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下肢血栓的防旋锻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0121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一种脚踝康复、锻炼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预防下肢血栓的防旋锻炼器。



背景技术:

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多发病,不管是进行手术治疗还是非手术治疗,因下肢大腿内外侧肌群极不平衡的原因,为保持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患者骨折复位后位置不丢失,需保持患侧下肢轻度的外展([30°]) 中立位,用以防治患肢过度内收和外旋。

病人在术后或长期卧床康复阶段,极易发生下肢肢体肌肉萎缩,同时加之因为手术创伤、患者高龄等原因导致下肢血流流动缓慢且呈现高凝状态,易引发下肢深静脉的血栓,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进行脚踝蹬踏锻炼可令带动患者下肢肌肉的收缩,促进下肢静脉和淋巴的回流,加快血流活动。

但目前还没有一种既能锻炼脚踝、预防下肢血栓,同时能令患肢保持中立位,防止患肢内收和外旋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锻炼脚踝、预防下肢血栓,令患肢保持中立位,防止患肢内收和外旋的预防下肢血栓的防旋锻炼器。

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预防下肢血栓的防旋锻炼器,其包括脚踝垫板、翼板、踏板和拉簧;脚踝垫板左、右两侧各安装有一个翼板,脚踝垫板的后端与踏板的底端通过铰轴铰接在一起,踏板左、右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翼板间连接有拉簧;踏板的前端面设有竖直的且宽度与脚掌匹配的置脚通道。

进一步的,踏板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个上耳板,上耳板上设有上挂孔;对应侧的翼板上沿前后向设有至少两个下耳板,下耳板上设有下挂孔,上挂孔与对应侧的任意一个下挂孔之间连接有拉簧。

进一步的,拉簧处于自然压缩状态时,脚踝垫板与踏板间的夹角为60°至100°。

进一步的,踏板的前端面设有两个间隔且向前突出的立板,两立板与后端的踏板围成置脚通道。

进一步的,两立板的前端面间连接有多个搭扣。

进一步的,置脚通道内设有柔软的内衬层。

进一步的,左、右两侧的翼板、上耳板、下耳板、上挂孔、下挂孔和拉簧均为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翼板底面与脚踝垫板底面平齐。

由于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将患肢的脚踝和小腿部位置于脚踝垫板上,令脚掌踩在踏板上的置脚通道内并保持直立状,通过两侧翼板增加受力面积,确保患肢保持中立位,防止患肢内收和外旋;脚掌蹬踏踏板,踏板克服拉簧拉力绕铰轴转动,脚掌松力,踏板复位,往复踩踏起到锻炼患肢脚踝的目的,带动患肢肌肉的收缩,促进下肢静脉和淋巴的回流,加快血流活动,预防血栓。

附图说明:本申请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图1是本申请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1.脚踝垫板,2.翼板,3.踏板,4.拉簧,5.铰轴,6.置脚通道,7.上耳板,8.上挂孔,9.下耳板,10.下挂孔,11.立板,12.搭扣,13.内衬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预防下肢血栓的防旋锻炼器包括脚踝垫板1、翼板2、踏板3和拉簧4;脚踝垫板1左、右两侧各安装有一个翼板2,脚踝垫板1的后端与踏板3的底端通过铰轴5铰接在一起,踏板3左、右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翼板2间连接有拉簧4;踏板3的前端面设有竖直的且宽度与脚掌匹配的置脚通道6。

当患者在术后或长期卧床康复阶段进行平卧时,将本申请放置在患肢脚踝处,令患肢的脚踝及小腿下部压在脚踝垫板1上,脚掌踩在踏板3上的置脚通道6内保持直立状,可令患肢保持中立位,保持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患者骨折复位后位置不丢失,防止患肢内收和外旋;当需要进行脚踝锻炼时,脚掌向后方施力蹬踏踏板3,踏板3克服拉簧4拉力绕铰轴5向后方转动,使用者放松后,脚掌卸力,踏板3复位,如此反复踩踏起到锻炼患肢脚踝的目的,带动患肢肌肉的收缩,促进下肢静脉和淋巴的回流,加快血流活动,预防下肢深静脉的血栓,利于患者的康复。使用防旋鞋期间2-4 小时需翻身一次,侧卧时无需防旋。

如图1所示,踏板3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个上耳板7,上耳板7上设有上挂孔8;对应侧的翼板2上沿前后向设有至少两个下耳板9,下耳板9上设有下挂孔10,上挂孔8与对应侧的任意一个下挂孔10之间连接有拉簧4。

在不同的康复阶段,或者因人体质而异,脚踝锻炼的强度不同,通过上挂孔8与对应侧不同位置的下挂孔10之间连接拉簧4;通过改变脚踝垫板1与踏板3间自然状态下的夹角或者通过更换拉簧4,提供不同强度的拉力,适用于为不同康复阶段、不同年龄人群提供科学、合理的脚踝锻炼。

拉簧4通过下挂孔10、上挂孔8连接能实现快速装卸,当不需要使用本申请时,将拉簧4卸下,转动踏板3,踏板3后端面与脚踝垫板1下端面贴合后放置,能减少占地空间,设计更合理。当本申请仅用于保持患肢中立位,而无需锻炼脚踝这一功能时,拉簧4可用固定不可拉升的物件代替。

如图1所示,拉簧4处于自然压缩状态时,脚踝垫板1与踏板3间的夹角为60°至100°。

如图1所示,踏板3的前端面设有两个间隔且向前突出的立板11,两立板11与后端的踏板3围成置脚通道6。置脚通道6可为普通的防旋鞋代替;由于患肢穿戴鞋不方便且易形成压疮,通过立板11、踏板3围绕形成的置脚通道6,更便于脚掌的取放,在令患肢保持中立位的同时,不会对脚掌形成束缚,提高舒适度。

如图1所示,两立板11的前端面间连接有多个搭扣12。当将患肢脚掌放入置脚通道6内后,根据脚的胖瘦自由调节搭扣12,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搭扣12可采用尼龙材质。

如图1所示,置脚通道6内设有柔软的内衬层13。内衬层13可增加患者的舒适度,避免压疮发生,内衬层13可采用海绵材质。

如图1所示,左、右两侧的翼板2、上耳板7、下耳板9、上挂孔8、下挂孔10和拉簧4均为对称设置。这样脚掌在踩踏踏板3后,踏板3收到拉簧4的回复力均衡平稳,利于保护脚踝。

如图1所示,翼板2底面与脚踝垫板1底面平齐。翼板2底面、脚踝垫板1底面与床接触面积大,更稳定可靠。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申请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