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蘸水吹泡泡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2358阅读:873来源:国知局
自动蘸水吹泡泡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吹泡泡玩具,尤其是自动蘸水吹泡泡瓶。



背景技术:

目前,为使吹泡泡玩具的吹泡环蘸水成膜,主要有:1、双手配合手工蘸水(最简单的吹泡泡玩具);2、电动泵水(样式较多);3、翻转蘸水,例如专利号为CN02289072.6的实用新型专利;4、液压式蘸水,例如专利号为CN91224969.2及CN200510117767.3的实用新型专利。

上述第1种操作麻烦,第2、3、4种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自动蘸水吹泡泡瓶,达到单手握瓶操作,自动蘸取泡泡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在泡泡瓶的瓶体侧面的壳体上设置一个杠杆连杆摆动结构,实现瓶盖及吹泡环的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自动蘸水吹泡泡瓶,包括泡泡水瓶、瓶盖、吹泡环,其特征是:泡泡水瓶的侧壁设有壳体,摆动臂的支点设置在壳体上,摆动臂的前端与瓶盖连接,吹泡环连接在瓶盖下面;摆动臂的后端通过连杆与手柄活动连接,手柄的一端支点设置在壳体上,摆动臂的支点处设有回位弹簧;非使用状态下,瓶盖盖在泡泡水瓶的瓶口,吹泡环位于泡泡水瓶内。

有益效果:使用时,手握泡泡水瓶,手指拉手柄,连杆的传动使摆动臂大幅摆动,进而使得通过手指的拉回和放松,吹泡环从泡瓶内的泡水里上升出瓶和从瓶口上方下落进入泡水,完成一个周期动作。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单手握瓶操作,达到自动蘸取泡泡水的目的;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蘸水吹泡泡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吹泡环上升出泡泡水瓶的状态图(箭头表示手指拉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图1所示的自动蘸水吹泡泡瓶,包括泡泡水瓶8、瓶盖11、吹泡环10,泡泡水瓶的侧壁设有壳体6,壳体6与泡泡水瓶8是一个整体,摆动臂1的支点3设置在壳体上6,摆动臂1的前端与瓶盖11连接,吹泡环10连接在瓶盖11下面;摆动臂1的后端通过连杆4与手柄5活动连接,手柄5的一端支点7设置在壳体6上,摆动臂1的支点3处设有回位弹簧2(图中所示的回位弹簧2是扭簧,便于布置和连接);非使用状态下,瓶盖11盖在泡泡水瓶8的瓶口,吹泡环10位于泡泡水瓶8内;图1中的标号9是指泡泡水。

如图2所示,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手握泡泡水瓶8,手指拉回手柄5时,手柄5绕其支点7(设在壳体6上)转动,手柄7通过连杆4拉动摆动臂1克服回位弹簧2的力量,摆动臂1绕其支点3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与摆动臂1另一端连成一体的瓶盖11及吹泡环10从泡泡水瓶8内所盛的泡泡水9里上升到瓶外空气中,此时吹泡环10上附有泡泡水薄膜,可以对其吹泡泡;放松手指对手柄5的拉力,摆动臂1在回位弹簧2的作用下绕其支点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摆动臂另一端的瓶盖11及吹泡环10下降,进入泡泡水瓶9内的所盛的泡泡水10里。上述详细说明,完成本实用新型自动蘸水吹泡泡一个动作周期。

摆动臂1的支点3是这样构成的:壳体上设有第一支座,第一支座上设有第一固定孔,摆动臂上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一销轴穿过第一连接孔、第一固定孔实现连接。

手柄的支点7是这样构成的:壳体上设有第二支座,第二支座上设有第二固定孔,手柄上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二销轴穿过第二连接孔、第二固定孔实现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