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节能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452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节能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居民家庭用的厨房用具,尤指一种烧水用的壶。众所周知,虽然目前用于替代饮水的各种(类)饮料层出不穷,花样翻新,但中国人传统的以喝茶或白开水提供身体所需水的习惯并未有多大改变,一般家庭每日还是要烧一些开水,用于泡茶或直接饮用。常见的烧水用的壶是如图1所示,主要由壶盖1、壶身2、壶嘴3、壶底4及提把5所组成,其壶底5是为一圆形平面状,上面可设有一些环形突棱。这种壶的底部是呈一平面状,没有聚集火焰蓄存热量的功能,底部受热接触面积小,且散热快,故尚存在需要改进之处。本创作人即基于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设计制造经验,潜心研究设计,历经多次试作验证,终于设计出一创新结构的壶。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新型节能壶,其利用向内凹陷的壶底的新颖设计,使可达到降低火焰热量损失,提高热效率,节省时间及能源的功效。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其目的的一种新型节能壶,主要包括壶盖、壶身、壶嘴、壶底及提把,其特征在于壶底向壶身凹陷而形成一弧状壶底。所述壶底向壶身凹陷最深处的高度是占整个壶身高度的近四分之一。所述壶底于其最外缘向内是呈一宽度占壶身总宽度近八分之一的水平面。所述向内凹陷的弧状壶底于凹陷最深处是呈一宽度占壶身总宽度近三分之一的水平面。本实用新型的壶身可采用铝、不锈钢、铜等常用金属制造,壶身与壶底是一体成型制成。本实用新型由于将底部设计成向内凹陷状,加大了受热接触面积,内凹的弧状壶底又具有聚拢火焰,蓄积热量,使火焰的热量损失降低,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热效率,节省烧水时间,并可进一步节省能源,确为一种结构新颖,并具进步及实用性的创新设计。《表一》是为一现有壶与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对照,试验条件为现有壶与本创作新型节能壶的底部大小相同,盛水1000克,火焰加热条件相同,测得由同温度的冷水烧至沸腾所需时间,表中所列为三次试验的平均值。《表一》</tables>由《表一》中可以看出,本创作的新型节能壶能节省时间约15%,亦即节省15%的能源,换句话说,可将热效率提高15%左右。以下结合附图举一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图1是为现有壶的示意图。图2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图3是为本实用新型底面示意图。主要附图标号对照1----壶盖2----壶身3-----壶嘴4、40----壶底5-----提把41-----周缘平面42----拱形弧面43-----中央平面请参见图2、3,本实用新型是由壶盖1、壶身2、壶嘴3、壶底40及提把5组成,外观形状与常见的壶相同,且壶盖1、壶身2、壶嘴3、提把5均类同于常见的普通壶,其改进之处是在于壶底40,壶底40一改普通壶底的平面状,而呈一向内(即壶身)凹陷的弧状,该弧状壶底向内凹陷的最深处的高度较佳的是为占壶身总高度的近四分之一,此时热效率最高,过深或过浅时效果均较差,凹陷过深则壶底面距离火焰太远不利于热传导且影响壶体盛水容量,过浅则达不到聚拢蓄热功效;并且,壶底40的外缘向内(中心处)有一段约占壶底总宽度八分之一的周缘平面41,可提供壶体的稳固置放,形成一周缘呈平面、内部凹陷(呈弯拱型弧面42)可聚拢火焰蓄积热量的受热底面40;可降低底部散热损失,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底部是呈弯拱状,故亦较平面的壶底受热面积大;另外,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方案是为将凹陷最深处制成中央平面43,可使受热更均匀,该平面的宽度较佳的是为约占壶身总宽度的三分之一。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针对已有烧水壶的结构加以改进设计,制造工艺并不复杂,只需将目前所用的壶身制造模具加以简单的改变,即可制造出本实用新型,大大提高热效率,节省时间及能源,对于人均资源并非富有的我国,确实提供一种具有进步性及实用性的新型节能壶,且申请前亦未见诸于公开刊物、公开使用及销售,应具有新颖性,故依法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节能壶,主要包括壶盖、壶身、壶嘴、壶底及提把,其特征在于壶底向壶身凹陷而形成一弧状壶底。2.如要求要求1所述的新型节能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底向壶身凹陷最深处的高度是占整个壶身高度的近四分之一。3.如要求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节能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底于其最外缘向内是呈一宽度占壶身总宽度近八分之一的水平面。4.如要求要求1、2或3所述的新型节能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向内凹陷的弧状壶底于凹陷最深处是呈一宽度占壶身总宽度近三分之一的水平面。专利摘要一种新型节能壶,主要是由壶身、壶盖、壶底、壶嘴及提把构成,其特征在于:壶底呈向壶身内凹陷的弧状,加大了受热接触面积,内凹的弧状壶底具有聚拢火焰,蓄积热量,使火焰的热量损失降低,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热效率,节省烧水时间,并可进一步节省能源。文档编号A47J27/21GK2320158SQ9724348公开日1999年5月26日申请日期1997年10月27日优先权日1997年10月27日发明者李志和申请人:李志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