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跷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880阅读:10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跷杆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统的民间娱乐、健身运动踏高跷所用的工具,属于运动器材领域。
背景技术
踏高跷是一种传统的喜闻乐见的民间娱乐与健身相结合的运动,此运动曾遍及全国。但目前此项民间运动渐渐消退,其主要原因是踏高跷所需的运动器材“高跷杆”一直没能得到创新,至今没有一种安全、坚固、使用和携带方便的新器材来替代传统的高跷杆。从前人们常用二根竹杆或木棍下面绑一根小棍,脚踏小棍,用腋夹着杆子行走,由于捆绑不牢固,竹杆容易碎裂,不安全,制约了此项运动的持续开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高跷杆存在的安全问题,提供一种安全、高度可调、携带方便的新型高跷杆。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一种包括主杆、脚踏板的高跷杆,二根成一副,脚踏板固定在主杆上,其特征在于主杆上端内套有一个伸缩节及伸缩杆,伸缩节的上端部分紧套在伸缩杆内,通过旋转伸缩杆能改变卡在伸缩节上下端之间的卡簧与主杆内壁间的磨擦力大小;脚踏板在主杆上能装卸,其踏板设计成能向上翻转。
作为改进,主杆下端包裹防滑脚套。
作为改进,在主杆上标有表示脚踏板高度的刻度线。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的脚踏板高度和杆子高度能根据使用者的身高及熟练程度得到调节,而且本实用新型既防滑又有弹性,安装、拆卸方便,便于运输及收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3的沿其固定螺栓11的剖视图图3是脚踏板6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伸缩节4的塞体14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伸缩节4的卡簧15的结构示意图五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包括主杆1、伸缩杆2、防滑脚套3、伸缩节4、塑料帽5、脚踏板6,主杆1和伸缩杆2都由铁管制成,伸缩杆2外径比主杆1内径略小,防滑脚套3由橡胶材料制成。
如图2、3所示,脚踏板6由铁圈7、圆弧紧固片8、踏板9组成,踏板9通过销子10安装在铁圈7上,并能绕着销子10向上翻转。圆弧紧固片8上焊接有一个圆孔12,位于踏板9下方的固定螺栓11旋过螺母13穿入圆孔12内,旋紧固定螺栓11能将脚踏板6固定在主杆1上,为了便于手工操作,固定螺栓11的头设计成八角梅花形。踏板9表面设有防滑的小点子,反面有衬板以增强牢度。为增加磨擦,铁圈7内衬有防滑的塑料件。
如图4、5所示,伸缩节4包括塞体14和卡簧15,塞体14采用塑料制成,其中间颈处的圆柱体与上下各圆柱体不在同一轴线上,即偏离伸缩节4的轴心线;卡簧15采用橡塑材料,其一侧表面有竖条纹以增强磨擦,因橡塑材料的特性其开口在外力作用下能变小;卡簧15以一定方式套在塞体14的颈处构成伸缩节4。
旋转伸缩杆2使伸缩节4的卡簧15与主杆1内壁的磨擦力最小时,可以将伸缩杆2在主杆1内上下移动,并可通过反向旋转,使磨擦力变大而固定在某一高度。
权利要求1.一种高跷杆包括主杆、脚踏板,二根成一副,脚踏板固定在主杆上,其特征在于主杆(1)上端内套有一个伸缩节(4)及伸缩杆(2),伸缩节(4)的上端部分紧套在伸缩杆(2)内,通过旋转伸缩杆(2)能改变卡在伸缩节(4)上下端之间的卡簧(15)与主杆(1)内壁间的磨擦力大小;脚踏板(6)在主杆(1)上能装卸,其踏板(9)设计成能向上翻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跷杆,其特征在于主杆下端包裹防滑脚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跷杆,其特征在于主杆上标有表示脚踏板高度的刻度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高跷杆涉及一种传统娱乐运动器材。为解决现有高跷杆存在的安全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杆(1)上端内套有一个伸缩节(4)及伸缩杆(2),伸缩节(4)的上端部分紧套在伸缩杆(2)内,通过旋转伸缩杆(2)能改变卡在伸缩节(4)上下端之间的卡簧(15)与主杆(1)内壁间的摩擦力大小;脚踏板(6)在主杆(1)上能装卸,其踏板(9)设计成能向上翻转。本实用新型具有杆子高度可调,防滑,安装、拆卸、运输和收藏方便的优点。
文档编号A63B25/00GK2517456SQ0125469
公开日2002年10月23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12日
发明者吴桂仙 申请人:吴桂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