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4362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积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积木装置,特别是游戏用的益智积木装置。
背景技术
创作人先前的益智积木中,有一种藉由多个不同形状的积木在底盘上排列出平面 图案,其以浅而难的循序排列方式,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该案已获得美国专利,为公告 号 US 6,220,919“Assembled building block for formingvarious geometrical shapes with corners having angles 60 degrees,90degrees and 120 degrees/可变化60、90与 120度组合之造型积木”,下称专利文献1。上案中提到一种如本案图24所示的底盘(50),其表面具有55个下凹的圆弧定位 孔(51),并以长边11个、短边5个的矩阵排列方式组成,而与55个定位孔(51)配合的是12 个不同形状的积木,此可参图25所示,其揭示出12个积木(5A 5L)分别由3 5个单元 串接而成,12个积木的单元总合为55个,所以足以铺满底盘(50)的55个定位孔(51)。其次,在创作人先前的益智积木中,还有一种是藉由多个不同形状的积木在底盘 上堆叠出三角锥体,并以浅而难的循序堆叠方式,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该案为美国公开 号 US2008-0274665A1 "Building base plates assembledto build block sets in two or three dimensional configurations/具有平面组合或堆叠成立体三面锥体的禾只木装 置”,下称专利文献2。上案中提到一种如本案图26的底盘(60),其具有21个下凹的三角锥定位孔 (61),并以每边6个排列成等边三角形,若由上而下排列则分成1 6排,每排的定位孔数 分别为1、2、3、4、5、6个,此外,与上述底盘(60)配合的是12个不同形状的积木(6A 6L), 其能在底盘(60)上堆叠出6层的三角锥体,如图27所示,该12个积木的单元总合为56 个。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2,却具有下列问题点1.上述专利文献1中,底盘(50)的各定位孔(51)都是以水平角度或垂直角度排 列,而12个积木(5A 5L)的单元串接也是以水平角度或垂直角度串接,换句话说,该定位 孔及积木单元都是位在水平的X轴或垂直的Y轴上,又积木单元间的间距与定位孔间的间 距都为相同;上述构造,能使玩家易于将12个积木(5A 5L)由底盘(50)的四周角隅或 周边的定位孔(51)开始排列,在对准定位孔的X轴或Y轴后再一一排入;由于人类的大脑 对于水平、垂直排列组合的方式会来的容易观察与思考,相对地,脑力激荡的程度就不大, 思考的门槛就会降低,解题难度也就不高,所以很适合一般初学者使用,但不能满足挑战欲 强烈的游戏者,因此如何提升益智积木的解题难度,便成为本案欲解决的问题一。2.上述12个积木的单元总数是55个,底盘(50)的定位孔总数也是55个,若要提 升游戏难度,就必须改变积木的个数、单元总数、及底盘的定位孔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 打算增加积木单元总数、及定位孔总数,反而是在积木个数不变的状态下,减少单元总数、 及定位孔总数,因此在这种减量的严峻条件下要改变游戏难度,便成为本案欲解决的问题[0009]3.上述专利文献2中,底盘(60)上共有21个定位孔(61),而12个积木(6A 6L) 的单元总数是56个,将12个积木堆叠在底盘(60)上就能形成三角锥体,但将这12个积 木(6A 6L)排列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底盘(50)上就无法适用,同样地,专利文献1的12 个积木(5A 5L)若堆叠在专利文献2的底盘(60)上也是无法适用,因为两组积木(5A 5L)、(6A 6L)中各有5个积木是不相同的,为了使两种底盘(50)、(60)能够共构在一起 使用,就必须设计至少17个积木来供二组游戏互换使用,唯如此一来,易造成混淆误认,因 此为了使二个底盘共用一组相同的积木,以减少材料、降低成本、及避免积木互换时所造成 的混淆误认,便成为本案欲解决的问题三。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积木装置,其使用12个积木的54个单元来与二 个不同的底盘配合后,建构出多种平面组合或立体堆叠的积木变化。为解决前述问题及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其技术手段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 以54个单元作为变化组合的积木装置,是由第一底盘(20)、及能排入于第一底盘(20)内的 积木组(10)所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底盘(20)设置50个定位单元(22),前述定位单元是以45°斜角分列为 第1 10排,每排分别有1、3、5、7、9、9、7、5、3、1个定位单元,其中,第1 5排组成等腰三 角形,第6 10排组成倒置的等腰三角形,又第5、6排是平行连接但错开1个定位孔(22); 及上述积木组(10)是由12个不同形状的积木(A、B、C、D、E、F、G、H、I、J、R、S)组 成,其中由3单元组成的积木(F)有1个,由4单元组成的积木(A、J、R、S)有4个,由5单 元组成的积木(B、C、D、E、G、H、I)有7个,前述12个积木的单元总合为54个,在4单元积 木(A、J、R、S)中取出1个积木后,留下的11个积木共有50个单元,能排入于上述第一底 盘(20)中以45°斜角排列的50个定位单元(22)内,这12个积木形状分别为积木(A),是由4个单元(al a4)组成,其中该第1至第3单元(al a3)是串 接在X轴,第3与第4单元(a3、a4)是串接在Y轴,而X轴与Y轴的垂直交点在第3单元 (a3);积木(B),是由5个单元(bl b5)组成,其中第1至第3单元(bl b3)是串接 在XI轴,第4与第5单元(b4、b5)是串接在与XI轴平行的X2轴,但第2与第4单元(b2、 b4)是串接在Y1轴,第3与第5单元(b3、b5)是串接在与Y1轴平行的Y2轴,而XI轴与Y1、 Y2轴的垂直交点分别在第2单元(b2)及第3单元(b3),X2轴与Yl、y2轴的垂直交点分别 在第4单元(b4)及第5单元(b5);积木(C),是由5个单元(cl c5)组成,其中第1与第2单元(cl、c2)是串接在X 轴,第2至第5单元(cl c5)是串接在Y轴,而X轴与Y轴的垂直交点在第2单元(c2);积木(D),是由5个单元(dl d5)组成,其中第1至第4单元(dl d4)是串接在 X轴,第3与第5单元(d3、d5)是串接在Y轴,而X轴与Y轴的垂直交点在第3单元(d3);积木(E),是由5个单元(el e5)组成,其中第1至第3单元(el e3)是串接 在XI轴,第4与第5单元(e4、e5)是串接在与XI轴平行的X2轴,又第3与第4单元(e3、e4)是串接在Y轴,而X1、X2轴与Y轴的垂直交点分别在第3单元(e3)及第4单元(e4);积木(F),是由3个单元(fl f3)组成,其中第1与第2单元(fl、f2)是串接在 X轴,第1与第3单元(f 1、F3)是串接在Y轴,而X轴与Y轴的垂直交点在第1单元(f 1);积木(G),是由5个单元(gl g5)组成,其中第1至第3单元(gl g3)是串接 在X轴,第1与第4与第5单元(gl、g4、g5)是串接在Y轴,而X轴与Y轴的垂直交点在第 1单元(gl);积木(H),是由5个单元(hi h5)组成,其中第1与第2单元(hl、h2)是串接在 XI轴,第3与第4单元(h3、h4)是串接在与XI轴平行的X2轴,又第2与第3单元(h2、h3) 是串接在Y1轴,第4与第5单元(h4、h5)是串接在Y2轴,而XI轴与Y1轴的垂直交点在第 2单元(h2),而X2轴与Y1及Y2轴的垂直交点分别在第3单元(h3)及第4单元(h4);积木(I),是由5个单元(il i5)组成,其中第1至第3单元(il i3)是串接 在Y轴,第1与第4单元(il、i4)是串接在XI轴,第3与第5单元(i3、i5)是串接在X2 轴,而XI、X2轴与Y轴的垂直交点分别在第1单元(il)与第3单元(i3);积木(J),是由4个单元(hi h4)组成,其第1至第4单元(hi h4)是串接在 X轴;积木(R),是由4个单元(rl r4)组成,其中该第1与第2单元(rl、r2)是串接 在XI轴,第3与第4单元(r3、r4)是串接在与XI轴平行的X2轴,而XI、X2轴与Y轴的垂 直交点分别在第2单元(r2)及3单元(r3);及积木(S),是由4个单元(si s4)组成,其中第1至第3单元(si s3)是串接在 X轴,第2与第4单元(s2、s4)是串接在Y轴,而X轴与Y轴的垂直交点在第2单元(s2)。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可获致以下结果1.本实用新型的两种底盘(20)、(40)结构是不同的,但积本组(10)的12个积木 结构却是相同的,因此两种底盘能共构在一起使用,当游戏者在两种游戏互换时,只需改变 底盘,不需改变积木组(10),换句话说,积木组(10)能供两种底盘(20)、(40)适用,故本实 用新型的积木组不需如同前案制作在17个以上,而且游戏者在两种游戏互换时,绝不会如 同丨日式有积木混淆误认的问题出现。2.本实用新型有4个积木(A、J、R、S)是以4单元组成,当取出其中一个4单元积 木后,积木组(10)就剩下11个积木,单元总数为50个,这11个积木都是水平或直角造型, 但第一底盘(20)的50个定位孔(22)分列为10排,且以45°斜角排列,当11个积木排入 定位孔(22)时,就无法如同旧式以靠边及对准水平轴X或垂直轴Y的方式来排入,所以解 题难度会提高,脑力激荡的程度也会更大。再者,每取出1个积木后,剩下的11个积木在第 一底盘(20)上能产生n个不同的排列解答,所以4个积木便会有nl、n2、n3、n4个排列解 答,这些排列解答的总数超过百个以上,而且有难有易,遂足以供游戏者接受各种不同的新 挑战,并满足不同难度的解答欲。3.第一底盘(20)的边框顶面(201)是朝定位凹槽(21)下倾的斜曲面,因此能让 手指指尖轻易地的接触到槽内的积木,如此便能将积木轻易拨取而出,避免造成积木嵌在 定位凹槽(21)内而不易取出的窘况出现。4.第二底盘(40)表面具有19个定位孔(41)及2个突块(42),其以等边三角形 排列成6排,而2个突块(42)位在第3与第5排中间,由于定位孔(41)与突块(42)并不是排列在水平轴X及垂直轴Y上,所以12个积木在置放时就无法如同旧式以对准X轴、Y轴 的方式置入,反而以斜角排列及多层堆叠方式解题,故解题难度及脑力激荡程度相对提高, 如此便能满足排战欲强的游戏者,达到益智及趣味效果。

[0031]图1 本实用新型积木装置的第一实施形态立体图。[0032]图2 为图1的全部视图,也是图8的I-I断面图。[0033]图3 为图1中该底盘的立体图。[0034]图4 为图3底盘的前视图。[0035]图5 为图3中该底盘的俯视图。[0036]图6 为12个积木放入底盘内的立体图[0037]图7 为12个积木的造型图。[0038]图8 为11个积木排列于底盘内的第1例俯视图。[0039]图9 为11个积木排列于底盘内的第2例俯视图。[0040]图10为11个积木排列于底盘内的第3例俯视图。[0041]图11为11个积木排列于底盘内的第4例俯视图。[0042]图12为本实用新型积木装置的第二实施形态俯视图。[0043]图13为图12中该积木装置的立体图。[0044]图14为本实用新型积木装置的第三实施形态立体图。[0045]图15为本实用新型积木装置的第四实施形态立体图。[0046]图16为图14积木装置的另一实施形态。[0047]图17为图15积木装置的另一实施形态。[0048]图18为本实用新型积木装置的第五实施形态立体图。[0049]图19为图18中该底盘的立体图。[0050]图20为图19中该底盘的俯视图。[0051]图21为本实用新型积木装置的第六实施形态底盘立体图。[0052]图22为图21中该底盘立体图。[0053]图23为图22中该底盘俯视图。[0054]图24旧式矩形底盘的俯视图。[0055]图25旧式积木组与底盘组装后的俯视图。[0056]图26旧式三角底盘的俯视图。[0057]图27旧式积木组与底盘组装后的俯视图。[0058]10积木组 11 短块[0059]12定位缺口 13 短柱[0060]20第一底盘 21 定位槽[0061]22定位单元 23 浅方槽[0062]24浅圆弧沟 25 活动盖[0063]26边框顶面 27 中空槽[0064]28支柱 40 第二底盘[0065]41 定位孔43 角柱50旧式底盘5A 5L 旧式积木61定位孔
42突块 A J、R、S积木
51定位孔 60 旧式底盘 6A 6L 旧式积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依据图面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第一实施形态〕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积木装置的第一实施形态立体图;图2所示为图1的全 部视图,也是图8的I-I断面图;图3所示为图1中该底盘的立体图;图4所示为图3底盘 的前视图;图5所示为图3中该底盘的俯视图;图6所示为12个积木放入底盘内的立体图; 图7所示为图1的12个积木造型图。图1揭示出积木装置是由第一底盘(20)、及能排入于第一底盘(20)内的积木组 (10)所组成。上述第一底盘(20)设置50个定位单元(22),前述定位单元是以45°斜角分 列为第1 10排,每排分别有1、3、5、7、9、9、7、5、3、1个定位单元,其中,第1 5排组成等 腰三角形,第6 10排组成倒置的等腰三角形,又第5、6排是平行连接但错开1个定位孔 (22)。图1中还揭示出第一底盘(20)的一端具有中空槽(27),该中空槽被一活动盖 (25)覆盖着,由于活动盖(25)的两端与第一底盘(20)的两侧端枢接,所以活动盖(25)具 有活动旋转功能;上述中空槽(27)的用途是供暂时不使用的积木(如图面上揭示的积木 R)能够预藏,而为了第一底盘(20)的整体美感,则藉由活动盖(25)覆盖中空槽(27)。上述积木组(10)如图7所示,是由12个不同形状的积木(A、B、C、D、E、F、G、H、I、 J、R、S)组成,其中由3单元组成的积木(F)有1个,由4单元组成的积木(A、J、R、S)有4 个,由5单元组成的积木(B、C、D、E、G、H、I)有7个,前述12个积木的单元总合为54个,在 4单元积木(A、J、R、S)中取出1个积木后,留下的11个积木共有50个单元,能排入于上述 第一底盘(20)中以45°斜角排列的50个定位单元(22)内,这12个积木形状分别为积木(A),是由4个单元(al a4)组成,其中,该第1至第3单元(al a3)是串 接在X轴,第3与第4单元(a3、a4)是串接在Y轴,而X轴与Y轴的垂直交点在第3单元 (a3);积木(B),是由5个单元(bl b5)组成,其中,第1至第3单元(bl b3)是串接 在XI轴,第4与第5单元(b4、b5)是串接在与XI轴平行的X2轴,但第2与第4单元(b2、 b4)是串接在Y1轴,第3与第5单元(b3、b5)是串接在与Y1轴平行的Y2轴,而XI轴与Y1、 Y2轴的垂直交点分别在第2单元(b2)及第3单元(b3),X2轴与Yl、y2轴的垂直交点分别 在第4单元(b4)及第5单元(b5);积木(C),是由5个单元(cl c5)组成,其中第1与第2单元(cl、c2)是串接在X 轴,第2至第5单元(cl c5)是串接在Y轴,而X轴与Y轴的垂直交点在第2单元(c2);积木(D),是由5个单元(dl d5)组成,其中第1至第4单元(dl d4)是串接在 X轴,第3与第5单元(d3、d5)是串接在Y轴,而X轴与Y轴的垂直交点在第3单元(d3);
9[0080]积木(E),是由5个单元(el e5)组成,其中第1至第3单元(el e3)是串接 在XI轴,第4与第5单元(e4、e5)是串接在与XI轴平行的X2轴,又第3与第4单元(e3、 e4)是串接在Y轴,而X1、X2轴与Y轴的垂直交点分别在第3单元(e3)及第4单元(e4);积木(F),是由3个单元(fl f3)组成,其中第1与第2单元(fl、f2)是串接在 X轴,第1与第3单元(f 1、F3)是串接在Y轴,而X轴与Y轴的垂直交点在第1单元(f 1);积木(G),是由5个单元(gl g5)组成,其中第1至第3单元(gl g3)是串接 在X轴,第1与第4与第5单元(gl、g4、g5)是串接在Y轴,而X轴与Y轴的垂直交点在第 1单元(gl);积木(H),是由5个单元(hi h5)组成,其中第1与第2单元(hl、h2)是串接在 XI轴,第3与第4单元(h3、h4)是串接在与XI轴平行的X2轴,又第2与第3单元(h2、h3) 是串接在Y1轴,第4与第5单元(h4、h5)是串接在Y2轴,而XI轴与Y1轴的垂直交点在第 2单元(h2),而X2轴与Y1及Y2轴的垂直交点分别在第3单元(h3)及第4单元(h4);积木(I),是由5个单元(il i5)组成,其中第1至第3单元(il i3)是串接 在Y轴,第1与第4单元(il、i4)是串接在XI轴,第3与第5单元(i3、i5)是串接在X2 轴,而XI、X2轴与Y轴的垂直交点分别在第1单元(il)与第3单元(i3);积木(J),是由4个单元(hi h4)组成,其第1至第4单元(hi h4)是串接在 X轴;积木(R),是由4个单元(rl r4)组成,其中,该第1与第2单元(rl、r2)是串 接在XI轴,第3与第4单元(r3、r4)是串接在与XI轴平行的X2轴,而XI、X2轴与Y轴的 垂直交点分别在第2单元(r2)及3单元(r3);及积木(S),是由4个单元(si s4)组成,其中第1至第3单元(si s3)是串接在 X轴,第2与第4单元(s2、s4)是串接在Y轴,而X轴与Y轴的垂直交点在第2单元(s2)。其次,图3及图5揭示出定位单元(22)是以四方孔为单位,在相互衔接后形成大 面积的定位槽(21),又每个四方孔的底面都具有下凹的浅方槽(23);另外,图7中揭示出 12个积木的单元造型,以A积木为例,每个积木单元是以四方体为单位,在单元与单元间以 短块(11)连接,且四方体各表面皆具有外凸的浅方块(12);上述四方体是与四方孔对应配 合,而浅方块(12)则与浅方槽(23)对应配合,在图2中揭示出四方体的积木单元是嵌入于 底盘(20)的四方孔内,而浅方块(12)是嵌入于对应的浅方槽(23)内,如此能使积木的定 位效果更佳。如图4揭示,所述第一底盘(20)的边框顶面(26)是由外朝内渐次向定位槽(21) 倾斜的斜曲面,使位在槽内周边的积木侧身有一半是裸露的,因此要以指尖接触半裸露的 积木就很容易,所以游戏者要取出槽内的积木时,只需藉由手指沿着斜曲面、由外朝内拨动 积木,就能轻而易举地将积木取出;如果边框顶面(26)是与槽内积木等高的水平面,那么 手指就不能轻易地取出定位凹槽(21)内的积木,造成取出不易的窘况出现。图6揭示出12个积木放置在底盘内的状态,由于第一底盘(20)的定位单元数共 有50个,而12个积木的单元总合是54个,所以12个积木中必须取出一个4单元的积木, 这4单元的积木共有4个,分别是积木(A、J、R、S),因此取出一个4单元积木(如图面所示 R)后,就能以11个积木的50个单元,排入于底盘的50个定位孔(22)内;至于不需使用的 积木(R)则放置在中空槽(27)内,并以活动盖(25)覆盖着。[0091]图8揭示出一个4单元积木(R)被取出后而留下11个积木,单元总合为50个,其 能依上述底盘(20)的50个定位单元(22)以45°斜角排入,由于无法如传统以靠边或对准 X轴或Y轴的方式来排列,所以解题的难度会提高,脑力激荡的程度也就更大。图9与图8不同的是,游戏者仍取出积木(R),留下11个积木,以积木单元总合50 个排入于底盘(20)的50个定位单元(22)内,但最后的排列组合图样不同于图8,这种不同 的排列方式共有nl个,因此排列的方式不局限于图8、图9 二例。以下,再列举二例,分别如图10及图11所示,图10是游戏者取出一个4单元积木 (A),留下11个积木,单元总合为50个,再依上述第一底盘(20)的50个定位单元(22)以 45°斜角排入,这种将积木(A)取出后的排列方式共有n2个解答,因此排列的方式不限于 图10。图11是游戏者取出一个4单元积木(J)后,留下11个积木,单元总合为50个,再 依上述第一底盘(20)的50个定位单元(22)以45°斜角排入,这种将积木(J)取出后的排 列方式共有n3个解答,因此排列的方式不限于图11。同理,当游戏者取出一个4单元积木(S)[未揭示]后,留下11个积木,单元总合 为50个,再依上述第一底盘(20)的50个定位单元(22)以45°斜角排入,这种将积木(S) 取出后的排列方式共有n4个解答。由于4单元积木(A、J、R、S)共有4个,所以每取出一个,留下的11个积木就能有 nl、n2、n3、n4个排列方式,因此排列总合有nl+n2+n3+n4个,在这么多的排列解答中,排战 难度有浅有深,故已足以提供给任何不同年龄阶层的游戏者使用,满足不同难度的解答欲。〔第二实施形态〕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积木装置的第二实施形态俯视图。图13所示为图12中该 积木装置的立体图。上图中揭示的积木组(10)与第一底盘(20)构造皆与第一实施形态的 积木组(10)与第一底盘(20)相同,不同处仅为形状的不同,此由下列说明便能获得了解。上述第一底盘(20)的定位单元(22)是以下凹的圆弧孔为单位,圆弧孔与圆弧孔 间以浅圆弧沟(24)连接;而所述12个积木的单元是以圆球体为单元,圆球体与圆球体间以 短棒(13)连接,当前述圆球体的半身嵌入圆弧孔后,短棒(13)的半身能入于上述相对应的 浅圆弧沟(24)内,而使嵌入圆弧孔内的圆球体不易产生异动或滑脱。〔第三实施形态〕如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积木装置的第三实施形态立体图,图中揭示的积木组 (10)与底盘(20)构造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不同处仅在于积木形状的改变,此由下揭说明 便能获得了解。上述底盘(20)的50个定位单元(22)是以四方孔为单位,在孔与孔相互衔 接后形成大面积的定位槽(21),而所述12个积木的每个单元都以方片体为单位,方片体与 方片体间又相互交接,当积木置入定位槽(21)后,各方片体会与四方孔对应配合。再如图15所示,为第三实施形态的另一实施例,与图14所示不同处在于定位槽 (21)底面上布置了 31个支柱(28),其以45°斜角排列成7排,各排支柱数为2、4、6、7、6、 4、2个,支柱的形状呈十字形;而12个积木的各单元交接处的左右两侧都具有定位缺口 (12),该定位缺口呈凹缝状,其能配合上述支柱(28)以使积木被定位后不产生异动。〔第四实施形态〕如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积木装置的第四实施形态立体图,图中揭示的积木组(10)与底盘(20)的构造与第二实施形态相同,不同处仅在于积木形状的改变,此由下揭说 明便能获得了解。上述定位盘(20)的50个定位单元(22)是以圆弧孔为单位,在孔与孔相 互衔接后形成大面积的定位槽(21),而所述12个积木的每个单元都以圆片体为单位,圆片 体与圆片体间又相互交接,当积木置入定位槽(21)后,各圆片体会与圆弧孔对应配合。再如图17所示,为第三实施形态的另一实施例,与图16所示不同处在于定位槽 (21)底面上布置了 31个支柱(28),其以45°斜角排列成7排,各排支柱数为2、4、6、7、6、4、 2个,支柱的形状近似圆形;而12个积木的各单元交接处的左右两侧都具有定位缺口(12), 该定位缺口呈圆弧形,其能配合上述支柱(28)以使积木被定位后不产生异动。由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形态可知,本实用新型是取12个积木中的11个,来与具有 50个定位单元(22)的第一底盘(20)配合,进而排列出多种平面几何造型;但以下的实施 形态,则是以上述12个积木与另一种底盘(40)配合,而堆叠出三角锥立方体的实施例,其 构造说明如下〔第五实施形态〕如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积木装置的第五实施形态立体图,图19所示为图18中 该底盘的立体图,图20所示为图19中该底盘的俯视图。图18揭示的积木装置包括了积木组(10)与第二底盘(40),所述积木组(10)与图 7揭示的积木组(10)相同,同为12个不同形状的积木(A、B、C、D、E、F、G、H、I、J、R、S),*T 结构相同,于此即不再赘述各积木构造;唯,前述第二底盘(40)构造与上述第一底盘(20) 不同,其顶面及/或底面设置了 19个角锥形下凹的定位孔(41)及2个凸出的突块(42), 前述定位孔(41)呈等边三角形排列,每边皆排列6个定位孔(41),而且由上往下共有6排 (如图20),每排的定位凹孔数分别为1、2、2、4、4、6个,而2个突块(42)是位在前述第3与 第5排的中间位置。所述12个积木的总数为54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是四方体,四方体与四方体间以短 块(11)连接,其能依据上述19个定位孔(41)及2个突块(42)而在第二底盘(40)上堆叠 出六层的三角锥体。上述要堆出六层的三角锥体需要56个积木单元,由于12个积木的单 元总数为54个,所以底盘(40)上须设置2个突块(42)来弥补12个积木所缺少的2个单 元,这2个突块(42)并不是独立积木,而是与第二底盘(40) —体成型的,而且突块(42) 的高度是高于第二底盘(40)的顶面。上述中,定位孔(41)是下凹的三角锥孔(不是四角锥孔),而突块(42)呈三角锥 柱(不是四角锥柱);而所述12个积木的单元都是四方体,四方体与四方体间以短块(11) 连接;当三角锥体堆叠完成后,最下层的四方体能嵌入于三角锥孔内、并搭设在2个突块 上,达到稳固不异动的功能。〔第六实施形态〕如图2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积木装置的第六实施形态立体图,图22所示为图21中 该底盘立体图,图23所示为图22中该底盘俯视图。本实施形态与第五实施形态不同处在于19个定位孔(41)是下凹的圆弧孔,且每 三个圆弧孔间形成凸起的角柱(43),而2个突块(42)是位在前述第3与第5排的中间位 置,其高度高于角柱(43)。上述12个积木的单元都是圆球体,圆球体与圆球体间以短棒(13)连接;当三角锥立方体堆叠完成后,最下层的圆球体能嵌入圆弧孔内、并搭设在2个突块上,达到稳固不异 动的功能。上述第二底盘(40)上增设的多根突起角柱(43),能助于圆球体单元易于导入圆 弧孔内,并能补足圆球体与圆球体间的空隙,使稳固效果大大提升。本实用新型与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的比较结果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第一底盘(20)设置50个定位单元(22)及中空槽(27), 而专利文献1的底盘(50)是以55个定位孔(51)矩阵排列,本实用新型藉由取出其中1个 4单元积木,而产生nl+n2+n3+n4种的排列方式,但专利文献1只有nl种的排列方式;又, 本实用新型的底盘定位单元(22)是斜角排列,不同于旧式底盘(50)的定位孔(51)是水平 及垂直排列,由于本实用新型积木排入的困难度及脑力激荡的程度较专利文献1高,遂以 功效而言,本实用新型会优于专利文献1。本实用新型第二底盘(40)上必须设置19个定位孔(41)及2个突块(42)来与12 个积木的54个单元配合,其中,2个突块(42)是用于取代2个积木单元,此构造不同于专利 文献2的底盘(60)以21个定位孔(61)搭配56个积木单元的实施方式;由于本实用新型 第二底盘(40)能使用第一底盘(20)所使用的12个积木,所以能避免二组积木互换时造成 的混淆误认问题,更能因积木减量生产而降低经济成本。又,本实用新型积木组(10)的12个积木若与专利文献1的12个积木(5A 5L) 比对,发现本案的2个积木(R、S)并不存在于专利文献1,同样地,专利文献1也有2个积 木不存在本实用新型,因此两案的积木排列是不同的。若将本实用新型积木组(10)的12个积木与专利文献2的12个积木(6A 6L) 比对,则有3个积木(G、I、J)未出现在专利文献2,同样地,专利文献2也有3个积木未出 现在本实用新型,因此两案的积木排列也是不同的;不过,本实用新型的12个积木能适用 于二个不同底盘(20)、(40)并提供二种不同的益智游戏方式,是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所 没有的,故本实用新型是符合进步性要件的。以上依据本实用新型图示详细说明如后,唯业者能在不超越本实用新型要旨的范 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因此,举凡利用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结构的实施型态,只要在不超出本实 用新型要旨范围内的各种等效性变更实施例,皆应涵属于本实用新型范畴内。
权利要求一种以54个单元作为变化组合的积木装置,是由第一底盘(20)、及能排入于第一底盘(20)内的积木组(10)所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底盘(20)设置50个定位单元(22),前述定位单元是以45°斜角分列为第1~10排,每排分别有1、3、5、7、9、9、7、5、3、1个定位单元,其中,第1~5排组成等腰三角形,第6~10排组成倒置的等腰三角形,又第5、6排是平行连接但错开1个定位孔(22);及上述积木组(10)是由12个不同形状的积木(A、B、C、D、E、F、G、H、I、J、R、S)组成,其中由3单元组成的积木(F)有1个,由4单元组成的积木(A、J、R、S)有4个,由5单元组成的积木(B、C、D、E、G、H、I)有7个,前述12个积木的单元总合为54个,在4单元积木(A、J、R、S)中取出1个积木后,留下的11个积木共有50个单元,能排入于上述第一底盘(20)中以45°斜角排列的50个定位单元(22)内,这12个积木形状分别为积木(A),是由4个单元(a1~a4)组成,其中该第1至第3单元(a1~a3)是串接在X轴,第3与第4单元(a3、a4)是串接在Y轴,而X轴与Y轴的垂直交点在第3单元(a3);积木(B),是由5个单元(b1~b5)组成,其中第1至第3单元(b1~b3)是串接在X1轴,第4与第5单元(b4、b5)是串接在与X1轴平行的X2轴,但第2与第4单元(b2、b4)是串接在Y1轴,第3与第5单元(b3、b5)是串接在与Y1轴平行的Y2轴,而X1轴与Y1、Y2轴的垂直交点分别在第2单元(b2)及第3单元(b3),X2轴与Y1、y2轴的垂直交点分别在第4单元(b4)及第5单元(b5);积木(C),是由5个单元(c1~c5)组成,其中第1与第2单元(c1、c2)是串接在X轴,第2至第5单元(c1~c5)是串接在Y轴,而X轴与Y轴的垂直交点在第2单元(c2);积木(D),是由5个单元(d1~d5)组成,其中第1至第4单元(d1~d4)是串接在X轴,第3与第5单元(d3、d5)是串接在Y轴,而X轴与Y轴的垂直交点在第3单元(d3);积木(E),是由5个单元(e1~e5)组成,其中第1至第3单元(e1~e3)是串接在X1轴,第4与第5单元(e4、e5)是串接在与X1轴平行的X2轴,又第3与第4单元(e3、e4)是串接在Y轴,而X1、X2轴与Y轴的垂直交点分别在第3单元(e3)及第4单元(e4);积木(F),是由3个单元(f1~f3)组成,其中第1与第2单元(f1、f2)是串接在X轴,第1与第3单元(f1、F3)是串接在Y轴,而X轴与Y轴的垂直交点在第1单元(f1);积木(G),是由5个单元(g1~g5)组成,其中第1至第3单元(g1~g3)是串接在X轴,第1与第4与第5单元(g1、g4、g5)是串接在Y轴,而X轴与Y轴的垂直交点在第1单元(g1);积木(H),是由5个单元(h1~h5)组成,其中第1与第2单元(h1、h2)是串接在X1轴,第3与第4单元(h3、h4)是串接在与X1轴平行的X2轴,又第2与第3单元(h2、h3)是串接在Y1轴,第4与第5单元(h4、h5)是串接在Y2轴,而X1轴与Y1轴的垂直交点在第2单元(h2),而X2轴与Y1及Y2轴的垂直交点分别在第3单元(h3)及第4单元(h4);积木(I),是由5个单元(i1~i5)组成,其中第1至第3单元(i1~i3)是串接在Y轴,第1与第4单元(i1、i4)是串接在X1轴,第3与第5单元(i3、i5)是串接在X2轴,而X1、X2轴与Y轴的垂直交点分别在第1单元(i1)与第3单元(i3);积木(J),是由4个单元(h1~h4)组成,其第1至第4单元(h1~h4)是串接在X轴;积木(R),是由4个单元(r1~r4)组成,其中该第1与第2单元(r1、r2)是串接在X1轴,第3与第4单元(r3、r4)是串接在与X1轴平行的X2轴,而X1、X2轴与Y轴的垂直交点分别在第2单元(r2)及3单元(r3);及积木(S),是由4个单元(s1~s4)组成,其中第1至第3单元(s1~s3)是串接在X轴,第2与第4单元(s2、s4)是串接在Y轴,而X轴与Y轴的垂直交点在第2单元(s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50个定位单元(22)为四方孔,在 孔与孔相互衔接后形成大面积的定位槽(21),每个四方孔的底面都有下凹的浅方槽(23); 而所述12个积木的每个单元都以四方体为单位,在四方体与四方体间以短块(11)连接,且 四方体各表面皆具有外凸的浅方块(12),当前述四方体嵌入四方孔后,浅方块(12)能嵌入 于相对应的浅方槽(23)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积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盘(20)的边框顶面(26)是 由外朝内渐次向定位凹槽(21)倾斜的斜曲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50个定位单元(22)为下凹的圆 弧孔,圆弧孔与圆弧孔间以浅圆弧沟(24)连接;而所述12个积木的每个单元都是圆球体, 圆球体与圆球体间以短柱(13)连接,当前述圆球体的半身嵌入圆弧孔后,短圆棒(13)的半 身会嵌入相对应的浅圆弧沟(24)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50个定位单元(22)是以四方孔 为单位,在孔与孔相互衔接后形成大面积的定位槽(21),而所述12个积木的每个单元都以 方片体为单位,方片体与方片体间又相互交接,当积木置入定位槽(21)后,各方片体会与 四方孔对应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积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21)底面上布置了31个 支柱(28),其以45°斜角排列成7排,各排支柱数为2、4、6、7、6、4、2个;而12个积木的各 单元交接处的左右两侧都具有定位缺口(12),该定位缺口能配合上述支柱(28)以使积木 被定位后不产生异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50个定位单元(22)是以圆弧孔 为单位,在孔与孔相互衔接后形成大面积的定位槽(21),而所述12个积木的每个单元都以 圆片体为单位,圆片体与圆片体间又相互交接,当积木置入定位槽(21)后,各圆片体会与 圆弧孔对应配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积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21)底面上布置了31个 支柱(28),其以45°斜角排列成7排,各排支柱数为2、4、6、7、6、4、2个;而12个积木的各 单元交接处的左右两侧都具有定位缺口(12),该定位缺口能配合上述支柱(28)以使积木 被定位后不产生异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木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第二底盘(40),其设置了 19个角锥形下凹的定位孔(41)及2个凸出的突块 (42),其呈等边三角形排列,每边皆排列了 6个定位孔(41),而且由上往下分列为6排,每排 孔数分别为1、2、2、4、4、6个,而2个突块(42)是位在前述第3与第5排的中间位置;又所 述12个积木的单元总合为54个,其能依据上述19个定位孔(41)及2个突块(42)而在第 二底盘(40)上堆叠出六层的三角锥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积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41)是下凹的三角锥孔, 而突块(42)是三角锥体;而所述12个积木的每个单元都是四方体,在四方体与四方体间以 短块(11)连接;上述三角锥体堆叠在底盘(40)上后,是以最下层的19个四方体嵌入于19个三角锥孔内,而底盘(40)的2个突块(42)能取代最下层的2个四方体。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积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41)是下凹的圆弧孔,在 每三个圆弧孔间形成凸起的角柱(43),而2个突块(42)的高度是高于角柱(43);而所述 12个积木的单元都是圆球体,在圆球体与圆球体间以短柱(13)连接;上述三角锥体堆叠在 底盘(40)上后,是以最下层的19个圆球体嵌入于19个圆弧孔内,而底盘(40)的2个突块 (42)能取代最下层的2个圆球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以54个单元作为变化组合的积木装置,其由积木组及第一底盘组成,该底盘具有50个定位单元,其以45°斜角分列为10排,而积木组是由12个不同形状的积木组成,其中,3单元组成的积木有1个,4单元组成的积木有4个,5单元组成的积木有7个,这12个积木会有54个单元总合,将上述4单元组成的积木取出一个,然后以剩下的11个积木(共50个单元)排入于上述第一底盘的50个定位单位内,而达益智游戏效果。再者,上述积木装置更包括一具有19个定位孔与2个突块的第二底盘,其能供上述12个积木(共54单元)堆叠成三角锥体。透过上述12个积木及搭配二个不同的底盘,就能排列出多种平面排列或立体堆叠的变化。
文档编号A63H33/10GK201643729SQ20092017795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5日
发明者郑明显 申请人:龙博士健康左右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