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高尔夫球杆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尔夫球器械领域,尤其是关于一种高尔夫球杆头。
技术背景市场上的高尔夫球杆头的击球面均设计为微曲平面,击球时,高尔夫 球与该击球面相接触,高手可打击到甜蜜点,而初学者或一般爱好者要经 过长时间的苦练才能打到甜蜜点,当挥杆平面稍有偏差时,就无法定向,且飞行速度变慢。如图1及图2所示,现有高尔夫球杆头包括上表面1、 底表面2及击球面3,该上表面l朝向击球者,该底表面2朝向地面,该 击球面3用于击打高尔夫球,该上表面1和底表面2均为光滑表面,该击 球面3加工出多道横向凹槽31。但是,该种高尔夫球杆头具有如下缺点 l)甜蜜点少,抓球率低;2)高尔夫球与击球面为平面接触,反弹率低;3) 上表面和底表面为光滑表面,使整个杆头反光。 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 改良抓球率和提高反弹率的高尔夫球杆头。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高尔夫球杆头具有上 表面、底表面及击球面,该击球面具有横向凹槽,该击球面还具有第一凹 缘,该第一凹缘的深度小于凹槽的深度。所述的第一凹缘横向延伸,且该第一凹缘的纵截面为三角形。所述的上表面为粗糙表面。所述的上表面具有纵向第二凹缘。所述的底表面为粗糙表面。所述的底表面具有纵向第三凹缘。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把击球面加工成凹凸不规则的粗糙表面, 从而击球面具有更多的甜蜜点,能够改良抓球率;击球面为凹凸不规则的粗糙表面,击球面与高尔夫球是点接触,提高了反弹率,使高尔夫球高速旋转,并以弹道飞行,达到了定向的目的。
图1是现有高尔夫球杆头的立体图; 图2是现有高尔夫球杆头的纵向剖面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高尔夫球杆头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高尔夫球杆头的纵向剖面图; 图5是图4中A所指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4中B所指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4中C所指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至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高尔夫球杆头具有上表面4、底表面5 及击球面6,该上表面4朝向击球者,该底表面5朝向地面,该击球面6 用于击打高尔夫球。该上表面4利用放电蚀刻技术加工出众多截面为三角形的纵向第二凹 缘41,该底表面5利用放电蚀刻技术加工出众多截面为三角形的纵向第三 凹缘51,使该上表面4和底表面5成为凹凸不行的粗糙表面。该击球面6 加工出多条横向的凹槽61,各道凹槽61相互平行。相邻的凹槽61之间利 用放电蚀刻技术加工出多道横向第一凹缘62,各道第一凹缘62相互平行, 第一凹缘62的深度小于凹槽61的深度,且第一凹缘62的截面为三角形。 最上层的凹槽与上表面之间、最下层的凹槽与底表面之间也加工出多条横 向第一凹缘62。通过在该击球面加工出众多横向第一凹缘62,使击球面成 为粗糙表面。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把击球面加工成凹凸不规则的粗糙表面,从而击 球面具有更多的甜蜜点7,能够提高抓球率。击球面为凹凸不规则的粗糙 表面,击球面与高尔夫球是点接触,提高了反弹率,使高尔夫球高速旋转, 并以弹道飞行,达到了定向的目的。杆头的上表面和底表面为粗糙表面, 消除了反光,并且击球时,上表面和底表面的蚀刻第二凹缘使杆头与高尔 夫球的撞击声形成共鸣,发出各种美妙的音符;如果将该杆头安装在木杆 上,其声音更加清脆,满足了广大高尔夫爱好者的视觉和听觉享受。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 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 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 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 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高尔夫球杆头,它具有上表面、底表面及击球面,该击球面具有横向凹槽,其特征在于该击球面还具有第一凹缘,该第一凹缘的深度小于凹槽的深度。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凹 缘横向延伸,且该第一凹缘的纵截面为三角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表面 为粗糙表面。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表面 具有纵向第二凹缘。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底表面为粗糙表面。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表面 具有纵向第三凹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尔夫球杆头,它具有上表面、底表面及击球面,该击球面具有横向凹槽,该击球面还具有第一凹缘,该第一凹缘的深度小于凹槽的深度。通过把击球面加工成凹凸不规则的粗糙表面,从而击球面具有更多的甜蜜点,能够改良抓球率;击球面为凹凸不规则的粗糙表面,击球面与高尔夫球是点接触,提高了反弹率,使高尔夫球高速旋转,并以弹道飞行,达到了定向的目的。
文档编号A63B53/04GK201094844SQ20072012259
公开日2008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31日
发明者杨振昆 申请人:昆士晟材料科技(深圳)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