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减震弹力启动腕力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4485阅读:9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减震弹力启动腕力球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金属减震弹力启动腕力球,具体涉及抗冲击的弹力启动金属腕力球。



背景技术:

腕力球健身器材,是由手腕通过对抗腕力球转子的高速转动而产生的离心力来达到锻炼的效果。首先,由于腕力球在运转时需要一个初始速度,传统腕力球是通过绳索缠绕腕力球的转子,在通过手用力拉绳子来带动转子转动,然而传统腕力球在使用时需要用缠绕绳索来带动转子转动就显得的特别不方便,因此怎样使用户更方便的使用腕力球是研发人员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其次,由于腕力球的高速旋转所产生强大的离心力来达到锻炼效果的,因此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手的握持不住而使腕力球摔到地面,从而是腕力球散失使用功能。因此,怎样使腕力球受到冲击的情况下能提高使用寿命也是研发人员着重研究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金属减震弹力启动腕力球,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外壳:一缓冲轨道体,包含一轨道,一缓冲体及一垫圈,且容设一该外壳内,以及一旋转体,其特征包含:一内圈位于该外壳内且能够滑动地设于该轨道体,及一弹力启动装置,包含一启动壳体,一启动盖,一涡卷弹簧及一传动转轴体,该弹力启动装置位于内圈一侧,及一旋转球,包含一金属球体,一铁环,一连接体,一盖体及一传动转体,该球体位于该外壳内,该连接体贯穿该金属球体,且该连接体两端分别能够相对于该内圈转动的方式连接于内圈。

该外壳具有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该第一壳体以螺纹的方式连接于第二壳体,该第一壳体边的缘设有一内螺纹及第一凹部,该第二壳体的边缘设有一外螺纹及第二凹部,该第一壳体装设于第二壳体以构成一容置空间,且第一凹部于第二凹部构成容置该缓冲轨道的凹槽,该缓冲轨道设置在凹槽内,该内圈及旋转球位于该容置空间内。

该缓冲轨道包含第一缓冲轨道及第二缓冲轨道,该第一缓冲轨道包含第一轨道体,第一缓冲体以及第一支撑体,该第二缓冲轨道包含第二轨道体,第二缓冲体以及第二支撑体,该第一缓冲轨道面对第二缓冲轨道共同形成一个轨道空间。

该轨道体为一环形状及该轨道体口部设有一凹部,底部设有一支撑台阶,该缓冲体为一弹性环形体及口部设有一凹部,该轨道体内设于该缓冲体凹部,该支撑体为一环形状作用于支撑该缓冲体。

该内圈一侧设有一燕尾槽及一圆孔,该弹力启动装置通过该燕尾槽固定该侧,内圈具有一环形凸缘,该环形凸缘能够滑动的设于该轨道空间内。

弹力启动装置包含一启动壳体,一启动盖,一涡卷弹簧及一传动轴体,该壳体内设有一圆形空间,口部设有三个卡槽,侧面设有一弹簧卡槽,后面设有一对燕尾,该启动盖体边缘设有三个卡勾,中间设有一圆孔,该涡卷弹簧头端设有一卡槽及中心设有一段横位,横位上设有一卡勾,该传动轴体前端设有一凸台,尾部设有一卡槽,中间有一圆形通孔,该涡卷弹簧内设于该壳体内,该传动轴体通卡槽连接该涡卷弹簧横位卡勾,该启动盖通过中心圆孔固定该传动轴体并完成合拢该弹力启动装置。

该旋转球包含,一金属球体,该球体中间有一凹槽,球面180度各设有一对方向箭头,一铁环,该铁环一侧设有四个定位孔,一连接体,该连接体设有四条支撑筋,支撑筋上设有定位柱及中心设有一中心轴贯穿连接体,一第一盖体,该第一盖体设有一圆形内置空间,一第二盖体,该第二盖体分为四个小盖体,一传动转体,该传动转体设有一转轴及一传动台阶,一固定环,该固定环为一环形体。

该旋转球,金属球内设一铁环,该连接体从该金属球第一侧贯穿及通过四个定位柱定位,该第一盖体连接金属铝球第一侧并通过螺丝固定该连接体,该第二盖体通过连接体固定在金属球第二侧,并组成旋转球。

一种金属减震弹力启动腕力球,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外壳,一缓冲轨道体,一旋转体,其特征包含:一内圈位于该外壳内且能够滑动地设于该轨道体,及一弹力启动装置,包含一启动壳体,一启动盖,一涡卷弹簧及一传动转轴,该弹力启动装置位于内圈一侧,及一旋转球,包含一金属球体,一铁环,一连接体,一圆形盖体及一传动转体,该球体位于该外壳内,该连接体贯穿该金属球体,且该连接体两端分别能够相对于该内圈转动的方式连接于内圈。

缓冲轨道具有第一缓冲轨道和第二缓冲轨道,该第一缓冲轨道具有第一凹部,侧壁具有多个掏空段,该掏空段彼此相邻形成多个具有弹性的肋条,该第二缓冲轨道具有第二凹部,侧壁具有多个掏空段,该掏空段彼此相邻形成多个具有弹性的肋条,该第一缓冲轨道凹部面对第二缓冲轨道凹部共同形成一个轨道空间。

根据上述所述的腕力球,弹力启动装置会依据弹簧的位能通过传动轴联动腕力球的转子,使腕力球在启动时有一个初速度,从而方便用户使用。由于本发明在外壳内设有缓冲轨道,由于缓冲轨道具有弹性变形能力,可以带动旋转球一起移动而避免撞击所带来的冲击,从而避免旋转球的轴体发生变形或断裂。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是腕力球立体示意图。

图2是腕力球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金属球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缓冲轨道的抗撞击原理示意图。

图5是弹力启动装置传动原理示意图。

图6缓冲轨道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为腕力球。

20为外壳。

21第一壳体。

21a内螺纹。

21b第一凹部。

22第二壳体。

22a外螺纹。

22b第二凹部。

30缓冲轨道。

30a第一缓冲轨道。

30b第二缓冲轨道。

31第一支撑体。

32第一缓冲体。

32a第一缓冲凹部。

33第一轨道体。

33a第一轨道凹部。

33b第一轨道台阶。

34第二轨道体。

34a第二轨道凹部。

34b第二轨道台阶。

35第二缓冲体。

35a第二缓冲凹部。

36第二支撑体。

40内圈。

40a凸缘。

40b燕尾槽。

40c圆孔。

40d轴孔。

50弹力启动装置。

51启动壳体。

51a卡合槽。

51b内置空间。

51c弹簧卡槽。

51d燕尾轴。

52启动盖。

52a卡合凸台。

52b定位孔。

53涡卷弹簧。

53a第一卡位。

53b第二卡位。

54传动轴体。

54a传动卡台。

54b弹簧卡槽。

54c通孔。

60旋转球体。

61金属球体。

61a转子通孔。

62铁环。

62a铁环通孔。

62b铁环定位孔。

63连接体。

63a支撑筋。

63b定位柱。

63c传动连接孔。

64中心轴。

65第一盖体。

65a第一定位孔。

65b第二定位孔。

65c限位台。

65d螺丝孔。

66第二盖体。

67传动转体。

67a传动转轴。

67b传动卡槽。

68固定环。

69螺丝。

70外盖。

70a外盖卡扣。

80套环。

200缓冲轨道。

201第一缓冲轨道。

201a第一凹部。

201b第一掏空段。

201c第一弹性肋条。

202第二缓冲轨道。

202a第二凹部。

202b第二掏空段。

202c第二弹性肋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其中图1为本发明腕力球的立体示意图,图 2为腕力球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金属球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缓冲轨道的抗冲击原理示意图,图5是弹力启动装置传动原理示意图,图6缓冲轨道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腕力球10包含一外壳20,一缓冲轨道部30,一旋转体100。缓冲轨道部 30内设于外壳20内,一旋转体100容设在缓冲轨道部30内并可自转的同时也可沿缓冲轨道部30旋转。缓冲轨道部30具有第一缓冲轨道体30a和第二缓冲轨道体30b,旋转体100 包含一旋转球60,一内圈40,一弹力启动装置50。

]接下来其具体说明零件间的组合。

外壳20包含第一壳体21及第二壳体22,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通过内螺纹21a,外螺纹22a连接形成一个内容空间200。第一壳体21设有第一凹部21b,第二壳体22设有第二凹部22b,该第一凹部21b和第二凹部22b形成一个轨道容置区。

在本实施例中,缓冲轨道部30包含第一缓冲轨道30a和第二缓冲轨道30b,该第一缓冲轨道30a和第二缓冲轨道30b以面对的方式相连形成一个运动轨道槽,该旋转体100设置在该轨道槽内可自转且可沿轨道槽旋转的方式运动。该第一缓冲轨道体30a包含第一支撑体31,第一缓冲体32,第一轨道体33。该第一支撑体31支撑第一缓冲体32,该第一缓冲体32是一种弹性塑胶环且口部设有第一缓冲凹部32a,该第一轨道体33容设在第一缓冲凹部32a内,该第一轨道体33设有第一轨道凹部33a。该第二缓冲轨道体30b包含第二轨道体 34,第二缓冲体35,第二支撑体36。该第二支撑体36支撑第二缓冲体35,该第二缓冲体 35是一种弹性塑胶且设有第二缓冲凹部35a,该第二轨道体34容设在第二缓冲凹部35a内,该第二轨道体34设有第二轨道凹部34a。该第一轨道凹部33a于第二轨道凹部34a彼此面对的方式形成一个运动轨道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缓冲轨道体30a内置在第一壳体21的第一凹部21b处。第二缓冲轨道体30b内置在二壳体22的第二凹部21b处。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体包含一内圈40,一弹力启动装置50,一旋转球60。

在本实施例中,内圈40为一环形体且外部设有一凸缘40a,第一侧设有一对燕尾槽 40b及圆孔40c,第二侧设有一轴孔40d。

在本实施例中,弹力启动装置50包含一启动壳体51,一启动盖52,一涡卷弹簧53,一传动轴体54。其中,该启动壳体口部设有三个卡合槽51a,一弹簧内置空间51b,侧部设有一弹簧卡槽51c,后部设有一对燕尾轴51d。该启动盖52边缘设有三个卡合凸台52a,中间设有一定位孔52b。该涡卷弹簧53头部设有第一卡位53a,中间设有第二卡位53b。该传动轴体54设有一特征传动卡台54a,一特征弹簧卡槽54b,一通孔54c。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球包含一金属球体61,一铁环62,一支撑体63,第一盖体65,第二盖体66。其中,该金属球体61设有一通孔61a,球面相应一百八十度方向设有两对方向箭头61b。该铁环62中间设有一支撑通孔62a,侧部设有四个支撑定位孔62b。该支撑体63 设有四条支撑筋63a,对应的四条支撑筋63a下各设有一定位柱63b,相对的两条支撑筋间设有一传动连接孔63c,该支撑体63中心由一条中心轴64贯穿。

在本实施例中,金属腕力球10的组合过程,首先将第一缓冲轨道30a组合到第一壳体21所设的第一凹部21b处,将旋转体100放置在第一缓冲轨道30a上,再将第二缓冲轨道30b组合到第二壳体22的第二凹部22b内。将组装好的第二缓冲轨道30b的第二壳体22 经螺纹和第一壳体21组合,再将外盖70组合在第二壳体22底部,且通过外盖70的卡扣 70a固定。最后将套环80套在外壳20的中间。因此整个金属腕力球的组合实施就完成了。

在本实施例中,缓冲轨道的具体抗冲击实例,如图4,缓冲轨道分为第一缓冲轨道体 30a和第二缓冲轨道体30b,也就是说,该缓冲区分为第一缓冲区和第二缓冲区。该第一缓冲轨道30a包含第一轨道体33,第一缓冲体32及第一支撑体31。该第二缓冲轨道30b包含第二轨道体34,第二缓冲体35及第二支撑体36。也就是说,该第一缓冲轨道30a分为轨道区,缓冲区和支撑区,该第二缓冲轨道30b也分为轨道区,缓冲区和支撑区。然而,旋转体是在轨道区运动,假如该轨道体没有增设缓冲区,当金属腕力球遇到撞击,由于旋转球是一根很细中心轴支撑的,由于撞击所带来的冲击应力就会集中在中心轴的两端。由于中心轴承受不了撞击所带来的冲量,常常会使中心轴弯曲或断裂从而使金属腕力球失去使用功能,因此研发人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就在轨道体下面增加了一个具有弹性变形的缓冲体和支撑体来实现因金属腕力球受撞击所带来的功能性的损坏。详细的说,当金属腕力球受到撞击时,集中旋转球中心轴两端的撞击应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缓冲轨道体就会受到同等的撞击反作用力,因此当旋转球的中心轴的力传到缓冲轨道时,缓冲轨道就经过轨道体将撞击力传递到缓冲体,缓冲体在受到力的作用就会发生弹性变形使撞击力达到最小值,最后再将剩余的撞击力传递到支撑体上,以支撑体来承受最后的剩余撞击力。然而,缓冲区有第一缓冲区和第二缓冲区,该第一缓冲区和第二缓冲区有效的包裹的该旋转体,使它能够应对来自各个方向所带来的撞击应力。经实验表明,设有缓冲部的轨道能大大减少因撞击所带来的对金属腕力球的功能损坏。值得注意的是,研发人员对缓冲轨道的缓冲体的弹性需要有一个精准的把控,缓冲体的弹性高,缓冲效果好,但是金属腕力球在使用过程中会有自身的离心摆力,比如金属腕力球的离心摆力为五十牛顿,如果缓冲体的弹性力小于五十牛顿,那么缓冲轨道就会发生变形,这样金属腕力球在使用过程中就会因缓冲轨道的变形而使不可预期的噪音和手感的双重变差,这样就会让使用者失去锻炼兴趣。如果缓冲轨道的缓冲体的弹力大于五十牛顿,那么缓冲轨道在使用过程中就不会因为自己的离心摆力而发生变形,从而不会影响使用性能,那么缓冲轨道体的弹力并不是越大越好,缓冲轨道的弹力越大,也就意味着该缓冲轨道面对抗冲击能力差,从而使腕力球对抗冲击的能力变差,因此缓冲体的弹性力学性能需要经过多次的实验才能取得一个最佳值,研发人员经实验表明缓冲轨道体的弹性力学性能大于五十牛顿而小于八十牛顿的这个值才能充分解决两者的缺陷。

本实施例中,弹力启动的动力传动的方式的实施,如图5,旋转球60里面装有一个传动转体67,该传动转体67能够在旋转球60内作自由的转动,旋转球中心装有一传动轴体54,其传动原理为,当用户在启动金属腕力球时,用户沿着旋转球67表面标有的箭头方向推动旋转球时,当旋转球旋转一周时,传动转体67就会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传动转体 67与传动轴体54就会由开合状态转换为闭合状态,当传动转体67和传动轴体54闭合时,用户继续推动旋转球60,旋转球60的扭力就会通过传动转体67联动传动轴体54转动,当传动轴体54转动时,传动轴体54就会联动涡卷弹簧53处于压缩状态,这时,弹力启动装置就处于工作状态。当用继续户推动旋转球60旋转到相应位置时,联动的涡卷弹簧53也处于接近最大压缩状态时,停止推动,相应的弹力启动装置就会处于弹性位能最大值。此时,当用户瞬间释放旋转球60,相应的弹力启动装置的弹性位能就会由传动轴体54联动传动转体67带动旋转球60转动。依此原理,旋转球60就会获得一个初始速度,用户依照旋转球的初始速度就会轻松使用金属腕力球。

在本实施例中,图6为本实用新型缓冲轨道的另一种形式,缓冲轨道200具有第一缓冲轨道201和第二缓冲轨道202,该第一缓冲轨道具有第一凹部201a,侧壁具有多个掏空段 201b,该掏空段彼此相邻形成多个具有弹性的肋条201c,该第二缓冲轨道具202有第二凹部202a,侧壁具有多个掏空段202b,该掏空段彼此相邻形成多个具有弹性的肋条202c,该第一缓冲轨道凹部面对第二缓冲轨道凹部共同形成一个轨道空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