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毛绒玩具冲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2665阅读:18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棉机,具体是一种毛绒玩具冲棉机,属于玩具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越来越追求快速、简洁的生活生产方式,简单快节奏的生产方式已在各个领域普及,玩具生产当然也不例外,传统的玩具生产一般手工制作,用时较长且做工粗糙,无法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因此机械化制作玩具应运而生,然而传统的玩具生产过程仍存在一些不足,如传统的冲棉机一般是运用已经加工好的棉絮进行充棉,在充棉之前还需棉过程中需不断调节开关方可做到充棉过程间歇,否则会造成浪费,充棉过程需人工照看,及时添加棉絮以保证持续不断的对毛绒玩具充棉,而且剩余棉量不易被察觉,每个玩具充棉量不同,会导致充棉不均、玩具大小不一。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毛绒玩具冲棉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毛绒玩具冲棉机,冲棉机能够实现开棉充棉一体化,可以设置每个玩具的冲棉量,显示出棉量以及充棉玩具个数,当棉量不足时会语音提示,毛绒玩具充棉时能够感应停止充棉,确保对棉绒的充分利用,且可以自动整平,使充棉均匀,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毛绒玩具冲棉机,包括开棉装置以及设置在开棉装置顶端的充棉装置,所述充棉装置一侧设置电机;所述充棉装置顶端设置充棉口,且所述充棉口一侧设置弹性导管;所述开棉装置一侧设置语音提示孔,且所述语音提示孔一侧设置微型显示屏;所述微型显示屏底端设置设置按钮,且所述设置按钮一侧设置导线;所述充棉装置一侧设置进料槽,且所述进料槽底侧设置杂质出料斗。

进一步的,所述微型显示屏、语音播报孔、设置按钮内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导管设置于所述开棉装置与所述充棉装置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开棉装置与所述微型显示屏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槽呈U型。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与所述弹性导管关于所述充棉装置对称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毛绒玩具冲棉机方便灵敏,可靠性高,实用性较强,能够在充棉过程中自动整平,均匀充棉,且可根据需要设置每个玩具的冲棉量,当一个玩具充棉完成时会自动感应停止充棉,等另一个玩具需要充棉时才会继续充棉,此过程不许重复开关机器,方便的同时避免了不间断充棉的浪费,可以根据玩具大小设置充棉量,能够根据进料情况显示出棉量,根据设置的每个玩具充棉量显示可充棉玩具个数,当充棉量不足时会语音提示,保证及时增添原棉,使充棉过程不间断,工作效率达到最大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充棉口,2、电机,3、充棉装置,4、语音提示孔,5、开棉装置,6、弹性导管,7、进料槽,8、微型显示屏,9、设置按钮,10、导线,11、杂质进料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毛绒玩具冲棉机,包括开棉装置5以及设置在开棉装置5顶端的充棉装置3,所述充棉装置3一侧设置电机2;所述充棉装置3顶端设置充棉口1,且所述充棉口1一侧设置弹性导管6;所述开棉装置5一侧设置语音提示孔4,且所述语音提示孔4一侧设置微型显示屏8;所述微型显示屏8底端设置设置按钮9,且所述设置按钮9一侧设置导线10;所述充棉装置3一侧设置进料槽7,且所述进料槽7底侧设置杂质出料斗11。

作为本发明的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微型显示屏8、语音播报孔4、设置按钮9内部电性连接;所述弹性导管6设置于所述开棉装置5与所述充棉装置3之间;所述开棉装置5与所述微型显示屏8平行设置;所述进料槽7呈U型;所述电机2与所述弹性导管6关于所述充棉装置3对称设置。

本发明在使用时,通过开棉装置5将原棉进行精加工,经杂质出料斗11分离出除棉絮之外的杂质,经弹性导管6、充棉装置3、充棉口1进行自动整平,均匀充棉,通过设置按钮9可设置每个玩具的充棉量,经微型显示屏8显示剩余棉量及可充棉玩具数,棉量不足时,将通过语音提示孔4发出提示音,确保充棉过程不间断。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