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监测系统的篮球体能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8983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有监测系统的篮球体能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体育训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监测系统的篮球体能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篮球是一项十分受欢迎的体育运动,从事篮球运动的人群广泛,但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和系统的训练,人们投篮动作千奇百怪,错误百出,错误的动作不仅影响了篮球的观赏性,还影响了命中率,削弱了人们从事篮球运动的积极性。我们知道投篮时投球的两臂之间的角度和跳跃的高度是两项重要的指标。而市面上并没有专门针对此的篮球训练器,大部分人只能靠自我体会与领悟,这种情况导致了投篮训练的效率极其低下,造成了大多数人投篮动作的不规范。

专业运动员在综合训练前,由于体能差异而选择相同的训练科目,部分体能较差者会有呕吐等不良反应。简单的训练方法就是跑步,然而跑步所能达到的功能单一,而现有技术中的体能锻炼装置,均采用静态的锻炼器械,且不具备监测装置,再无法达到理想的体能提高的同时,还不具备针对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监测系统的篮球体能训练装置,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运动模式,综合提高了运动员的体能和反应力,同时通过体能监控装置以及摄像头的协同设置,一方面可以很好的避免运动员运动过量,另一方面可以对每次训练的画面进行存储评估,从而针对不同的运动员设定不同的训练方案,使得训练更具有针对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含有监测系统的篮球体能训练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内嵌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上端通过伸缩杆连接有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上端通过连接杆连接有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轴上端安装有外环,所述外环内安装有内环,所述内环上端通过第三旋转轴与外环的内壁相连,下端通过第一万向球与外环的内壁相连,所述内环和外环上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安装有若干滑块,滑块分别通过第二万向球安装有手腕带和脚腕带,所述手腕带内部设置有脉搏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脉搏传感器设置在手腕带的一端,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手腕带的中部,在设置温度传感器位置的手腕带外侧设置有第一控制电路板,第一控制电路板接收脉搏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并通过第一射频发射器与监测中心进行无线通讯连接,所述脚腕带内安装有加速度计、陀螺仪和磁力计,加速度计安装在脚腕带一端,陀螺仪安装在脚腕带的中部,磁力计安装在脚腕带另一端,在设置陀螺仪位置的脚腕带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控制电路板,第二控制电路板接收加速度计、陀螺仪和磁力计的检测信号,并通过第二射频发射器与监测中心进行无线通讯,所述外环两侧对称设有右抽拉环和左抽拉环,右抽拉环和左抽拉环上均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安装有若干挡板,挡板均匀设置,相邻两个挡板之间的距离相等。

优选地,所述内环外壁上还设有若干挂钩。

优选地,所述手腕带的两端设置有佩戴扣,

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板和第二控制电路板上均设置有锂电池。

优选地,还包括腰带盒,腰带盒内设有锂电池、加速度计、陀螺仪、磁力计、第三控制电路板和第三射频发射器,第三控制电路板接收加速度计、陀螺仪、磁力计的检测信号,并通过第三射频发射器与监测中心进行无线通讯,锂电池安装在第三控制电路板上。

优选地,所述底座两侧对称安装有可伸缩扶杆,可伸缩扶杆安装在伸缩杆两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第三旋转轴和滑块均自带伺服装置。

优选地,所述气缸、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第三旋转轴、滑块、第一控制电路板和第二控制电路板均通过无线连接有遥控器。

优选地,所述可伸缩扶杆通过无线连接有遥控器。

优选地,还包括架设在底座周围的摄像头,用于采集整个训练过程的视频数据,并发送到监测中心。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运动模式,综合提高了运动员的体能和反应力,同时通过体能监控装置以及摄像头的协同设置,一方面可以很好的避免运动员运动过量,另一方面可以对每次训练的画面进行存储评估,从而针对不同的运动员设定不同的训练方案,使得训练更具有针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含有监测系统的篮球体能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外环与右抽拉环和左抽拉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有监测系统的篮球体能训练装置,包括底座8,所述底座8内内嵌安装有气缸9,所述气缸9上端通过伸缩杆10连接有第一旋转轴11,所述第一旋转轴11上端通过连接杆12连接有第二旋转轴13,所述第二旋转轴13上端安装有外环2,所述外环2内安装有内环1,所述内环1上端通过第三旋转轴3与外环2的内壁相连,下端通过第一万向球19与外环2的内壁相连,所述内环1和外环2上均开设有第一滑槽15,所述第一滑槽15内安装有若干滑块16,滑块16分别通过第二万向球5安装有手腕带6和脚腕带7,所述手腕带6内部设置有脉搏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脉搏传感器设置在手腕带的一端,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手腕带的中部,在设置温度传感器位置的手腕带6外侧设置有第一控制电路板,第一控制电路板接收脉搏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并通过第一射频发射器与监测中心进行无线通讯连接,所述脚腕带7内安装有加速度计、陀螺仪和磁力计,加速度计安装在脚腕带7一端,陀螺仪安装在脚腕带7的中部,磁力计安装在脚腕带7另一端,在设置陀螺仪位置的脚腕带7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控制电路板,第二控制电路板接收加速度计、陀螺仪和磁力计的检测信号,并通过第二射频发射器与监测中心进行无线通讯,所述外环2两侧对称设有右抽拉环4和左抽拉环20,右抽拉环4和左抽拉环20上均设有第二滑槽17,第二滑槽17内安装有若干挡板18,挡板18均匀设置,相邻两个挡板18之间的距离相等。

所述内环1外壁上还设有若干挂钩。

所述手腕带6的两端设置有佩戴扣,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板和第二控制电路板上均设置有锂电池。

还包括腰带盒,腰带盒内设有锂电池、加速度计、陀螺仪、磁力计、第三控制电路板和第三射频发射器,第三控制电路板接收加速度计、陀螺仪、磁力计的检测信号,并通过第三射频发射器与监测中心进行无线通讯,锂电池安装在第三控制电路板上。

所述底座8两侧对称安装有可伸缩扶杆14,可伸缩扶杆14安装在伸缩杆10两侧。

所述第一旋转轴11、第二旋转轴13、第三旋转轴3和滑块16均自带伺服装置。

所述气缸9、第一旋转轴11、第二旋转轴13、第三旋转轴3、滑块16、第一控制电路板和第二控制电路板均通过无线连接有遥控器。

所述可伸缩扶杆14通过无线连接有遥控器。

还包括架设在底座8周围的摄像头,用于采集整个训练过程的视频数据,并发送到监测中心。

其中,所述第三控制电路板通过无线与遥控器相连,所述手腕带6、脚腕带7均通过可拆卸的方式与第二万向球5相连,所述手腕带6、脚腕带7和腰带盒上均设有与对应的锂电池相连的充电口,所述底座8上四周开设有与摄像头相配合的收纳槽,摄像头通过带伺服装置的机械手与收纳槽的内壁相连,摄像头安装在机械手的上端,机械手的下端通过螺栓与收纳槽的内壁相连,手腕带和脚腕带的数量均为四个,内环内设有两个手腕带和脚腕带,外环内设有两个手腕带和脚腕带。

本具体实施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多种训练模式:

模式一:通过遥控控制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以及气缸运作,将外环移动到地面上,通过滑块调节内环上手腕带以及脚腕带之间的距离,到达合适位置后,运动员进入内环,将手通过手腕带固定,脚通过脚腕带固定,并佩戴上腰带盒,启动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以及气缸,带动外环上升,直至外环达到指定高度后,关闭气缸和第一旋转轴,通过第二旋转轴带动外环以及内环转动,同时启动第一控制电路板、第二控制电路板和第三控制电路板和摄像头,从而完成训练。

模式二、通过遥控控制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以及气缸运作,将外环移动到地面上,通过内环以及外环上手腕带以及脚腕带之间的距离,到达合适位置后,运动员进入内环,其中一个手与内环内的手腕带相连,另一个手与外环内的手腕带相连,其中一个脚与内环内的脚腕带相连,另一个脚与外环内的脚腕带相连,并佩戴上腰带盒,然后启动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以及气缸,带动外环上升,直至外环达到指定高度后,关闭气缸、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启动第三旋转轴,带动外环和内环运动,同时启动第一控制电路板、第二控制电路板和第三控制电路板和摄像头,从而完成训练。

模式三、通过内环上的挂钩固定球网,然后通过遥控控制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以及气缸运作,将外环移动到地面上,通过滑块调节内环上手腕带以及脚腕带之间的距离,到达合适位置后,运动员进入内环,两个脚分别与内环内的脚腕带相连,并佩戴上腰带盒,然后启动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以及气缸,带动外环上升,直至外环达到指定高度后,关闭气缸、第一旋转轴和和第二旋转轴,启动第三旋转轴,带动外环和内环运动,同时通过人为或者发球器发球,进行模拟接球训练,同时启动第二控制电路板和第三控制电路板和摄像头。

模式四,通过内环上的挂钩固定球网,然后通过遥控控制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以及气缸运作,将外环移动到地面上,然后将右抽拉环和左抽拉环从外环中抽取,通过固定卡扣固定,然后调节内环内两个手腕带之间的距离,到达指定位置后,运动员进入内环,将两个手分别与内环内的两个手腕带相连,并佩戴上腰带盒,然后启动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以及气缸,带动外环上升,直至外环达到指定高度后,关闭气缸、第一旋转轴和和第二旋转轴,运动员需通过第二滑槽内设有的滑块进行攀爬训练,同时启动第一控制电路板和第三控制电路板和摄像头。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