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拼装玩具的活动关节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3323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拼装玩具的活动关节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玩具的连接部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拼装玩具的活动关节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在玩具领域中,玩具的活动关节,例如有关人形的玩偶或动物玩偶的活动关节,一般由橡皮筋、弹簧等挠性弹性元件通过万向节连接而成,从而形成可转动的关节,以达到活动连接目的,由于万向节的转节点的限制,上述活动关节连接机构可曲挠转动的角度相当小,对于较复杂或难度高的动作往往无法胜任,转动角度太大时,活动关节连接机构就会发生脱离或断损。因此,由现有活动关节连接机构构成的玩具其动作比较单调、缺少变化,同时,玩具的姿势不稳定,不能长时间保持,从而降低了玩具的趣味性。
例如中国专利CN2203623Y公告的“人体玩偶”,该人体玩偶,包括头部、上身驱、臀部、左、右胳膊以及左、右腿,其特征在于头部与上身驱之间用中间穿有弹簧的颈球体联接,颈球体的上、下部分别伸入头部上凹腔和上身驱的上腔;上身驱与臀部之间用中间穿有弹簧的腰球体联接,腰球体的上、下部分别伸入上身驱的下腔和臀部的上腔,上身驱中的内腔有一拉簧,拉簧的上端穿过颈球体的中央通孔与头部相固定,拉簧的下端穿过腰球体的中央通孔与臀部相固定;上身驱的左、右侧分别有左、右肩球体,上胳膊的中央横穿一上臂簧,上臂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肩球体及肘球体上,上胳膊的上端被肩球体伸入,上胳膊的下端被肘球体伸入,下胳膊与腕球体用前臂簧联接一起,前臂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腕球体和下胳膊上,腕球体和肘球体分别伸入下胳膊中;大腿与股球体之间用大腿簧相联接,大腿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股球体和大腿上,股球体伸入大腿的上腔,膝球体伸入大腿的下腔中,膝球体与中间空心的小腿用小腿簧联接,小腿簧分别固定在膝球体和踝球体上。
虽然这种人体玩偶在人体的颈、肩、肘、腕、腰、膝、踝等关节部分采用球凹面相接触,并靠弹簧相联结,使本实用新型具有灵活方便,可拉伸,成本低的特点。但是,这种人体玩偶不能通过活动关节随意拆装组合,玩具的展示动态受活动关节的限制,不能展现不同的姿态,其动作简单,动作的幅度小,动作缺少变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拼装玩具的活动关节连接机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拼装玩具的活动关节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件的连接端呈球体凸面,第二连接件的连接端呈开口球面凹槽,球体凸面位于开口球面凹槽内且与开口球面凹槽相匹配并构成活动配合;第一连接件上设有第一磁性吸附件、第二连接件上设有第二磁性吸附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通过球体上述第一磁性吸附件和第二磁性吸附件之间的磁力吸附而活动连接。
由于第一连接件其连接端上的球体凸面位于第二连接件其连接端上的开口球面凹槽内,球体凸面与开口球面凹槽相匹配,第一连接件上的第一磁性吸附件和第二连接件上的第二磁性吸附件之间的磁力使球体凸面紧紧吸附在开口球面凹槽内,球体凸面可以在开口球面凹槽内任意角度地转动,因而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能够得到最大的偏移和转动角度,从而使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处于不同的角度,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呈现不同有状态,使得玩具中呈现不同的姿态。
当上述第一磁性吸附件是由磁性材料构成的球体凸面时,对应地,上述第二磁性吸附件可以有如下四种构成方式第一种方式上述第二磁性吸附件是由磁性材料构成的开口球面凹槽,磁性开口球面凹槽与上述磁性球体凸面两者的相对面极性相异;
第二种方式上述第二磁性吸附件是由能被磁吸的非磁体材料构成的开口球面凹槽;第三种方式上述第二磁性吸附件是设在开口球面凹槽上或靠近开口球面凹槽的第二连接件上的磁体,该磁体与上述磁性球体凸面两者相对的部分极性相异;第四种方式上述第二磁性吸附件是设在开口球面凹槽上或靠近开口球面凹槽的第二连接件上的被吸附块,该被吸附块由能被磁吸的非磁体材料构成。
当上述第一磁性吸附件是由能被磁吸的非磁体材料构成的球体凸面时,对应地,上述第二磁性吸附件可以有如下两种构成方式第一种方式上述第二磁性吸附件是由磁性材料构成的开口球面凹槽;第二种方式上述第二磁性吸附件是设在开口球面凹槽上或靠近开口球面凹槽的第二连接件上的磁体。
当上述第一磁性吸附件是设在球体凸面上或靠近球体凸面的第一连接件上的磁体时,对应地,上述第二磁性吸附件可以有如下四种构成方式第一种方式上述第二磁性吸附件是由磁性材料构成的开口球面凹槽,磁性开口球面凹槽与上述作为第一磁性吸附件的磁体两者相对的部分极性相异;第二种方式上述第二磁性吸附件是由能被磁吸的非磁体材料构成的开口球面凹槽;第三种方式上述第二磁性吸附件是设在开口球面凹槽上或靠近开口球面凹槽的第二连接件上的磁体,该磁体与上述作为第一磁性吸附件的磁体两者相对的一端极性相异;第四种方式上述第二磁性吸附件是设在开口球面凹槽上或靠近开口球面凹槽的第二连接件上的被吸附块,该被吸附块由能被磁吸的非磁体材料构成。
当上述第一磁性吸附件是设在球体凸面上或靠近球体凸面的第一连接件上的被吸附块,该被吸附块由能被磁吸的非磁体材料构成时,对应地,上述第二磁性吸附件可以有如下二种构成方式第一种方式上述第二磁性吸附件是由磁性材料构成的开口球面凹槽;第二种方式上述第二磁性吸附件是设在开口球面凹槽上或靠近开口球面凹槽的第二连接件上的磁体。
所述球体凸面可以与第一连接件的连接端一体成型,同理,所述开口球面凹槽可以与第二连接件的连接端一体成型。
所述球体凸面也可以与第一连接件的连接端通过凸起和凹槽卡接,同理,所述开口球面凹槽也可以与第二连接件的连接端通过凸起和凹槽卡接。这样,球体凸面可以方便地安装于第一连接件的连接端上,开口球面凹槽可以方便地安装于第二连接件的连接端上。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球体凸面为半球凸面,开口球面凹槽为半球凹槽。
所述能被磁吸的非磁体材料一般是铁、镍等能被磁体吸引的金属。
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于各种玩具的关节的连接,例如一种含有上述可拼装玩具的活动关节连接机构的玩具机器人,包括头部、躯干和四肢,躯干分为胸背部和股部,上述头部和胸背部的上部之间、胸背部的下部和股部的上部之间、胸背部的两侧和上臂的上部之间、股部的下部和大腿的上部之间、大腿的下部和小腿的上部之间、上臂的下部和下臂的上部之间均可以由上述可拼装玩具的活动关节连接机构连接。
采用这种结构以后,由于第一连接件其连接端上的球体凸面位于第二连接件其连接端上的开口球面凹槽内,球体凸面与开口球面凹槽相匹配,第一连接件上的第一磁性吸附件和第二连接件上的第二磁性吸附件之间的磁力使球体凸面紧紧吸附在开口球面凹槽内,球体凸面可以在开口球面凹槽内任意角度地转动,因而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能够得到最大的偏移和转动角度,从而使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处于不同的角度,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呈现不同有状态,采用本活动关节连接机构制成的玩具,使用者可以象玩积木一样方便地分解、拼装玩具,而且玩具能够更加形象地展现不同的姿态,玩具的动作幅度大,使得玩具的动作丰富。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应用于玩具机器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为本可拼装玩具的活动关节连接机构应用于玩具机器人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玩具机器人包括头部1、躯干和四肢(脚和手),躯干分为胸背部2和股部3,头部1和胸背部2的上部之间通过本活动关节连接机构连接,胸背部2的下部和股部3的上部之间通过本活动关节连接机构连接,胸背部2的两侧和上臂4的上部之间通过可拼装玩具的活动关节连接机构活动连接,股部3的下部和大腿5的上部之间通过本活动关节连接机构连接,大腿5的下部和小腿6的上部之间通过本活动关节连接机构连接,上臂4的下部和下臂7的上部之间均由上述可拼装玩具的活动关节连接机构连接。
如图1、图2所示,玩具机器人的胸背部2(第一连接件)其上部卡接有半球凸面8,玩具机器人的头部1(第二连接件)一体成型有半球凹槽9;玩具机器人的胸背部2(第一连接件)其下部卡接有半球凸面8,玩具机器人的股部3(第二连接件)其上部一体成型有半球凹槽9;玩具机器人的胸背部2(第一连接件)其两侧各卡接有半球凸面8,玩具机器人的上臂4(第二连接件)其上部一体成型有半球凹槽9;玩具机器人的股部3(第一连接件)其下部卡接有半球凸面8,玩具机器人的大腿5(第二连接件)其上部一体成型有半球凹槽8;玩具机器人的大腿5(第一连接件)其下部卡接有半球凸面8,玩具机器人的小腿6(第二连接件)其上部一体成型有半球凹槽9;玩具机器人的上臂4(第一连接件)其下部卡接有半球凸面8,玩具机器人的下臂7(第二连接件)其上部一体成型有半球凹槽9。
也就是说,上述第一连接件的连接端呈半球凸面8,第二连接件的连接端呈半球凹槽9,半球凸面8位于半球凹槽9内且与半球凹槽9相匹配;第一连接件上设有第一磁性吸附件,第二连接件上设有第二磁性吸附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通过半球凸面8与半球凹槽9的构成活动配合、以及第一磁性吸附件与第二磁性吸附件的磁力吸附而活动连接。
上述第一磁性吸附件是由能被磁吸的铁或镍等金属材料构成的半球凸面8,上述第二磁性吸附件是设在半球凹槽9上的磁体10,磁体10对半球凸面8具有磁力吸附作用,从而使半球凸面8紧紧吸附在半球凹槽9内,因而半球凸面8可以在半球凹槽9内任意角度地转动,实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活动连接。
为了方便半球凸面8的安装,上述半球凸面8与头部1、胸背部2、股部3、大腿5、上臂4等的连接端通过凸起11和凹槽12卡接。
采用本可拼装玩具的活动关节连接机构制成的玩具机器人,由于玩具机器人的头部1和胸背部2、胸背部2和股部3、四肢(脚和手)的各关节均通过可拼装玩具的活动关节连接机构活动连接,可拼装玩具的活动关节连接机构的半球凸面8与半球凹槽9相匹配,并且半球凸面8与半球凹槽9通过磁性吸附件活动连接,磁性吸附件将半球凸面8紧紧吸附在半球凹槽9内,半球凸面8可以在半球凹槽9内任意角度地转动,因而玩具机器人的头部1和胸背部2、胸背部2和股部3、四肢(脚和手)的各关节均能够得到最大的偏移和转动角度,从而使玩具机器人呈现不同的姿态。
同时,采用本活动关节连接机构制成的玩具机器人为可拼装玩具机器人,玩具机器人通过本活动关节连接机构连接的头部1和胸背部2、胸背部2和股部3、四肢(脚和手)的各关节均可以随意拆装组合,使用者可以象玩积木一样方便地分解、拼装玩具机器人;玩具机器人过本活动关节连接机构连接的头部1和胸背部2、胸背部2和股部3、四肢(脚和手)的各关节在大幅度地转动时不会损坏,而且转动后其形态能相对稳定,玩具机器人能长时间保持同一动作,从而使玩具机器人更加形象地展现各种各样的姿态,令玩具机器人的动作和形态丰富多彩。
本实用新型还可用于其他玩具的关节的连接,例如玩具动物的关节的连接,只要玩具的关节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关节连接机构,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可拼装玩具的活动关节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件的连接端呈球体凸面,第二连接件的连接端呈开口球面凹槽,球体凸面位于开口球面凹槽内且与开口球面凹槽相匹配并构成活动配合;第一连接件上设有第一磁性吸附件,第二连接件上设有第二磁性吸附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通过球上述第一磁性吸附件和第二磁性吸附件之间的磁力吸附而活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拼装玩具的活动关节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吸附件是由磁性材料构成的球体凸面;所述第二磁性吸附件,或者是由磁性材料构成的开口球面凹槽,磁性开口球面凹槽与上述磁性球体凸面两者的相对面极性相异;或者是由能被磁吸的非磁体材料构成的开口球面凹槽;或者是设在开口球面凹槽上或靠近开口球面凹槽的第二连接件上的磁体,该磁体与上述磁性球体凸面两者相对的部分极性相异;或者是设在开口球面凹槽上或靠近开口球面凹槽的第二连接件上的被吸附块,该被吸附块由能被磁吸的非磁体材料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拼装玩具的活动关节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吸附件是由能被磁吸的非磁体材料构成的球体凸面;所述第二磁性吸附件,或者是由磁性材料构成的开口球面凹槽;或者是设在开口球面凹槽上或靠近开口球面凹槽的第二连接件上的磁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拼装玩具的活动关节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吸附件是设在球体凸面上或靠近球体凸面的第一连接件上的磁体;所述第二磁性吸附件,或者是由磁性材料构成的开口球面凹槽,磁性开口球面凹槽与上述作为第一磁性吸附件的磁体两者相对的部分极性相异;或者是由能被磁吸的非磁体材料构成的开口球面凹槽;或者是设在开口球面凹槽上或靠近开口球面凹槽的第二连接件上的磁体,该磁体与上述作为第一磁性吸附件的磁体两者相对的一端极性相异;或者是设在开口球面凹槽上的或靠近开口球面凹槽的第二连接件上被吸附块,该被吸附块由能被磁吸的非磁体材料构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拼装玩具的活动关节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吸附件是设在球体凸面上或靠近球体凸面的第一连接件上的被吸附块,该被吸附块由能被磁吸的非磁体材料构成;所述第二磁性吸附件,或者是由磁性材料构成的开口球面凹槽;或者是设在开口球面凹槽上或靠近开口球面凹槽的第二连接件上的磁体。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拼装玩具的活动关节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凸面与第一连接件的连接端一体成型或者与第一连接件的连接端通过凸起和凹槽卡接;所述开口球面凹槽与第二连接件的连接端一体成型或者与第二连接件的连接端通过凸起和凹槽卡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拼装玩具的活动关节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凸面为半球凸面,开口球面凹槽为半球凹槽。
8.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拼装玩具的活动关节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能被磁吸的非磁体材料为铁或镍。
专利摘要一种可拼装玩具的活动关节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件的连接端呈球体凸面,第二连接件的连接端呈开口球面凹槽,球体凸面位于开口球面凹槽内且与开口球面凹槽相匹配并构成活动配合;第一连接件上设有第一磁性吸附件、第二连接件上设有第二磁性吸附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通过球体上述第一磁性吸附件和第二磁性吸附件之间的磁力吸附而活动连接。采用这种结构以后,球体凸面可以在开口球面凹槽内任意角度地转动,因而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能够得到最大的偏移和转动角度,采用本活动关节连接机构制成的玩具,使用者可以象玩积木一样方便地分解、拼装玩具,而且玩具能够更加形象地展现不同的姿态。
文档编号A63H33/04GK2915200SQ20062005974
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日
发明者王振锋 申请人:王振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