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防护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944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儿童防护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梯,尤其是一种儿童防护梯。
背景技术
梯子由于其上、下攀登方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一直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 活。目前,市场上销售有单体梯、伸展梯、组合梯、关节梯、木梯和铝合金梯等不同材料、 结构的梯子。 一些梯子应用于水池中,如中国专利文献刊载的ZL专利号01261704.0,授权 公告日2002年6月26日,实用新型名称"一种铁管水池楼梯",该梯子可方便人们在水池内 外的上、下攀登。但是,该梯子和大多数梯子的梯板跨度未考虑到儿童上、下攀登,以及儿 童上、下攀登的安全性。同时,由于儿童成长较快,个体间身高差异较大,市场上专门提供 儿童上、下攀登,并适用于每户家庭中儿童不同年龄段和身高的梯子较少。而其中一些用于 儿童攀登的组合梯,其结构复杂,拆装较为不便,稳定性、安全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的不足,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一种具有多功能的儿童防护梯,解 决同类产品中结构设计欠佳的技术问题。具体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儿童防护梯,该防护梯包括防滑套、人字梯架、梯板、脚套,其设计要点是所述的 人字梯架由两根梯管和一根曲管组成,人字梯架一侧的脚管端呈"L",脚管端套有防滑套, 该侧两根人字梯架中间横穿有梯板;另一侧设有直梯架,直梯架通过铰接件、螺母、螺栓与 该侧人字梯架的管件连接,两根直梯架中间横穿有梯板。两根人字梯架和一侧的梯板组成人 字梯,两根直梯架和梯板组成直梯,如图4所示,折叠起直梯,可防止成年人和儿童从一侧 的直梯上、下攀登。
所述的人字梯架、直梯架设有管槽,嵌套固定于管槽,梯板的连接件、板体与嵌套连接, 板体通过螺钉与两端的连接件连接。或者人字梯架和直梯架设有安装孔,梯板通过螺钉固定 于人字梯架、直梯架对应的安装孔。根据上述两种方式,组装不同跨度或者不同数量梯板, 以方便成年人和儿童上、下攀登或防止儿童上、下攀登。所述的梯板的板体板面和两侧面有 弧形拱起,板面和两侧面成圆倒角,板体和脚踏板的板面设有防滑块。板面和两侧面有弧形 拱起和防滑块防止成年人和儿童上、下攀登时滑落梯板和碰撞,圆倒角使成年人和儿童上、 下攀登时踏脚更舒适。
所述的直梯架设有锁扣件,锁扣件与直梯架的管件扣合。当成年人和儿童从从直梯上、 下攀登时,锁扣件扣紧人字梯架,直梯固定于人字梯架,防止直梯架自由摆动,使成年人和儿童安全、稳定地从直梯上、下攀登。如图4所示,180度转动锁扣件,折叠起直梯,锁扣 件扣紧人字梯架,直梯固定于人字梯架。
所述的直梯架一侧人字梯架的脚管端套入脚踏板,直梯架与脚踏板的U型槽扣合。当直 梯架套入踏板的U型槽口,直梯和人字梯扣合,使成年人和儿童从直梯一侧上、下攀登更加 安全、稳定。
所述的人字梯架设有平台、平台扶手,当向成年人和儿童上攀登至平台时,方便其在平 台上进行其他作业和转身。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合理,外形美观,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应用范围广,适合于人们日 常生产和生活中攀高,尤其适用于儿童在水池内外的上、下攀登。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二步梯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中人字梯架、直梯架设有安装孔和普通梯板。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管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二步梯直梯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三步梯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四步梯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梯板爆炸结构示意图,图中螺钉用插销代替。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梯板结构示意图。
图IO是本实用新型在水池中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以上附图序号及名称1、防滑套,2、人字梯架,201、梯管,202、曲管,3、铰接件, 4、螺母,5、螺栓,6、梯板,601、连接件,602、嵌套,603、板体,604、防滑块,7、锁 扣件,8、直梯架,9、脚踏板,10、安装孔,11、螺钉,12、脚套,13、平台,14、平台扶 手,78、管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以本实用新型的实际装配和实施方式为例。如图2所示,梯板6为普通梯板, 或者如图l所示,连接件601、嵌套602、板体603组成的梯板。如图l、图8、图9所示, 梯板根据人字梯架2和直梯架8对应的管槽78套入嵌套,连接件与板体夹紧嵌套,连接件与 板体内的凹槽与嵌套的凸槽扣合,由螺钉11分别将人字梯架或者直梯架两端的连接件与板体 固定,梯板固定于人字梯架和直梯架。或者如图2所示,梯板根据人字梯架和直梯架对应的 安装孔10,由螺钉将梯板固定于人字梯架和直梯架。人字梯架一侧呈"L"型的管脚端套有
4防滑套1,另一侧的脚管端插入脚踏板9或者另一侧的脚管端和直梯架的管脚端分别套有脚 套12。
实施例一
两根人字梯架和两根直梯架根据对应的管槽或者安装孔装配不同数量、跨度的梯板,直 梯架与脚踏板的U型槽扣合,锁扣件7与人字梯架扣合,即可作为上、下攀登的梯子。其攀
登的高度和跨度不同,即可方便成年人和不同年龄段和身高的儿童上、下攀登;将直梯折叠, 转动锁扣件与人字梯架扣合,即可防止成年人和儿童从一侧的直梯上、下攀登。 实施例二
不同高度的人字梯架,装配不同髙度的直梯架,根据两根人字梯架和两根直梯架的管槽 或者安装孔装配不同数量、跨度的梯板。直梯架与脚踏板的U型槽扣合,锁扣件与人字梯架 扣合,即可作为不同高度上、下攀登的梯子。不同高度的人字梯架和直梯架结合不同跨度的 梯板,即可方便成年人和不同年龄段和身高的儿童上、下攀登不同的高度;将直梯折叠,转 动锁扣件与人字梯架扣合,防止成年人和儿童从一侧的直梯上、下攀登。
根据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如图l、图5、图6所示,人字梯架和直梯架可分别组装 成二步梯、三步梯、四步梯。
实施例三
结合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在不同高度或者相同高度的两根人字梯架一侧安装跨度较大 的梯板,两根直梯架安装跨度较小的梯板,直梯架与脚踏板的U型槽扣合,锁扣件与人字梯 架扣合。此时,成年人可以从跨度较大一侧的人字梯或跨度较小的直梯上、下攀登,儿童却 只能从跨度较小的直梯上、下攀登。将直梯折叠起,转动锁扣件与人字梯架扣合,儿童由于 一侧跨度较大而无法上、下攀登,而成年人可以顺利从该侧上、下攀登。这样,起到防止儿 童在无人监护下上、下攀登梯子,从而造成危险。调节直梯架上不同数量、跨度的梯板,即 可供成年人或不同年龄段和身高的儿童从一侧的直梯上、下攀登。
实施例四
通过螺母4、螺栓5卸下直梯和铰接件3,不同高度或者相同高度的两根人字梯架两侧对 应的管槽或安装孔装配上梯板,即可作为普通的人字梯使用。调节不同数量、跨度的梯板, 可供成年人或不同年龄段和身高的儿童从人字梯两侧上、下攀登。
实施例五
结合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对人字梯架的结构进行改进,在人字梯 架上安装平台13和平台扶手14,即可方便成年人和儿童攀登至平台,并在平台上进行其他 作业和转身。结合图10所示,以本实用新型在水池中的使用为例,将人字梯架于水池围栏两侧, 一侧 的直梯朝向水池外。放下直梯可方便成年人和儿童上、下攀登水池内外;折叠起直梯,可防 止儿童或成年人从水池外攀登进入水池。根据不同年龄段和身高的儿童,可调节人字梯一侧 和直梯架上的梯板数量和跨度,以方便不同年龄和身高的儿童上、下攀登。如在家庭水池中 使用,即可免除因儿童成长变化,而需更换梯子的不便。根据实施例五所述,亦可对人字梯 架的结构进行改进,安装平台和扶手,以方便成年人和儿童在平台上转身。
本实用新型装卸方便,组合方式多,应用范围广,尤其方便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攀登,以 及游池中的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儿童防护梯,该防护梯包括防滑套(1)、人字梯架(2)、梯板(6)、脚套(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字梯架(2)由两根梯管(201)和一根曲管(202)组成,人字梯架一侧的脚管端呈“L”,脚管端套有防滑套(1),该侧两根人字梯架中间横穿有梯板(6);另一侧设有直梯架(8),直梯架通过铰接件(3)、螺母(4)、螺栓(5)与该侧人字梯架的管件连接,两根直梯架中间横穿有梯板。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防护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字梯架(2)、直梯架(8)设 有管槽(78),嵌套(602)固定于管槽,梯板(6)的连接件(601)、板体(603)与嵌套连 接,板体通过螺钉(11)与两端的连接件连接。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防护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梯架(8)设有锁扣件(7), 锁扣件与直梯架的管件扣合。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儿童防护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梯架(8) —侧人字梯架(2) 的脚管端套入脚踏板(9),直梯架与脚踏板的U型槽扣合。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儿童防护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字梯架(2)设有平台(13)、 平台扶手(H)。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防护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梯板(6)的板体(603)板面和 两侧面有弧形拱起,板面和两侧面成圆倒角,板体和脚踏板(9)的板面设有防滑块(60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涉及组合梯技术领域的一种儿童防护梯,针对现有同类产品结构设计欠佳的技术问题而设计的。其设计要点是所述的人字梯架由两根梯管和一根曲管组成,人字梯架一侧的脚管端呈“L”,脚管端套有防滑套,该侧两根人字梯架中间横穿有梯板;另一侧设有直梯架,直梯架通过铰接件、螺母、螺栓与该侧人字梯架的管件连接,两根直梯架中间横穿有梯板。两根人字梯架和一侧的梯板组成人字梯,两根直梯架和梯板组成直梯,折叠起直梯,可防止成年人和儿童从一侧的直梯上、下攀登。其设计合理,外形美观,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应用范围广,适合于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攀高,尤其适用于儿童在水池内外的上、下攀登。
文档编号A63B9/00GK201343988SQ200820170998
公开日2009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5日
发明者傅乾洪 申请人:傅乾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