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杆吊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589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杆吊床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卧具,特别是指一种无杆吊床。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网布及若干根连接绳,所述的网布的端部上设置有连接端头,且各连接绳的末端与连接端头打结成一死结,所述的若干连接绳的首端编织成挂环;本实用新型在于:在吊床结构上省略了木棒条构成无杆吊床,当该无杆吊床在不使用时立体空间小,便于收纳,且网布上设置有连接端头,该连接端头与连接绳打结成死结,大大简化了网布与连接绳的连接结构,便于加工,且挂环直接采用连接绳的首端编织而成,大大简化了吊床的结构,便于加工。
【专利说明】一种无杆吊床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卧具,特别是指一种无杆吊床。
【背景技术】
[0002]吊床是野外活动中轻便且易于携带的卧具,通常将制作吊床的材料拴在树上。而现有的吊床包括由织绳编织起来的连接头、网布、若干根连接绳、挂环及木棒条,木棒条上设置多个穿绳孔,网布的两端均设置有圆形绳套,且连接绳首端与连接头连接,连接绳的末端先穿过穿绳孔再穿过圆形绳套起到定位的作用;该结构的吊床,在加工过程中,将连接头与挂环分体加工,造成加工繁琐,且在使用过程中,导致该吊床在不使用的状态下,由于木棒条的存在,导致立体空间较大,存在难以收纳的缺点,连接绳与网布采用圆形绳套连接,导致连接结构复杂,不便加工。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收纳且便于加工的无杆吊床。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杆吊床,包括网布及若干根连接绳,所述的网布的端部上设置有连接端头,且各连接绳的末端与连接端头打结成一死结,所述的若干连接绳的首端编织成挂环。
[00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吊床结构上省略了木棒条构成无杆吊床,当该无杆吊床在不使用时立体空间小,便于收纳,且网布上设置有连接端头,该连接端头与连接绳打结成死结,大大简化了网布与连接绳的连接结构,便于加工,且挂环直接采用连接绳的首端编织而成,大大简化了吊床的结构,便于加工。
[000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网布由织绳单体构成,包括至少三根织绳单体,其中两根织绳单体拧成麻花状结构,该麻花状结构包括若干节点及环形口,该节点与环形口间隔分布,第三根织绳单体由麻花状结构的长度方向依次从环形口穿过。
[0007]优选为,还包括有第四根织绳单体,该第四根织绳单体由第二麻花状结构的长度方向依次交叉从第二环形口穿过,且第四根织绳单体与第三织绳单体构成第三麻花状结构,该第三麻花状结构包括若干第三节点及第三环形口,该第三节点与第三环形口间隔分布。
[0008]优选为,还包括有第五根织绳单体,该第五根织绳单体由第三麻花状结构的长度方向依次交叉从第三环形口穿过,且第五根织绳单体与第四织绳单体构成第四麻花状结构,该第四麻花状结构包括若干第四节点及第四环形口,该第四节点与第四环形口间隔分布。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改变了现有技术中织绳单体之间采用打结形式的连接方式,使网布上无连接点的存在,在使用过程中,解决了刺痛使用者的问题,且网布上的网格可以随意变形,具有伸缩余量,缓解了织绳单体的受力不均匀的问题,使结构布局更加合理,且该结构的网布,便于操作者加工,提高了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网布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杆吊床,包括网布I及若干根连接绳4,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网布I的端部上设置有连接端头11,且各连接绳的末端42与连接端头11打结成一死结,所述的若干连接绳的首端41编织成挂环2,在吊床结构上省略了木棒条构成无杆吊床,当该无杆吊床在不使用时立体空间小,便于收纳,且网布上设置有连接端头,该连接端头与连接绳打结成死结,大大简化了网布与连接绳的连接结构,便于加工,且挂环直接采用连接绳的首端编织而成,大大简化了吊床的结构,便于加工。
[0015]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网布由织绳单体构成,包括至少三根织绳单体,分别为第一织绳单体31、第二织绳单体32及第三织绳单体35,其中第一织绳单体31与第二织绳单体32拧成第一麻花状结构,该第一麻花状结构包括若干第一节点34及第一环形口 33,该第一节点34与第一环形口 33间隔分布,第三根织绳单体35由第一麻花状结构的长度方向依次交叉从第一环形口 34穿过,且第三根织绳单体35与第二织绳单体32构成第二麻花状结构,该第二麻花状结构包括若干第二节点39及第二环形口 38,该第二节点39与第二环形口 38间隔分布。
[0016]优选为,还包括有第四根织绳单体36,该第四根织绳单体36由第二麻花状结构的长度方向依次交叉从第二环形口 39穿过,且第四根织绳单体36与第三织绳单体35构成第三麻花状结构,该第三麻花状结构包括若干第三节点311及第三环形口 310,该第三节点311与第三环形口 310间隔分布。
[0017]优选为,还包括有第五根织绳单体37,该第五根织绳单体37由第三麻花状结构的长度方向依次交叉从第三环形口 310穿过,且第五根织绳单体37与第四织绳单体36构成第四麻花状结构,该第四麻花状结构包括若干第四节点313及第四环形口 312,该第四节点313与第四环形口 312间隔分布。
[0018]接着第六根织绳单体,也是以这样的形式与第五织绳单体连接。依次类推,使第七根织绳单体、第八根织绳单体乃至更多数量的织绳单体依次连接,构成了用于吊床或吊椅的网布。[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改变了现有技术中织绳单体之间采用打结形式的连接方式,使网布上无连接点的存在,在使用过程中,解决了刺痛使用者的问题,且网布上的网格可以随意变形,具有伸缩余量,缓解了织绳单体的受力不均匀的问题,使结构布局更加合理,且该结构的网布,便于操作者加工,提高了效率。
[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无杆吊床,包括网布及若干根连接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布的端部上设置有连接端头,且各连接绳的末端与连接端头打结成一死结,所述的若干连接绳的首端编织成挂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杆吊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布由织绳单体构成,包括至少三根织绳单体,分别为第一织绳单体、第二织绳单体及第三织绳单体,其中第一织绳单体与第二织绳单体拧成第一麻花状结构,该第一麻花状结构包括若干第一节点及第一环形口,该第一节点与第一环形口间隔分布,第三根织绳单体由第一麻花状结构的长度方向依次交叉从第一环形口穿过,且第三根织绳单体与第二织绳单体构成第二麻花状结构,该第二麻花状结构包括若干第二节点及第二环形口,该第二节点与第二环形口间隔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杆吊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四根织绳单体,该第四根织绳单体由第二麻花状结构的长度方向依次交叉从第二环形口穿过,且第四根织绳单体与第三织绳单体构成第三麻花状结构,该第三麻花状结构包括若干第三节点及第三环形口,该第三节点与第三环形口间隔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杆吊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五根织绳单体,该第五根织绳单体由第三麻花状结构的长度方向依次交叉从第三环形口穿过,且第五根织绳单体与第四织绳单体构成第四麻花状结构,该第四麻花状结构包括若干第四节点及第四环形口,该第四节点与第四环形口间隔分布。
【文档编号】A45F3/22GK203538652SQ201320608465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8日
【发明者】杨敏岳 申请人:乐清市雁荡山华侨工艺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