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健身器材设计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功能仰卧板健身器。
背景技术:
仰卧板目前是健身器材的一种,广泛应用于体育界、家用健身器材等领域。传统的仰卧板主要是做仰卧起坐运动来进行锻炼。
现在生活在城乡的人们,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强身健体的锻炼显得格外重要,人们的锻炼身体的功能要求越来越多样化,仅仅简单的仰卧起坐锻炼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了;
此外,由于大多数地区各种公共设施欠缺限制,人们想锻炼却苦无去处。
还有,随着空气污染的加重,pm2.5等大气污染物增多,室外越来越不适合体育锻炼;
再者,普通的家用多功能健身器占地面积大,普通住宅本身空间紧缺,无法承载较大体积的健身器材;
因此占地面积小、适合家用、多样功能集于一体的健身器材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设计的不足,提供一种体积小,功能多的多功能仰卧板健身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仰卧板健身器结构,包括前双导轨1、后双导轨2、前腿管3、前支撑杆4、滑板架6、调节滑套7、竖把手8、横把手9、单拉把手11、拉绳24、导轨滑轮12、中部滑轮25和顶端滑轮10;
仰卧板后双导轨2的底端支撑在地面上,其顶端能滑动地安装在前双导轨1的底端横杆上,并通过设置在前双导轨1的底端横杆上的锁紧抽销17锁紧定位;仰卧板前腿管3铰接于前双导轨1的底端横杆上,调节滑套7套设在前腿管3上,并能沿前腿管3自由滑动;前支撑杆4一端铰接于前双导轨1的中部位置上,另一端铰接于调节滑套7上;
仰卧板横把手9竖直地安装在前双导轨1的前端,泡棉23分别安装在两个横把手9的外侧,竖把手8水平地安装在前双导轨1的前端;
滑板架能滑动地安装在前双导轨1和后双导轨2上,导轨滑轮12固定在滑板架6的底端,中部滑轮25固定在滑板架6的顶端,顶端滑轮10固定在前双导轨1的顶端;
单拉把手11通过拉绳24分别连接顶部滑轮10、中部滑轮25和导轨滑轮12。
进一步地,调节滑套7通过设置在前腿管3上的锁紧抽销18锁紧定位。
进一步地,竖把手8和横把手9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进行安装。
综上所述,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仰卧板健身器可以在同一台仰卧板上实现腿部弯曲运动、蹬腿运动、飞鸟运动、拉力训练、仰卧起坐、立式腹肌训练等运动。从而实现提供一种体积小,功能多的多功能仰卧板健身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仰卧板健身器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和/或”的含义指的是各自单独存在或两者同时存在的情况均包括在内。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内、外”的含义指的是相对于设备本身而言,指向设备内部的方向为内,反之为外,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机构的特定限定。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左、右”的含义指的是阅读者正对附图时,阅读者的左边即为左,阅读者的右边即为右,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机构的特定限定。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铰接”的含义可以是部件之间的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部件间通过其它部件的间接连接。
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多功能仰卧板健身器结构,包括前双导轨1、后双导轨2、前腿管3、前支撑杆4、滑板架6、调节滑套7、竖把手8、横把手9、单拉把手11、拉绳24、导轨滑轮12、中部滑轮25和顶端滑轮10。
仰卧板后双导轨2的底端支撑在地面上,其顶端能滑动地安装在前双导轨1的底端横杆上,并通过设置在前双导轨1的底端横杆上的锁紧抽销17锁紧定位;仰卧板前腿管3铰接于前双导轨1的底端横杆上,调节滑套7套设在前腿管3上,并能沿前腿管3自由滑动;前支撑杆4一端铰接于前双导轨1的中部位置上,另一端铰接于调节滑套7上;
仰卧板横把手9竖直地安装在前双导轨1的前端,泡棉23分别安装在两个横把手9的外侧,竖把手8水平地安装在前双导轨1的前端;
滑板架能滑动地安装在前双导轨1和后双导轨2上,导轨滑轮12固定在滑板架6的底端,中部滑轮25固定在滑板架6的顶端,顶端滑轮10固定在前双导轨1的顶端;
单拉把手11通过拉绳24分别连接顶部滑轮10、中部滑轮25和导轨滑轮12。
作为优选的,调节滑套7通过设置在前腿管3上的锁紧抽销18锁紧定位。
进一步地,竖把手8和横把手9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进行安装。
后双导轨2一端支撑地面,另一端沿前双导轨1一端形成两侧的滑道内滑动,并通过设置在前双导轨1上的锁紧抽销17锁紧定位,仰卧板前腿管3铰接于前导轨1一端,调节滑套7套设在前腿管3上,并自由调节滑动,前贴地管5铰接于前腿管3另一端上,前支撑杆4一端铰接于前双导轨1中间部位上,另一端铰接于调节滑套7上;多功能仰卧板通过移动调节滑套7所在前腿管3的位置,可以实现仰卧板的角度调节和折叠收回,后双导轨2可以实现收缩。
泡棉23套在横把手9两侧,横把手9安装在后双导轨2上,人体臀部坐在圆垫21上面,脚底部蹬在横把手9和泡棉23上,人在使用时,脚底部通过对横把手9和泡棉23施加蹬力,带动滑板架6运动,人体腿部弯曲,滑板架6在人体自重的作用下随人体脚部恢复原位,如此往复运动,即可实现蹬腿运动。
泡棉23套在横把手9两侧,泡棉23套在横把手9两侧,人体脚部放置在泡棉23和横把手9之间,并钩住,如此往复运动,即可实现仰卧起坐运动。
人体臀部坐在圆垫21上面,脚底部放置在长垫22上,人体手部可任意对单拉把手11施加拉力,把手11随之可以向多个方向运动,人体手部对把手10撤去拉力时,在人体自重的作用下,随拉绳24缩回,恢复原位,如此往复运动,即可实现拉伸运动。
泡棉23套在横把手9两侧,竖把手8安装在横把手9上,横把手安装在前双导轨1上端,人体膝盖跪在圆垫21上面,脚部放在长垫22上,人体肘部放在泡棉23上面,手握住竖把手8,人在使用时,膝盖部通过对圆垫21施加图作用力,带动滑板架6运动,人体腿部伸直,滑板架6在人体自重的作用下随人体脚部恢复原位,如此往复运动,即可实现健腹运动。
塑料端帽19安装在贴地管的两端。滑板架6的底部设置有竖向骨架13和横向固定架14,通过连接杆15套设在后双导轨2上。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