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型飞机的动力矢量和气动舵效组合式操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011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模型飞机的动力矢量和气动舵效组合式操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型飞机飞行的操作装置,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模型飞机的动力矢量和气动舵效组合式操控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遥控模型飞机在飞行控制上全部采用气动舵效或者动力矢量控制飞行姿态。气动舵效控制模式属于常规控制模式,需要伺服舵机的辅助来控制副翼、升降、方向以及襟翼舵面上下、左右摆动,如此,操作上不仅复杂,并且给模型飞机带来昂贵的成本。动力矢量控制模式在模型飞机上相对运用较少,主要在双发动力模型飞机上通过动力矢量差动来控制航向,以及高端模型飞机上通过后推动力矢量控制航向。这种操作模式前者趋向玩具化,控制方式单一,只是对左右航向进行控制,所以飞行控制精准度差;后者在结构及操控上都过于复杂,不适于普通遥控模型飞机操作者。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将气动舵效作用和动力矢量控制相结合,同时具备动力矢量控制的灵活,又具备气动舵效控制飞行时的精确,并且,操作简单,结构可靠的动力矢量和气动舵效组合式操控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模型飞机的动力矢量和气动舵效组合式操控装置,包括分别与控制板连接的左动力涵道、右动力涵道和升降舵;所述左动力涵道安装在模型飞机的左机翼上,所述右动力涵道安装在所述模型飞机的右机翼上,所述升降舵安装在所述模型飞机的平尾上;所述控制板上设置与所述左动力涵道连接的左动力增减操作模块、与所述右动力涵道连接的右动力增减操作模块、与所述升降舵连接的升降操作模块;并且,所述控制板上还设置一动力档级操作单元。应用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动力矢量和气动舵效组合式操控装置中,所述动力档级操作单元分别设置0-15%动力操作模块、15%-85%动力操作模块和85%-100%动力操作模块。应用于各个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动力矢量和气动舵效组合式操控装置中,所述控制板还设置一遥控控制模块,所述遥控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左动力增减操作模块、所述右动力增减操作模块和所述动力档级操作单元连接。应用于各个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动力矢量和气动舵效组合式操控装置中,所述控制板还设置一智能自动操作模块、以及与所述智能自动操作模块连接的红外检测模块,并且,所述智能自动操作模块分别与所述遥控控制模块、所述左动力增减操作模块、所述右动力增减操作模块和所述动力档级操作单元连接。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翼设置左动力涵道和右动力涵道,以及相对应的左动力增减操作模块和右动力增减操作模块,以及设置动力档级操作单元,模型飞机采用双涵道动力,如此,通过控制,在设置不同的动力档级操作时,产生左右动力矢量差动变化来灵活模型飞机的控制航向;并且,通过设置升降舵、以及相对应的升降操作模块,通过可控制的升降舵产生的气动舵效来控制飞行高度。这样,这款模型飞机通过动力、升降、航向三通道实现控制飞行。如此广大模型飞机操作者在飞行操作时通过三通道即可控制航向和飞行高度,控制模型飞机飞行精确度高,操作上简单,并且模型飞机在结构上相对普通模型飞机要简单可靠。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型飞机的动力矢量和气动舵效组合式操控装置,通过控制动力矢量的差速来控制模型飞机左右航向的同时,通过模型飞机的气动舵效来控制模型飞机的飞行高度,从而通过动力、升降、航向三通道实现控制模型飞机的飞行姿态,使模型飞机同时具备动力矢量控制的灵活,又具备气动舵效控制飞行时的精确。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动力矢量和气动舵效组合式操控装置包括控制板103、左动力涵道102、右动力涵道104和升降舵107,左动力涵道102、右动力涵道104和升降舵107分别与控制板103连接,由控制板103发出控制指令进行操控。并且,所述左动力涵道102安装在模型飞机的左机翼上,所述右动力涵道104安装在所述模型飞机的右机翼上,所述升降舵107安装在所述模型飞机的平尾上,通过控制板103发送控制指令,分别控制左动力涵道102和右动力涵道104的动力大小,使左动力涵道102和右动力涵道104的动力产生差值,从而使模型飞机的左右机翼产生差速,达到改变模型飞机的左右航向的目的。并且,升降舵107通过伺服舵机106与控制板连接,从而通过控制板103发送控制指令到伺服舵机106,通过伺服舵机106控制升降舵107,从而达到控制模型飞机高度的目的。并且,模型飞机的左右机翼还分别设置像真涵道101和像真涵道105,通过像真涵道101和像真涵道105设置涵道的外形和安装方式,可以模拟真正的载人飞机,使模型飞机的外观更像真正的载人飞机,像真涵道101和像真涵道105可以不安装电机,不起涵道的作用。并且,如图2所示,所述控制板上还设置左动力增减操作模块、右动力增减操作模块和升降操作模块,其中,左动力增减操作模块与所述左动力涵道连接,右动力增减操作模块与所述右动力涵道连接,升降操作模块与所述升降舵107连接;通过左动力增减操作模块可以改变左动力涵道的动力矢量,通过右动力增减操作模块可以改变右动力涵道的动力矢量,从而改变模型飞机的左右航向,并且,同时通过升降操作模块使升降舵产生气动舵效,从而改变模型飞机的飞行高度。并且,所述控制板上还设置一动力档级操作单元,例如,所述动力档级操作单元分别设置0-15%动力操作模块、15%-85%动力操作模块和85%-100%动力操作模块。例如,通过所述0-15%动力操作模块使所述模型飞机为0-15%动力状态,即所述模型飞机在零油门状态时,通过增强左动力涵道的动力矢量,模型飞机右转;或者,通过增强右动力涵道的动力矢量,模型飞机左转。又如,通过所述15%_85%动力操作模块使所述模型飞机为15%_85%动力状态,即所述模型飞机在中油门状态时,通过增强左动力涵道的动力矢量,减弱右动力涵道的动力矢量,模型飞机右转;或者,通过增强右动力涵道的动力矢量,减弱左动力涵道的动力矢量,模型飞机左转。再如,通过85%_100%动力操作模块使所述模型飞机为85%_100%动力状态,即所述模型飞机在全油门状态,通过减弱左动力涵道的动力矢量,右动力涵道的动力矢量维持不变,模型飞机左转;或者,通过减弱右动力涵道的动力矢量,左动力涵道的动力矢量维持不变,模型飞机右转。如此,在模型飞机在正常平飞状态,通过控制左右动力涵道的动力矢量产生动力差速矢量来控制其作用航向;并且,通过可控制升降舵来控制飞行高度升降舵舵面向上摆动,飞机向上爬升;升降舵舵面向下摆动,飞机下降高度。通过上述操作配合,就能很好的控制模型飞机飞行姿态。或者,还可以在所述控制板还设置一遥控控制模块,所述遥控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左动力增减操作模块、所述右动力增减操作模块和所述动力档级操作单元连接;通过所述遥控控制模块接收外部的遥控信号,根据遥控信号来控制所述左动力增减操作模块、所述右动力增减操作模块和所述动力档级操作单元。又或者,所述控制板还设置一智能自动操作模块、以及与所述智能自动操作模块连接的红外检测模块,并且,所述智能自动操作模块分别与所述遥控控制模块、所述左动力增减操作模块、所述右动力增减操作模块和所述动力档级操作单元连接;所述遥控控制模块在预设时间内未收到遥控信号时,则自动启动所述智能自动操作模块,由所述智能自动操作模块按照预设定的控制模式,分别控制所述遥控控制模块、所述左动力增减操作模块、所述右动力增减操作模块和所述动力档级操作单元,从而自动控制模型飞机的左右航向和飞行高度,并且,所述红外检测模块检测模型飞机周围设定距离内是否存储在红外线,并通知所述智能自动操作模块,避免所述模型飞机与人或生物发生碰撞,安全性能好。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模型飞机的动力矢量和气动舵效组合式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分别与控制板连接的左动力涵道、右动力涵道和升降舵; 所述左动力涵道安装在模型飞机的左机翼上,所述右动力涵道安装在所述模型飞机的右机翼上,所述升降舵安装在所述模型飞机的平尾上; 所述控制板上设置与所述左动力涵道连接的左动力增减操作模块、与所述右动力涵道连接的右动力增减操作模块、与所述升降舵连接的升降操作模块; 并且,所述控制板上还设置一动力档级操作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矢量和气动舵效组合式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档级操作单元分别设置0-15%动力操作模块、15%-85%动力操作模块和85%-100%动力操作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矢量和气动舵效组合式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还设置一遥控控制模块,所述遥控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左动力增减操作模块、所述右动力增减操作模块和所述动力档级操作单元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矢量和气动舵效组合式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还设置一智能自动操作模块、以及与所述智能自动操作模块连接的红外检测模块,并且,所述智能自动操作模块分别与所述遥控控制模块、所述左动力增减操作模块、所述右动力增减操作模块和所述动力档级操作单元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型飞机的动力矢量和气动舵效组合式操控装置,包括分别与控制板连接的左动力涵道、右动力涵道和升降舵;所述左动力涵道安装在模型飞机的左机翼上,所述右动力涵道安装在所述模型飞机的右机翼上,所述升降舵安装在所述模型飞机的平尾上;所述控制板上设置与所述左动力涵道连接的左动力增减操作模块、与所述右动力涵道连接的右动力增减操作模块、与所述升降舵连接的升降操作模块;并且,所述控制板上还设置一动力档级操作单元。本实用新型将气动舵效作用和动力矢量控制相结合,模型飞机通过动力、升降、航向三通道实现控制飞行,同时具备动力矢量控制的灵活,又具备气动舵效控制飞行时的精确,并且,操作简单,结构可靠。
文档编号A63H27/30GK202860117SQ20122052778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6日
发明者郑健君, 金良 申请人:深圳市艾特航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