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模方位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24653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航模方位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模具飞机领域,尤指一种航模方位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模具飞机飞机前后转向控制部件繁多,特别是具有三维功能的模具飞机飞机,前后转向控制调节结构较复杂,在调节控制模具飞机前后转向时不易控制,前后转向不灵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前后转向灵敏的航模方位控制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航模方位控制系统,包括舵机、变向控制器及变向控制杆,所述舵机以变向控制杆联接变向控制器。

所述变向控制器包括转轴、连接棒及倾斜体,所述转轴以连接棒联接倾斜体。所述转轴前后端固定于连接棒下端。所述倾斜体的前后连接臂套接连接棒上端。所述转轴固定于主板架上。

所述变向控制杆包括弧形杆及连杆,所述弧形杆两端分别套接舵机及连杆。

所述变向控制杆进一步包括另一弧形杆,所述另一弧形杆两端分别套接转轴及连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前后变向控制系统结构简单,模具飞机前后转向调节方式简单。模具飞机前后转向时易于控制,转向灵敏。能有效的控制使模具飞机达到前进、后退灵敏转向的目的。

为使本发明更加容易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一种航模方位控制系统的具体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航模方位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航模方位控制系统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前后变向控制系统安装于模具飞机的机身主体内,构成模具飞机的前后变向控制系统。其包括舵机1、变向控制器2及变向控制杆3,所述舵机1以变向控制杆3联接变向控制器2。通过舵机1带动变向控制器2的工作。

变向控制器2包括转轴21、连接棒22、23及倾斜体24,所述转轴21以连接棒22、23联接倾斜体24。转轴21中部以主轴4贯穿,其固定于机身主板架上端。转轴21前后端分别以地位钉25、26固定于连接棒22、23下端,倾斜体24的前后连接臂分别套接连接棒22、23上端。

变向控制杆3包括弧形杆31、弧形杆32及连杆33,弧形杆31一端以螺钉34固定于舵机1上,另一端以螺钉35固定铝球36,再通过铝球36连接连杆33,连杆33另一端同样以铝球37及螺钉38连接弧形杆32,弧形杆32另一端以螺钉39固定于转轴21中部支出部分,则将舵机1与变向控制器2联接起来,并通过舵机1带动变向控制器2控制模具飞机前后转向。

工作方式:启动时,电机带动舵机1转动,进而通过弧形杆31、连杆33及弧形杆32带动转轴21转动,转轴21通过连接棒22、23拉动倾斜体24转动,再以倾斜体24带动上螺旋桨角度变化,则可有效控制使模具飞机飞机达到前进、后退的目的。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模具飞机后转向控制组件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航模方位控制系统,包括舵机、变向控制器及变向控制杆,所述舵机以变向控制杆联接变向控制器。本发明前后转向控制组件结构简单,模具飞机前后转向调节方式简单、新颖。模具飞机前后转向时易于控制,转向灵敏。能有效的控制使模具飞机达到前进、后退转向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许美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许美兰
技术研发日:2016.04.11
技术公布日:2017.10.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