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仿真拳击人,特别是一种集木桩于一体的仿真拳击人。
背景技术:
仿真拳击人是一种用于习武者和远动员的拳、脚练习训练的体育器械,目前人体仿真身体摆动幅度小,复位速度慢,对拳击运动员的反应速度训练提高有限,而且仿真拳击人仅具有拳、脚击打训练功能,不能进行咏春拳黏手的训练,功能比较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仿真拳击人受击后摆动幅度大,复位速度快,有利于习武者和远动员对反应速度训练的仿真拳击人。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解决方案:一种仿真拳击人,它包含人体仿真上身、人体仿真下肢和仿真拳击人支撑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真拳击人支撑骨架包含上身支撑骨架、左下肢支撑骨架、右下肢支撑骨架,所述左下肢支撑骨架和所述右下肢支撑骨架的上端通过横支撑骨架连成一体,所述上身支撑骨架包含上身支撑主骨架、第一弹簧、弹簧座,所述第一弹簧上端联接在所述上身支撑主骨架的下端,所述第一弹簧下端联接在所述弹簧座上,所述弹簧座通过连接座固定在所述横支撑骨架上,所述弹簧座和所述连接座之间键联接。
本实用新型为了进一步提高仿真拳击人整体摆动幅度和复位速度,对所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设置:在所述人体仿真下肢的下端设有仿真拳击人固定联接套,所述左下肢支撑骨架或右下肢支撑骨架下端与所述仿真拳击人固 定联接套之间设有第二弹簧。
本实用新型为了使仿真拳击人既能进行拳脚练习训练,又能进行黏手练习训练,对所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设置:在所述仿真拳击人上还设有桩手,所述桩手设置在所述仿真拳击人的后背,它包含第一桩手、第二桩手和第三桩手,所述第一桩手和所述第二桩手的固定端联接在所述上身支撑骨架的中段上,所述第三桩手的固定端联接在所述上身支撑骨架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为了使桩手可拆卸,方便运输和安装,对所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桩手的固定端通过第一螺母、第一连接管联接在所述上身支撑主骨架上,所述第三桩手的固定端通过第三螺母、第三连接管与所述弹簧座相联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增加扩大了仿真拳击人训练功能,既能进行拳脚练习训练,又能进行黏手练习训练,一器两用,同时仿真拳击人仿真上身和仿真下肢可分体制造、分开运输,桩手可拆卸,方便制造、运输和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主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后视图。
图3为图2沿A-A剖视图。
图4为图2沿F-F剖视图。
图5为图1中B部位局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含人体仿真上身2、人体仿真下肢7、仿真拳击人支撑骨架和桩手,其中:
所述仿真拳击人支撑骨架包含上身支撑骨架134、左下肢支撑骨架11、右下肢支撑骨架8,所述桩手设置在仿真拳击人的后背,它包含第一桩手12、第二桩手13和第三桩手14。
所述左下肢支撑骨架11和所述右下肢支撑骨架8的上端通过横支撑骨架6连成一体,所述上身支撑骨架134包含上身支撑主骨架1、第一弹簧3、弹簧座4,所述第一弹簧3上端联接在所述上身支撑主骨架1的下端,所述第一弹簧3下端联接在所述弹簧座4上,所述弹簧座4通过连接座5固定在所述横支撑骨架6上,所述弹簧座4和所述连接座5之间键联接,使仿真拳击人仿真上身和仿真下肢可分体制造、分开运输,方便制造和运输。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桩手12的固定端通过第一螺母16、第一连接管15联接在所述上身支撑骨架134的中段上,同理,所述第二桩手13的固定端通过第二螺母、第二连接管(图中未画出)联接在所述上身支撑骨架134的中段上;如图5所示,所述第三桩手14的固定端通过第三螺母17、第三连接管18与所述弹簧座4相联接,使桩手可拆卸,方便运输和安装。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仿真拳击人整体摆动幅度和复位速度,再如图1所示,在所述人体仿真下肢7的下端设有仿真拳击人固定联接套10,所述左下肢支撑骨架11或右下肢支撑骨架8下端与所述仿真拳击人固定联接套10之间设有第二弹簧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