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3034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航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玩具领域,尤指一种航模。
背景技术
玩具直升机从面世以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为满足消费者需求,玩具厂商不断开发各种直升机模型并进行持续改进,以期制造出一种可稳定飞行并易于控制的玩具直升机。然而,目前流行的航模一般只有一组螺旋桨,生手难于控制驾驶,不能有效控制航模的飞行,容易造成航模的损坏或损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飞行易于控制的航模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行易于控制电动直升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航模,包括机体和遥控器,所述机体包括具有两组螺旋桨的旋转翼、机身、转向机构以及脚架,其中,所述机身进一步包括主轴、主体架、两个主齿轮、接收器、舵机、电池、电机以及陀螺仪,所述主齿轮和旋转翼贯穿该主轴,脚架位于机身下方并与之相连,并用于支撑旋转翼和机身,所述旋转翼在主轴的带动下与主齿轮同步转动。所述旋转翼包括螺旋桨单元和尾翼。
其中,所述转向机构包括大舵盘、小舵盘、万向节连杆支架、倾斜盘定位支架以及若干根连杆,其中,通过安装于主体架上的倾斜盘定位支架将大舵盘水平托起,大舵盘和小舵盘贯穿主轴,小舵盘内置于大舵盘内,万向节连杆支架内置于小舵盘中,大舵盘和万向节连杆支架通过连杆与旋转翼连接。所述齿轮和转向机构通过单向旋转轴承安装于主轴上。
所述尾体设于主体架尾部,包括尾管、尾管支撑单元、尾翼固定架、尾传动齿组件、尾转向组件以及尾翼。尾管安装于主体架的尾部,尾管内有一V带连接尾转向组件和尾传动齿组件,该尾传动齿组件连接于下主齿轮。尾管支撑单元包括平衡翼、尾拉杆和尾支撑管,其中,平衡翼架设于尾管上,尾支撑管斜拉于脚架和尾管之间,尾翼固定架安装于尾管的末端,通过尾转向组件固定尾翼。
螺旋桨单元包括主翼、副翼、主轴接头和若干根拉杆,其中,主轴接头置于主轴顶部,其将主翼和副翼紧凑地组配在主轴上,主翼固定于直升机的顶端,其包括主叶片固定架以及安装于其上的主叶片,主叶片固定架固定于主轴接头上,副翼包括副翼杆、安装于其上的副叶片、副翼支架以及副翼空心轴,副翼空心轴水平穿设于主轴接头,而副翼支架框设主轴接头,副翼的副翼杆安装于副翼支架上,拉杆分别将转向机构的小舵盘、万向节连杆支架与副翼支架相连,以及将与副翼支架与主叶片固定夹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实用新型中,尾体通过V带传动代替之前航模产品的轴传动,不光提升了航模飞机的旋转速度,使得直升机能快速起飞升高,而且避免了轴传动时前后多个齿轮配合不协调的弊病。同时,采用120度大舵盘能平稳地支撑整个转向机构,尾翼跟轴连动功能使直升机能平稳、安全地起飞。另外,齿轮和转向机构通过单向旋转轴承安装于主轴上,使得齿轮、转向机构以及螺旋桨单元不会反转,只能向一个方向转动,大大增强了飞行的安全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加容易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一种航模的具体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航模机身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航模机身的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航模的转向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航模包括机体100和遥控器。其中,所述机体100主要包括旋转翼101、机身102以及脚架103。其中,所述旋转翼101包括主翼30、副翼32和尾翼34,主翼30和副翼32组成螺旋桨单元,安装于机身102上方,尾翼34安装于机身102的尾部,脚架103安装于机身102下方,起到支撑作用。
参考图1和图2,所述机身102包括头盖10、与头盖10相连的机身主体11、与机身主体11相连的转向机构12以及尾体13,所述尾体13用螺钉固定于机身主体11的后部。
头盖10的作用在于美化直升机的外观,并保护直升机的电子控制组不受外界物质的影响。
机身主体11包括主轴110、主体架111、两个主齿轮112、接收器113、三个舵机114、电池115、电机116以及陀螺仪117。其中,所述主轴110垂直贯穿主体架111,并从上而下依序穿过旋转翼101的螺旋桨单元、转向机构12以及机身主体11的两个主齿轮112。所述主体架111由数块铝板拼接而成,装于脚架103上方,用于支撑整个机身主体11。所述两个同心贯穿主轴110的主齿轮分别为上主齿轮112a和下主齿轮112b,其通过单向轴承以及若干个螺钉固定于主体架111上。主体架111的前端固定有一接收器支架(未标示),用于固定接收器113,该接收器113分别与舵机114、电池115、电机116和陀螺仪117电性连接,用于接收遥控器的控制信号,以驱动电机116发动直升机启动,并通过电子控制组对舵机114的操纵,从而实现对直升机飞行方向的控制。所述舵机114通过连杆连接转向机构12,藉由接收器可控制其带动机身的左转、右转、前进和后退。所述电池115安装于主体架111下方,分为外接电源和主力电源,外接电源为电子控制组即接收器提供动力,主力电源则为整个直升机旋转机构提供动力。所述电机116安装于主体架111的前部,其端部具有一电机齿轮116’,该电机小齿轮116’与上主齿轮112a相啮合,通过电池组、接收器使电机旋转即可带动整个直升机旋转机构的旋转,最终达到平衡起飞的目的。所述陀螺仪117安装于主体架111的尾部,其用于飞机的灵敏度调节及弧度调节。
其中,电子控制组由遥控器和接收器113组成,遥控器发射控制信号,而接收器接收信号后控制舵机和陀螺仪的工作。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所述转向机构12包括大舵盘120、小舵盘121、万向节连杆支架122、倾斜盘定位支架123以及若干根连杆124。其中,所述大舵盘120和小舵盘121贯穿主轴110,大舵盘120由一托盘和由托盘水平向外伸出的三根连接臂组成,所述两两连接臂之间形成120度夹角,形成120度舵盘。小舵盘121内置于大舵盘120内。万向节连杆支架122内置于小舵盘120中,并通过两根连杆124与副翼32的副翼支架324连接,大舵盘120亦通过三根连杆124以120度三角连接主翼30的叶片固定夹302。通过安装于主体架111上的倾斜盘定位支架123将大舵盘120水平托起。这样,整个转向机构交叉而有序地连接,使得直升机的整个转向机构能够带动螺旋桨单元达到连动的目的。
尾体13设于主体架111尾部,以平衡机身主体11的重心,其包括尾管20、尾管支撑单元21、尾翼固定架22、尾传动齿组件(图未示)、尾转向组件24以及尾翼34。该尾管20安装于主体架111的尾部,尾管20内有一V带201连接尾转向组件24和尾传动齿组件,该尾传动齿组件连接于下主齿轮112b。尾管支撑单元21用于平衡尾管20的左右摆动,助于直升机飞行过程中平衡控制,其包括平衡翼210、尾拉杆212和尾支撑管213,其中,平衡翼210架设于尾管20上,尾支撑管213斜拉于脚架103和尾管20之间。尾翼固定架22安装于尾管20的末端,通过尾转向组件24固定尾翼34,尾翼34的旋转能稳定直升机的方向,使其操作方向不会混乱。
以下简述尾翼的工作原理电机116通过电机小齿轮116’带动与此相啮合的上主齿轮112a转动,此时,主轴110即可随上主齿轮112a一起发生转动,在主轴的转动下,下主齿轮112b亦同时随其转动,并带动尾传动齿组件作动,通过V带201传递至尾转向组件24,从而带动安装于该尾转向组件24上的尾翼34与主轴、主齿轮112同步转动。
参考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旋转翼101包括螺旋桨单元和尾翼34,其中,螺旋桨单元包括主翼30、副翼32、主轴接头34和若干根拉杆36。其中,主轴接头34置于主轴110顶部,其将主翼30和副翼32紧凑地组配在主轴上。所述主翼30固定于直升机的顶端,其包括主叶片固定架300以及安装于其上的主叶片302,所述主叶片固定架300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主轴接头34上,主翼30通过电池组提供动力,电子控制组控制控制其旋转,直至旋转气流将直升机提高地面飞行。同样,所述副翼32包括副翼杆320、安装于其上的副叶片322、副翼支架324以及副翼空心轴326,副翼空心轴326水平穿设于主轴接头34,而副翼支架324为一矩形框架,其框设所述主轴接头34,所述副翼32的副翼杆320安装于副翼支架324上。副翼32则为了调解和平衡主翼30旋转的强大气流,使直升机能平稳地飞行。参照图3所示,所述拉杆36分别将所述转向机构12的小舵盘121、万向节连杆支架122与副翼支架324相连,以及将与副翼支架324与主叶片固定夹302相连,由此将转向机构12与螺旋桨单元组装在一起,这样交叉而有序地连接,使得螺旋桨单元能够在转向机构12的带动下与其同步转动,进而带动整个直升机的起飞。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所述脚架102由两个支撑架103a和两根支撑管103b组成,两支撑架103a呈倒“V”型安装于两支撑管103b上,其作用不但能支撑整个机身,且支撑架的设计有能固定主力电池的洞夹,使电池不占据直升机其他的空间,同时也能保持整个机身的平衡。
权利要求1.一种航模,包括机体和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包括具有两组螺旋桨的旋转翼、机身、转向机构以及脚架,其中,所述机身进一步包括主轴、主体架、两个主齿轮、接收器、舵机、电池、电机以及陀螺仪,所述主齿轮和旋转翼贯穿该主轴,脚架位于机身下方并与之相连,并用于支撑旋转翼和机身,所述旋转翼在主轴的带动下与主齿轮同步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模,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包括大舵盘、小舵盘、万向节连杆支架、倾斜盘定位支架以及若干根连杆,其中,通过安装于主体架上的倾斜盘定位支架将大舵盘水平托起,大舵盘和小舵盘贯穿主轴,小舵盘内置于大舵盘内,万向节连杆支架内置于小舵盘中,大舵盘和万向节连杆支架通过连杆与旋转翼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翼包括螺旋桨单元和尾翼。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航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尾体设于主体架尾部,包括尾管、尾管支撑单元、尾翼固定架、尾传动齿组件、尾转向组件以及尾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航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管安装于主体架的尾部,尾管内有一V带连接尾转向组件和尾传动齿组件,该尾传动齿组件连接于下主齿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航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管支撑单元包括平衡翼、尾拉杆和尾支撑管,其中,平衡翼架设于尾管上,尾支撑管斜拉于脚架和尾管之间,尾翼固定架安装于尾管的末端,通过尾转向组件固定尾翼。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和转向机构通过单向旋转轴承安装于主轴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模,其特征在于螺旋桨单元包括主翼、副翼、主轴接头和若干根拉杆,其中,主轴接头置于主轴顶部,其将主翼和副翼紧凑地组配在主轴上,主翼固定于直升机的顶端,其包括主叶片固定架以及安装于其上的主叶片,主叶片固定架固定于主轴接头上,副翼包括副翼杆、安装于其上的副叶片、副翼支架以及副翼空心轴,副翼空心轴水平穿设于主轴接头,而副翼支架框设主轴接头,副翼的副翼杆安装于副翼支架上,拉杆分别将转向机构的小舵盘、万向节连杆支架与副翼支架相连,以及将与副翼支架与主叶片固定夹相连。
专利摘要一种航模,包括机体和遥控器,机体包括具有两组螺旋桨的旋转翼、机身、转向机构以及脚架,机身进一步包括主轴、主体架、两个主齿轮、接收器、舵机、电池、电机以及陀螺仪,主齿轮和旋转翼贯穿该主轴,脚架位于机身下方并与之相连,并用于支撑旋转翼和机身,旋转翼在主轴的带动下与主齿轮同步转动。旋转翼包括螺旋桨单元和尾翼。尾体通过V带传动代替之前航模产品的轴传动,不光提升了航模飞机的旋转速度,使得直升机能快速起飞升高,而且避免了轴传动时前后多个齿轮配合不协调的弊病。另外,齿轮和转向机构通过单向旋转轴承安装于主轴上,使得齿轮、转向机构以及螺旋桨单元不会反转,只能向一个方向转动,大大增强了飞行的安全性。
文档编号A63H27/24GK2915205SQ200620054000
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18日
发明者罗之洪 申请人:罗之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