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拼装玩具,具体说是一种拼装玩具的拼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拼装玩具,其两个拼装体之间是通过单一的拼接件实现对接的,其拼接件可以是插接件、卡接件或扣接件,这样的拼接件用于拼装比较大型或体重的拼装体时,拼接不稳定,容易导致组合好的拼装玩具分离散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拼接牢固稳定、拼接方便的拼装玩具的拼装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拼装玩具的拼装结构,特点是包括至少两种拼接件;所述拼接件用于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拼装体拼接成一整体,其中至少一种拼接件为用于将所有拼装体拼接成一体的对接件,至少一种拼接件为用于防止拼接后各个拼装体相对其他拼接体晃动或分离的限定件。
其中,所述对接件包括有扣柱和扣孔,所述扣柱和扣孔分别设置在两个拼装体上,通过扣柱与扣孔相扣接而实现两个拼装体拼接成一体。
为了保证扣柱与扣孔的扣接更为牢固,所述扣柱上设有凸起,所述扣孔上对应开设有卡孔,所述扣柱与扣孔相扣接后所述凸起穿插在所述卡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扣柱为矩形柱体,所述凸起为设置在所述扣柱的两对称面上的凸条;所述扣孔对应为矩形孔,所述卡孔为设置在所述扣孔的两对称壁上的孔位。
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件包括有卡条和卡夹,所述卡条和卡夹分别设置在两个拼装体上,通过卡条与卡夹相卡接而实现两个拼装体牢固拼接成一体。
具体的,所述卡条上设有弧形卡接部,所述卡夹上设有由两个卡板平行间隔布设而形成的位于两卡板之间的卡接位,通过将卡接部卡入卡接位中而实现所述卡条与所述卡夹相卡接。
本实用新型的两个拼装体分别为第一拼装体和第二拼装体,所述对接件包括有扣柱和扣孔,所述限定件包括有卡条和卡夹,其中:所述扣柱和卡夹安装在第一拼装体上;所述扣孔和卡条安装在第二拼装体上。
为了提高拼接的稳定性,所述第一拼装体的扣柱共设有两个,这两个扣柱均凸设在所述第一拼装体的拼接端面上。所述第二拼装体上的扣孔对应设有两个,这两个扣孔均凹设在所述第二拼装体的拼接端面上。
为了实现连接后的两拼装体可相对转动或摇摆,所述扣柱的中部设有轴孔,所述第一拼装体上对应设有轴柱,通过轴柱与轴孔相配合而实现所述扣柱与第一拼装体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为了保证两拼装体在任一转动或摆动角度均能定位,所述扣柱的顶部凸设有一个凸齿,所述第一拼装体内对应设有一段弧形齿条,所述扣柱通过轴孔与第一拼装体的轴柱相配合后所述凸齿与所述弧形齿条相啮合。
为了保证第一拼装体的连接平稳,所述第一拼装体的卡夹共设有两个,这两个卡夹分别位于第一拼装体的两侧,所述卡夹通过其上设置的插接板插接到所述第一拼装体上。所述第二拼装体的卡条对应设有两个,这两个卡条分别位于第二拼装体两侧,所述卡夹通过其两端设置的连接板连接到所述第二拼装体上。
进一步了,为了方便卡夹与卡条的连接,所述卡条固接在一卡接板上,所述卡接板与所述第二拼装体的侧边可转动连接,故当扣柱与扣孔相扣接后,通过转动卡接板即可实现卡条与卡夹相卡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相互拼接的两个拼装体之间设有至少两种拼接件,这些拼接件至少包括一个对接件和一个限定件,通过该对接件可实现将两个拼装体对接成一体的,再通过该限定件来防止两个拼装体之间相互晃动,或者两个拼装体随意分离,故在拼装比较大型或体重的拼装体时,可保证连接牢固稳定,不容易分离散架,从而不会影响玩耍乐趣,能极大满足小朋友的拼装欲望;而且采用扣柱和扣孔、卡条与卡夹的连接方式,故保证拼接简单、拆卸轻松,保证小朋友可以自行玩耍。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拼装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拼装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拼装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拼装玩具的拼装结构,该实施例包括有第一拼装体1和第二拼装体2,相互拼接的两个拼装体之间设有两种拼接件,其中一种拼接件为用于将两个拼装体对接成一体的对接件1,另一种拼接件为用于防止拼接后两个拼装体相对晃动或分离的限定件2;该对接件1包括有扣柱3和扣孔4,扣柱3和扣孔4分别设置在两个拼装体上;该限定件2包括有卡条5和卡夹6,卡条5和卡夹6分别设置在两个拼装体上。通过该对接件1可实现将两个拼装体对接成一体的,再通过该限定件2来防止两个拼装体之间相互晃动,或者两个拼装体随意分离,故在拼装比较大型或体重的拼装体时,可保证连接牢固稳定,不容易分离散架,从而不会影响玩耍乐趣,能极大满足小朋友的拼装欲望。
如图1所示,该图的拼装体为第一拼装体1,该实施例的第一拼装体1为机器人的上半身造型,在第一拼装体1的下端设有两个扣柱3,这两个扣柱3均为矩形柱体,在每个扣柱3的两个对称面上均设有凸起31,该实施例的凸起31为设置在扣柱3的面上的矩形凸条。该实施例的扣柱3可以与第一拼装体1相固接,也可以与第一拼装体1可转动连接,其可转动连接的方式具体是: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的扣柱3的中部设有轴孔32,该第一拼装体1由前后两半壳体通过螺丝固接组成,在前半壳体靠下端的位置左右各设有一个轴柱11,通过轴柱11与轴孔32相配合而实现两个扣柱3与第一拼装体1可转动连接;进一步的,该实施例的扣柱3的顶部凸设有一个凸齿33,第一拼装体1在前半壳体内对应设有一段弧形齿条12,当扣柱3通过轴孔32与第一拼装体1的轴柱11相配合后,该凸齿33恰好与弧形齿条12相啮合,故在转动扣柱3时,凸齿33可在弧形齿条12相移动并发出咔咔声,且在扣柱3转动到所需位置后,该凸齿33就与弧形齿条12相应位置的齿牙相啮合,从而使扣柱3定位在所需的位置,因此,在两个扣柱3与扣孔4连接后,可转动的就是该第一拼装体1,故可实现第一拼装体1相对第二拼装体2转动或摆动且可在任意角度定位。该实施例的第一拼装体1上还设有两个卡夹6,这两个卡夹6分别安装在第一拼装体1的两侧靠下端的位置,该实施例的卡夹6包括有两个卡板61和一个插接板62,两个卡板61平行间隔布设并与插接板62垂直固接,或一体成型设计,两卡板61之间形成供卡条5卡入的卡接位,该第一拼装体1的侧部内设有插槽13,具体是设置在前半壳体的两侧,将该卡夹6的插接板62插入到插槽13中并使两个卡板61朝向外侧,最后通过后半壳体与前半壳体对接后而实现卡夹6固接在第一拼装体1上。
如图3所示,该图的拼装体为第二拼装体2,该实施例的第二拼装体2为机器人的下半身造型,在第二拼装体2上端面上设有两个扣孔4,这两个扣孔4对应第一拼装体1上的两个扣柱3,即这两个对应为矩形沉孔,当然也可以是通孔,在扣孔4的两对称壁上各设有一个卡孔41,该卡孔41即在扣孔4孔壁上开设的孔位。该第二拼装体2的两侧各设有一个卡接板7,该卡接板7与第二拼装体2的侧部可转动连接,在两个卡接板7的内侧壁面上各设有一个卡条5,该卡条5上设有弧形卡接部51,卡条5的上下两端设有连接板52与该卡接板7相连接固定。
该实施例的第一拼装体1和第二拼装体2相拼接时,先将第二拼装体2上的两个卡接板7向外侧打开,接着将第一拼装体1的扣柱3对齐第二拼装体2的扣孔4,然后将扣柱3与扣孔4相扣接,从而实现两个拼装体进行对接,保证扣柱3上的凸起31穿插入扣孔4的卡孔41中后,再转动卡接板7,使卡接板7内侧的卡条5与第一拼装体1两侧的卡夹6相卡接,卡接后卡条5的上下连接板52恰好位于卡夹6的上下端,进而限制卡夹6相对卡条5上下移动。故通过这样简单的拼装,即可保证第一拼装体1与第二拼装体2牢固稳定的连接,组合好的拼装玩具不会轻易分离散架,而且拆卸也轻松,保证小朋友可以自行拼拆玩耍。
尽管本实用新型是参照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这种描述并不意味着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制。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可以预料的,这种的变化应属于所属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