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球杆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4951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尔夫球杆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尔夫球杆头,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在一杆头 本体顶部形成一 凸起部,^吏该杆头本体正面的 一 击球面顶缘可相对形成 一突出平面,以相对增加整体击球面积的高尔夫球杆头。
技术背景现有的高尔夫球杆头,请参照图l所示,其公开了可用于远距离击球的木杆型杆头,该高尔夫球杆头包含一杆头本体1及一打击面板2。该杆 头本体1的正面具有一开口 11,并于一侧形成一套颈12,该套颈12可供 结合一杆体〔未绘示〕,以供一使用者握持进行击球动作。该打击面板2 结合于该杆头本体1的开口 11,以供打击一高尔夫球(未绘示)。这样, 该打击面板2可对应组装于该杆头本体1,用于作为远距离击球等用途。一般而言,高尔夫球杆头的击球性能主要取决于如何扩大该高尔夫 球杆头的击球面的实际面积,以相对增加该打击面板2的击球甜蜜区及 其弹性恢复系数〔Coefficient of Restitution, COR )。然而,上述现有的高 尔夫球杆头的击球面仅是通过该杆头本体1的开口 11周边面积结合该打 击面板2的面积所形成,以致现有的高尔夫球杆头的击球面的实际面积 受到限制,因此造成其击球性能无法更进一步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尔夫球杆头,其通过一杆头本 体的击球面顶缘所形成的 一 突出平面,可以大幅增加该高尔夫球杆头的 击球面积,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高尔夫球杆头的击球性能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尔夫球杆头,其通过该杆头本 体顶部所形成的一凸起部,可以有效增加该杆头本体顶部的结构强度, 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强化整体结构强度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尔夫球杆头,其通过该凸起部 的 一 第 一侧缘及一第二侧缘所形成的不同型态设计,可以有效降低该杆 头本体的击球风阻,使得本实用新型可更进一步提高击球性能。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 高尔夫球杆头,其包含一杆头本体及一击球面,该杆头本体顶面形成一 凸起部,该击^求面形成于该杆头本体的正面,且该击5求面的顶纟彖对应该 凸起部形成一突出平面。这样可大幅增加该高尔夫球杆头的击球面积, 并相对增加其击球甜蜜区面积及弹性恢复系数。本实用新型改进上述现有的高尔夫球杆头的相关问题,其在 一杆头 本体的顶部形成一凸起部,且该杆头本体的正面形成一击球面,该击球 面的顶缘对应该凸起部形成一 突出平面,进而可大幅增加该高尔夫球杆 头的击球面积,有效提高该高尔夫球杆头的击球性能。


图1:现有的高尔夫球杆头的立体外观图。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高尔夫球杆头的立体外观图。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高尔夫球杆头的立体分解图。图4: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高尔夫球杆头的立体外观图。图5: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高尔夫球杆头的立体分解图。图6: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高尔夫球杆头的立体外观图。图7: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高尔夫球杆头的立体分解图。图8: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杆头的凸起部的另一实施型态的立体外观图。图9: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杆头的凸起部的又一实施型态的立体外观图。图10: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杆头的凸起部的再一实施型态的立体外观图。主要标记符号说明
l杆头本体 ii开口 12套颈 2打击面板3杆头本体 31凸起部 3U第一侧缘 312第二侧缘32开口 321结合凸缘 322隆起部 33环周边4打击面板 Al突出平面A2周缘面 A3前侧面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 文特举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请参照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高尔夫球杆头优选自木杆型的 杆头构造。该高尔夫杆头包含一杆头本体3及一击^求面A。该杆头本体3 实质包含一J止部(toe )、 一顶^卩〔crown )、 一底告卩(sole ) 、 一3艮4卩( heel )及一管柄(hosel 〕等杆头基本构造,其中该管柄可供结合一杆体 〔未绘示〕,以供使用者握持后进行击球动作。进一步,该杆头本体3a的 材料较佳可选自碳钢、低碳钢、不锈钢〔如17-4PH不锈钢〕、合金钢、 低合金钢、铁锰铝合金、镍基合金、铸铁、结构用钢、超合金钢或钛合 金等金属材料。请再参照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高尔夫球杆头的杆头本体3 的顶部形成一凸起部31,该击球面A形成于该杆头本体的正面,且该击 J求面A的顶纟彖对应该凸起部31形成一突出平面Al, -使该击J求面A可利 用该突出平面Al大幅增加该高尔夫球杆头的击球面积,可以有效提高该 高尔夫球杆头的击球性能。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更可以设 计为如下所述的数种不同实施方式的高尔夫球杆头型式。请参照图2、 3所示,其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高尔夫球杆 头。该第一实施例的杆头本体3的正面形成一开口 32及一周缘面A2, 该周缘面A2相对环绕于该开口 32的周边,前述的突出平面Al对应该凸 起部31位置而形成于该周缘面A2的顶缘。进一步,该开口 32可供结合 一打击面^反4,该打击面才反4具有一前侧面A3,该开口 32内侧优选形成一结合凸缘321,使该打击面板4相对于该前侧面A3的另一侧可抵接该 结合凸缘311,进而有助于提高组装定位的便利性。这样,本实用新型第 一实施例的高尔夫球杆头可利用该突出平面Al、周缘面A2及前侧面A3 共同形成该击球面A (如第2图所示),可以大幅增加本实用新型高尔夫 球杆头的击球面的实际面积。请参照图4、 5所示,其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高尔夫球杆 头。该第二实施例的杆头本体3形成一开口 32及一周缘面A2,该周缘 面A2相对环绕于该开口 32的周边。进一步,该开口 32的内侧周缘对应 该凸起部31形成一隆起部322,且该开口 32可供结合一打击面板4,该 打击面板4具有一前侧面A3,该开口 32内侧优选形成一结合凸缘321, 使该打击面板4相对于该前侧面A3的另 一侧可4氐4矣该结合凸缘311,进 而有助于提高组装定位的便利性。另外,前述的突出平面Al对应该隆起 部322位置而形成于该打击面板4前侧面A3的顶缘。这样,本实用新型 第二实施例的高尔夫球杆头同样可利用该突出平面Al、周缘面A2及前 侧面A3共同形成该击球面A (如图4所示),进而大幅增加本实用新型 高尔夫球杆头的击球面的实际面积。请参照图6、 7所示,其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高尔夫球杆 头。该第三实施例的杆头本体3正面形成一开口 32,该开口 32具有一环 周边33,以供结合一打击面板4,进而使该打击面板4相对于该杆头本 体3的另一侧可作为该击球面A。进一步,该打击面板4具有一前侧面 A3,前述的突出平面Al对应该凸起部31位置而形成于该打击面板4前 侧面A3的顶缘。这样,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高尔夫球杆头相较于前 述第一及第二实施例,为单独利用该打击面板4的突出平面Al及前侧面 A3共同形成该击球面A(如图6所示),可以大幅增加本实用新型高尔夫 ^>杆头的击^>面的实际面积。请参照图2、 4、 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高尔夫球杆头还可以通过前 述各种不同实施方式的杆头本体3顶部所形成的凸起部31设计,可以相 对增加该杆头本体顶部的结构强度。另外,更可通过该凸起部31的结构 设计,有效降低该杆头本体3的击球风阻,使得本实用新型可更进一步 提高其击球性能。以下是以第一实施例的凸起部31为例,依序说明该杆 头本体3 (含第二及第三实施例)的凸起部31同样可设计为如下所述的 各种不同结构型态,其中1 、如图2所示,前述凸起部31具有一第一侧缘311及一第二侧缘 312,该第一侧缘311及第二侧缘312在上视时形状呈外凸弧形,且该第 一侧缘311及第二侧缘312的一端分别连接该杆头本体3的前侧缘,另 一端分别向后延伸至该杆头本体3的顶部邻近后端处相互连接。这样, 使该凸起部31可利用该第一侧缘311及第二侧缘312逐渐朝向该杆头本 体3后侧方向形成渐缩状的结构设计,以达到降低该杆头本体3的击球 风阻的作用。2、如图8所示,前述凸起部31的第一侧缘311及第二侧缘312在 上视时形状呈对称弧形,且该第一侧缘311及第二侧缘312的一端分别 连接该杆头本体3的前侧缘,其二者中的另一端则分别向后延伸至该杆 头本体3的顶部后端处相互连接。这样,同样可利用该第一侧缘311及 第二侧缘312逐渐朝向该杆头本体3后侧方向形成渐缩状的结构设计, 可以达到降低该杆头本体3的击球风阻的作用。3 、如图9所示,前述凸起部31的第一侧》彖311及第二侧^彖312在 上视时形状呈相互平行状,且该第一侧缘311及第二侧缘312的一端分别 连接该杆头本体3的前侧缘,另一端分别向后延伸至该杆头本体3的顶部 邻近后端处。进一步,该凸起部31的表面自该杆头本体3前侧缘朝后端 方向逐渐向下倾斜,其同样可达到降低该杆头本体3的击球风阻的作用。4 、如图10所示,前述凸起部31的第一侧缘311及第二侧缘312 在上视时形状呈相互对称的内凹弧形,且该第一侧缘311及第二侧缘312 的二端分别连接该杆头本体3的前侧缘及后端处。这样,同样可利用该 第一侧缘311及第二侧缘312的内凹弧形状的结构设计,以达到降低该 杆头本体3的击球风阻的作用。综上所述,相较于图1所示的现有的高尔夫球杆头的击球面的实际 面积受到限制,击球性能无法更进一步提高等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该 杆头本体3的击球面A所形成的突出平面Al,可以大幅增加本实用新型 高尔夫球杆头的击J求面的实际面积,并且可相对#是高其击i求-绀蜜区面积 及弹性恢复系l丈(Coefficient of Restitution, COR ) , 乂人而有效提高该高尔 夫球杆头的击球性能。另外,该杆头本体3的凸起部31还可以强化该杆 头本体3顶部的结构强度,同时能降低该杆头本体3的击球风阻。
权利要求1. 一种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个杆头本体,其顶部形成一个凸起部;及一个击球面,其形成于该杆头本体的正面,且该击球面的顶缘对应该凸起部形成一个突出平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该杆头本体 的正面形成一个开口及一个周缘面,该周缘面相对环绕于该开口周边, 该突出平面对应该凸起部形成于该周缘面的顶缘,该开口结合一个打击 面板,该打击面板具有一个前侧面,该前侧面、突出平面及周缘面共同 形成该击^求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该杆头本体 的正面形成一个开口及一个周缘面,该周缘面相对环绕于该开口周边, 该开口的内侧周缘对应该凸起部形成一个隆起部,且该开口结合一个打 击面板,该打击面板具有一个前侧面,该突出平面对应该隆起部形成于 该打击面板前侧面的顶缘,该前侧面、突出平面及周缘面共同形成该击 球面。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该杆头本体 的正面形成一个开口 ,该开口具有一个环周边以供结合一个打击面板, 该打击面^反具有一个前侧面,该突出平面对应该凸起部形成于该打击面 4反前侧面的顶*彖,该前侧面及突出平面共同形成该击J求面。
5、 根据权利要求l、 2、 3或4所述的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 该凸起部具有一个第一侧缘及一个第二侧缘,该第一侧缘及第二侧缘呈 外凸弧形。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缘 及第二侧缘的一端分别连接该杆头本体的前侧缘,另一端分别向后延伸 至该冲干头本体的顶部邻近后端处相互连才妄。
7、 根据权利要求l、 2、 3或4所述的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该凸起部具有一个第一侧缘及一个第二侧缘,该第一侧缘及第二侧缘呈 对称弧形。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缘 及第二侧缘的一端分别连接该杆头本体的前侧缘,另一端分别向后延伸至该杆头本体的顶部后端处相互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l、 2、 3或4所述的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 该凸起部具有一个第一侧缘及一个第二侧缘,该第一侧缘及第二侧缘呈 相互平4亍状。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 缘及第二侧缘的 一 端分别连接该杆头本体的前侧缘,另 一 端分别相对延 伸至该杆头本体的顶部邻近后端处。
11、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该凸起部 的表面自该杆头本体前侧缘朝后端方向逐渐向下倾斜。
12、 根据权利要求l、 2、 3或4所述的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 该凸起部具有一个第一侧缘及一个第二侧缘,该第一侧缘及第二侧缘呈 相互对称状的内凹弧形。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 纟象及第二侧纟彖的两端分别连4妄该杆头本体的前侧纟彖及后端处。
1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该开 口内侧形成一个结合凸缘以供抵接该打击面板。
专利摘要一种高尔夫球杆头,其包含一杆头本体及一击球面,该杆头本体顶面形成一凸起部,该击球面形成于该杆头本体的正面,且该击球面的顶缘对应该凸起部形成一突出平面。采用上述结构,可大幅增加该高尔夫球杆头的击球面积,并相对增加其击球甜蜜区面积及弹性恢复系数,可以有效提高该高尔夫球杆头的击球性能。
文档编号A63B53/04GK201082337SQ20072015496
公开日2008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0日
发明者利建良, 詹汉声, 黄昱镪, 黄荣明 申请人:復盛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