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遥控玩具车的电磁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玩具车,特别是一种遥控玩具车的电磁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所制造的遥控电动玩具车大都有电磁控制装置来实现对玩具车的转速、变向的控制,所采用的电磁控制装置主要是利用电磁学原理,通过改变线圈的电流方向,使线圈与装有永磁铁的拨杆产生吸引或排斥,使拨杆产生相对运动,当拨杆杆端连接在玩具车齿轮传动装置上时,便可实现齿轮传动机构的变速及转向,在玩具车行业,电磁控制装置以其控制灵活、占用空间小而越来越多的得到应用,但在实际实用中也发现由于现在采用的电磁线圈为单线绕制,电磁力较弱,这样通常会因执行机构动作不到位而导致车体行驶特别是转向时产生功能上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中国专利CN2548676Y公开了一种玩具车前轮可遥控转向装置,其结构包括线圈及设置于线圈两侧的磁铁,所述线圈容量置于转向控制杆设置的底部,在转向控制杆上方装有复位弹簧,由上述结构可知,其利用电磁感应所产生的变向操纵的同时,因电磁力较弱,还需借助复位弹簧,这样设计会使整个装置占用空间较多,同时也会增加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供一种在不改变线圈外型尺寸的前提下,可增大线圈与永磁铁相互作用力的遥控玩具车的电磁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遥控玩具车的电磁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电路板、永磁铁及设置于永磁铁磁极两端的分别由里引线于外引线绕制且或形成电回路的线圈,其中,所述电磁铁与一拨杆固接于一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布设于永磁铁两端的线圈为双绕线结构,所述各双绕线线圈具有两条里引线和两条外引线,所述里引线和外引线呈并联电接于控制电路板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将布设于永磁铁两端的线圈改制为双绕线结构,使单位时间通过的电流大幅增加,进而使电磁吸力加大,确保了控制动作实现的准确性及可靠度,此外结构改进后的线圈与原线圈占用空间相同,不会增加整车的制造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2所示一种遥控玩具车的电磁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电路板1、永磁铁2及设置于永磁铁2磁极两端的分别由里引线31于外引线32绕制且可形成电回路的线圈3,其中,所述电磁铁2与一拨杆4固接于一体,上述布设于永磁铁2两端的线圈3为双绕线结构,所述各双绕线线圈具有两条里引线31和两条外引线32,所述里引线31和外引线32呈并联电接于控制电路板1上。
根据电磁学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所产生的力的大小是由F=N*φ*I(N线圈匝数、φ磁通量、I电流)得出的,而电阻值当采用双线绕线线圈并联接入控制电路板后,双线圈电阻R为单线圈电阻的四分之一,在假设输出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流比原来单线圈增加3倍,所述理论上,根据电磁学原理采用双绕线线圈,在线圈外形尺寸,磁场强度不变的情况下,磁场中所产生的力比原来增大1倍以上,在实际测试中,除去因线圈电阻减少而带来的IC输出电压压降损失(实测中为0.2V),电流由原来的平均160mA增加到平均380mA,采用双绕线圈后电磁力比原来增大1倍,电池寿命、充放电时间均达到产品标准要求,由上述原理与实测中得出,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双绕线线圈结构,将增大线圈与永磁铁的相互作用力,为遥控玩具车提供了质量上的保证。
权利要求1.一种遥控玩具车的电磁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电路板(1)、永磁铁(2)及设置于永磁铁(2)磁极两端的分别由里引线(31)和外引线(32)绕制且可形成电回路的线圈(3),其中,所述电磁铁(2)与一拨杆(4)固接于一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布设于永磁铁(2)两端的线圈(3)为双绕线结构,所述各双绕线线圈具有两条里引线(31)和两条外引线(32),所述里引线(31)和外引线(32)呈并联电接于控制电路板(1)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遥控玩具车的电磁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电路板、永磁铁及设置于永磁铁磁极两端的分别由里引线于外引线绕制且或形成电回路的线圈,其中,所述电磁铁与一拨杆固接于一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布设于永磁铁两端的线圈为双绕线结构,所述各双绕线线圈具有两条里引线和两条外引线,所述里引线和外引线呈并联电接于控制电路板上。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将布设于永磁铁两端的线圈改制为双绕线结构,使单位时间通过的电流大幅增加,进而使电磁吸力加大,确保了控制动作实现的准确性及可靠度,此外结构改进后的线圈与原线圈占用空间相同,不会增加整车的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A63H30/02GK2726686SQ20042007213
公开日2005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30日
发明者蔡东青 申请人:蔡东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