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穿戴式配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3175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穿戴式配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训练用品,尤其涉及一种借由扣合件的设置而适用于不同围长,且避免配重件掉落的改进的穿戴式配重训练装置。
然而,如


图13所示,此种配重训练带9受限于黏扣带93的长度,而无法随意调整其捆束的围长大小,使扣环9仅能调整至该扣环94抵住母黏扣带92与配重训练带9的边缘(
图13的A部位),所以配重件91部位不能完全包围使用者大腿,亦即大腿的配重是不均匀的,对使用者而言可能造成运动姿势的不正确。反之,若欲将原使用于大腿配重训练带用于小腿部95,却可能因配重件91围长仍略大且无法调整至更小的围长,因此不能紧束使用者小腿,所以会下滑而影响关节活动而无法使用。
另外,此种现有配重训练带9适用的围长固定,即用于小腿部与用于大腿、腰部的配重训练带9的围长都不同而无法共享,因此使用者必须分别购买使用,相当不方便,若勉强将用于腰部的配重训练带9用于手部,则配重件的重量又太重,且配重训练带9无法固定牢固,容易滑动脱落,所以使用效果不佳。
再者,如
图14所示,由于配重件本身具有较重的重量,因此当使用者将配重训练带拿在手上或在携带的过程中,配重件96很容易从开口911掉出来而造成不便,甚至会因配重件96掉落而砸到使用者或他人。
另外,亦有在配重训练带的一侧边车缝有一盖布,在盖布及容纳袋的预定位置分别设有对应的黏贴件,借由翻盖盖布,使两黏贴件相互黏贴,而让盖布盖住各开口以防止配重件掉落。然而,因盖布与容纳袋之间仅借黏贴件黏贴,故配重件仍易掉出来,且制造成本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改进的穿戴式配重训练装置,其特征是设有一本体及一扣合件,该本体概呈带状,且其一面设有一第一黏扣部及多个供容置配重件的容纳袋,该本体的一端延伸设有一固定带,该固定带的末端与第一黏扣部同侧位置设有一第二黏扣部,该固定带靠近端部处向上弯折重叠车固一阻挡部;该扣合件概呈带状,其一端设有一扣环,该扣环穿过前述固定带阻挡部,使第二黏扣部凸伸至扣环上方,扣合件另一端设有一第三黏扣部,该第三黏扣部供黏贴于该本体的第一黏扣部,该第二黏扣部供黏贴于该本体的第一黏扣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改进的穿戴式配重训练装置,其中本体设有的第一黏扣部由该固定带一体延伸。
前述的改进的穿戴式配重训练装置,其中固定带的一端缝固于该本体。
前述的改进的穿戴式配重训练装置,其中第一黏扣部为母黏扣带。
前述的改进的穿戴式配重训练装置,其中第二、三黏扣部为公黏扣带。
前述的改进的穿戴式配重训练装置,其中各容纳袋具有一开口,将一配重件置入于容纳袋内,各容纳袋开口边缘以一松紧带车缝,常态下,该松紧带是呈紧缩状态使得各容纳袋开口较其内部收缩。
前述的改进的穿戴式配重训练装置,其中容纳袋是以一长形布料的上缘车缝一松紧带,再将该长形布料车缝于该本体的一面,并将该长形布料车缝分隔为预定数目且并列的长形容纳袋,各容纳袋的上缘形成一开口,该第一黏扣部设于该长形布料的外侧面。
本实用新型调整的范围大,可任意调整其捆束的围长大小,使该穿戴式配重训练装置的使用更具灵活性,且结合稳固,整体改善使用效果,提高使用功效,并避免配重件从容纳袋掉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围成环形的横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大腿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调整的示意图,该图显示,当本实用新型使用于身体较细的部位时,可将本体部分重叠。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腰部的示意图。
图6是将配重体置入本实用新型容纳袋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以两组运动束带连接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阻挡部可使该扣合件受外力拉扯下不与本体脱离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配重件容置于容纳袋中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使用示意图。
图12是习用配重训练带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显示习用配重训练带的配重件很容易从容纳袋中掉出的示意图。
图14是习用的最小围长调整使用示意图。
一固定带3,其一端设于该本体2,而与本体2相接的另一端设有一第二黏扣部31,该长形布料5设有的第一黏扣部21是由该固定带3一体延伸,该固定带3的一面同样为第一黏扣部21,而其末端为第二黏扣部31,且该固定带3靠近端部处向上弯折重叠车固有一阻挡部33。
一扣合件4概呈带状,该扣合件4的一端设有一扣环41,该扣环41穿过前述固定带阻挡部33,而令第二黏扣部31凸伸至扣环41上方,而以该第二黏扣部31黏贴于该本体2的第一黏扣部21,扣合件4另一端则设有一第三黏扣部42,该第三黏扣部42黏贴于该本体2的第一黏扣部21。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借由该固定带3的第二黏扣部31与该扣合件4的第三黏扣部42黏贴的位置不同,可两边调整该配重训练装置围长,也就是说能使用最小范围是不受限制,而使得本体2长度可依最大使用尺寸而定,因此可适用的范围较广,故不论体型大或体型小的部位(如手部、小腿及大腿等)皆可共享该配重训练装置。
当使用于体型大者时(如大腿或腰),本体2的围长足以包围使用者大腿,所以大腿的配重是均匀的,因此不存在运动伤害或不适感的情形;而当使用于体型小者(如小腿),则若本体2围长过长时,可令其部分重叠(如图4),可将重叠的配重件抽出,因此同样可紧束在小腿,不需另备较长的训练装置。
如图6所示,欲将配重件置入容纳袋51中时,可将手指伸入容纳袋51并勾住开口52边缘向外拉,而由于开口52的边缘设有松紧带53,因此可借由松紧带53的弹性将开口52撑开,借以将配重件置入容纳袋51中。当配重件完全置入容纳袋51后,松紧带53会回复其紧缩状态,使开口52缩小而近于闭合状态,让配重件无法从开口52掉出来。同样地,欲将配重件从容纳袋51取出时,可将手指伸入容纳袋51并抓住配重件向外抽,而因容纳袋51的开口52边缘设有松紧带53,因此配重件本身可将开口52撑开而被取出来。因此,使用时,若本体2的围长过长导致部分重叠时,重叠的配重件22可依使用者习惯抽出。
本实用新型可将多组的配重训练装置串连,如图7所示,即其本体2借由该扣合件4的第三黏扣部42黏贴至另一本体2a的第一黏扣部21a,而组成较大的围长,同样可使用原用于两腿配重训练装置组接于使用者的腰部。
如图8所示,该阻挡部33可使该扣合件4受外力拉扯下不与本体2脱离,使用上若该配重训练装置用于较承受外张撑力(如以两条连接于腹部),可令扣合件4推至阻挡部33,在扣合件4与固定带3反向拉扯时,扣环33因下缘受固定带3拉力,而使扣环33偏转略为平直状,而借由阻挡部33防止固定带3松脱;并且阻挡部33可防止扣合件4保存时遗失。
上述实施例中,该第一黏扣部21为母黏扣带,而第二、三31、42为公黏扣带,该第一黏扣部21的母黏扣带可用起毛布取代。
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借由该固定带3的第二黏扣部31与该扣合件4的第三黏扣部42黏贴的位置不同,以及多组的配重训练装置搭配使用,使调整的范围大,而可任意调整其捆束的围长大小,使该配重训练装置的使用更具灵活性,而适于使用者的不同需求。此外,借由该固定带3与扣合件4反方向黏扣固定该配重训练装置,使其结合稳固,故整体改善使用效果,而提高使用功效。
此外,如图9所示,由于常态下松紧带53是呈紧缩状态,使得容纳袋51的开口52缩小而近于闭合状态,因此当使用者携带此配重训练装置(例如,将其拿在手上),或随意放置该训练装置而不慎使容纳袋51开口52朝下时,配重件22不会从紧缩的开口52掉出来,可防止砸伤运动者或其它危险的情况发生。此外,本实用新型是借助松紧带53的紧缩而缩小开口52,使配重件22不会从容纳袋51掉出来,故毋须再缝制其它盖布等对象,使得制造上方便许多。
综上所述,借由本实用新型穿戴式配重训练装置的设计,而可任意调整该训练装置所捆束的围长大小,使该训练装置的使用更具灵活性,而捆束于身体较细的部位时,若本体2部分重叠而欲将配重件22抽出时,借由本实用新型容纳袋51开口52的松紧带53设计,而方便地取出配重件22。
请参阅
图10及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为一种配重训练背心6,由于该背心6是整体穿戴于使用者身上,再加上本实用新型各黏扣部21、31、41的应用,可良好地配合使用者的腰围来调整腰部的贴身度。
此外,由于背心的容纳袋开口设有松紧带,故可借由松紧带的弹性而依需要将容纳袋中的配重件抽出或置入,且借松紧带的收缩而防止配重件从容纳袋开口掉出。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穿戴式配重训练装置,其特征是设有一本体及一扣合件,该本体概呈带状,且其一面设有一第一黏扣部及多个供容置配重件的容纳袋,该本体的一端延伸设有一固定带,该固定带的末端与第一黏扣部同侧位置设有一第二黏扣部,该固定带靠近端部处向上弯折重叠车固一阻挡部;该扣合件概呈带状,其一端设有一扣环,该扣环穿过前述固定带阻挡部,使第二黏扣部凸伸至扣环上方,扣合件另一端设有一第三黏扣部,该第三黏扣部供黏贴于该本体的第一黏扣部,该第二黏扣部供黏贴于该本体的第一黏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穿戴式配重训练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本体设有的第一黏扣部由该固定带一体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穿戴式配重训练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固定带的一端缝固于该本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穿戴式配重训练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黏扣部为母黏扣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穿戴式配重训练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三黏扣部为公黏扣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穿戴式配重训练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各容纳袋具有一开口,将一配重件置入于容纳袋内,各容纳袋开口边缘以一松紧带车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穿戴式配重训练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容纳袋是以一长形布料的上缘车缝一松紧带,再将该长形布料车缝于该本体的一面,并将该长形布料车缝分隔为预定数目且并列的长形容纳袋,各容纳袋的上缘形成一开口,该第一黏扣部设于该长形布料的外侧面。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穿戴式配重训练装置,设有本体及扣合件,本体概呈带状,其一面设有一第一黏扣部及多个供容置配重件的容纳袋,本体一端延伸一固定带,固定带末端与第一黏扣部同侧设有一第二黏扣部,该固定带靠近端部处向上弯折重叠车固一阻挡部;该扣合件概呈带状,其一端设有一扣环,该扣环穿过前述固定带阻挡部,使第二黏扣部凸伸至扣环上方,扣合件另一端设有一第三黏扣部,该第三黏扣部供黏贴于该本体的第一黏扣部,该第二黏扣部供黏贴于该本体的第一黏扣部。本实用新型调整的范围大,可任意调整其捆束的围长大小,使该穿戴式配重训练装置的使用更具灵活性,且结合稳固,整体改善使用效果,提高使用功效,并避免配重件从容纳袋掉出。
文档编号A63B21/065GK2502734SQ0125881
公开日2002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29日
发明者陈吴春月 申请人:陈吴春月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