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增强现实的交互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98453阅读:1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增强现实的交互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增强现实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增强现实的交互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增强现实的交互中,基本都是通过对虚拟角色的操作,才能查看虚拟角色的信息。例如,pokemon,这是一款增强现实的游戏,其也是通过点击虚拟角色查看,之后才查看到虚拟角色的信息,这和传统的游戏交互方式没有差异,并没有很好地结合增加现实技术,导致用户体验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增强现实的交互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增强现实游戏中,需要对虚拟角色进行操作之后才能查看虚拟角色的信息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增强现实的交互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第一标识的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的信息,获取与所述第一标识的信息对应的第一信息;

将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第一标识关联地显示。

进一步地,所述采集第一标识的信息的步骤,包括:

使用摄像头采集所述第一标识的信息,其中所述摄像头是用于在增强现实场景中获取真实场景。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的信息,获取与所述第一标识的信息对应的第一信息的步骤,包括:

将采集到的所述第一标识的信息上传到云端;

接收从所述云端反馈的所述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第一标识的信息存储于所述云端,并且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第一标识的信息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第一标识关联地显示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信息置于所述第一标识的周边进行显示,

使用图形显示方式将第一信息与所述第一标识进行关联,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为增强现实场景中的身份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第一标识关联地显示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信息置于持有所述第一标识的用户的周边进行显示,

使用图形显示方式将第一信息与所述用户进行关联,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为增强现实场景中的身份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增强现实的交互系统,包括终端和第一标识,所述终端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第一标识的信息;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的信息,获取与所述第一标识的信息对应的第一信息;

关联显示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第一标识关联地显示。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具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是用于在增强现实场景中获取真实场景,所述采集模块使用所述摄像头采集所述第一标识的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云端,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第一标识的信息存储于所述云端,并且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第一标识的信息相对应,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上传模块,用于将采集到的所述第一标识的信息上传到所述云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从所述云端反馈的所述第一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关联显示模块包括:

第一显示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信息置于所述第一标识的周边进行显示;

第一关联模块,用于使用图形显示方式将第一信息与所述第一标识进行关联,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为增强现实场景中的身份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关联显示模块包括:

第二显示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信息置于持有所述第一标识的用户的周边进行显示;

第二关联模块,用于使用图形显示方式将第一信息与所述用户进行关联,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为增强现实场景中的身份信息。

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有益效果:采集第一标识,根据第一标识获取第一信息,并将第一信息与第一标识关联地显示,为此,在增强现实游戏中,通过对第一标识的采集就可以得到虚拟角色的信息,从而解决了现有的增强现实游戏中,需要对虚拟角色进行操作之后才能查看虚拟角色的信息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增强现实的交互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增强现实的交互系统的功能模块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增强现实的交互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采集第一标识的信息。

第一标识可以是二维码、条形码或者数字编号。

第一标识可以是以卡张片的形式携带,也可以是设在可穿戴设备上,还可以设在头戴设备上。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01包括:

使用摄像头采集第一标识的信息,其中摄像头是用于在增强现实场景中获取真实场景。

第一标识是存在真实场景中的,在增强现实场景是需要使用摄像头获取真实场景,并使用该摄像头采集第一标识的信息,合理利用现有的设备,达到资源最优化。

步骤s102、根据第一标识的信息,获取与第一标识的信息对应的第一信息。

在采集到第一标识的信息之后,根据第一标识的信息获取与之对应的第一信息。

第一信息是增强现实场景中的信息。

步骤s102包括:

将采集到的第一标识的信息上传到云端;

接收从云端反馈的第一信息,其中第一信息与第一标识的信息存储于云端,并且第一信息与第一标识的信息相对应。

云端实时获取第一信息,并将第一信息、第一标识的信息以及两者的对应关系都存储在云端中。在采集到第一标识之后,将第一标识的信息上传到云端,云端对第一标识的信息进行匹配,得到与之对应的第一信息,之后再将第一信息进行反馈。接收从云端反馈的第一信息,进而获得第一信息。

步骤s103、将第一信息与第一标识关联地显示。

在获得第一信息之后,将第一信息进行显示,并且第一信息与第一标识存在关联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03包括:

将第一信息置于第一标识的周边进行显示,

使用图形显示方式将第一信息与第一标识进行关联,其中第一信息为增强现实场景中的身份信息。

在获得第一信息之后,将第一信息置于第一标识的周边进行显示,并且使用图形、线条或者箭头等显示方式表示第一信息与第一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第一信息为增强现实场景中的身份信息,例如,在pokemon游戏中,第一信息就是在增强现实场景中游戏角色的信息,如等级信息、拥有的宠物数量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3包括:

将第一信息置于持有第一标识的用户的周边进行显示,

使用图形显示方式将第一信息与用户进行关联,其中第一信息为增强现实场景中的身份信息。

在获得第一信息之后,将第一信息置于持有第一标识的用户的周边进行显示,并且使用图形、线条或者箭头等显示方式表示第一信息与用户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第一信息为增强现实场景中的身份信息,例如,在pokemon游戏中,第一信息就是在增强现实场景中游戏角色的信息,如等级信息、拥有的宠物数量等。

如图2所示,为了实现上述基于增强现实的交互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基于增强现实的交互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终端1和第一标识2,终端1包括采集模块11、获取模块12和关联显示模块13。

采集模块11,用于采集第一标识2的信息。

第一标识2可以是二维码、条形码或者数字编号。

第一标识2可以是以卡张片的形式携带,也可以是设在可穿戴设备上,还可以设在头戴设备上。

终端1具有摄像头,摄像头是用于在增强现实场景中获取真实场景,采集模块11使用摄像头采集第一标识。

第一标识2是存在真实场景中的,在增强现实场景是需要使用摄像头获取真实场景,并使用该摄像头采集第一标识2的信息,合理利用现有的设备,达到资源最优化。

获取模块12,用于根据第一标识2的信息,获取与第一标识2的信息对应的第一信息。

在采集到第一标识2的信息之后,根据第一标识2的信息获取与之对应的第一信息。

第一信息是增强现实场景中的信息。

所述系统还包括云端3,第一信息与第一标识2的信息存储于云端,并且第一信息与第一标识的信息相对应,获取模块12包括:

上传模块,用于将采集到的第一标识2的信息上传到云端3;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从云端3反馈的第一信息。

云端3实时获取第一信息,并将第一信息、第一标识2的信息以及两者的对应关系都存储在云端中。在采集到第一标识2的信息之后,将第一标识2的信息上传到云端,云端3对第一标识2的信息进行匹配,得到与之对应的第一信息,之后再将第一信息进行反馈。接收从云端3反馈的第一信息,进而获得第一信息。

关联显示模块13,用于将第一信息与第一标识2关联地显示。

在获得第一信息之后,将第一信息进行显示,并且第一信息与第一标识2存在关联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关联显示模块13包括:

第一显示处理模块,用于将第一信息置于第一标识2的周边进行显示,

第一关联模块,用于使用图形显示方式将第一信息与第一标识2进行关联,其中第一信息为增强现实场景中的身份信息。

在获得第一信息之后,将第一信息置于第一标识2的周边进行显示,并且使用图形、线条或者箭头等显示方式表示第一信息与第一标识2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第一信息为增强现实场景中的身份信息,例如,在pokemon游戏中,第一信息就是在增强现实场景中游戏角色的信息,如等级信息、拥有的宠物数量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关联显示模块13包括:

第二显示处理模块,用于将第一信息置于持有第一标识2的用户的周边进行显示,

第二关联模块,用于使用图形显示方式将第一信息与用户进行关联,其中第一信息为增强现实场景中的身份信息。

在获得第一信息之后,将第一信息置于持有第一标识2的用户的周边进行显示,并且使用图形、线条或者箭头等显示方式表示第一信息与用户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第一信息为增强现实场景中的身份信息,例如,在pokemon游戏中,第一信息就是在增强现实场景中游戏角色的信息,如等级信息、拥有的宠物数量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