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居家两用新型锻炼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8263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居家两用新型锻炼器械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健身器械,具体是一种居家两用新型锻炼器械。



背景技术:

现在热衷于健身的人越来越多,健身器材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对于腹部和手臂的锻炼器械种类也较多,这些大多数为两种不同的器材,且在锻炼时对新手来说较为危险,容易拉伤肌肉,导致锻炼的效果较差,而多数人比较倾向一个器械能锻炼不同位置的肌肉,故需要对腹部和手臂的锻炼器械进行优化,用以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居家两用新型锻炼器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居家两用新型锻炼器械,包括支撑杆和锻炼轮;所述支撑杆的左右两端连接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的右端放置第一橡胶垫;所述第一橡胶垫设置两个,沿支撑杆中轴线呈对称分布,胶接在支撑杆上;第一橡胶垫的右侧开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接通到支撑杆中;连接口的右侧连接安装活动连接套;所述活动连接套设置两个套在支撑杆上;活动连接套的左侧连接安装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的底端安装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上固定防护垫;活动连接套上固定连接圈;所述连接圈通过轴承固定安装在活动连接套上;连接圈上连接有加强肋;所述加强肋设置四组连接硬质橡胶轮和连接圈;加强肋上开有配重块放置口;所述配重块放置口设置在连接圈和硬质橡胶轮之间;所述锻炼轮由连接圈和加强肋组成;锻炼轮的右侧固定有第二橡胶垫;所述第二橡胶垫胶接在支撑杆的中部;第二橡胶垫上开有多个紧固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杆呈圆柱体型,由硬质合金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动连接套的孔径比第一橡胶垫和第二橡胶垫的孔径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硬质橡胶轮固定套在加强肋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将健腹轮进行改装,使得其不仅可以用来锻炼腹部的肌肉,而且在添加配重块时可以当做哑铃使用,装置的综合使用效率高,且安装和变换较为方便,连接紧固,能有效的保护使用者的安全,占用空间较少,实用性较强,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居家两用新型锻炼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居家两用新型锻炼器械中锻炼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居家两用新型锻炼器械中活动连接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护套,2-第一橡胶垫,3-连接口,4-固定螺栓,5-活动连接套,6-锻炼轮,7-硬质橡胶轮,8-支撑杆,9-第二橡胶垫,10-紧固孔,11-加强肋,12-配重块放置口,13-连接圈,14-轴承,15-防护板,16-防护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3,一种居家两用新型锻炼器械,包括支撑杆8和锻炼轮6;所述支撑杆8呈圆柱体型,由硬质合金制成,可以让使用者手持作为健腹轮的承载杆和哑铃的手持杆使用,实现一种器材两种使用方式的目的;支撑杆8的左右两端连接有防护套1;所述防护套1用来将支撑杆8的端部部分套住,防止锋利的边缘割伤手臂;防护套1的右端放置第一橡胶垫2;所述第一橡胶垫2设置两个,沿支撑杆8中轴线呈对称分布,胶接在支撑杆8上,供使用者在将器械作为健腹轮使用时手持使用;第一橡胶垫2的右侧开有连接口3;所述连接口3接通到支撑杆8中,起到固定连接的作用;连接口3的右侧连接安装活动连接套5;所述活动连接套5设置两个套在支撑杆8上,通过改变在支撑杆8上固定的不同位置来实现器械作为健腹轮和哑铃的变换;活动连接套5的左侧连接安装有固定螺栓4;所述固定螺栓4可以与连接口3进行配合连接,将器械作为哑铃使用;固定螺栓4的底端安装有防护板15;所述防护板15上固定防护垫16;所述防护垫16可以在固定螺栓4在固定时保护支撑杆8,提高器械的使用寿命;活动连接套5上固定连接圈13;所述连接圈13通过轴承14固定安装在活动连接套5上,起到过渡连接的作用;连接圈13上连接有加强肋11;所述加强肋11设置四组连接硬质橡胶轮7和连接圈13,在作为健腹轮使用时提高锻炼的强度,保证使用者不会受到伤害;加强肋11上开有配重块放置口12;所述配重块放置口12设置在连接圈13和硬质橡胶轮7之间,在器械作为哑铃使用时,在其中填补上配重块来增加器械的质量,从而提高锻炼的效果,方便使用者的使用;所述锻炼轮6由连接圈13和加强肋11组成,用来作为健腹轮和哑铃两种锻炼器材使用;锻炼轮6的右侧固定有第二橡胶垫9;所述第二橡胶垫9胶接在支撑杆8的中部,在器械作为哑铃使用时,供使用者手持使用;第二橡胶垫9上开有多个紧固孔10;所述紧固孔10与活动连接套5上的固定螺栓4配合使用,将器械作为健腹轮使用,连接方便。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