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把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927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握把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揭示一种使用于运动产品的握把带,尤指一种运用闪避空间,减少缠绕重叠面积,以使缠绕于握把时不易产生皱折的握把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一般高尔夫球杆、曲杆球杆、网、羽运动产品…等运动产品的握柄上,会以螺旋状地缠绕一以天然或人造皮革所制成的长条状握把带,以供使用者握持,使其能借助握把带增加舒适性及避震效果。如图1至图3所示,图1为现有握把带侧视图,图2为现有握把带使用状态剖面图, 图3为现有握把带使用状态外观图,为使握把带90于缠绕后的外部表面能较为平整,握把带90具有一个第一面91,握把带90相反该第一面91具有一个第二面92,握把带90于该第一面91与第二面92之间具有一个底边93与一个顶边94,握把带90于该底边93延伸至该顶边94具有一个连接边95,握把带90于该连接边95具有一个虚拟的延伸直线X,握把带90于该底边93具有一个虚拟的延伸直线Y,握把带90形成出一个由底边93往顶边94 倾斜延伸之斜边96,该延伸直线X、延伸直线Y与该斜边96围成一个空间S,该空间S使握把带90于呈螺旋状缠绕握把时能借助该斜边96呈持续性地相互搭接,但握把带90缠绕于握把81上使缠绕后之第一面91与第二面92会产生重叠产生数个重叠区域R,且该重叠面积R的面积过大,导致使用者握持该握柄81运动时,缠绕至握柄81的握把带90会产生皱折的现象,降低使用者于握持时的舒适性,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握把带,尤指一种降低握把带之第一面与第二面接触面积,使缠绕于握把时不易产生皱折的握把带。

实用新型内容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种运用闪避空间,减少缠绕重叠面积, 以使缠绕于握把时不易产生皱折的握把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括有一个带体,该带体具有一个第一面,该带体相反该第一面具有一个第二面,该带体的长侧边于该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具有一个顶边与一个底边,该带体于该顶边延伸至该底边具有一个连接边,该带体于该连接边具有一个虚拟的延伸直线,该带体于该底边具有一个虚拟的延伸直线,该带体形成出一个由底边往顶边倾斜延伸的斜边,该带体于该连接边的延伸直线、该带体于该底边的延伸直线与该斜边围成一个空间;该带体另具有一个闪避空间,该带体缠绕至握柄时,该带体的第一面与第二面重叠产生数个重叠面积,该带体运用该闪避空间减少该重叠面积。该带体于该顶边延伸至该底边具有一个第一斜边、一个平直边与一个第二斜边。该第一面于该带体缠绕于握柄时,可供使用者接触握持,该第二面于该带体缠绕于握柄时贴合该握柄,该连接边相反该顶边的一端连接该第一斜边,且该连接边与该第一斜边连接处有一点,该第一斜边相反该连接边的一端连接该平直边,该第一斜边与该平直边连接处有一点,该连接边与该第一斜边连接处的点至该第一斜边与该平直边连接处的点的垂直距离等于握柄的周长,且该第一斜边与该平直边具有一个补角,该第二斜边具有一个第一段、一个第二段与一个由该第二段相反该第一段一端延伸的第三段,该第一段与该第三段分别位于该第二斜边的两端,该第二斜边于该第一段与该第二段之间有一点,该第一斜边与该平直边连接处的点至该第二斜边于该第一段与该第二段之间的点的垂直距离等于该握柄的周长,该平直边相反该第一斜边的一端连接该第二斜边的第一段,且该平直边与该第一段具有一个补角,该第二斜边的第三段连接该底边,且该第二斜边的第三段与该底边具有一个补角,且,该第一斜边与该平直边的补角角度等于该平直边与该第一段的补角角度等于该第二斜边的第三段与该底边的补角角度,该带体于该连接边至该顶边具有一个宽度,该带体于该平直边至该顶边具有一个宽度,该带体于该底边至该顶边具有一个宽度,该带体于该连接边至该顶边的宽度小于该带体于该平直边至该顶边的宽度小于该带体于该底边至该顶边的宽度。该第一斜边往该底边方向具有一个虚拟的延伸直线,该第一斜边往该底边方向的延伸直线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斜边与底边,该第一斜边往该底边方向的延伸直线与该平直边与第二斜边围成该闪避空间,该带体轴向螺旋状缠绕至握柄,该第二面贴合握柄,该第一斜边与该顶边相抵靠,该平直边与该顶边相抵靠。该带体的长侧边于该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具有一个顶边、一个底边与一个连接边。该连接边往该底边方向连接有一个第一斜边,且该连接边与该第一斜边连接处有一点,该第一斜边相反该连接边的一端连接该底边,且该第一斜边与该底边连接处有一点, 该连接边与该第一斜边连接处的点至该第一斜边与该底边连接处的点的垂直距离等于该握柄的周长,且该第一斜边与该底边具有一个补角,该连接边往该顶边方向连接有一个第二斜边与一个第三斜边,该第二斜边连接该连接边相反该第一斜边的一端,且该第二斜边与该连接边具有一个补角,该第二斜边相反该连接边的一端连接该第三斜边,该第三斜边与该顶边具有一个补角,该第三斜边与该顶边的补角角度大于该第二斜边与该连接边的补角角度等于该第一斜边与该底边的补角角度。该带体于该连接边具有一个虚拟的延伸直线,该带体于该连接边的延伸直线与该连接边重叠,该带体于该顶边具有一个虚拟的延伸直线,该带体于该顶边的延伸直线与该顶边重叠,且该带体于该顶边的延伸直线与该带体于该连接边的延伸直线互相垂直,该带体于该顶边的延伸直线、该带体于该连接边的延伸直线、第二斜边与第三斜边围成该闪避空间,该带体轴向螺旋状缠绕至握柄,该第二面贴合握柄,该第一斜边与该第三斜边相抵靠,该底边与该顶边相抵靠。该带体的长侧边于该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具有一个顶边、一个底边与一个连接边。该连接边往该底边方向连接有一个第一斜边,且该连接边与该第一斜边连接处有一点,该第一斜边相反该连接边的一端连接该底边,且该第一斜边与该底边连接处有一点, 该连接边与该第一斜边连接处的点至该第一斜边与该底边连接处的点的垂直距离等于该握柄的周长,且该第一斜边与该底边具有一个补角,该顶边具有一个第一顶段与一个第二顶段,该连接边相反该第一斜边连接该第一顶段,该第一顶段相反该连接边连接一个第二斜边,且该第一顶段与该第二斜边具有一个补角,该第二斜边相反该第一顶段连接一个第三斜边,该第三斜边相反该第二斜边连接该第二顶段,且该第三顶段与该第三斜边具有一个补角,该第一顶段与该第二斜边的补角角度大于该第一斜边与该底边的补角角度等于该第三顶段与该第三斜边的补角角度。该带体于该第一顶段与第二顶段之间具有一个虚拟的延伸直线,该第一顶段与第二顶段之间的延伸直线、第二斜边与第三斜边围成该闪避空间,该带体轴向螺旋状缠绕至握柄,该第二面贴合握柄,该第一斜边与该第二斜边相抵靠,该底边与该第三斜边相抵靠。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握把带,使用者将该带体轴向螺旋状缠绕至握柄,该带体缠绕握柄第一圈时,该第二面贴合握柄,该带体缠绕至握柄第二圈时,该第一斜边与该顶边相抵靠,该带体缠绕至握柄第三圈时,该平直边与该顶边相抵靠,该带体的第一面与第二面重叠产生数个重叠面积R1,并运用闪避空间Sl使该带体于缠绕至握柄时,减少该重叠面积R1。本实用新型握把带,使用者将该带体轴向螺旋状缠绕至握柄,该带体缠绕握柄第一圈时,该第二面贴合握柄,该带体缠绕至握柄第二圈时,该第一斜边与该第三斜边相抵靠,该带体缠绕至握柄第三圈时,该底边与该顶边相抵靠,该带体的第一面与第二面重叠产生数个重叠面积(R2),并运用闪避空间(S2)使该带体于缠绕至握柄时,减少该重叠面积 (R2)。本实用新型握把带,使用者将该带体轴向螺旋状缠绕至握柄,该带体缠绕握柄第一圈时,该第二面贴合握柄,该带体缠绕至握柄第二圈时,该第一斜边与该第二斜边相抵靠,该带体缠绕至握柄第三圈时,该底边与该第三斜边相抵靠,该带体的第一面与第二面重叠产生数个重叠面积R3,并运用闪避空间S3使该带体于缠绕至握柄时,减少该重叠面积 R3。


图1 为现有握把带侧视图。 图2 为现有握把带使用状态剖面图。 图3 为现有握把带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 为本实用新型握把带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 为本实用新型握把带的侧视图。
图6 为本实用新型握把带使用状态剖视图表示握把带包覆于握柄一圈。 图7 为本实用新型握把带使用状态剖视图表示握把带包覆于握柄三圈。 图8 为本实用新型握把带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9 为本实用新型握把带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0 为本实用新型握把带第二实施例使用状态剖视图。 图11 为本实用新型握把带第二实施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2 为本实用新型握把带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3 为本实用新型握把带第三实施例使用状态剖视图。 图14 为本实用新型握把带第三实施例使用状态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4/7页
10带体12第二面14底边16第一斜边18第二斜边182第二段IOa带体12a第二面14a底边16a第一斜边18a第三斜边IOb带体12b第二面131b第一顶段14b底边16b第一斜边18b第三斜边80运动产品90握把带92第二面94顶边96斜边X延伸直线K延伸直线M延伸直线S空间S2闪避空间Wl宽度W3宽度
边段边线线线间间面 边边段段面边斜面 顶边斜面 边直直直刳刳一边接 -一三一边接二一边二接二把一边接伸伸伸避避度第顶连平第第第顶连第第顶第连第握第底连延延延闪闪宽
1 3 a a a a bb2bbb 1357881357 1 3 3 5 7 1 1 3 5 1 3 2 1111111111 1 1 1 1 1 8 9 9 9 YLNSSW
θ 9补角RRl重叠面积R2重叠面积R3重叠面积Ll距离L2距离L4距离A占B占C占
重叠面积
L3 距离D 点E 点F 点G 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三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述如后,此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如图4至图6所示,图4为本实用新型握把带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握把带的侧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握把带使用状态剖视图表示握把带包覆于握柄一圈。本实用新型握把带具有一个带体10,该带体10能够供使用者螺旋状轴向缠绕于运动产品80的握柄81上,该带体10具有一个第一面11,该带体10相反该第一面11具有一个第二面12,该带体10的长侧边于该第一面11与第二面12之间具有一个顶边13与一个底边14,该带体10于该顶边13延伸至该底边14具有一个连接边15、一个第一斜边16、 一个平直边17与一个第二斜边18。该第一面11于该带体10缠绕于握柄81时可供使用者接触握持,该第二面12于该带体10缠绕于握柄81时贴合该握柄81,该连接边15相反该顶边13的一端连接该第一斜边16,且该连接边15与该第一斜边16连接处有一点A,该第一斜边16相反该连接边15 的一端连接该平直边17,该第一斜边16与该平直边17连接处有一点B,该点A至该点B具有一个距离Li,该距离Ll等于该握柄81的周长,且该第一斜边16与该平直边17的夹角具有一个补角θ 1,该第二斜边18具有一个第一段181、一个第二段182与一个由该第二段相反该第一段一端延伸的第三段183,该第一段181与该第三段183分别位于该第二斜边18 的两端,该第二斜边18于该第一段181与该第二段182之间有一点C,该点B至该点C具有一个距离L2,该距离L2等于该握柄81的周长,该平直边17相反该第一斜边16的一端连接该第二斜边18的第一段181,且该平直边17与该第一段181的夹角具有一个补角θ 2,该第二斜边18的第三段183连接该底边14,且该第二斜边18的第三段183与该底边14的夹角具有一个补角θ 3,且该补角Θ1=补角θ 2=补角θ 3。该带体10于该连接边15至该顶边13具有一个宽度Wl,该带体10于该平直边17 至该顶边13具有一个宽度W2,该带体10于该底边14至该顶边13具有一个宽度W3,该宽度Wl<宽度W2<宽度W3。如图7和图8,图7为本实用新型握把带使用状态剖视图表示握把带包覆于握柄三圈,图8为本实用新型握把带使用状态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5,该第一斜边16往该底边14方向具有一个虚拟的延伸直线K,该延伸直线K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斜边16与底边14,该延伸直线K与该平直边17及第二斜边18围成一个闪避空间Si。当使用者将该带体10轴向螺旋状缠绕至握柄81,该带体10缠绕握柄81第一圈时,该第二面12贴合握柄81,该带体10缠绕至握柄81第二圈时,该第一斜边16与该顶边 13相抵靠,该带体10缠绕至握柄81第三圈时,该平直边17与该顶边13相抵靠,该带体10 的第一面11与第二面12重叠产生数个重叠面积Rl,并运用闪避空间Sl使该带体10于缠绕至握柄81时,减少该重叠面积Rl。[0085]如图9至图11,图9为本实用新型握把带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握把带第二实施例使用状态剖视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握把带第二实施例使用状态示意图。该带体IOa具有一个第一面11a,该带体IOa相反该第一面Ila具有一个第二面 12a,该带体IOa的长侧边于该第一面Ila与第二面1 之间具有一个顶边13a、一个底边 Ha与一个连接边15a。该连接边1 往该底边1 方向连接有一个第一斜边16a,且该连接边15a与该第一斜边16a连接处有一点D,该第一斜边16a相反该连接边15a的一端连接该底边14a, 且该第一斜边16a与该底边1 连接处有一点E,该点D至该点E具有一个距离L3,该距离 L3等于该握柄81的周长,且该第一斜边16a与该底边14a的夹角具有一个补角θ 4。该连接边1 往该顶边13a方向连接有一个第二斜边17a与一个第三斜边18a,该第二斜边17a连接该连接边1 相反该第一斜边16a的一端,且该第二斜边17a与该连接边1 的夹角具有一个补角θ 5,该第二斜边17a相反该连接边1 的一端连接该第三斜边 18a,该第三斜边18a与该顶边13a的夹角具有一个补角θ 6,该补角θ 6>补角θ 5 =补角 θ 4。该带体IOa于该连接边1 具有一个虚拟的延伸直线L,该延伸直线L与该连接边1 重叠,该带体IOa于该顶边13a具有一个虚拟的延伸直线M,该延伸直线M与该顶边 13a重叠,且该延伸直线M与该延伸直线L互相垂直,该延伸直线M、该延伸直线L、第二斜边 17a与第三斜边18a围成一个闪避空间S2。当使用者将该带体IOa轴向螺旋状缠绕至握柄81,该带体IOa缠绕握柄81第一圈时,该第二面1 贴合握柄81,该带体IOa缠绕至握柄81第二圈时,该第一斜边16a与该第三斜边18a相抵靠,该带体IOa缠绕至握柄81第三圈时,该底边1 与该顶边13a相抵靠,该带体IOa的第一面Ila与第二面1 重叠产生数个重叠面积R2,并运用闪避空间S2 使该带体IOa于缠绕至握柄81时,减少该重叠面积R2。如图12至图14,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握把带第三实施例之侧视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握把带第三实施例使用状态剖视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握把带第三实施例使用状态示意图。该带体IOb具有一个第一面11b,该带体IOb相反该第一面lib具有一个第二面 12b,该带体IOb的长侧边于该第一面lib与第二面12b之间具有一个顶边13b、一个底边 14b与一个连接边15b。该连接边1 往该底边14b方向连接有一个第一斜边16b,且该连接边15b与该第一斜边16b连接处有一点F,该第一斜边16b相反该连接边15b的一端连接该底边14b, 且该第一斜边16b与该底边14b连接处有一点G,该点F至该点G具有一个距离L4,该距离 L4等于该握柄81的周长,且该第一斜边16b与该底边14b的夹角具有一个补角θ 7。该顶边1 具有一个第一顶段131b与一个第二顶段132b,该连接边1 相反该第一斜边16b连接该第一顶段131b,该第一顶段131b相反该连接边1 连接一个第二斜边 17b,且该第一顶段131b与该第二斜边17b的夹角具有一个补角θ 8。该第二斜边17b相反该第一顶段131b连接一个第三斜边18b,该第三斜边18b相反该第二斜边17b连接该第二顶段132b,且该第三顶段132b与该第三斜边18b的夹角具有一个补角θ 9,该补角Θ8>补角θ 7=补角θ 9。该带体IOb于该第一顶段131b与第二顶段132b之间具有一个虚拟的延伸直线N, 该延伸直线N、第二斜边17b与第三斜边18b围成一个闪避空间S3。当使用者将该带体IOb轴向螺旋状缠绕至握柄81,该带体IOb缠绕握柄81第一圈时,该第二面12b贴合握柄81,该带体IOb缠绕至握柄81第二圈时,该第一斜边16b与该第二斜边17b相抵靠,该带体IOb缠绕至握柄81第三圈时,该底边14b与该第三斜边18b相抵靠,该带体IOb的第一面lib与第二面12b重叠产生数个重叠面积R3,并运用闪避空间 S3使该带体IOb于缠绕至握柄81时,减少该重叠面积R3。就以上所述可以归纳出本实用新型握把带置具有以下之优点1.本实用新型握把带,使用者将该带体轴向螺旋状缠绕至握柄,该带体缠绕握柄第一圈时,该第二面贴合握柄,该带体缠绕至握柄第二圈时,该第一斜边与该顶边相抵靠, 该带体缠绕至握柄第三圈时,该平直边与该顶边相抵靠,该带体的第一面与第二面重叠产生数个重叠面积R1,并运用闪避空间Sl使该带体于缠绕至握柄时,减少该重叠面积R1。2.本实用新型握把带,使用者将该带体轴向螺旋状缠绕至握柄,该带体缠绕握柄第一圈时,该第二面贴合握柄,该带体缠绕至握柄第二圈时,该第一斜边与该第三斜边相抵靠,该带体缠绕至握柄第三圈时,该底边与该顶边相抵靠,该带体的第一面与第二面重叠产生数个重叠面积R2,并运用闪避空间S2使该带体于缠绕至握柄时,减少该重叠面积R2。3.本实用新型握把带,使用者将该带体轴向螺旋状缠绕至握柄,该带体缠绕握柄第一圈时,该第二面贴合握柄,该带体缠绕至握柄第二圈时,该第一斜边与该第二斜边相抵靠,该带体缠绕至握柄第三圈时,该底边与该第三斜边相抵靠,该带体的第一面与第二面重叠产生数个重叠面积R3,并运用闪避空间S3使该带体于缠绕至握柄时,减少该重叠面积 R3。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之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握把带,其特征包括有一个带体,该带体具有一个第一面,该带体相反该第一面具有一个第二面,该带体的长侧边于该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具有一个顶边与一个底边,该带体于该顶边延伸至该底边具有一个连接边,该带体于该连接边具有一个虚拟的延伸直线,该带体于该底边具有一个虚拟的延伸直线,该带体形成出一个由底边往顶边倾斜延伸的斜边,该带体于该连接边的延伸直线、该带体于该底边的延伸直线与该斜边围成一个空间;该带体缠绕至握柄时,该带体的第一面与第二面重叠产生数个重叠面积,且该带体另具有一个能减少该重叠面积的闪避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握把带,其特征在于该带体于该顶边延伸至该底边具有一个第一斜边、一个平直边与一个第二斜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握把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面于该带体缠绕于握柄以供使用者接触握持时,该第二面于该带体缠绕于握柄时贴合该握柄,该连接边相反该顶边的一端连接该第一斜边,且该连接边与该第一斜边连接处有一点,该第一斜边相反该连接边的一端连接该平直边,该第一斜边与该平直边连接处有一点,该连接边与该第一斜边连接处的点至该第一斜边与该平直边连接处的点的垂直距离等于握柄的周长,且该第一斜边与该平直边具有一个补角,该第二斜边具有一个第一段、一个第二段与一个由该第二段相反该第一段一端延伸的第三段,该第一段与该第三段分别位于该第二斜边的两端,该第二斜边于该第一段与该第二段之间有一点,该第一斜边与该平直边连接处的点至该第二斜边于该第一段与该第二段之间的点的垂直距离等于该握柄的周长,该平直边相反该第一斜边的一端连接该第二斜边的第一段,且该平直边与该第一段具有一个补角,该第二斜边的第三段连接该底边,且该第二斜边的第三段与该底边具有一个补角,且,该第一斜边与该平直边之补角角度等于该平直边与该第一段之补角角度等于该第二斜边的第三段与该底边的补角角度,该带体于该连接边至该顶边具有一个宽度,该带体于该平直边至该顶边具有一个宽度,该带体于该底边至该顶边具有一个宽度,该带体于该连接边至该顶边之宽度小于该带体于该平直边至该顶边的宽度小于该带体于该底边至该顶边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握把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斜边往该底边方向具有一个虚拟的延伸直线,该第一斜边往该底边方向的延伸直线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斜边与底边,该第一斜边往该底边方向的延伸直线与该平直边与第二斜边围成该闪避空间,该带体轴向螺旋状缠绕至握柄,该第二面贴合握柄,该第一斜边与该顶边相抵靠,该平直边与该顶边相抵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握把带,其特征在于该带体的长侧边于该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具有一个顶边、一个底边与一个连接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握把带,其特征在于该连接边往该底边方向连接有一个第一斜边,且该连接边与该第一斜边连接处有一点,该第一斜边相反该连接边的一端连接该底边,且该第一斜边与该底边连接处有一点,该连接边与该第一斜边连接处之点至该第一斜边与该底边连接处之点的垂直距离等于该握柄的周长,且该第一斜边与该底边具有一个补角,该连接边往该顶边方向连接有一个第二斜边与一个第三斜边,该第二斜边连接该连接边相反该第一斜边的一端,且该第二斜边与该连接边具有一个补角,该第二斜边相反该连接边的一端连接该第三斜边,该第三斜边与该顶边具有一个补角,该第三斜边与该顶边之补角角度大于该第二斜边与该连接边的补角角度等于该第一斜边与该底边的补角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握把带,其特征在于该带体于该连接边具有一个虚拟的延伸直线,该带体于该连接边之延伸直线与该连接边重叠,该带体于该顶边具有一个虚拟的延伸直线,该带体于该顶边之延伸直线与该顶边重叠,且该带体于该顶边之延伸直线与该带体于该连接边之延伸直线互相垂直,该带体于该顶边之延伸直线、该带体于该连接边之延伸直线、第二斜边与第三斜边围成该闪避空间,该带体轴向螺旋状缠绕至握柄,该第二面贴合握柄,该第一斜边与该第三斜边相抵靠,该底边与该顶边相抵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握把带,其特征在于该带体的长侧边于该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具有一个顶边、一个底边与一个连接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握把带,其特征在于该连接边往该底边方向连接有一个第一斜边,且该连接边与该第一斜边连接处有一点,该第一斜边相反该连接边的一端连接该底边,且该第一斜边与该底边连接处有一点,该连接边与该第一斜边连接处之点至该第一斜边与该底边连接处之点的垂直距离等于该握柄的周长,且该第一斜边与该底边具有一个补角,该顶边具有一个第一顶段与一个第二顶段,该连接边相反该第一斜边连接该第一顶段,该第一顶段相反该连接边连接一个第二斜边,且该第一顶段与该第二斜边具有一个补角,该第二斜边相反该第一顶段连接一个第三斜边,该第三斜边相反该第二斜边连接该第二顶段,且该第三顶段与该第三斜边具有一个补角,该第一顶段与该第二斜边之补角角度大于该第一斜边与该底边之补角角度等于该第三顶段与该第三斜边的补角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握把带,其特征在于该带体于该第一顶段与第二顶段之间具有一个虚拟的延伸直线,该第一顶段与第二顶段之间之延伸直线、第二斜边与第三斜边围成该闪避空间,该带体轴向螺旋状缠绕至握柄,该第二面贴合握柄,该第一斜边与该第二斜边相抵靠,该底边与该第三斜边相抵靠。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握把带具有一个带体,该带体能够供使用者螺旋状轴向缠绕于运动产品的握柄上,该带体具有一个第一面,该带体相反该第一面具有一个第二面,该带体的长侧边于该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具有一个顶边与一个底边,该带体于该顶边延伸至该底边具有一个连接边、一个第一斜边、一个平直边与一个第二斜边,该第一斜边往该底边方向具有一个虚拟的延伸直线,该延伸直线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斜边与底边,该延伸直线与该第一斜边、平直边与第二斜边围成一个闪避空间,运用该闪避空间使该带体于缠绕至握柄时第一面与第二面不产生重叠。减少该重叠面积。
文档编号A63B53/14GK201959504SQ20112007614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2日
发明者赵国胜 申请人:乔国皮革制品(重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