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板摇马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9188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弯板摇马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弯板摇马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尤其涉及一种弯板摇马。
技术背景[0002]现有的供儿童乘坐玩耍的最常见的是自行车,但自行车类玩具适合5周岁以上的小孩骑行玩耍,而对于5周岁以下的小孩,则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容易摔倒,故很难体会到骑行的乐趣。为此人们设计出了摇马。[0003]在中国专利号ZL2007201755061,名称为“一种玩具木摇马”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供儿童乘坐娱乐用的摇马,该摇马包括两个弧形底板、将两个底板连接在一起的两根横梁、通过四个支撑脚支撑在两根横梁上的背板,在背板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马头板和马尾板,马头板的两侧各设有把手。该专利中的摇马虽然较之现有的大多数摇马而言具有结构简单实用的优点。但是该专利中的背板通过四根支撑脚支撑在横梁上、马头板连接在背板上的结构形式不但存在构成马的部件多,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背板同支撑脚之间容易脱开、马头板同背板的连接处容易折断。发明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连接牢固的弯板摇马,解决了现有的摇马所存在的结构不够简单、连接不够牢固的问题。[0005]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弯板摇马,包括两块弧形的摇板, 两端分别连接在两块摇板上的前横梁和后横梁,马头板,设置在马头板上的扶手,马座板, 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马座板呈“7”字形,所述马头板的下端固接在所述前横梁上,所述马座板的下端固接在所述后横梁上,所述靠背固接在所述马座板上,所述马头板同所述马座板呈“h”形固接在一起,所述马头板、马座板和靠背三者呈马的形状连接。通过将马座板设计为类似“7”字的弯曲形状且下端连接在后横梁上,马座板同时启动了背板(马背)和后两根支撑脚(马后腿)的作用;马头板设计为下端连接在前横梁上且同马座板呈“h”形连接, 马头板同时启到了马头和前两根支撑脚(马前腿)的作用,从而由原有的六个部件降低到二个部件,部件少后,连接点也就少了,脱开的几率也就少了,不脱开,安全性也就提高了,该种连接方式,前后推马头时,马头同马座板之间不易折断而脱开。[0006]作为优选,所述靠背的宽度方向同所述马座板的宽度方向相同。此种设计,使得坐在马座板上前后摆动的过程中,靠背以宽度方向而非厚度方向接触乘座者的背,舒适性好。[0007]作为优选,所述马头板的宽度方向同所述马座板的宽度方向相垂直,所述马头板的宽度方向同本弯板摇马的前后方向相同。坐在马座板上前后摆动的过程中,马头板位于其同马座板连接处的下方部位不会阻碍乘座者的脚的前后摆动动作,也即在晃动的过程中乘坐者的脚不会踢到马头板,安全性和舒适性好。[0008]作为优选,所述马头板的边缘部位设有凹坑,所述马座板的边缘设有开口,所述马头板的边缘插在所述开口内,所述开口的两侧壁插在所述凹坑上。在使用过程中,马头板同马座板之间更加不易脱开,安全性好,使用寿命长。[0009]作为优选,所述扶手穿设在所述马头板上,所述扶手的两端都超出所述马头板。通过一个护手的两端都超出马头板的结构形式来实现使用时供乘坐者的双手从两侧扶持,结构简单,能更加容易地将护手同马头板牢固固定在一起。[0010]作为优选,所述摇板同所述前横梁的连接点和所述摇板同所述后横梁的连接点都位于所述摇板的内侧。“内侧”是指一根摇板的朝向另一根摇板的那侧。此种设计使得摇板和前后横梁基本位于同一面上,外观简洁。[0011]作为优选,所述摇板和所述前横梁之间、所述摇板和所述后横梁之间、所述马头板同所述马座板之间、所述马头板同所述前横梁之间、所述马座板同所述靠背之间、所述扶手同所述马头板之间以及所述马座板同所述后横梁之间都为可拆卸连接。可将本实用新型拆散为零件的形式进行仓储与运输,故在仓储与运输过程在占用空间小,仓储与运输时方便。[0012]作为优选,所述摇板和所述前横梁之间、所述摇板和所述后横梁之间、所述马头板同所述前横梁之间、所述马座板同所述后横梁之间都同时通过销柱和螺钉进行固接。这些连接处在使用过程中有的要承受乘坐者的重量、有的要承受摇动过程中的扭力,因此设计螺钉启到防止连接在一起的两个部件脱开的作用,而销柱起到承受摇动时的扭力和承重的作用,此种设计能使相应部件牢固可靠地固接在一起。[0013]作为优选,所述马头板同所述马座板之间、所述马座板同所述靠背之间以及所述扶手同所述马头板之间都通过螺钉进行固接。这些连接处所承受的力较小,故仅通过螺钉进行连接,以最简单的连接方式以满足连接强度要求。[0014]作为优选,所述摇板、前横梁、后横梁、马头板、扶手、马座板和靠背都为木材制作而成。花纹颜色自然,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料对环境的影响小。[0015]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部件少,各部件之间连接牢固,使用寿命长。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体状态示意图。[0017]图中左摇板1,左摇板前螺钉连接孔11,左摇板前销柱连接孔12,左摇板后螺钉连接孔13,左摇板后销柱连接孔14,右摇板2,右摇板前螺钉连接孔21,右摇板前销柱连接孔22,右摇板后螺钉连接孔23,右摇板后销柱连接孔M,前横梁3,第一前横梁螺钉连接孔 31,第一前横梁销柱连接孔32,第二前横梁螺钉连接孔33,第二前横梁销柱连接孔34,后横梁4,后横梁螺钉连接孔41,后横梁销柱连接孔42,第二后横梁螺钉连接孔43,第二后横梁销柱连接孔44,马头板5,扶手插入孔51,第一马头板螺钉连接孔52,凹坑53,马头板销柱连接孔M,第二马头板螺钉连接孔55,第三马头板螺钉连接孔56,扶手6,扶手螺钉连接孔 61,马座板7,开口 71,第一马座板螺钉连接孔72,第二马头板螺钉连接孔73,马头板销柱连接孔74,第三马座板螺钉连接孔75,靠背8,靠背螺钉连接孔81,第一螺钉91,第二螺钉92, 第三螺钉93,第四螺钉94,第五螺钉95,第六螺钉96,第七螺钉97,第八螺钉98。第九螺钉 99。第一销柱101,第二销柱102,第三销柱103,第四销柱104,第五销柱105,第六销柱106。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0019]参见图1,一种弯板摇马,包括左摇板1、右摇板2、前横梁3、后横梁4、马头板5、扶手6、马座板7和靠背8。左摇板1、右摇板2、前横梁3、后横梁4、马头板5、扶手6、马座板 7和靠背8都为木材制作而成。[0020]左摇板1为弧形结构。在左摇板1的右侧面的前端上设有一个左摇板前螺钉连接孔11和一个左摇板前销柱连接孔12。在左摇板1的右侧面的后端上设有一个左摇板后螺钉连接孔13和一个左摇板后销柱连接孔14。左摇板前螺钉连接孔11和左摇板后螺钉连接孔13都贯通左摇板1的左右表面。左摇板前销柱连接孔12和左摇板后销柱连接孔14没有贯通到左摇板1的左表面。[0021]右摇板2为弧形结构。在右摇板2的左侧面的前端上设有一个右摇板前螺钉连接孔21和一个右摇板前销柱连接孔22。在右摇板2的左侧面的后端上设有一个右摇板后螺钉连接孔23和一个右摇板后销柱连接孔24。右摇板前螺钉连接孔21和右摇板后螺钉连接孔23都贯通右摇板2的左右表面。右摇板前销柱连接孔22和右摇板后销柱连接孔M没有贯通到右摇板2的右表面。[0022]前横梁3的左右两端面上各设有一个第一前横梁螺钉连接孔31和一个第一前横梁销柱连接孔32。前横梁3的上表面的中间部位设有一个第二前横梁螺钉连接孔33和一个第二前横梁销柱连接孔34。第二前横梁螺钉连接孔33和第二前横梁销柱连接孔34位于同一条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直线上。[0023]后横梁4的左右两端面上各设有一个后横梁螺钉连接孔41和一个后横梁销柱连接孔42。后横梁4的上表面的中间部位设有两个第二后横梁螺钉连接孔43和两个第二后横梁销柱连接孔44。第二后横梁螺钉连接孔43和第二后横梁销柱连接孔44位于同一条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线上。[0024]马头板5为马头形状的平板。马头板5的宽度方向为前后方向。马头板5的上端设有贯通其左右表面的扶手插入孔51。在马头板5的后侧面的上端设有一个贯通到扶手插入孔51的第一马头板螺钉连接孔52。在马头板5的左右表面的后侧边缘部位各设有一个凹坑53。两个凹坑53之间设有一个第三马头板螺钉连接孔56。在马头板5的下端面上设有一个马头板销柱连接孔讨和第二马头板螺钉连接孔阳。马头板销柱连接孔M和第二马头板螺钉连接孔55位于同一条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直线上。[0025]扶手6为圆形直杆状。扶手6的中间部位设有扶手螺钉连接孔61。[0026]马座板7呈“7”字形。马座板7的宽度方向为前后方向。马座板7的前侧边缘设有开口 71。在马座板7的前侧面上设有一个第三马座板螺钉连接孔75。第三马座板螺钉连接孔75贯通到开口 71内。马座板7的拐弯处设有两个第一马座板螺钉连接孔72。两个马座板螺钉连接孔72都贯通马座板7的上下表面。在马座板7的下端面上设有两个第二马座板螺钉连接孔73和两个马座板销柱连接孔74。第二马座板螺钉连接孔73和马座板销柱连接孔74位于同一条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线上。[0027]马座板7的宽度方向同马头板5的宽度方向相垂直。[0028]靠背8的宽度方向为左右方向。靠背8上设有两个靠背螺钉连接孔81。[0029]将本实用新型组装在一起的方法为扶手6插入扶手插入孔51,通过一颗第一螺钉91配合马头板第一螺钉连接孔52和扶手螺钉连接孔61将扶手6同马头板5固接在一起。[0030]通过两颗第二螺钉92分别配合两个第一马座板螺钉连接孔72和两个靠背螺钉连接孔81将靠背8固接在马座板7上。[0031]使马头板5的后侧插在开口 71内并使开口 71的前后壁对应插在两个凹坑53上, 然后通过一颗第三螺钉93配合第三马座板螺钉连接孔75和第三马头板螺钉连接孔56将马头板5和马座板7 二者固接在一起。马座板7同马座板5构成“h”形结构。[0032]先使第一销柱101的右端插在两个第一前横梁销柱连接孔32中位于前横梁3的左端面上的那个内、第二销柱102的右端插在两个第一后横梁销柱连接孔42中位于后横梁 4的左端面上的那个内;再使第一销柱101的左端插在左摇板前销柱连接孔12内、第二销柱102的左端插在左摇板后销柱连接孔14内;然后通过第四螺钉94配合左摇板前螺钉连接孔11和两个第一前横梁螺钉连接孔31中位于前横梁3的左端面上的那个将前横梁3固接在左摇板1上,第五螺钉95配合左摇板后螺钉连接孔13和两个第一后横梁螺钉连接孔 41中位于后横梁4的左端面上的那个将后横梁4固接在左摇杆1上。[0033]先使第三销柱103的左端插在两个第一前横梁销柱连接孔32中位于前横梁3的右端面上的那个内、第四销柱104的左端插在第一后横梁销柱连接孔42中位于后横梁4 的右端面上的那个内;再使第三销柱103的右端插在右摇板前销柱连接孔22内、第四销柱 104的右端插在右摇板后销柱连接孔M内;然后通过第六螺钉96配合右摇板前螺钉连接孔21和两个第一前横梁螺钉连接孔31中位于前横梁3的右端面上的那个将前横梁3固接在右摇板2上,第七螺钉97配合右摇板后螺钉连接孔23和两个第一后横梁螺钉连接孔41 中位于后横梁4的右端面上的那个将后横梁4固接在右摇板2上。[0034]先使第五销柱105的下端插在第二前横梁销柱连接孔34内、两根第六销柱106的下端分别插在两个第二后横梁销柱连接孔44内,再使第五销柱105的上端插在马头板销柱连接孔M内、两根第六销柱106的上端分别插在两个马座板销柱连接孔74内,然后通过第八螺钉98配合第二前横梁螺钉连接孔33和第二马头板螺钉连接孔55将前横梁3固接在马头板5的下端上、两颗第九螺钉99分别配合两个第二后横梁螺钉连接孔43和两个第二马座板螺钉连接孔73将后横梁4固接在马座板7的下端上。[0035]至此即完成的了本使用新型的组装。[0036]使用时,乘坐者骑马在马座板7上,手扶住扶手6,然后轻推一下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即能带动乘坐者一同前后晃动。
权利要求1.一种弯板摇马,包括两块弧形的摇板,两端分别连接在两块摇板上的前横梁和后横梁,马头板,设置在马头板上的扶手,马座板,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马座板呈“7”字形,所述马头板的下端固接在所述前横梁上,所述马座板的下端固接在所述后横梁上,所述靠背固接在所述马座板上,所述马头板同所述马座板呈“h”形固接在一起,所述马头板、马座板和靠背三者呈马的形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板摇马,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的宽度方向同所述马座板的宽度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弯板摇马,其特征在于,所述马头板的宽度方向同所述马座板的宽度方向相垂直,所述马头板的宽度方向同本弯板摇马的前后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弯板摇马,其特征在于,所述马头板的边缘部位设有凹坑,所述马座板的边缘设有开口,所述马头板的边缘插在所述开口内,所述开口的两侧壁插在所述凹坑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弯板摇马,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穿设在所述马头板上, 所述扶手的两端都超出所述马头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弯板摇马,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板同所述前横梁的连接点和所述摇板同所述后横梁的连接点都位于所述摇板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弯板摇马,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板和所述前横梁之间、所述摇板和所述后横梁之间、所述马头板同所述马座板之间、所述马头板同所述前横梁之间、 所述马座板同所述靠背之间、所述扶手同所述马头板之间以及所述马座板同所述后横梁之间都为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弯板摇马,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板和所述前横梁之间、所述摇板和所述后横梁之间、所述马头板同所述前横梁之间、所述马座板同所述后横梁之间都同时通过销柱和螺钉进行固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弯板摇马,其特征在于,所述马头板同所述马座板之间、所述马座板同所述靠背之间以及所述扶手同所述马头板之间都通过螺钉进行固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弯板摇马,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板、前横梁、后横梁、马头板、 扶手、马座板和靠背都为木材制作而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一种弯板摇马,包括两块弧形的摇板,两端分别连接在两块摇板上的前横梁和后横梁,马头板,设置在马头板上的扶手,马座板,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马座板呈“7”字形,所述马头板的下端固接在所述前横梁上,所述马座板的下端固接在所述后横梁上,所述靠背固接在所述马座板上,所述马头板同所述马座板呈“h”形固接在一起,所述马头板、马座板和靠背三者呈马的形状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连接牢固的弯板摇马,解决了现有的摇马所存在的结构不够简单、连接不够牢固的问题。
文档编号A63G13/06GK202237229SQ20112035130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0日
发明者徐林军 申请人:杭州环宇企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