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结构的油水分离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47164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结构的油水分离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改进结构的油水分离装置,包括第一反应釜和低于第一反应釜的第二反应釜,第一反应釜上包括有第一入料管、第一出料管和第一回流管,第一出料管连接第二反应釜成为第二反应釜的入料管,第二反应釜上包括有第二出料管和第二回流管,第二出料管设置在第二反应釜的底部,并其在第二反应釜内部的一段为软管,软管的末端上连接有漂浮物并与漂浮物之间设有流入口,第二回流管上设有阀门。上述第二出料管在第二反应釜中软管及漂浮物等的结构设置,能够使得软管的流入口一直保持在液体的最上面,供上层的液体从流入口流入并从第二出料管排出,该结构的油水分离装置分离效果好且分离速度快。
【专利说明】
一种改进结构的油水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水分离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0002]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20630892.X,申请日2012年11月26日,授权公告日为2013年6月5日公开的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其结构是现在化工领域中常用的油水分离装置,但该装置中因分离的出料口的位置为固定设置的关系,其实现的分离出的量有限,因此该装置的分离效率较低,分离过程中如油水比例差别较多时,分离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结构的油水分离装置,其出料口的位置能够随液位高低变化,一直对应液位表面。
[0004]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结构的油水分离装置,包括第一反应釜和低于第一反应釜的第二反应釜,所述第一反应釜上包括有第一入料管、第一出料管和第一回流管,所述第一出料管连接第二反应釜成为第二反应釜的入料管,所述第二反应釜上包括有第二出料管和第二回流管,所述第二出料管设置在第二反应釜的底部,并其在第二反应釜内部的一段为软管,所述软管的末端上连接有漂浮物并与漂浮物之间设有流入口,所述第二回流管上设有阀门。
[0005]所述漂浮物为浮板,所述软管的末端连接在浮板的中心点上。
[0006]所述第二反应釜内底面上均布设有凸柱。
[0007]所述第一出料管连接至第二反应釜内的端口低于凸柱的最高点。
[0008]所述第一出料管设置在第一反应釜的底部,并其在第一反应釜内部的一端为第二软管,所述第二软管的末端上连接有第二浮板并与第二浮板之间设有第二流入口,所述第一回流管上设有第二阀门。
[0009]所述第一反应釜侧壁上竖向设有观察第一反应釜内液位状况的可视窗口。
[0010]所述第一入料管延伸至第一反应釜内的端口对应在第一反应釜的底部。
[0011 ]所述第一反应釜内设有可架住第二浮板的限位环,所述第二软管穿过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固定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从第一反应釜底部穿出,所述升降杆与第一反应釜底部之间为密封并可升降活动。
[0012]在现有的油水分离装置的使用中,第一反应釜用于油水的粗料分离,第二反应釜用于经粗料分离后的二次分离,即精料分离,因此在第二反应釜中含量较大的是第一反应釜中分离出来的上层的液体,而下层的液体含量只有小部分,因此,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出料管在第二反应釜中软管及漂浮物等的结构设置,漂浮物能够永远漂浮在液体的上表面,因此不管液位升或降,都能够使得软管的流入口一直保持在液体的最上面,供上层的液体从流入口流入并从第二出料管排出,该结构的油水分离装置分离效果好且分离速度快;还有,上述凸柱、浮板和入料端口的位置设置避免下层小部分的不同液体通过软管排出,而是下层小部分的不同液体可通过打开第二回流管的阀门排出,有利于提升分离效果;另外,上述的第一反应釜上的结构设置同样有利于提升分离效果和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改进结构的油水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
[0015]第一反应釜I;第一入料管11;第一出料管12;第二软管121;
[0016]第二流入口122;第一回流管13;第二阀门-131;第二浮板14;
[0017]可视窗口 15;限位环16;
[0018]升降杆17;第二反应釜2;第二出料管21;软管211;
[0019]流入口 212;第二回流管22;阀门221;漂浮物23;凸柱24。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0021]一种改进结构的油水分离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进行油水的粗料分离的第一反应釜I和低于第一反应釜I进行精料分离的第二反应釜2。与现有技术相同的部分有,所述第一反应釜I用于供待分离液体的容纳,其上包括有油水进入的第一入料管11,分离出上层液体的第一出料管12和用于回流未分离清除的液体的第一回流管13,所述第一出料管12连接第二反应釜2成为第二反应釜2的入料管,从而进行经粗料分离后的二次分离,所述第二反应釜2上包括有第二出料管21和第二回流管22。
[0022]本实用新型的最主要改进之处在于第二反应釜2,此处先描述一下第二反应釜2的结构,具体是其所述第二出料管21设置在第二反应釜2的底部,并其在第二反应釜2内部的一段为软管211,所述软管211的末端上连接有漂浮物23并与漂浮物23之间设有流入口 212,所述第二回流管22上设有阀门221,该结构设置有利于液体的排出彻底,达到最大范围的量。
[0023]优选的,所述漂浮物23为浮板,所述软管211的末端连接在浮板的中心点上,浮板的范围较大既能够用于压住软管211,防止软管211浮出液位高于流入口 212,导致无法顺畅排出,还能够使得软管211不贴近第二反应釜2的内侧壁。
[0024]进一步,所述第二反应釜2内底面上均布设有凸柱24,所述凸柱24用于在液位低于凸柱24的最高点是顶住浮板,不再随液位下降,停止分离出料,避免下层小部分的不同液体通过软管211排出,而是下层小部分的不同液体可通过打开第二回流管22的阀门221排出,有利于提升分离效果。
[0025]进一步,所述第一出料管12连接至第二反应釜2内的端口低于凸柱24的最高点,该结构设置能够避免从第一反应釜I中分离出的液体直接从软管211的流入口 212排出,这样如果第一反应釜I中分离出的液体含有第一反应釜I中下层液体,可在第二反应釜2的底部分层出来,避免经软管211排出。
[0026]进一步,所述第一出料管12设置在第一反应釜I的底部,并其在第一反应釜I内部的一端为第二软管121,所述第二软管121的末端上连接有第二浮板14并与第二浮板14之间设有第二流入口 122,所述第一回流管13上设有第二阀门131,该结构设置实现的效果同上述第二反应釜2中的结构设置的效果。
[0027]进一步,由于第一反应釜I中进行的是油水的粗料分离,因此油水的含量比例差别较小,为方便操作人员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快速观察,确定液位,所述第一反应釜I侧壁上竖向设有观察第一反应釜I内液位状况的可视窗口 15。
[0028]进一步,所述第一入料管11延伸至第一反应釜I内的端口对应在第一反应釜I的底部,该结构设置有利于进入第一反应釜I内的油水的分层。
[0029]进一步,所述第一反应釜I内设有可架住第二浮板14的限位环16,所述第二软管121穿过限位环16,所述限位环16固定连接有升降杆17,所述升降杆17从第一反应釜I底部穿出,所述升降杆17与第一反应釜I底部之间为密封并可升降活动,在开始油水分离前,通过可视窗口 15观察液位状况,通过推动升降杆17,将限位环16推至对应在油水分层的位置上,在上层的液体通过第二软管121排出,液位将至油水分层的位置上时,第二浮板14被限位环16架住不能继续随液位下降,停止分离出料,避免下层液体通过第二软管121排出,而下层液体可通过打开第一回流管13的阀门131排出,有利于提升分离效果,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效果。
[0030]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主权项】
1.一种改进结构的油水分离装置,包括第一反应爸和低于第一反应爸的第二反应爸,所述第一反应釜上包括有第一入料管、第一出料管和第一回流管,所述第一出料管连接第二反应釜成为第二反应釜的入料管,所述第二反应釜上包括有第二出料管和第二回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料管设置在第二反应釜的底部,并其在第二反应釜内部的一段为软管,所述软管的末端上连接有漂浮物并与漂浮物之间设有流入口,所述第二回流管上设有阀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物为浮板,所述软管的末端连接在浮板的中心点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应釜内底面上均布设有凸柱。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料管连接至第二反应Il内的端口低于凸柱的最高点。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料管设置在第一反应釜的底部,并其在第一反应釜内部的一端为第二软管,所述第二软管的末端上连接有第二浮板并与第二浮板之间设有第二流入口,所述第一回流管上设有第二阀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料管延伸至第一反应釜内的端口对应在第一反应釜的底部。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釜侧壁上竖向设有观察第一反应釜内液位状况的可视窗口。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釜内设有可架住第二浮板的限位环,所述第二软管穿过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固定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从第一反应釜底部穿出,所述升降杆与第一反应釜底部之间为密封并可升降活动。
【文档编号】B01D17/02GK205549685SQ201620127031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2月18日
【发明人】李祎山
【申请人】泉州德立化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