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游泳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6867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游泳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游泳鞋。



背景技术:

游泳,是人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产生向上漂浮,凭借浮力通过肢体有规律的运动,使身体在水中有规律运动的技能,现在人们也将游泳作为一项娱乐项目。但人们在游泳时,为了防止滑倒或保护脚,通常会穿游泳鞋。现有技术中的游泳鞋包括鞋帮和鞋底,且鞋帮和鞋底均采用防水材料制成,为了保证游泳鞋的透气性,往往会在鞋帮上开设若干个透气孔。但现有的游泳鞋功能单一,无法保证用户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游泳鞋,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方便实现,能够保证用户安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游泳鞋,包括:鞋帮和鞋底,所述鞋底内表面设有海绵垫,所述鞋底底面设有若干个防滑凸起,所述鞋底的后跟处设有用于挂接压缩气囊的锁扣,所述压缩气囊上设有气泵和电子泄压阀;所述鞋帮的上端面上设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源、开关和微控制器,所述电源通过开关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微控制器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接有电机驱动模块,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气泵连接,所述电子泄压阀与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鞋帮由防水轻质材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压缩气囊为蹼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压缩气囊为手环式压缩气囊。

进一步,所述鞋帮上还设有鞋舌,所述鞋舌上设有若干个透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游泳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游泳鞋,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预先设定临界水压值和温度值,当用户穿着游泳鞋在水里游泳时,可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水温,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水压,并将检测到的水温值和水压值均发送至微控制器,微控制器在确定接收到的水温值小于预先设定的温度值,且接收到的水压值大于预先设定的水压值时,控制电机驱动模块工作,进而带到气泵电机转动,给压缩气囊充气,此时压缩气囊浮力增大,使得用户浮出水面,保证了用户的安全;微控制器在确定接收到的水温值大于预先设定的温度值,且接收到的水压值小于预先设定的水压值时,控制电机驱动模块不工作,并控制电子泄压阀进行泄压,从而将压缩气囊中的气体释放,保证用户在水里自在的游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游泳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游泳鞋的电路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游泳鞋包括:鞋帮2和鞋底1,所述鞋底1内表面设有海绵垫3,所述鞋底1底面设有若干个防滑凸起4,所述鞋底1的后跟处设有用于挂接压缩气囊5的锁扣(图中未示出),所述压缩气囊5上设有气泵7和电子泄压阀8。

所述鞋帮2的上端面上设有温度传感器9、压力传感器10、电源11、开关12和微控制器13,所述电源11通过开关12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9、压力传感器10和微控制器13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9和所述压力传感器10均与所述微控制器1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13的输出端接有电机驱动模块14,所述电机驱动模块14的输出端与所述气泵7连接,所述电子泄压阀8与所述微控制器13的输出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在设定临界水压值和温度值时,可根据水深度来设定,例如,用户可测量水深为4m时的温度值和水压值,并将水深为4m时的温度值和水压值分别作为临界温度值和临界水压值。

本实施例中,所述鞋帮2由防水轻质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气囊5为蹼形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气囊5为手环式压缩气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鞋帮2上还设有鞋舌15,所述鞋舌15上设有若干个透气孔16。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游泳鞋,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预先设定临界水压值和温度值,当用户穿着游泳鞋在水里游泳时,可通过温度传感器9实时检测水温,通过压力传感器10实时检测水压,并将检测到的水温值和水压值均发送至微控制器13,微控制器13在确定接收到的水温值小于预先设定的温度值,且接收到的水压值大于预先设定的水压值时,控制电机驱动模块14工作,进而带到气泵7电机转动,给压缩气囊5充气,此时压缩气囊5浮力增大,使得用户浮出水面,保证了用户的安全;微控制器13在确定接收到的水温值大于预先设定的温度值,且接收到的水压值小于预先设定的水压值时,控制电机驱动模块14不工作,并控制电子泄压阀8进行泄压,从而将压缩气囊5中的气体释放,保证用户在水里自在的游泳。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