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尤其涉及一种可在陀螺转动过程中改变陀尖的陀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玩具陀螺,基本玩法是通过发射器将该陀螺发射到平面上,然后陀螺进行转动,进一步地是通过双方转动互攻来进行对战竞赛,以此提高玩耍乐趣,而胜负的判断是哪方陀螺转得最久即为胜方。现有的玩具陀螺要么陀尖固定设置在中轴位置,要么陀尖固定设置在偏离中轴的位置,即陀尖位置固定,使得陀螺的转动状态一定,进而使陀螺的玩法单一,缺乏新意感和特效感,长时间使用后,将会使使用者慢慢失去兴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陀螺,其结构简单,陀尖的位置可根据需要改变,进而改变陀螺的运动轨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陀螺,其可在陀螺转动过程中更改陀尖的位置,提高趣味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陀螺,包括本体和发射组件,该本体的中轴位置具有中轴陀尖,所述中轴陀尖被设置为所述陀螺使用时的旋转支点,还包括至少一偏心陀尖,所述偏心陀尖被可控的伸出所述本体外,以使所述中轴陀尖、所述偏心陀尖被作为旋转支点切换使用。
优选地,于所述本体内设置电机,所述偏心陀尖可通过所述电机驱动伸出所述本体外。
优选地,所述发射组件包括发射齿条和发射齿轮,所述发射齿条的一端设置手柄,于所述手柄上设置控制件,所述控制件与所述电机通信连接。
具体的,所述本体内设置用于驱动所述电机的第二PCB板,所述手柄内设置有第一PCB板,所述控制件与所述第一PCB板电连接,所述第一PCB板与所述第二PCB板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偏心陀尖包括陀尖部、传动部以及连接所述传动部与所述陀尖部的连接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传动部之间通过齿形传动,通过所述电机输出端的转动转变为所述传动部的上下位移,实现所述陀尖部的伸出/缩回的动作。
优选地,于所述本体内还依次设置飞轮、飞轮固定板以及轴固定板,其中,所述轴固定板靠近所述中轴陀尖设置,所述飞轮、所述飞轮固定板、所述轴固定板的中心依次开设有可供所述传动部通过的第一过孔、第二过孔、第三过孔。
优选地,于所述本体上设置导向孔,所述传动部的一端伸入所述导向孔内,并可在所述导向孔内上下运动。
优选地,所述发射齿轮设置于所述本体内,所述本体上设置有贯穿的发射孔,所述发射齿条可穿过所述发射孔与设置在所述本体内的所述发射齿轮啮合。
优选地,于所述本体与所述偏心陀尖之间设置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提供弹力阻挡所述偏心陀尖在非驱动状态下伸出所述本体外。
优选地,所述本体包括壳体和盖体,所述壳体呈半球形,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之间构成安装空间,其中,所述中轴陀尖设置在所述壳体远离所述盖体的一侧的中心。
优选地,所述发射齿轮与所述飞轮固定板均采用塑料注塑成型,所述飞轮采用金属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偏心陀尖,根据需要控制偏心陀尖伸出本体外,使得旋转支点可在中轴陀尖或偏心陀尖之间切换,从而使陀螺的运动轨迹可变,特别是在两陀螺战斗时,控制陀螺陀尖突然变化,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提高陀螺玩耍的娱乐性和互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陀螺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陀螺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陀螺的分解示意图。
图1至3中:
1、中轴陀尖;2、本体;21、偏心孔;22、发射孔;23、壳体;24、盖体;25、导向孔;26、导柱;3、偏心陀尖;31、陀尖部;32、连接部;33、传动部;331、传动齿;4、控制件;5、齿轮;6、弹性元件;7、发射齿条;8、发射齿轮;81、齿轮本体;82、齿轮轴;83、轴孔;84、定位轴;9、飞轮;91、第一过孔;92、第一定位孔;10、飞轮固定板;101、第二过孔;102、第二定位孔;11、轴固定板;111、第三过孔;12、手柄;13、第一PCB板;14、第二PCB板;15、电池;16、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陀螺,包括本体2,该本体2的中轴位置具有中轴陀尖1,中轴陀尖1被设置为所述陀螺使用时的旋转支点,还包括至少一偏心陀尖3,偏心陀尖3被可控的伸出本体2外,以使中轴陀尖1、偏心陀尖3被作为旋转支点切换使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偏心陀尖3,根据需要控制偏心陀尖3伸出本体2外,使得旋转支点可在中轴陀尖1或偏心陀尖3之间切换,从而使陀螺的运动轨迹可变,特别是在两陀螺战斗时,控制陀螺陀尖突然变化,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提高陀螺玩耍的娱乐性和互动性。
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所述的中轴陀尖1的中轴是指如图2所示的本体2的中心底部的位置,即当陀螺使用时,中轴陀尖1可作为旋转支撑点。本发明的偏心陀尖3伸出后的位置应当被理解为不同于中轴陀尖1的位置即可,例如,图2中偏心陀尖3伸出后位于中轴陀尖1的左侧位置。
本发明限定了偏心陀尖3可作为旋转支点,即说明了当偏心陀尖3与中轴陀尖1相对于旋转面具备高度差,使得中轴陀尖1被悬空,偏心陀尖3接触旋转面作为旋转支点。
于本体2内设置电机16,本发明的偏心陀尖3可通过电机16驱动伸出本体2外。通过采用电机16驱动偏心陀尖3动作,有选择的伸出本体2外,易于实现本发明的方案。当然,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偏心陀尖3还可以通过气缸等其他动力源驱动。
于本发明的示例中,偏心陀尖3包括陀尖部31、传动部33以及连接传动部33与陀尖部31的连接部32,电机16的输出端连接齿轮5,齿轮5与传动部33之间通过齿形传动,通过电机16输出端的转动转变为传动部33的上下位移,实现陀尖部31的伸出/缩回的动作。参考图2的示例,传动部33与陀尖部31均设置于本体2内,两者均呈竖直状态并相互平行,连接部32的一端与传动部33连接,另一端与陀尖部31连接,传动部33与连接部32连接的一端设置传动齿331,电机16设置于本体1内,其输出端连接齿轮5,通过齿轮5与传动齿331齿形啮合,实现电机16驱动齿轮5带动传动部33动作,达到陀尖部31伸出/缩回本体2。于本体2上开设偏心孔21,偏心陀尖3可穿过偏心孔21伸出本体2外。
于本体2与偏心陀尖3之间设置弹性元件6,弹性元件6提供弹力阻挡偏心陀尖3在非驱动状态下伸出本体2外。通过设置弹性元件6,可防止偏心陀尖3在非外力驱动情况下伸出本体2,保证陀螺使用的稳定性。参见图2,于本实用新型的示例中,弹性元件6采用弹簧,套设于陀尖部31外,并被限定于连接部32与本体2的内壁之间。
本体2上设置导向孔25,传动部33的一端伸入导向孔25内,并可在导向孔25内上下运动。通过设置导向孔25,可以保证传动部33的传动过程更平稳,进而保证偏心陀尖3的动作更平稳。参见图2,于图示的示例中,本体1上部中心设置导柱26,导柱26中心具有贯通的导向孔25,传动部33的与设置传动齿331相对的一端伸入到导向孔25内,并可在导向孔25内上下运动。
本体2内还依次设置飞轮9、飞轮固定板10以及轴固定板11,其中,轴固定板11靠近中轴陀尖1设置,飞轮9、飞轮固定板10、轴固定板11的中心依次开设有可供传动部33通过的第一过孔91、第二过孔101、第三过孔111。
于本发明的示例中,本体2包括壳体23和盖体24,壳体23呈半球形,盖体24与壳体23之间构成安装空间,其中,中轴陀尖1设置在壳体23远离盖体24的一侧的中心。参见图3,于图示的示例中,盖体24和壳体23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为一体,在壳体23内间隔设置三个固定柱,固定柱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螺纹盲孔,对应固定柱在盖体24对应位置开设通孔,然后通过螺钉穿过此通孔并旋入至固定柱上的螺纹盲孔内,实现盖体24和壳体23的连接。
本发明的陀螺还包括发射组件,发射组件包括发射齿条7和发射齿轮8,发射齿轮8设置于本体2内并套设在传动部33上,可绕传动部33的轴线转动,本体2上设置有贯穿的发射孔22,发射齿条7可穿过发射孔22与设置在本体2内的发射齿轮8啮合。
发射齿轮8包括齿轮本体81,在齿轮本体81的中心设置齿轮轴82,齿轮轴82的中心沿轴线方向贯通设置有传动部33可穿过的轴孔83,齿轮轴82外周截面呈多边形结构,对应的,第一过孔91和第二过孔101均为与齿轮轴82相匹配的多边形孔,齿轮本体81靠近飞轮9的一侧设置至少两个定位轴84,在飞轮9上设置与定位轴84相匹配的第一定位孔92,在飞轮固定板10上设置第二定位孔102,定位轴84的一端与齿轮本体81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一定位孔92并延伸至第二定位孔102内,且不超出第二定位孔102。
在本实施例中,发射齿轮8与飞轮固定板10均采用塑料注塑成型,飞轮9采用金属制造成型。通过将飞轮9采用金属制造成型,可以利用飞轮9的重量对陀螺提供足够的储能需求,保证陀螺在转动时具有足够的动力。
发射齿条7的一端设置手柄12,于手柄12上设置控制件4,控制件4与电机通信连接。具体的,本体2内设置用于驱动电机16的第二PCB板14,手柄12内设置有第一PCB板13,控制件4与第一PCB板13电连接,第一PCB板13与第二PCB板14通信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手柄12内设置有第一PCB板13,第一PCB板13设置有对其进行供电的电池15,控制件4与第一PCB板13电连接,用于将控制信号通过第一PCB板13发送出去,对应的,在本体2内设置第二PCB板14,第二PCB板14与电机16电连接,第二PCB板14上也设置有对其进行供电的电池15,第二PCB板14用于接收来自第一PCB板13发送的信号,以控制电机16启动或者停止,从而实现偏心陀尖3伸出或缩回陀螺的本体2。
于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