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荡哑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1803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摆荡哑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摆荡哑铃,其是通过握把两端的 配重块,应用握把内的两弹簧,通过握把内的隔板作往复来回顶推,使该配重块以重力加速 度的冲击力,而令手臂与手腕受力增加,以提供在相同的时间内增加其运动量。
背景技术
目前,涉及有关内容的中国台湾新型第M355720号及中国实用新型第02247423. 4 号的摇摆 铃的专利案,为同一申请人及同一专利内容与特征,其中该 铃两端所固定的 锥形弹簧是在握把的外侧,且分别独立抵靠在握把与配重块之间,以提供握把使用中,该配 重块具有往复摆动的效果。而目前的上述现有技术则存在一下主要问题1.现有摇摆哑铃因弹簧位在握把与配重块之间,该弹簧因无法限位,方使用锥形 弹簧,以防止弹簧在被挤压时产生偏移状态,因所使用的锥形弹簧,实较一般使用的螺旋弹 簧的弹力为弱,且又无法将锥形弹簧拉长,以避免配重块距离太远,如此,将削弱其弹力,使 两配重块无法在摇摆同时到达定位,而产生两段的停顿感,亦即在瞬间感受到两配重块在 先后到达顶点的感觉,而非为同步定位,如此将产生不适感。2.前述所使用的锥形弹簧,是设置在握把外的两侧,容易夹到使用者的手指,相当危险。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改进型的摆荡 铃, 其通过握把两端的配重块,应用握把内的两弹簧,通过握把内的隔板作往复来回顶推,使该 配重块以重力加速度的冲击力,而令手臂与手腕受力增加,以提供在相同的时间内增加其
运动量。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摆荡 铃,其结构包含一握把,其内的中段处设一隔板,该隔板的轴向中心设一穿孔,该穿孔供一牵动杆 穿过;所述牵动杆,其两端分别设一螺牙段,且供穿入握把内,而穿设于该穿孔内;两弹簧,是分别套设于牵动杆的两端,且分别抵靠于握把的隔板两侧;两配重块,其分别于一侧衔接一外径小于该两配重块外径的圆柱,且在轴向中心 设一螺孔,该螺孔分别供该牵动杆两端的螺牙段锁设,同时分别顶靠该两弹簧。实施时,该牵动杆制成圆形或六角形,再配合该握把的隔板上的穿孔制成相对应 于牵动杆的形状,以提供牵动杆可转动或不可转动的作用。实施时,所述牵动杆的两螺牙段与两配重块的两螺孔相互螺接处,是先浸渍黏接 剂,使该螺接后紧密结合,以防止其松脱。
3[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当握把往复运动时,通过隔板往复交替顶推该两弹 簧,而后再以该两弹簧的弹力顶推配重块,使该位于握把两端的配重块产生往复振荡效果, 相对两端的配重块以重力加速度的冲击力,而令手臂与手腕受力增加,以提供在相同的时 间内增加其运动量的效益。下面就有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详细说明,现配合附图和所给出的实施例进 行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剖面图;图3-A为图3实施例部分剖面放大图;图3-B为图3另一实施例部分剖面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握把向左移动的动作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握把向右移动的动作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握把-1 ;隔板-11 ;穿孔-111 ;牵动杆_2 ;螺牙段_21、21,;两弹 簧_3、3’ ;两配重块_4、4,;两圆柱_41、41,;两螺孔_411、411,;护套_5。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摆荡哑铃主要包含一握把1,其内的中段处设一隔板11,该隔板11的轴向中心设一穿孔111,该穿孔 111供一牵动杆2穿过;一牵动杆2,其两端分别设一螺牙段21、21’,且供穿入握把1内,而穿设于该穿孔 111 内;两弹簧3、3’,是分别套设于牵动杆2的两端,且分别抵靠于握把1的隔板11两侧;两配重块4、4’,其分别于一侧衔接一外径小于该两配重块4、4’外径的圆柱41、 41,,且在轴向中心设一螺孔411、411,,该螺孔411、411,分别供该牵动杆2两端的螺牙段 21,21'锁设,同时分别顶靠该两弹簧3、3’ ;因此,当握把1往复运动时,通过隔板11往复交替顶推该两弹簧3、3’,而后再以该 两弹簧3、3’的弹力顶推配重块4、4’,使该位于握把1两端的配重块4、4’产生往复振荡效 果,相对两端的配重块4、4’以重力加速度的冲击力,而令手臂与手腕受力增加,以提供在相 同的时间内增加其运动量的效益。请参阅图1-图5所示,当握把1往复移动时,该握把1移动方向,即有顶推配重块 4、4’的趋势;例如图4所示,该握把1向左移动,通过该隔板11顶推该左侧弹簧3,该左侧 弹簧3再推动该左侧配重块4,而回复至如图3的位置;请参阅图5所示,当握把1向右移 动,通过该隔板11顶推该右侧弹簧3’,再推动该右侧配重块4’,而回复至如图3的位置;如 此,周而复始,往复运动,即有如推挽摆荡的效果,以达到提升运动效果。前述的握把1两端与两配重块4、4’之间,可分别套设丨护套5,该护套5可为蛇腹 管或弹性伸缩管。
4[0032]请参阅图3、图3-A、图3-B所示,该牵动杆2可制成圆形(如图3_A)或六角形(如 图3-B),再配合该握把1的隔板11上的穿孔111亦制成相对映于牵动杆2的形状,以提供 牵动杆2可转动或不可转动的作用。前述牵动杆2的两螺牙段21、21,与两配重块4、4,的两螺孔41、41,相互螺接处, 是先浸渍黏接剂,使该螺接后紧密结合,以防止其松脱。上述的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非为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凡熟 悉该项技艺的人士,其所依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范畴,所作出的其它等效变化或修饰,如尺寸 大小、材料选择、或形状变化等,皆应涵盖在以下本实用新型所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摆荡哑铃,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握把,其内的中段处设一隔板,该隔板的轴向中心设一穿孔,该穿孔供一牵动杆穿过;所述牵动杆,其两端分别设一螺牙段,且供穿入所述握把内,而穿设于该穿孔内;两弹簧,是分别套设于所述牵动杆的两端,且分别抵靠于所述握把的隔板两侧;两配重块,其分别在一侧衔接一外径小于该两配重块外径的圆柱,且在轴向中心设一螺孔,该螺孔分别供该牵动杆两端的螺牙段锁设,同时分别顶靠该两弹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荡哑铃,其特征在于,该牵动杆制成圆形或六角形,再配合 该握把的隔板上的穿孔制成相对应于牵动杆的形状,以提供牵动杆可转动或不可转动的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摆荡哑铃,其是在握把内的中段处设一隔板,该隔板的轴向中心设一穿孔,该穿孔穿过一牵动杆,并在牵动杆的两侧分别穿套一弹簧,且分别抵靠于该隔板上,再将两配重块分别锁设于牵动杆的两端,并应用该两配重块的圆柱于握把内的两端,当握把往复运动时,通过隔板往复顶推位于隔板两侧的弹簧,而后再以弹簧的弹力顶推配重块,使该位于握把两端的配重块产生往复振荡效果,相对两端的配重块以重力加速度的冲击力,而令手臂与手腕受力增加,以提供在相同的时间内增加其运动量的效益。
文档编号A63B21/072GK201752555SQ201020165219
公开日2011年3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0日
发明者张煌东 申请人:张煌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