位置的空腔高度尺寸的金属环带状体;导流环上靠锅体上部的位置等距离分布有多个大孔和小孔,大孔的个数为8个或12个,弧长为30 -80毫米,弧长高为导流环高度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高范围,在没有开有大孔的导流环位置上等距离分布半圆形小孔,小孔为直径10 -20毫米的半圆孔,孔间距为20 -40毫米;相邻两个导流环的大孔位置相互错开,大孔的个数为8个的导流环相互错开的角度为22.5度,大孔的个数为12个的导流环相互错开的角度为15度。
[0006]当加热时,火焰热能流体在锅体底部经锅体外罩与锅体底部形成的空腔朝径向朝外周围向上扩散,遇导流环阻挡,火焰热能流体按照设定的路径沿导流环上的多个大孔和小孔沿锅体底面向上流动,同时由于锅体外罩遮挡、阻隔的聚集热能作用,有效的阻止了热量向外扩散和热能的外泄,烟气、余热只能经由排烟管排出引走。
[0007]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结构设置对火焰热能流体在锅底表面流动的路径进行了设定,延长了火焰热能流体在锅底的热交换时间,锅体外罩遮挡、阻隔的聚集热能作用,防止了热能的外泄,同时排烟管的设置减少了厨房操作间PM2.5的排放,有利于环境卫生,热能利用率可达到8 O %以上,提高了热交换及热能的利用效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09]1、锅柄2、锅体3、锅体外罩4、导流环5、排烟管
[0010]6、锅耳。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由锅体(2)、锅体外罩(3)、导流环(4)、排烟管(5)、锅柄
(1)和锅耳(6)组成,锅体(2)与锅体外罩(3)在锅体(2)上外沿部处固定密封连接,锅体外罩⑶对应锅体⑵底部中心设有中心孔,中心孔边处与锅体⑵底部相应位置处有间隙,锅体外罩(3)与锅体(2)底部形成由中心沿锅体(2)径向向外沿伸的空腔,空腔内有3个导流环(4),导流环(4)上靠锅体(2)上部分布有数个大孔和小孔,相邻两个导流环(4)的大孔位置相互错开,导流环(4)安装在锅体(2)底面不同的纬度处,排烟管(5)与锅体外罩⑶固定连接。
[0012]锅体外罩(3)对应锅体(2)底部的中心孔的直径为120毫米,中心孔边处与锅体
(2)底部相应位置处的间隙高为20毫米;锅体外罩(3)与锅体(2)底部形成由中心沿锅体
(2)径向向径外沿伸的空腔,空腔内固定安装有3个导流环(4),第一个导流环(4)的内边直径为170毫米,第二个导流环(4)的内边直径为220毫米,第三个导流环(4)的内边直径为270毫米;导流环(4)厚度为2毫米,三个导流环(4)的高度分别为20毫米、18毫米和16毫米;导流环(4)上靠锅体(2)上部的位置等距离分布有多个大孔和小孔,大孔的个数为8个,弧长为30毫米,弧长高为6毫米,在没有开设大孔的导流环(4)位置上等距离分布半圆形小孔,小孔为直径10毫米,孔间距为20毫米;相邻两个导流环⑷的大孔位置相互错开22.5度。
[0013]当加热时,火焰热能流体在锅体(2)底部经锅体外罩(3)与锅体(2)底部形成的空腔朝径向周围向上扩散,遇导流环(4)阻挡,火焰热能流体按照设定的路径沿导流环(4)上的多个大孔和小孔沿锅体(2)底面向上流动,遇到下一个导流环(4)阻挡,热流改变方向,沿环向方向窜向导流环(4)上的多个大孔和小孔,同时由于锅体外罩(3)遮挡、阻隔的聚集热能作用,有效的阻止了热量向外扩散和热能的外泄,烟气、余热经由排烟管(5)排出弓I走。
[0014] 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结构设置对火焰热能流体在锅底表面流动的路径进行了设定,延长了火焰热能流体在锅底的热交换时间,锅体外罩(3)遮挡、阻隔的聚集热能作用,防止了热能的外泄,烟气、余热经由排烟管(5)排出引走,减少了厨房操作间PM2.5的排放,有利于环境卫生,热能利用率可达到8 O %以上,提高了热交换及热能的利用效能。
【权利要求】
1.一种导流聚热节能锅,由锅体(2)、导流环(4)、锅体外罩(3)、排烟管(5)、锅柄(I)和锅耳(6)组成,其特征在于锅体(2)与锅体外罩(3)在锅体(2)上外沿部处固定密封连接,锅体外罩(3)对应锅体(2)底部中心设有中心孔,中心孔边处与锅体(2)底部相应位置处有间隙,锅体外罩(3)与锅体(2)底部形成由中心沿锅体(2)径向向外沿伸的空腔,空腔内有2-4个导流环(4),导流环(4)上靠锅体(2)上部分布有数个大孔和小孔,相邻两个导流环(4)的大孔位置相互错开,导流环(4)安装在锅体(2)底面不同的纬度处,排烟管(5)与锅体外罩(3)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聚热节能锅,其特征在于锅体外罩(3)对应锅体(2)底部的中心孔的直径为120-240毫米,中心孔边处与锅体(2)底部相应位置处的间隙高为20-40晕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聚热节能锅,其特征在于靠近锅底的第一个导流环(4)的内边直径在锅体(2)外罩中心孔的直径基础上加大50 -100毫米范围设定,其后在外围的导流环(4)的内边直径在内导流环(4)的内边直径的基础上加大50 -100毫米;导流环(4)厚度为2-4毫米,导流环(4)的高度分别为20毫米、18毫米、16毫米和14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和3所述的导流聚热节能锅,其特征在于导流环(4)上靠锅体(2)上部的位置等距离分布有多个大孔和小孔,大孔的个数为8-12个,弧长为30-80毫米,弧长高为导流环(4)高度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高范围;在没有开设大孔的导流环(4)位置上等距离分布半圆形小孔,小孔为直径10-20毫米,孔间距为20-40毫米;大孔的个数为8个时相邻两个导流环(4)相互错开的角度为22.5度,大孔的个数为12个时相邻两个导流环(4)相互错开的角度为15度。
【文档编号】A47J36/36GK204192312SQ201420574614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8日
【发明者】吴远东 申请人:龙山红日锅炉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