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ー种便携式电子设备,特别涉及ー种用于提高其操作性的技木。
背景技术:
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7/0202956号说明书中,公开了ー种用户保持右侧部分和左侧部分,同时可操作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具体为游戏机)。在这种电子设备中,在设于前面的显示区域的左右配置有操作按钮、操作杆等操作部件。
发明内容
近年来,随着应用软件的进化,要使用电子设备的情况也正在多祥化。因此,也就要求电子设备的操作输入的方法多祥化,例如,正在被使用的在前面具备触摸屏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具备设有显示区域的前面、构成该电子设备的右侧部分或左侧部分且用户可保持的保持部、设于所述保持部且位于所述前面的操作部件、设于所述前面的相反侧的面即所述电子设备的背面的背面触摸屏。所述背面触摸屏设于比所述操作部件的相反侧的位置至少更靠近上侧的区域。根据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用户能够以可操作操作部件的方式保持电子设备的保持部,同时能够用放置于电子设备背面的手指灵活地操作背面触摸屏。
图I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立体图,同图表示倾斜观察该电子设备的正面的状态。图2是上述电子设备的主视图。图3是上述电子设备的立体图,同图表示倾斜观察电子设备的背面的状态。图4是上述电子设备的后视图。图5是上述电子设备的仰视图。图6是上述电子设备的俯视图。图7是上述电子设备的右侧视图。图8是上述电子设备的左侧视图。图9是表示由用户保持上述电子设备的一方式的图。同图表示由用户所保持的上述电子设备的正面。图10是表示由用户保持上述电子设备的一方式的图。同图表示由用户所保持的上述电子设备的背面。图11是表不具有上述电子设备的导向部的剖视图,将用图4的XI-XI线表不的面设定为其剖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图对本发明的ー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I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例即便携式电子设备I的立体图,同图表示倾斜观察电子设备I的正面的状态。图2为电子设备I的主视图。图3为电子设备I的立体图,同图表示倾斜观察电子设备I的背面的状态。图4为电子设备I的后视图。图5为电子设备I的仰视图。图6为电子设备I的俯视图。图7为电子设备I的右侧视图,图8为电子设备I的左侧视图。图9及图10为表示由用户保持电子设备I的一方式的图。图9表示由用户所保持的电子设备I的正面,图10表示由用户所保持的电子设备I的背面。在下面的说明中,用这些图的X1-X2表示的方向为左右方向,用Y1-Y2表示的方向为上下方向。另外,电子设备I的下侧是指由用户保持电子设备I时的用户侧,电子设备I的上侧是指其相反侧。 电子设备I为例如游戏机、个人信息终端(PDA)等,具备音频重放功能、动画重放功能和无线或者有线的通信功能。如图I及图2所示,电子设备I在其前面具有大致矩形的显示区域2。显示区域2配置于电子设备I的前面的大致中央部。电子设备I在显示区域2的右侧及左侧具有用户用手可保持的保持部IR,1し在使用电子设备I的一方式中,用户用拇指和中指等夹住保持部IR,1L,保持该电子设备I (參照图9及图10)。电子设备I在左右方向具有细长的形状。该例的电子设备I的左右的边缘(即,保持部IR,IL的边缘)如图2所示,在电子设备I的主视图中呈大致半圆形,电子设备I具有弯曲的右侧面I IR和左侧面11し即,电子设备I在其主视图中,在左右方向上为细长的大致圆形。如图9及10所示,在很多情况下,用户将食指沿电子设备I的右侧面(后述的前侧壳体11的右侧面)IlR及左侧面(前侧壳体11的左侧面)IlL的方式进行放置。如后所述,在电子设备I的背面设有背面触摸屏21 (參照图4)。由于电子设备I的右侧面IlR和左侧面IlL弯曲,因此,沿侧面11R,11L放置的手指可缓和地弯曲。其结果,与右侧面IlR和左侧面IIL为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平面的形式相比,用户容易保持保持部IR,1L,同时容易用放置于背面的手指(例如中指)操作背面触摸屏21。即,容易进行从背面触摸屏21使手指在右侧或左侧后退的动作和伸开手指接触背面触摸屏21的动作。在显示区域2设有显示装置和配置于显示装置上的触摸屏(板状的位置输入装置)。显示装置例如为液晶显示装置、等离子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场发射显示装置等。触摸屏例如为电容式触摸屏。在该例中,在触摸屏的最表面配置有覆盖电子设备I的前面的大致全部区域的前侧盖板10。前侧盖板10中的显示区域2和其周围的区域形成同一面(即,在这些区域的边缘界没有形成台阶)。在使用电子设备I时,在显示区域2显示游戏图像、动态图像、静态图像(例如,照片、图案、表示用户可选择的项目的表格的菜单画面)等。用户用手指触摸显示区域2,选择所要求的项目,能够使在游戏图像上描绘的对象移动。另外,触摸屏不限于电容式。例如,触摸屏也可以为阻膜式。电子设备I具有收容安装有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的电路基板(未图示)或电池(未图示)等的壳体。如图7所示,该例的壳体具有前侧壳体11和后侧壳体
12。前侧壳体11为背面打开的箱状。后侧壳体12为前面打开的箱状。前侧壳体11以覆盖后侧壳体12的前侧的方式进行配置,安装于该后侧壳体12上。在该例中,前侧壳体11和后侧壳体12通过配置于它们外周部的多个螺丝17相互固定(參照图4)。在前侧壳体11和后侧壳体12的内侧配置有上述电路基板等。壳体11,12通过例如树脂形成。如图2所示,形成电子设备I的前面的上述的前面盖板10具有与前视图中的电子设备I的外形大致相同的外形。前面盖板10贴合于前侧壳体11的前面。设于显示区域2的显示装置和触摸屏配置于前面盖板10的背面侧。例如,在前侧壳体11上形成对应于显示区域2的开ロ,显示装置和触摸屏配置于前侧壳体11的开ロ的内側。如图I及图2所示,在电子设备I中,在保持部IR,IL上具有从电子设备I的前面突出且用户可操作的多个操作部件。该例的电子设备I作为权利要求中的操作部件,具有设于右保持部IR的操作杆3R和设于左保持部IL的操作杆3L。操作杆3R, 3L设于电子设备I的前面。操作杆3R,3L从电子设备I的前面(更具体而言,前面盖板10的表面)突出(參照图7及图8)。操作杆3R,3L的头部形成为圆盘状,操作杆3R,3L具有从其头部向电子设备I的内部延伸的棒状部分(轴部)。操作杆3R,3L的轴部以从电子设备I的前面向前方突出的方式进行配置。操作杆3R,3L能够向将其轴部作为中心的半径方向傾斜。换而 言之,操作杆3R,3L能够向将轴部作为中心的周向中的全部位置傾斜。另外,在其它的使用方式中,操作杆3R,3L能够以倾斜的状态在将轴部作为中心的周方向上旋转。操作杆3R,3L为模拟摇杆,输出对应于倾斜方向及角度的信号。另外,操作杆3R,3L的动作不限于此。例如,操作杆3R,3L也可以可滑动地支承于半径方向。如图2所示,在右保持部IR还设有按钮组4R。按钮组4R位于电子设备I的前面。按钮组4R包含多个(具体为四个)按钮4a, 4b, 4c, 4d。按钮4a, 4b, 4c, 4d分别位于十字形物(Cross)的端部。按钮4a,4b,4c,4d从电子设备I的前面突出(參照图7)。在左保持部IL还设有方向键4し方向键4L具有整体形成为十字形的多个(具体为四个)凸部。方向键4L也位于电子设备I的前面。形成方向键4L的凸部从电子设备I的前面突出(參照图8)。在前面盖板10的右部及左部形成有开ロ 10R,10L。对开ロ IOR而言,其内边缘以包围设有操作杆3R和按钮组4R的区域的方式形成。同样地,对开ロ IOL而言,其内边缘以包围设有操作杆3L和方向键4L的区域的方式形成。如图2所示,按钮组4R和方向键4L分别位于操作杆3R,3L的上側。另外,按钮组4R和方向键4L位于比操作杆3R,3L更靠近左右方向的外方。即,按钮组4R的中心位于比右操作杆3R更靠右的方向上。方向键4L的中心位于比左操作杆3L更靠左的方向上。如图9所示,用户在很多情况下,将拇指放置于操作杆3R,3L上,将中指等放置于电子设备I的背面(保持部IR,IL的背面),保持保持部IR,1L。在使用电子设备I时,用户根据需要使拇指向按钮组4R或方向键4L倾斜移动。如上所述,按钮组4R和方向键4L位于相对于操作杆3R,3L的倾斜方向上,因此,用户能够容易使拇指向按钮组4R和方向键4L移动。如图2所示,操作杆3R,3L、按钮组4R、及方向键4L的位置整体地偏置于电子设备I的前面的上側。S卩,从操作杆3R,3L的中心到电子设备I的前面的下边缘的距离比从按钮组4R的中心或者方向键4L的中心到电子设备I的前面的上边缘的距离还大。因此,与操作杆3R,3L、按钮组4R、及方向键4L偏置于下侧的情况相比,电子设备I的重心位于用户侦牝用户能够稳定地保持电子设备I。如图I或图2所示,在电子设备I的前面还设有多个(在该例为三个)按钮6a,6b,6c。按钮6a,6b,6c为执行电子设备I提供的应用软件中(例如,玩游戏过程中)的使用频率与上述操作杆3R,3L、按钮组4R、方向键4L相比较少的按钮。按钮6a例如,为在将显示于显示区域2的图像恢复到初始画面时所利用的主屏按钮。按钮6b,6c例如,为在选择显示于显示区域2的项目时所使用的选择按钮、指示执行应用程序开始的开始按钮等。在按钮6a,6b,6c中任一个或多个中也可以内置LED (Light Emitting Diode)等发光元件。发光元件也可以用于将电子设备I的状态(例如,电源的开/关、或经由无线通信功能的数据的接收等)报告给用户。如图2所示,按钮6a,6b,6c配置于操作杆3R,3L的下侦彳。详细地说,按钮6a配置于操作杆3L的下側。按钮6b,6c配置于操作杆3R的下侧并且左右排列。按钮6a,6b,6c以其表面的位置比操作杆3R,3L的表面(上端)还低的方式进行配置。因此,在用户操作操作杆3R,3L时能够抑制用户的手指接触按钮6a,6b,6 c。在该例中,按钮6a,6b, 6c的表面与电子设备I的前面(前侧盖板10的表面)成同一面。如图2所示,设于电子设备I的前面的全部按钮避开显示区域2的上侧的区域及下侧的区域配置。在该例中,上述的操作杆3R,3L、按钮组4R及方向键4L配置于显示区域2的右侧或左侧。另外,左按钮6a在左方向离开显示区域2配置。按钮6b,6c在右方向离开显示区域2的右边缘配置。由此,在用户在显示区域2上在上下方向移动手指时(例如滚动图像时),能够抑制错误地接触设于前面的按钮。如图2所示,在设有显示区域2的区域的上侧形成有从该显示区域2的区域的表面继续延伸的平面(即,没有凹凸的面,在以下称为上侧平面)10a。在设有显示区域2的区域的下侧形成有从显示区域2的区域的表面继续延伸的平面(S卩,没有凹凸的面,在下面称为下侧平面)10b。由此,用户在显示区域2上能够在上下方向灵活地移动手指。上侧平面IOa及下侧平面IOb分别扩展至电子设备I的前面的上边缘及下边缘。另外,上侧平面IOa及下侧平面IOb具有比显示区域2的左右方向的宽度还大的宽度。如图7及图8所示,上侧平面IOa在其最上部具有斜面10c。斜面IOc向上方延伸且向前侧倾斜,斜面IOc的上边缘与电子设备I的上面Ilc的边缘成同一面。同样地,下侧平面IOb在其最下部具有斜面10d。斜面IOd向下方延伸且向前侧倾斜,斜面IOd的下边缘与电子设备I的下面Ilb的边缘成同一面。由此,能够抑制在显示区域2上在上下方向大范围地移动的手指挂拌电子设备I的边缘。如图2所示,在电子设备I的前面设有照相机7。该照相机7例如用于拍摄保持电子设备I的用户。照相机7的位置相对于电子设备I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线偏置于ー侧。在该例中,照相机7设于保持部IR上。因此,在用户保持保持部IR利用照相机7吋,能够抑制照相机7晃动。另外,照相机7避开显示区域2、显示区域2的上侧的区域(上侧平面IOa)及显示区域2的下侧的区域(下侧平面IOb)配置。因此,能够抑制弄脏照相机7的表面。照相机7也可以设于保持部IL上。如图2所示,在电子设备I的前面设有扩音器9R,9L。扩音器9R,9L配置于前面盖板10的里侧。在对应于前面盖板10的扩音器9R,9L的位置形成多个孔,通过该孔输出声音。扩音器9R,9L也避开显示区域2、显示区域2的上侧的区域(上侧平面IOa)及显示区域2的下侧的区域(下侧平面IOb)配置。因此,能够抑制弄脏形成于扩音器9R,9L上的上述孔。
另外,扩音器9R,9L相对于操作杆3R,3L位于左右方向的外侧。即,右侧的扩音器9R位于操作杆3R的右方。左侧的扩音器9L位于操作杆3L的左方。如上所述,操作杆3R,3L从电子设备I的前面突出。因此,放置于操作杆3R,3L上的用户的手指和扩音器9R,9L之间设有间隙。其结果,抑制了由于手指阻碍从扩音器9R,9L输出声音的扩散。电子设备I具有其前面的相反侧的面即背面。如图3及图4所不,在电子设备I的背面设有板状的位置输入装置即背面触摸屏(触摸板)21。在图4中,虚线E表示背面触摸屏21的外形。如虚线E所示,该例的背面触摸屏21为大致矩形。在该例中,在背面触摸屏21的最表面配置有比该背面触摸屏21还大的背面盖板
13。因此,背面触摸屏21的区域的表面与其周围的区域成同一面。在背面盖板13的表面的整个区域形成有硬涂层。如图3或图4所示,该例的背面盖板13具有对应于在电子设备I的背面的外周部所形成的弯曲面(用符号12L,12R,12c,12d表示的面)的内侧的形状的外形。具体而言,背面盖板13在左右方向为细长的大致椭圆形。背面盖板13贴合于上述的后侧壳体12的外面。背面触摸屏21配置于背面盖板13的内側。例如,在后侧壳体12形 成有开ロ,背面触摸屏21位于后侧壳体12的开ロ的内側。背面盖板13的大小不限于此,也可以为与背面触摸屏21的检测区域对应的大小。另外,背面触摸屏21不限于电容式,也可以为各种方式。例如,背面触摸屏21可以为阻膜式。背面触摸屏21例如可以如下所述的方式使用。用户在背面触摸屏21上移动手指,滚动显示区域2所描绘的图像(參照图10)。另外,用户例如接触背面触摸屏21上的一点,选择与该一点对应的在显示区域2上的位置所描绘的对象,或使该对象移动。如图4所示,背面触摸屏21设于比背面中的操作杆3R,3L的相反侧的位置(以下,称为杆位置P)更靠近左右方向的中心的区域(即,虚线E所示的区域)。在该例中,背面触摸屏21位于比保持部IR,IL更靠近左右方向的中心。即,背面触摸屏21设于左右保持部IR,IL之间的区域。因此,在用户保持保持部IR,IL时(在保持部IR,IL的背面放置中指吋),能够抑制手指错误地接触背面触摸屏21 (參照图10)。在该例中,背面触摸屏21位于十字按钮组4R的相反侧的位置和方向键4L的相反侧的位置之间。如图4所示,背面触摸屏21设于比杆位置P更靠近上侧的区域。如上所述,用户在很多情况下,在操作杆3R,3L上放置拇指,将中指等放置于背面,保持保持部IR,IL (參照图9及图10)。在用户以这样保持保持部IR,IL的状态伸展放置于背面的中指等的情况下,其手指位于比杆位置P更靠向上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比杆位置P更靠近上侧的区域设有背面触摸屏21,因此,用户能够保持保持部IR,1L,同时能够容易用中指操作背面触摸屏21。另外,在该例中,如后所述,在上面Ilc的最右侧的位置设有按钮14R,在上面Ilc的最左侧的位置设有按钮14し因此,如图9所示,用户在操作杆3R,3L上放置拇指,为了使按钮14R,14L在需要的时刻立即下压,在电子设备I的角部(在该例中为按钮14R,14L)放置食指的指尖。通过用电子设备I执行的应用程序,这成为电子设备I的基本保持方式。为了在用户用这样的基本方式保持电子设备I的状态下,能够用中指操作背面触摸屏21,设定了该背面触摸屏21的区域。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从穿过杆位置P的中心和按钮14R,14L的上下方向的直线Y到背面触摸屏21的左右的边缘的距离D3比从直线Y到电子设备I的左右的边缘的距离D4小。即,背面触摸屏21的左右的边缘较靠近杆位置P。另外,背面触摸屏21的上边缘位于比杆位置P和按钮14R,14L的中间位置更靠向上侧。S卩,背面触摸屏21的上边缘较靠近按钮14R,14し根据这样的配置,用户在用上述的基本方式保持电子设备I的状态中,能够用中指接触背面触摸屏21。另外,如后所述,该例的按钮14R,14L相对于上面Ilc凹陷,即,能够向下方移动。背面触摸屏21位于相对于按钮14R,14L倾斜的下方。因此,用户使准备按下按钮14R,14L的食指向按下按钮14R,14L的方向倾斜地移动,因此,能够用食指接触背面触摸屏21。在该例中,如图4所示,背面触摸屏21相对于杆位置P向上侧偏置。即,在从穿过杆位置P的左右方向的线L向背面的上边缘扩展的区域设有背面触摸屏21。其结果,背面触摸屏21的上下方向的中心Cl位于比线L更靠上側。通过配置这样的背面触摸屏21,用户不需要将放置于背面侧的手指向下方伸展。因此,即使在使用背面触摸屏21时也能維持电子设备I的保持稳定性。另外,背面触摸屏21的下边缘位于比 线L稍低的位置。设有背面触摸屏21的区域不限于此,也可以从线L向背面的下边缘进一歩扩展。即,背面触摸屏21设于比杆位置P至少更靠近上侧的区域即可。如图4所示,设有背面触摸屏21的区域相对于电子设备I的上下方向的中心C2偏置于上下方向的ー侧。S卩,背面触摸屏21的上下方向的中心Cl位于比中心C2更靠向上侦U。背面触摸屏21的下边缘和电子设备I的下面Ilb的距离Dl比背面触摸屏21的上边缘和电子设备I的上面Ilc之间的距离D2还大。换而言之,电子设备I的上下方向的中心C2位于比背面触摸屏21的上下方向的中心Cl更靠向下側。电子设备I的背面在其下部具有没有设置背面触摸屏21的区域。该下部的区域的上下方向的宽度比电子设备I的背面中的比背面触摸屏21的上边缘更靠近上侧的区域的宽度还大。因此,容易将电子设备I内置的电子零件配置于电子设备I的下部。如图3或图4所示,在背面触摸屏21的区域的下侧形成有平面(以下,称为下侧平面23a)。下侧平面23a与背面触摸屏21的区域的表面(S卩,该区域中的,背面盖板13的表面)形成大致同一平面。在下侧平面23a没有设置从该下侧平面23a突出的操作部件(例如按钮)等。由此,用户能够在背面触摸屏21上在上下方向大范围地移动手指。下侧平面23a从背面触摸屏21的区域的下边缘扩展到电子设备I的背面的最下部。另外,下侧平面23a具有与背面触摸屏21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和大致相同的宽度。在电子设备I的一例中,背面盖板13的表面的一部分作为下侧平面23a起作用。另外,在其它例中,也可以在背面触摸屏21的区域的下侧贴合关于电子设备I的各种信息(产品名等)所记载的平板。而且,其平板的表面也可以作为下侧平面23a起作用。S卩,其平板的表面和背面触摸屏21的区域的表面也可以形成同一平面。背面触摸屏21具有比显示区域2小的宽度。由此,充分确保显示区域2的大小的同时,能够进一歩增加电子设备I内置的零件的布置自由度。例如,电子设备I内置用于无线通信的多个天线。将背面触摸屏21的宽度设定为比显示区域2的宽度还小的宽度,由此,容易将天线远离形成显示区域2的触摸屏和背面触摸屏21两者进行配置。即,在电子设备I的厚度方向(在图7及8中Z1-Z2表示的方向)上在与背面触摸屏21不重叠的位置上配置天线,并且,容易确保该天线和显示区域2的距离。这样,能够提高经由天线的通信稳定性。 在该例的电子设备I中,如图2及图4所示,上下方向的背面触摸屏21的宽度比上下方向的显示区域2的宽度小。另外,背面触摸屏21相对于显示区域2向上侧偏置。SP,背面触摸屏21的上下方向的中心Cl位于比显示区域2的上下方向的中心更靠向上侧。因此,能够将天线等零件收容于电子设备I的下部。另ー方面,左右方向的背面触摸屏21的宽度与左右方向的显示区域2的宽度大致相等。由此,能够抑制从电子设备I的左右的边缘到背面触摸屏21的距离变大。这样,对上下方向而言,背面触摸屏21的宽度比显示区域2的宽度还小,对左右方向而言,背面触摸屏21的宽度与显示区域2的宽度相等。由此,能够抑制背面触摸屏21的操作性降低的同时,能够简化电子设备I内的零件的配置。背面触摸屏21的宽度和显示区域2的宽度的关系不限于此。例如,左右方向的背面触摸屏21的宽度也可以比左右方向的显示区域2的宽度还大。这样,背面触摸屏21的左右的边缘靠近保持部1R,1L。其结果,能够提高背面触摸屏21的操作性。另外,左右方向的背面触摸屏21的宽度也可以比左右方向的显示区域2的宽度还小。由此,更容易布置收容于保持部IR,IL内的零件。
如图3及图4所示,电子设备I在其背面具有用于导向背面触摸屏21的区域的导向部12f。导向部12f位于背面触摸屏21的右侧及左側。换而言之,导向部12f设于保持部IR,IL的背面。用户通过用手指触摸导向部12f,可认知背面触摸屏21的区域。背面触摸屏21的表面(背面盖板13的表面)成平的面。导向部12f具有与背面触摸屏21的表面不同的形态。例如,在导向部12f形成有凹部或凸部。具体而言,导向部12f整体可以为凹部或凸部,在导向部12f上也可以形成多个凹部或凸部。另外,导向部12f也可以具有比背面触摸屏21的表面还粗糙的表面。另外,导向部12f也可以用与背面触摸屏21的表面不同的材料形成。图11为表示在此说明的电子设备I的导向部12f的剖视图,将用图4的XI-XI线所表示面作为其剖面。如同图所示,在该例中,电子设备I的背面在导向部12f中凹陷。因此,用户在不使用背面触摸屏21时,能够容易将手指放置于导向部12f上。导向部12f用与背面触摸屏21的表面形成同一平面的平面13b包围。如图4所示,背面触摸屏21由沿其外边缘所形成的槽13g包围。在该例中,槽13g沿背面触摸屏21的上边缘及左右的边缘形成。该槽13g相对于用户也可具有导向背面触摸屏21的区域的功能。如图4所示,导向部12f相对于背面触摸屏21偏置于下側。即,上下方向的导向部12f的中心位于比背面触摸屏21的中心Cl更靠向下方。导向部12f的下端位于比背面触摸屏21的下边缘更靠向下方。因此,容易使放置于背面的中指的前端侧位于导向部12f上。该例的导向部12f在上下方向上形成为细长的大致椭圆形。导向部12f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大致对应于背面触摸屏21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如图11所示,电子设备I的背面在导向部12f的最深的位置Pl和导向部12f的背面触摸屏21侧的边缘12g之间具有斜面12h。因此,能够将放置于导向部12f的手指朝向背面触摸屏21灵活地移动。在该例中,导向部12f的表面具有弯曲的剖面。导向部12f的剖面呈在电子设备I的后方打开的圆弧。斜面12h形成弯曲的面的一部分。如图4所示,在导向部12f和设有背面触摸屏21的区域的左右的边缘之间设有间隙。即,导向部12f的背面触摸屏21侧的边缘12g远离背面触摸屏21的左右的边缘配置。因此,能够抑制放置于导向部12f的手指错误接触背面触摸屏21。导向部12f的表面由与形成背面触摸屏21的区域的表面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形成。在该例中,如图11所不,导向部12f与后侧壳体12 —体形成。背面盖板13在对应于导向部12f的位置具有开ロ。后侧壳体12具有从背面盖板13的开ロ露出的部分,该露出的部分形成导向部12f。另外,包围导向部12f的平面13b由背面盖板13形成。如图3及图4所示,在电子设备I的后视图中,背面盖板13的大小比后侧壳体12稍小。在该例中,上下方向的背面盖板13的宽度比上下方向的后侧壳体12的宽度还小,后侧壳体12的最上部12c位于比背面盖板13的上边缘更靠向上方。如图7或图8所示,在后侧壳体12的最上部12c的边缘和背面盖板13的上边缘之间形成有台阶K。换而言之,背面盖板13的表面相对于后侧壳体12的最上部12c的边缘位于稍靠向后方。因此,用户在从最上部12c向背面触摸屏21使手指移动时,通过触摸台阶K可认识 背面触摸屏21的区域。在该例中,如图4所示,左右方向的背面盖板13的宽度也比左右方向的后侧壳体12的宽度还小。即,后侧壳体12的外周部包围背面盖板13。在后侧壳体12的外周部和背面盖板13的外周边缘之间形成有台阶K。如图I、图5及图6所示,电子设备I的背面的最左部12L及最右部12R弯曲。即,背面在左右方向的最外部具有向电子设备I的前面弯曲的弯曲面。最左部12L的弯曲面以面向左方向靠近电子设备I的前面的方式弯曲。同样地,最右部12R的弯曲面以面向右方向靠近电子设备I的前面的方式弯曲。因此,与在最右部12R及最左部12L形成角的情况相比,用户容易支承电子设备I的背面。另外,如图7所示,背面的最上部12c也弯曲。S卩,背面在其最上部12c具有向电子设备I的前面弯曲的弯曲面。最上部12c的弯曲面以面向上方靠近电子设备I的前面的方式渐渐地弯曲。由此,用户能够从电子设备I的上面Ilc向背面触摸屏21将手指灵活地移动。在该例中,背面的最下部12d也向电子设备I的前面弯曲。这样,电子设备I的背面在其外周部具有向电子设备I的前面弯曲的弯曲面。在该例中,弯曲面在背面的整周形成。背面触摸屏21及导向部12f位于外周部的内側。弯曲的外周部由后侧壳体12形成。即,后侧壳体12形成为面向电子设备I的前面并且边缘弯曲的碟状。后侧壳体12的外周部(即,最上部12c、最下部12d、最右部12R、及最左部12L)的外边缘与前侧壳体11的上面11c、下面lib、右侧面11R、左侧面IlL相连。另外,如图5所示,形成于外周部的弯曲面的高度Hl比它们上面Ilc等的高度H2稍大。另外,弯曲面的宽度W比弯曲面的高度Hl稍大。如图3或图4所示,在电子设备I的背面设有照相机24。在该例中,照相机24设于最上部12c。另外,照相机24位于电子设备I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照相机24的前面相对于电子设备I的背面(背面盖板13的表面)位于凹陷位置。因此,在放置电子设备I吋,照相机24的前面远离设置面(放置电子设备I的面)配置,能够防止弄脏照相机24的前面。在形成电子设备I的外周的面(具体为前侧壳体11的右侧面11R、左侧面11L、上面11c、及下面11b,以下,将它们整体称为周侧面)设有多个操作部件。设于周侧面的操作部件避开右侧面IlR及左侧面IlL配置。因此,能够防止用户保持保持部IR,IL的同时错误地移动操作部件。在该例中,如图6所示,在上面Ilc设有按钮8a,8b,8c。按钮8a例如为电源按钮。另外,按钮8b,Sc为例如音量按钮。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I具有形成上面Ilc的一部分的盖15a,15b。在盖15a的内侧形成有例如用于插入存贮了游戏等程序的卡型记录媒体的插槽。盖15a覆盖该插槽。在盖15b的内侧设有用于安装电子设备I的配件及外围设备的端子(例如USB端子)。盖15b覆盖该端子。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I具有形成弯曲面12L的一部分的盖15c。在盖15c的内侧也形成有用于插入卡型记录媒体的插槽。盖15c覆盖该插槽。在电子设备I的周侧面设有与外部装置的端子电连接的端子16a,16b。设于周侧面的全部端子避开右侧面I IR及左侧面IlL配置。如图5所示,在该例中,端子16a,16b设于下面lib。端子16a为例如用于连接给电子设备I的蓄电池充电的充电装置的电源端子、USB端子。另外,端子16b为例如耳机、话筒的端子。在电子设备I的最下部12d的弯曲面 设有盖15d。在盖15d的内侧形成有能够插入卡型存储媒体的插槽,盖15d覆盖该插槽。盖15d弯曲,形成最下部12d的弯曲面的一部分。如图I及图2所示,在上面Ilc的最右侧的位置(换而言之,右侧面IlR的最上侧的位置)设有按钮14R。另外,在上面Ilc的最左侧的位置(换而言之,左侧面IlL的最上侧的位置)设有按钮14し如图9所示,用户保持保持部IR,IL的同时,能够将食指放置至按钮14R,14L。按钮14R,14L能够以相对于上面I Ic凹陷的方式移动。S卩,按钮14R,14L能够面向下方移动。如图2所示,按钮14R,14L的上面(用手指按压的面)与右侧面I IR及左侧面IlL配合弯曲。换而言之,按钮14R的上面与右侧面IlR成同一面。另外,在电子设备I的前视图中,按钮14R的边缘和前侧壳体11的右边缘整体成大致半圆形状。同样地,按钮14L的上面与左侧面IlL成同一面。另外,在电子设备I的前视图中,按钮14L的边缘和前侧壳体11的左边缘整体成大致半圆形状。因此,如图9所示,在用户食指的指尖触碰按钮14R,14L的状态下,该手指缓和地弯曲。由此,用户能够容易将放置于电子设备I的背面的另一手指(具体为中指)伸向背面触摸屏21。如上所述,在电子设备I中,背面触摸屏21设于比设于保持部IR,IL的操作杆3R,3L相反侧的位置P至少更靠近上侧的区域。因此,用户能够保持保持部IR,IL的同时灵活地操作背面触摸屏21。另外,背面触摸屏21相对于操作杆3R,3L向上侧偏置。根据该布置,用户不需要将放置于背面的手指伸向电子设备I的下侧,因此,能够稳定地保持电子设备I。操作杆3R,3L可在将操作杆3R,3L作为中心的半径方向上移动。利用操作杆3R,3L的方向的指示输入容易,因此,用户将手指放置于操作杆3R,3L上的情况多。因此,通过在比操作杆3R,3L相反侧的位置更靠近上侧的区域设置背面触摸屏21,用户在较多使用操作杆的情况下就能够灵活地操作背面触摸屏21。电子设备I的背面具有将设有背面触摸屏21的区域导向用户的导向部12f。由此,能够防止用户的手指错误地接触背面触摸屏21。另外,导向部12f也可以形成于形成电子设备I的背面的部件(例如形成电子设备I的背面的壳体或盖)自身上,也可以将与形成电子设备I的背面的部件不同的部件作为导向部进行设置。在设有导向部12f和背面触摸屏21的区域之间设有间隙。这样,能够进ー步可靠地防止用户的手指错误地接触背面触摸屏21。导向部12f的表面具有与设有背面触摸屏21的区域的表面不同的形态。这样,能够进ー步可靠地防止用户的手指错误地接触背面触摸屏21。另外,电子设备I的背面在导向部12f中凹陷。这样,用户在不想使用背面触摸屏21的情况下,将手指放置于凹部,能够防止手指错误地接触背面触摸屏21。另外,用户在想使用背面触摸屏21时,将手指伸展能够接触背面触摸屏21。电子设备I的背面在导向部12f的最深的位置Pl和导向部12f的背面触摸屏21侧的边缘12g之间具有斜面12h。这样,能够抑制用户的手指触碰导向部部12f的边缘12g。其結果,向背面触摸屏21伸展手指的动作变得灵活。形成导向部12f的表面的材料与形成设有背面触摸屏21的区域的表面的材料不 同。这样,容易进ー步防止用户的手指错误地接触背面触摸屏21。背面触摸屏21的宽度(在以上的说明中为上下方向的宽度)比显示区域2的宽度还小。根据该构造,容易布置充分确保显示区域2的尺寸,同时确保距显示区域2和背面触摸屏21两者的距离所需的零件(例如,天线)。背面触摸屏21相对于电子设备I的上下方向的中心C2向上侧偏置。根据背面触摸屏21的该布置,容易布置电子设备I内置的零件。电子设备I的背面的外周部面向前面弯曲。根据该构造,容易在电子设备I的背面放置手指。电子设备I的背面包含从设有背面触摸屏21的区域的表面向下方继续延伸的平面。根据该构造,在背面触摸屏21上在上下方向移动手指时手指不挂拌背面触摸屏21的边缘,因此,容易在背面触摸屏21上在上下方向大范围地移动手指。保持部IR,IL的边缘在电子设备I的前视图中弯曲成半圆弧形。根据保持部IR,IL的该形状,用户保持保持部IR,IL的同时容易在电子设备I的背面移动手指。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上说明的电子设备1,可为各种变更。例如,本发明具有上侧的框体和下侧的框体,也可以适用于它们可开闭地构成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游戏机)。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下侧的框体上设置操作部件,在上侧的框体的背面设置背面触摸屏。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电子设备I的左右的边缘形成为半圆形状。然而,电子设备I的左右的边缘也可以不那样弯曲。即,电子设备I也可以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另外,在电子设备I中,在显示区域2的左右设有操作杆3R,3L。然而,操作杆也可以仅设于显示区域2的右侧或左侧中的任一方。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在背面触摸屏21的最表面设有背面盖板13,背面触摸屏21的区域的表面和其周围的区域成同一面。然而,在背面触摸屏21的区域和其周围的区域之间也可以形成台阶。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背面触摸屏21相对于显示区域2向上侧偏置。然而,背面触摸屏21也可以配置于与显示区域2的相反的位置。另外,背面触摸屏21相对于电子设备I向上侧偏置。然而,背面触摸屏21的上下方向的中心Cl也可以与电子设备I的背面的上下方向的中心 C2 —致。
权利要求
1.ー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前面,其设有显示区域(2); 保持部(IR,1L),其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右侧或左侧,构成所述电子设备的右侧部分或左侧部分,用户能够将其保持; 操作部件(3R,3L),其设于所述保持部,且位于所述前面; 背面触摸屏(21),其设于所述电子设备的背面, 所述背面触摸屏设于比所述操作部件的相反侧的位置(P)至少更靠近上侧的区域。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干, 所述背面触摸屏相对于所述操作部件向上侧偏置。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干, 所述操作部件为能够在将所述操作部件作为中心的半径方向上移动的操作杆。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干, 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背面具有将设有所述背面触摸屏的区域(E)向用户引导的导向部(12f)。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干, 在所述导向部和设有所述背面触摸屏的所述区域之间设有间隙。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干, 所述导向部的表面具有与设有所述背面触摸屏的所述区域的表面不同的形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干, 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背面在所述导向部凹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干, 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背面在所述导向部的最深位置(Pl)和所述导向部的背面触摸屏侧的边缘之间具有斜面(12h)。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干, 形成所述导向部的表面的材料与形成设有所述背面触摸屏的所述区域的表面的材料不同。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干, 所述背面触摸屏的宽度比所述显示区域的宽度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干, 所述背面触摸屏相对于所述电子设备的上下方向的中心(C2)向上侧偏置。
1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干, 所述背面的外周部(12L,12R,12c,12d)面向所述前面弯曲。
1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干, 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背面包含从设有所述背面触摸屏的区域的表面继续向下方延伸的平面(23a)。
1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干, 所述电子设备的左右的边缘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前视图上弯曲成半圆弧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便携式电子设备,在电子设备(1)中,构成该电子设备(1)的右侧部分或左侧部分且设有用户可保持的保持部(1R,1L)。在保持部(1R,1L)设有操作杆(3R,3L)。在电子设备(1)的背面设有背面触摸屏(21)。背面触摸屏(21)设于比操作杆(3R,3L)的相反侧的位置(P)至少更靠近上侧的区域。根据背面触摸屏(21)的该布置,用户能够保持电子设备的保持部,同时能够灵活地操作背面触摸屏(21)。
文档编号A63F13/08GK102681612SQ201210020169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5日
发明者曾我部卓, 榊原健司, 若林和哉 申请人:索尼计算机娱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