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倒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6863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电动倒立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动倒立机,尤指一种可以达到具备稳定支撑的舒活倒立健身效果的电动倒立健身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倒立机可藉由使用者自身的重量来达到拉伸脊椎的健身效果,因而具有舒活健身、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改善体内环境、提升免疫力以及改善脊椎侧弯等诸多的效果。可见,对于运动者及脊椎复健者而言,倒立机确实已经成为不可或缺而有助于脊椎拉伸的复健器具,因此,倒立机俨然已经受到广大消费群众的青睐与重视。

为改善脊椎侧弯的情形,并实现诸多人体倒立的舒活健身效果,目前已有许多的辅助倒立整脊器具已见于市面贩卖,其代表性专利中国台湾第M290762号『人体倒吊运动装置』、中国台湾第M306514号『动力倒立机驱动结构』、中国台湾第M347197号『人体倒吊辅助机构』、中国台湾第M405884号倒『吊运动装置』;及中国台湾公告第517586号起『升倒吊机构』等专所示。前述第M290762号、第M347197号及第M405884号等专利都是倒吊运动的辅助器具,主要是将装置固定在壁面或支架的高处,让使用者攀爬,将脚伸入多连杆式的托座形成固定,并让身体自然下垂再做引体向上的运动,而达到辅助运动的效果;然而,该等专利主要是运动辅助装置,必须经由攀爬才能进行身体倒挂的动作,对于一般较无攀爬能力者,并不适用,即便有攀爬能力者,也必须极为费力地操作,而且要翻转下身时也有一定的困难度,甚至有较大的安全上的疑虑。

至于前述中国台湾公告第517586号专利,其是利用数个旋转对配合一滑动对所构成的五连杆机构。其一连杆为可伸缩的电螺杆,藉由电螺杆的伸缩来控制供使用者仰躺的躺架旋转;然而,该专利前案的连杆机构却也限制了躺架的旋转角度范围,以致最大的倾角仅限于七十二度以内而已,因而无法达到接近铅垂或超越铅垂线,致使使用者许多身体重量仍由躺架来支撑,故而无法有效利用其身体重量下垂进行脊椎拉伸,以致整脊舒身效果较无法有效发挥。

此外,该等专利的躺架的结构设计,只能固定使用者的足踝,由于固定点面积小而需完全负载全身重量,以致支撑情形是承受很大的重力,不仅使用者有极大的安全疑虑,而且足踝会很快就会有疼痛的不适感产生;不仅如此,其脚部的固定方式,无法让使用者小腿相对大腿弓弯的夹角小于一百度,以致脚部固定点无法分散受力而造成疼痛不堪,而且固定的牢固性仍未达最佳而有安全上的疑虑。

为改善上述倒悬装置所产生的缺失,相关技术领域业者已然开发出一种如台湾第M473848号『电动倒立机』,该专利除了可以电动驱动翻转倒悬垂挂至任一角度,以让使用者身体达到完全倒悬垂挂的倒立运动效果,并可让使用者小腿相对大腿弓弯的夹角小于一百度,该专利虽然可让脚部固定点分散受力以避免疼痛不适感产生;然而,该专利并无让使用者小腿相对大腿弓弯角度及长度调整的机能设置,以致仅能让特定身长尺寸的使用者的小腿可以相对大腿弓弯夹角小于一百度而已,至于未符合该特定身长尺寸的使用者的小腿相对大腿弓弯夹角则无法小于一百度,致使一部分使用者的脚部固定点较无法分散受力而造成疼痛不堪,而且固定的牢固性仍未达最佳而有安全上的疑虑,因而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与困扰。

缘是,本新型创作人认为上述已知结构确实未臻完善,仍有再改善的必要性;于是,本新型创作人乃经不断的努力研发之下,终于开发出一种可以改善已知结构缺失的本新型。

新型内容

本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稳定支撑效果的电动倒立机,主要是藉由电动方式来调整至较大的倒立翻转角度,让身体几乎可以完全翻转倒悬垂挂,使身体经络及脊椎各节有效地被牵引而获得完全舒展,进而达达到舒活健身的倒立运动效果。实现达成第一目的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包括基座、躺架及伸缩致动组件。基座靠近噶基座第一端位置设有支架。躺架靠近第一端位置枢设于支架的顶端。伸缩致动组件包含致动杆,伸缩致动组件底端枢设于基座靠近该基座第二端位置,致动杆末端枢设于躺架靠近第二端位置;当致动杆伸展至定位时,躺架则以与支架枢接位置为转点而转动至垂直的角度;当致动杆缩回至定位时,躺架则以转点反向转动至水平的角度。

本新型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调整勾脚机构长度功能的电动倒立机,主要是藉由勾脚机构的长度调整机能设置,而可依据身材尺寸不同而调整出所需的长度,让使用者的膝部弓弯内缘得以确实地弯套在第二压轮上,使小腿与大腿可以保持在较佳的弓弯角度。实现达成第二目的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包括基座、躺架及伸缩致动组件。基座靠近第一端位置设有支架。躺架靠近第一端位置枢设于支架的顶端。伸缩致动组件包含致动杆,伸缩致动组件底端枢设于基座靠近第二端位置,致动杆末端枢设于躺架靠近第二端位置;当致动杆伸展至定位时,躺架则以与支架枢接位置为转点而转动至垂直的角度;当致动杆缩回至定位时,躺架则以转点反向转动至水平的角度。其中,所述躺架的第二端设有一杆件,该杆件包含一平直段及一与该平直段连接的弯折段,该平直段具有一贯穿的第一穿孔,该延伸段具有复数排列的第一调整孔,该延伸段可供伸入该杆件,使其中一个该第一调整孔对准该第一穿孔,再以一第一锁合件穿锁该第一穿孔及其中一个该第一调整孔,用以使该杆件与该延伸段之间以可做长度调整的方式结合固定。

本新型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调整勾脚机构弯折度功能的电动倒立机,主要是藉由勾脚机构的角度调整机能设置,让使用者小腿与大腿保持在较佳的弓弯角度,让脚部固定点得以有效分散受力,以避免疼痛不适感及危险意外情事产生。实现达成第三目的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包括基座、躺架及伸缩致动组件。基座靠近第一端位置设有支架。躺架靠近第一端位置枢设于支架的顶端。伸缩致动组件包含致动杆,伸缩致动组件底端枢设于基座靠近第二端位置,致动杆末端枢设于躺架靠近第二端位置;当致动杆伸展至定位时,躺架则以与支架枢接位置为转点而转动至垂直的角度;当致动杆缩回至定位时,躺架则以转点反向转动至水平的角度。其中,该平直段与该弯折段为分体的设置,该弯折段一端具有一枢套在该第一轴杆中段的枢套管,该枢套管贯穿设有一第二穿孔,该第一轴杆中段环设复数个第二调整孔,该枢套管可相对该第一轴杆转动,并使其中一个该第二调整孔对准该二穿孔,再以一第二锁合件穿锁该第二穿孔及其中一个该第二调整孔,用以使该枢套管与该第一轴杆之间以可做角度调整的方式结合固定。

本新型第四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可拆组方便搬运功能的电动倒立机,主要是将支架与基座设计为分体设置,使支架与基座可相对拆组,而可于拆解后,将支架与基座迭置,藉以缩小材积而方便搬运。实现达成第四目的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包括基座、躺架及伸缩致动组件。基座靠近第一端位置设有支架。躺架靠近第一端位置枢设于支架的顶端。伸缩致动组件包含致动杆,伸缩致动组件底端枢设于基座靠近第二端位置,致动杆末端枢设于躺架靠近第二端位置;当致动杆伸展至定位时,躺架则以与支架枢接位置为转点而转动至垂直的角度;当致动杆缩回至定位时,躺架则以转点反向转动至水平的角度。其中,该基座包含二平行并置的横杆,该二横杆之间介置有至少一第一连接杆,该支架包含二平行并置的纵杆,该二纵杆之间介置有至少一第二连接杆,该二横杆近中段处分别设有至少二第一螺孔,该二纵杆底端分别设有一锁接片,该锁接片设有至少二与该第一螺孔对应相通的第二螺孔,以供至少二螺合件穿锁该第一螺孔及该第二螺孔,使该基座与支架之间以可做重复拆组方式结合固定。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躺架的第二端设有一杆件,该杆件包含一平直段及一与该平直段连接的弯折段,该平直段末端横设有一第一轴杆,该弯折段末端横设有一第二轴杆,该第一轴杆二端分别设置一第一压轮,该第二轴杆二端分别设置一第二压轮。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轮供该使用者的膝部弓弯内缘弯套其上,该第二压轮供该使用者的踝部弓弯内缘弯套其上,且该第一压轮与该第二压轮相对位置使该用户的膝部弓弯的夹角小于100度角。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躺架包含一长度延伸的第一管体,该杆件突设有一可供伸入该第一管体内部的第二管体,该第二管体贯穿设有复数排列第一调整孔,该第一管体的该第二端贯穿设有一第一穿孔,当其中一个该第一调整孔对准该第一穿孔时,则以一第一锁合件穿锁该第一穿孔及其中一个该第一调整孔,用以使该第一管体与该第二管体之间以可做长度调整的方式结合固定。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体位于该平直段近中段处,该第二管体的轴线与该第一管体的轴线重合,该第二管体的轴线与该平直段的轴线垂直或接近垂直。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平直段与该弯折段相对应的一端设有一调整座,该调整座至少一侧壁的一端与该弯折段的一端穿轴枢接,该调整座的该至少一侧壁的末端设有复数第二调整孔,该弯折段位于靠近该穿轴枢接的位置穿设有一第二穿孔,当该第二穿孔对准其中一个该第二调整孔时,则以一第二锁合件穿锁该第二穿孔及其中一个该第二调整孔,使该平直段与该弯折段之间以可做角度调整的方式结合固定。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伸缩致动缩件的轴线与铅垂线相交的夹角小于30度角。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二横杆为圆管,该锁接片为一与该圆管外径形状配合的弧形片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图3是本新型躺架处于水平角的实施示意图。

图4是本新型躺架处于垂直翻转的外观实施示意图。

图5是本新型躺架处于垂直翻转的侧视实施示意图。

图6是本新型躺架勾脚的长度调整实施示意图。

图7是本新型躺架勾脚的角度调整实施示意图。

附图标号:基座10;支架11;纵杆110;第二连接杆110a;横杆12;第一螺孔120;第一连接杆13;锁接片14;第二螺孔140;躺架20;杆件21;平直段210;弯折段211;第二穿孔211a;第二管体212;第一调整孔213;第一轴杆22;第二轴杆23;第一压轮24;第二压轮25;第一管体26;第一穿孔260;调整座27;第二调整孔270;躺板28;伸缩致动组件30;致动杆31;第一锁合件40;第二锁合件41;螺合件4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发明可能的实施态样,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所欲保护的范畴,先予叙明。

请参看图1~图5所示为达成上述第一目的的第一实施例,是包括一基座10、一躺架20及一伸缩致动组件30等技术特征。基座10包含互为反向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基座10靠近其第一端位置设有一向上延伸的支架11。躺架20包含互为反向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躺架20靠近其第一端的位置可转动枢设于支架11的顶端。伸缩致动组件30包含一具伸缩致动功能的致动杆31,伸缩致动组件30底端可转动枢设于基座10靠近其第二端的位置,致动杆31末端可转动枢设于躺架20靠近其第二端的位置。于具体的运作实施例中,当致动杆31伸展至定位时,躺架20则以与支架11枢接位置为转点而转动至垂直或接近垂直的角度(即使用者可进行倒立拉伸运动的角度位置);当致动杆31缩回至定位时,躺架20则以上述转点反向转动至水平或接近水平的角度(即起身离开躺板的角度位置)。

具体而言,图1、图2、图5所示的躺架20的第二端设有一杆件21,该杆件21包含一平直段210及一弯折段211,于平直段210末端横设有一第一轴杆22,并于弯折段211末端横设有一第二轴杆23;第一轴杆22的二端分别设置一第一压轮24,第二轴杆23的二端分别设置一第二压轮25;二个第一压轮24可供使用者的膝部弓弯内缘弯套其上;二个第二压轮25可供使用者的踝部弓弯内缘弯套其上(即勾住脚背),且第一压轮24与第二压轮25相对位置可让用户的膝部弓弯的夹角小于100度角,于此,即可让脚部固定点得以有效分散受力,以避免疼痛不适感及危险意外情事产生。此外,如图5所示的伸缩致动缩组件30的轴线与铅垂线相交的夹角小于30度角。

请参看图1、图6所示为达成上述第二目的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除了包括第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上述躺架20是包含一长度延伸的第一管体26,且杆件21突设有一可供伸入第一管体26内部的第二管体212,并于第二管体212贯穿设有复数排列第一调整孔213,再于第一管体26的第二端贯穿设有一第一穿孔260。于具体的长度调整实施例中,先算好长度后选定其中一个所需的第一调整孔213,当第一穿孔260对准所选定的的第一调整孔213时,则以第一锁合件40穿锁第一穿孔260及选定的第一调整孔213,于此,即可使第一管体26与第二管体212之间以可做长度调整的方式结合固定,因而得以依据身材尺寸不同来调整出所需的长度,让使用者的膝部弓弯内缘得以确实地弯套在第二压轮25上,使小腿与大腿可以保持在较佳的弓弯角度(即小于100度角)。除此之外,第二管体212位于平直段210近中段处,第二管体212的轴线与第一管体26的轴线重合,第二管体212的轴线与平直段210的轴线垂直或接近垂直。请参看图1、图7所示为达成上述第三目的的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除了包括第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上述平直段210与弯折段211相对应的一端设有一调整座27,调整座27至少一侧壁的一端与弯折段211的一端穿轴枢接,而调整座27的侧壁的末端设有复数第二调整孔270,弯折段211位于靠近穿轴枢接的位置穿设有一第二穿孔211a;于具体的弯折角度调整实施例中,先算好弯折角度后,选定其中一个所需的第二调整孔270,当第二穿孔211a对准其中一个所选定的第二调整孔270时,则以第二锁合件41穿锁第二穿孔211a及所选定的第二调整孔270,于此,即可使平直段210与弯折段211之间以可做角度调整的方式结合固定,因而得以让使用者小腿与大腿保持在较佳的弓弯角度(即小于100度角),让脚部固定点得以有效分散受力,以避免疼痛不适感及危险意外情事产生。

请参看图1~图2所示为达成上述第四目的的第四实施例,本实施例除了包括第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外,基座10是包含二个平行并置的横杆12,于二个横杆12之间介置有二个第一连接杆13;另外,支架11包含二个平行并置的纵杆110,二个纵杆110之间介置有二个第二连接杆110a,二个横杆12近中段处分别设有第一螺孔120,二个纵杆110底端分别设有一锁接片14,此锁接片14设有与第一螺孔120对应相通的第二螺孔140,以供螺合件42穿锁第一螺孔120及第二螺孔140,于此,即可使基座10与支架11之间以可做重复拆组方式结合固定;具体来说,如图1~2所示的二个横杆12是为圆管,而锁接片14则为与圆管外径形状配合的弧形片体。

再请参看图3~图5所示,本新型于具体的运作实施例中,当使用者欲做倒立拉伸运动时,使用者可躺在呈平置状态的躺架20的躺板28上,此时,使用者可将二个膝部弓弯内缘分别弯套于二个第一压轮24上;接着,将其二个踝部弓弯内缘分别弯套于二个第二压轮25上,第一压轮24与第二压轮25相对位置让用户的膝部弓弯的夹角小于100度角,于此,即可让脚部固定点得以有效分散受力,以避免疼痛不适感及危险意外情事产生。

一般而言,使用者可以手动或自动感应的方式来控制伸缩致动组件30的致动杆31的伸展或是缩回动作,当致动杆31伸展至定位时,躺架20则以与支架11枢接位置为转点而转动至垂直或接近垂直的角度,于是,即使用者则可进行倒立拉伸的运动,并可藉由自身重量来拉伸人体脊椎,以达到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改善体内环境、提升免疫力以及改善脊椎侧弯等诸多效果;当使用者欲结束倒立拉伸运动时,使用者可透过控制伸缩致动组件30,使致动杆31缩回定位,此时,躺架20则以上述转点反向转动至水平或接近水平的角度,于是,使用者即可起身而离开躺板28。

本新型结构的优点在于:

1、本新型确实具备稳定的支撑效果,可藉由电动方式来调整至较大的倒立翻转角度,让身体几乎可以完全翻转倒悬垂挂,使身体经络及脊椎各节有效地被牵引而获得完全舒展,进而达达到舒活健身的倒立运动效果。

2、本新型确实具备调整勾脚机构的长度功能,可藉由勾脚机构的长度调整机能设置,而依据身材尺寸不同而调整出所需的长度,让使用者的膝部弓弯内缘得以确实地弯套在第二压轮上,使小腿与大腿可以保持在较佳的弓弯角度。

3、本新型确实具备调整勾脚机构的弯折角度功能,可藉由勾脚机构的角度调整机能设置,让使用者小腿与大腿保持在较佳的弓弯角度,让脚部固定点得以有效分散受力,以避免疼痛不适感及危险意外情事产生。

4、本新型确实具备可拆组而方便搬运的功能,是将支架与基座设计为分体设置,使支架与基座可相对拆、组,可于拆解后,将支架与基座迭置,藉以缩小材积而方便搬运。

以上所述,仅为本新型的可行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新型的专利范围,凡举依据下列请求项所述的内容、特征以及其精神而为的其他变化的等效实施,皆应包含于本新型的专利范围内。本新型所具体界定于请求项的结构特征,未见于同类物品,且具实用性与创造性,已符合新型专利要件,爰依法具文提出申请,谨请钧局依法核予专利,以维护本申请人合法的权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