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仪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56734阅读:613来源:国知局
地球仪棋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本发明是属于地球仪和棋类的综合领域。



背景技术:
:地球仪主要用于人们认知世界地理位置,不具有互动游戏功能。地球仪棋是根据地球仪的结构形态和当今世界各国主要象棋特色相结合的既有观看世界地理位置,又有互动游戏功能的产品,使地球仪和当今世界主要棋类都发生了本质变化。并且,根据立体地球仪和平面世界地图的关系,地球仪棋可转变为对应的世界地图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地球仪棋。地球仪棋包括地球仪棋盘和棋子以及游戏规则三部分。由于游戏规则不受专利法保护,这里主要表达棋盘和对应的棋子。根据相同的发明思路,地球仪棋可包括地球仪围棋、地球仪中国象棋、地球仪韩国象棋、地球仪国际象棋、地球仪日本将棋等。同时,根据地球仪和世界地图的对应关系,每种地球仪棋又可转变为相应的世界地图棋。具体请见说明书附图。

附图说明:

附图中图1到图6就是地球仪棋形成原理和对应的各种形态。图7是地球仪棋转变为圆形世界地图棋的原理和例子,图8是地球仪棋转变为方形世界地图棋的原理和例子。

图1:图1左边三图代表现在地球仪的主要形式,即基本上都是由球体和转轴以及底下支座所构成。对应左边三图,图1右边三图分别是把地球仪球体的经纬线以及相交的格子作为球形棋盘,把圆形底座也分别用围绕核心轴的圆环和径线来表达,形成对应象棋的圆形棋盘。这样,就形成了地球仪棋的球状和圆状两种棋盘,再分别对应于围棋、中国象棋、韩国象棋、国际象棋、日本将棋的棋盘和棋子以及游戏规则,就分别形成了地球仪围棋、地球仪中国象棋、地球仪韩国象棋、地球仪国际象棋、地球仪日本将棋等,下面从图2到图6分别给以论述。

图2:图2是地球仪围棋。上边两图分别是围棋和地球仪围棋;中间两图分别是地球仪围棋的球状棋盘的正视图和后视图;下边两图分别是地球仪围棋的底座平面图和立体图。围棋是由19条横线和19条竖线交织构成的方形棋盘和其上的361个点,这里把横竖19条线分别用地球仪的19条纬线和19条经线表达出来,从而形成地球仪球体上的361个相交点,构成地球仪围棋的球状棋盘;把横竖19条线分别用19条圆环和19条径线表达出来,从而形成地球仪底座的361个相交点,构成地球仪围棋的圆状棋盘。这样就构成了地球仪围棋的球状棋盘和圆状棋盘两种方式,根据游戏者的喜好来选择对弈。在围棋棋盘中,第10条横线是双方对称线,所以在底座圆状棋盘设计中,可以把第10条环线内部作为内棋盘,把第10条环线外部作为外棋盘,内外棋盘之间也可以相对旋转,形成不同的开局对弈模式。同理如下:

图3:图3是地球仪中国象棋。上边两图分别是中国象棋和地球仪中国象棋;中间两图分别是地球仪中国象棋的球状棋盘的正视图和后视图;下边两图分别是地球仪中国象棋的底座平面图和立体图。中国象棋是由10条横线和9条竖线交织构成的方形棋盘和其上的90个点,这里把10条横线和9条竖线分别用 地球仪球体的10条纬线和8条经线(注意这里不是9条经线,这是由游戏规则决定的)表达出来,从而形成地球仪球体上的80个相交点,构成地球仪中国象棋的球状棋盘;把10条横线和9条竖线分别用10条圆环和8条径线表达出来,从而形成地球仪底座的80个相交点,构成地球仪中国象棋的圆状棋盘。这样就构成了地球仪中国象棋的球状棋盘和圆状棋盘两种方式,根据游戏者的喜好来选择对弈。在中国象棋棋盘中,第5条横线和第6条横线之间是双方对称区域,所以在底座圆状棋盘设计中,可以把第5条环线内部作为内棋盘,把第6条环线外部作为外棋盘,内外棋盘之间也可以相对旋转,形成不同的开局对弈模式。注意的是,由于地球仪中国象棋是由80个棋盘点所构成,这样棋子由中国象棋的32个棋子转变为28个棋子,双方各少了最边线的1兵(卒)1车。

图4:图4是地球仪韩国象棋。因为韩国象棋和中国象棋棋盘和棋子都比较接近,所以对地球仪韩国象棋的论述可参照地球仪中国象棋的论述,这里给以省略。

图5是地球仪国际象棋。上边两图分别是国际象棋和地球仪国际象棋;中间两图分别是地球仪国际象棋的球状棋盘的正视图和后视图;下边两图分别是地球仪国际象棋的底座平面图和立体图。国际象棋是由9条横线和9条竖线交织构成的方形棋盘和其上64格,这里把9条横线和9条竖线分别用地球仪球体的9条纬线和8(注意这里是8而不是9,是球体结构决定的,对于圆形棋盘同理)条经线表达出来,从而形成地球仪球体上的72个相交点和64格,构成地球仪国际象棋的球状棋盘;把9条横线和9条竖线分别用9条圆环和8条径线表达出来,从而形成地球仪底座的72个相交点和64格,构成地球仪国际象棋的圆状棋盘。这样就构成了地球仪国际象棋的球状棋盘和圆状棋盘两种方式,根据游戏者的喜好来选择对弈。在国际象棋棋盘中,第5条横线是双方对称区域,所以在底座圆状棋盘设计中,可以把第5条环线内部作为内棋盘,外部作为外棋盘,内外棋盘之间也可以相对旋转,形成不同的开局对弈模式。地球仪国际象棋的棋子同国际象棋一样,都是32个。其它如蒙古象棋、泰国象棋、缅甸象棋、马来西亚象棋、印度尼西亚象棋等棋盘都是8*8=64格形式,都可以按照此思路来形成对应的地球仪棋。

图6是地球仪日本将棋。上边两图分别是日本将棋和地球仪日本将棋;中间两图分别是地球仪日本将棋的球状棋盘的正视图和后视图;下边两图分别是地球仪日本将棋的底座平面图和立体图。日本将棋是由10条横线和10条竖线交织构成的方形棋盘和其上81格,这里把10条横线和10条竖线分别用地球仪球体的10条纬线和9(注意这里是9而不是10,是球体结构决定的,对于圆形棋盘同理)条经线表达出来,从而形成地球仪球体上的90个相交点和81格,构成地球仪日本将棋的球状棋盘;把10条横线和10条竖线分别用10条圆环和9条径线表达出来,从而形成地球仪底座的90个相交点和81格,构成地球仪日本将棋的圆状棋盘。这样就构成了地球仪日本将棋的球状棋盘和圆状棋盘两种方式,根据游戏者的喜好来选择对弈。在日本将棋棋盘中,第5条横线和第6条横线之间是双方对称区域,所以在底座圆状棋盘设计中,可以把第5条环线内部作为内棋盘,把第6条环线外部作为外棋盘,内外棋盘之间也可以相对旋转,形成不同的开局对弈模式。地球仪日本将棋的棋子同日本将棋一样,都是40个。

图7是地球仪棋转变为圆形世界地图棋的原理和例子。图7上图是圆形世界地图,就是以北极为核心,在同心圆上从内向外分别标注地球仪的北纬、赤道、南纬度数;在同心圆径上分别标注地球仪的东经和西经度数。因为地球仪上所有国家位置都可用对应的经纬线来表示,这样根据此同心圆上经纬线就可以绘制出对应国家的位置,形成圆形世界地图。圆形世界地图南半球的国家变形很大,但是此圆形世界地图是地球仪的转变,是在平面上把各国联为一体,能够体现各国相对位置,在这点上比我们现在所通用的把世界分割开来的方形世界地图优越。图7下图是由这种圆形世界地图而形成的世界地图棋,这是以地球仪国际象棋转变的圆形世界地图棋为例来表达,其它如地球仪中国象棋、地球仪日本将棋等同理。

图8是地球仪棋转变为方形世界地图棋的原理和例子。图8上图就是中国所通用的方形世界地图(其它国家如美国与此不一样)。方形世界地图同样可看作是由地球仪经纬线以及对应的国家转变而来。由于地球仪是一个整体的球体,这样反映在方形世界地图上,就是两边的经线是重合的,这是其主要特征。图8下图是由这种方形世界地图而形成的世界地图棋,这是以地球仪国际象棋转变的方形世界地图棋为例来表达,其它如地球仪中国象棋、地球仪日本将棋等同理。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实际产品的方式来制作,地球仪棋的球状棋盘中棋子的落盘点可以用磁性材料制成,如现在比较成熟的背胶磁条,一面可以粘在地球仪的对应棋盘点或者格,另一面来吸附磁性棋子;对于底座圆形棋盘,可以用磁性或者非磁性如塑料、金属等制成。由地球仪棋转变的圆形世界地图棋和方形世界地图棋,可以应用木质、塑料、金属、磁性等材料制成。另外一种方式是以网络游戏方式来体现,在互联网上来实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