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体向上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1388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引体向上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体育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引体向上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引体向上是最基本的锻炼背部的方法,也是衡量男性体质的重要参考标准和项目之一。引体向上要求男性有一定的握力、上肢力量和肩带力量,这个力量必须能克服自身的体重才能完成一次。引体向上对发展上肢悬垂力量、肩带力量和握力有重要作用,是体育中考、高中体育会考及大学生体质测试考试的选择项目之一。很多初学者和平时欠缺锻炼者往往由于背部肌群力量薄弱、小臂不能持续发力,难以完成训练,达不到训练效果。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平均体重也越来越高,青少年中出现不少肥胖者。引体向上对人的臂力和腰腹力量要求很高,对肥胖者,有时只能望杠兴叹。

引体向上的动作过程应由训练者自己完成,而其它人的辅助,存在配合默契度低,助力效果差的问题,且会导致其动作不规范,也存在安全隐患,而对于足够力量的健身者,传统单杠不能加负重锻炼。因此,如何对现有的训练器械进行改进,以保证训练者在训练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科学性,且能够在训练过程中为其提供适当大小的助力,成为人们不断探索解决的问题。

cn205683496u于2016年11月16日公开了一种智能引体向上健身器。包括握杆、与握杆一端连接的第一支撑杆结构和与握杆第二端连接的第二支撑杆结构、踏板、底板、设置在踏板内的第一压力感应模块和第二压力感应模块、与踏板相连的升降装置、设置在底板内并与第一压力感应模块和第二压力感应模块相连的单片机、设置在底板表面并与单片机相连的显示屏、设置在底板内并与单片机相连的变频电机驱动模块、设置在底板内并与单片机相连的电源模块,所述变频电机驱动模块驱动升降装置进行上升或下降,所述踏板上设置有第一脚部固定装置和第二脚部固定装置,当脚踩在踏板上时,所述第一压力感应模块中的第一传感器感应到形变用于检测压力,当脚往上升时,所述第二压力感应模块中的第二传感器感应到形变用力检测拉力,之后输出一个变化的模拟信号,该信号经放大电路放大输出到模数转换器并转换成便于处理的数字信号,再输出到所述单片机进行运算控制,最后通过数模转换器输出相应的电压信号用于控制变频器的频率,来驱动电机正或反向旋转,从而带动升降装置的上升或下降,对运动者提供助力或阻力。

现有技术中,引体向上助力装置多为弹性装置,随着身体的运动,弹性装置提供的弹力不断变化,不能提供的恒定大小的辅助拉力。当引体向上者体位上升一段距离后,助力装置的助力会下降,这时,训练者可能仍无法完成整个引体向上动作,起不到良好的训练效果。cn205683496u公开的内容仍难以提供恒定的助力或阻力,且驱动电机的速度难以与训练者的速度相协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引体向上训练装置,其在辅助引体向上的过程中提供恒定持续的辅助力,安全,可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引体向上训练装置,包括单杠,还包括辅助恒力装置,所述辅助恒力装置包括支撑平台、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和配重装置;

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支撑平台固连,所述第一液压缸带动支撑平台上升或者下降;

所述第一液压缸与所述第二液压缸中的液体通过管路连通;

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固连一配重装置。

进一步改进,所述配重装置包括配重架和可拆卸安装在所述配重架内的配重块;所述配重架上部还铰接有一将配重块限位的l形杆;所述l形杆的另一端和所述配重架通过一锁具锁住。

进一步改进,所述配重装置还包括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分别设置在所述配重架相对的两侧;所述配重架沿着所述导向板上下移动。

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一安装箱,所述第一液压缸安装在所述安装箱内;所述支撑平台下端面竖直设有导套,所述安装箱内底面设有数量与所述导套对应的导柱,所述导柱伸入对应的所述导套内;伴随所述支撑平台的升降,所述导柱在对应的所述导套内上下移动。

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行程锁止装置,所述行程锁止装置包括安装在支撑平台上的锁止机构和安装在所述安装箱内侧面的行程定位块;所述锁止机构包括枢接在所述支撑平台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下端安装有一水平设置的卡板;所述行程定位块设有一水平槽;旋转所述旋转轴带动所述卡板进入或者退出所述水平槽以实现支撑平台的锁止或者解除锁止。

进一步改进,所述锁止机构包括一压盖;所述旋转轴上端设有一圆环形凸起,所述压盖中部设有上小下大的圆台形通孔;所述旋转轴的上部和圆环形凸起处于所述圆台形通孔内;所述压盖通过螺杆连接在所述支撑平台上。

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轴顶部设有开口向上的开启盲孔,所述开启盲孔内壁设有四个按等圆周角均匀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上的第一销孔;在所述压盖上设有分别与四个所述第一销孔同轴设置的第二销孔;在所述第一销孔内装有推销,在所述第一销孔和对应的所述第二销孔之间装有一锁销;在所述第二销孔远离所述第一销孔的一端装有一弹簧,所述弹簧与所述锁销远离所述推销的一端固连;有外力推动所述推销时,所述推销推动相应的所述锁销移动至所述第二销孔内,转动所述旋转轴带动所述卡板进入或者退出所述水平槽实现所述支撑平台的锁止或者解除锁止。

进一步改进,所述推销为台阶形圆柱,所述推销靠近所述开启盲孔一侧的直径为d1,所述推销靠近所述第二销孔一侧的直径为d2,d1<d2;

所述推销靠近所述开启盲孔的一端为半球形。

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平台上端面设有两组钩扣;所述支撑平台下端面装有多个悬挂支架,在所述悬挂支架上可拆卸地连接有所述配重装置。

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人机交互系统和安装在所述支撑平台上的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与所述人机交互系统通信连接。

本发明中第二液压缸上压有一配重装置,第一液压缸与第二液压缸中的液压油通过管路连接,第二液压缸由于承受了配重装置的固定重量,因此第二液压缸中的液压油通过管路流至第一液压缸中,将固连在第一液压缸活塞杆上的支撑平台顶起,即能够为站立在平台上的训练者提供一恒定的向上的推力;当训练者完成上升动作后身体降落,训练者的重量完全施加在支撑平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缸下降,第一液压缸中的液压油回流至第二液压缸内,第二液压缸的活塞缸带动配重装置复位;在训练者在完成引体向上的过程,本发明可以提供恒定持续的辅助力,训练过程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配重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配重装置的左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配重装置中配重块存放架的主视图;

图5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中升降装置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至图6所示,一种引体向上训练装置,包括单杠100,还包括辅助恒力装置2,所述辅助恒力装置2包括支撑平台21、第一液压缸22、第二液压缸23和配重装置24;所述第一液压缸22的活塞杆与支撑平台21固连,所述第一液压缸22带动支撑平台21上升或者下降;所述第一液压缸22与所述第二液压缸23中的液体通过管路25连通;所述第二液压缸23的活塞杆固连一配重装置24。本实施例的第二液压缸23上压有一配重装置24,第一液压缸22与第二液压缸23中的液压油通过管路25连接,第二液压缸23承受了配重装置24的固定重量,因此第二液压缸23中的液压油通过管路25流至第一液压缸22中,将固连在第一液压缸22活塞杆上的支撑平台21顶起,即能够为站立在平台上的训练者提供一恒定的向上的推力;当训练者完成上升动作后身体降落,训练者的重量施加在支撑平台21,第一液压缸22的活塞缸下降,第一液压缸22中的液压油回流至第二液压缸23内,第二液压缸23的活塞缸带动配重装置24复位;在训练者在完成引体向上的过程,本实施例可以提供恒定持续的辅助力,安全,可靠。

本实施例中所述配重装置24包括配重架241和可拆卸安装在所述配重架241内的配重块242;所述配重架241上部还铰接有一将配重块242限位的l形杆243;所述l形杆243的另一端和所述配重架241通过一锁具244锁住。本实施例通过l形杆243与锁具244的配合可以将配重块242锁在配重架241上,防止配重块242在配重架241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坠落。其中l形杆243的另外一端也可以通过锁具244与配重架241相连接。为了进一步方便配重块242的使用,所述配重装置24还包括有用于存放配重块242的存放架245,暂时没有使用的配重块242可以参照配重架241的方式将配重块242锁在存放架245内,方便配重块242的管理。本实施例中配重块242的重量可以有多种规格,但是配重块242的外部形状应当一致,一方面能够满足不同重量配重的组合,另一方面,方便将配重块242置于配重架241或者是存放架245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配重装置24还包括导向板246,所述导向板246分别设置在所述配重架241相对的两侧;所述配重架241沿着所述导向板246上下移动。通过导向板246相对设置在配重架241的两侧,防止配重架241发生倾斜对本实施例的第二液压缸23造成损害,影响本实施例的正常使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施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导向板246上设有长条形导向孔,所述配重架241的下部设有伸入导向孔内的凸块,其中导向孔的长度与第二液压缸23活塞杆的最大安全伸长的长度相适应,在本实施例的使用过程中,防止第一液压缸22受到过大的外力造成第二液压缸23中进入过量的液压油对第二液压缸23造成损害。

本实施例还包括一安装箱3,所述第一液压缸22安装在所述安装箱3内;所述支撑平台21下端面竖直设有导套211,所述安装箱3内底面设有数量与所述导套211对应的导柱31,所述导柱31伸入对应的所述导套211内;伴随所述支撑平台21的升降,所述导柱31在对应的所述导套211内上下移动。所述安装箱3可沉入地面,使得本实施例在未使用的时,支撑平台21与地面高度一致,同时安装箱3能够对第一液压缸22进行保护,方便第一液压缸22的安装和维护,方便支撑平台21的安装和维护;进一步优选导套211与导柱31配合滑动,使得支撑平台21在上升和下降的过程平稳,防止其第一液压缸22发生卡顿。

本实施例还包括行程锁止装置4,所述行程锁止装置4包括安装在支撑平台21上的锁止机构5和安装在所述安装箱3内侧面的行程定位块6;所述锁止机构5包括枢接在所述支撑平台21的旋转轴7,所述旋转轴7的下端安装有一水平设置的卡板71;所述行程定位块6设有一水平槽61;旋转所述旋转轴7带动所述卡板71进入或者退出所述水平槽61以实现支撑平台21的锁止或者解除锁止;当卡板71进入水平槽61支撑平台21锁止,支撑平台21不能上升或者下降,支撑平台21的位置固定,防止发生安全事故。更具体地,所述旋转轴7下端具有u型插槽72,卡板71上端插入u型插槽72内,通过螺栓将卡板71与旋转轴7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止机构5包括一压盖8;所述旋转轴7上端设有一圆环形凸起73,所述压盖8中部设有上小下大的圆台形通孔81;所述旋转轴7的上部和圆环形凸起73处于所述圆台形通孔81内;所述压盖8通过螺杆连接在所述支撑平台21上。本实施例中通过压盖8与旋转轴7的配合实现旋转轴7与所述支撑平台21枢接,旋转轴7的圆环形凸起73处于所述圆台形通孔81中,由于压盖8对圆环形凸起73的限位防止锁止机构5处于解锁状态时旋转轴7受到向上的推力旋转轴7上移,影响行程锁止装置4的锁定或者是解锁。本实施例处于锁定状态下,即使锁止机构5受到向上的拉力时,也可防止支撑平台21上升。

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轴7顶部设有开口向上的开启盲孔74,所述开启盲孔74内壁设有四个按等圆周角均匀设置在所述旋转轴7上的第一销孔75;在所述压盖8上设有分别与四个所述第一销孔75同轴设置的第二销孔82;在所述第一销孔75内装有推销41,在所述第一销孔75和对应的所述第二销孔82之间装有一锁销42;在所述第二销孔82远离所述第一销孔75的一端装有一弹簧43,所述弹簧43与所述锁销42远离所述推销41的一端固连;有外力推动所述推销41时,所述推销41推动相应的所述锁销42移动至所述第二销孔82内,转动所述旋转轴7带动所述卡板71进入或者退出所述水平槽61实现所述支撑平台21的锁止或者解除锁止。通过一下端具有四个伸入第一销孔75中触角的旋转扳手,当旋转扳手的触角伸入第一销孔75内时,推销41推动锁销42向着第二销孔82内移动达到推销41刚好处于第一销孔75中而锁销42刚好处于第二销孔82内,通过旋转扳手转动旋转轴7带动卡板71转动进入或者退出行程定位块6的水平槽61。当第一销孔75再次与第二销孔82处于同轴位置时,将旋转扳手从开启盲孔74中取出,第二销孔82内的锁销42在弹簧43弹力的作用下再次进入第一销孔75和第二销孔82之间,旋转轴7被锁销42锁止在压盖8的第二销孔82内,防止非专业人员对本实施例进行操作,如在训练者不知情的情况下不能将行程锁止装置4解锁,避免造成训练者意外受伤等状况的出现。在安装箱3内可对称的设有多组行程锁止装置4,以提高本实施例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推销41为台阶形圆柱,所述推销41靠近所述开启盲孔74一侧的直径为d1,所述推销41靠近所述第二销孔82一侧的直径为d2,d1<d2;防止推销41从第一销孔75中脱落,提高本实施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所述推销41靠近所述开启盲孔74的一端为半球形,方便本实施例中推销41与对应的旋转扳手的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平台21上端面设有两组钩扣212;所述支撑平台21下端面装有多个悬挂支架213,在所述悬挂支架213上可拆卸地连接有所述配重装置24,更具体的是配重块242。本实施例对于力量较好的训练者,可在支撑平台21的下端面的悬挂支架213也可以设置少量的配重块242,训练者将脚部伸入钩扣212内,在训练者进行引体向上的过程中,支撑平台21通过钩扣212对训练者提供了向下的拉力,在引体向上的训练中实现科学负重锻炼,提高训练的安全性,节约了训练时间,利于提高训练成绩。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人机交互系统和安装在所述支撑平台21上的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与所述人机交互系统通信连接。训练者可通过重量传感器获得体重,冲击力等信息,重量传感器获得的数据上传至人机交互系统,不仅可以用来判断训练者的臂力等,也给训练服务软件开发者提供更多的设计想象空间,还可防止器材空转、用户摔倒等特殊事件的发生。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通过用户身份识别器或人机交互系统的sd卡/cf卡接口读取用户信息,可以快速识别训练者的信息,并能很方便地与训练者建立一一对应映射的关系,方便地实现信息传递、共享、反馈等功能。例如可以快速获得训练者的较佳助力大小,指导相应的训练。

进一步提高本实施例人工智能的特点,本实施例还安装有手部动作感应器、腿部动作感应器,手部动作感应器、腿部动作感应器检测的光电信号传送至人机交互系统,可将训练者的动作提升至两维,有利于帮助纠正训练者的训练动作,提高训练效果和成绩。

本实施例还包括语音播报器,语音播报器可提供实时语言提示和注意事项。

本实施例还包括有信号发射器、信号接收器,以太网或wifi传输接口,上述设置可将人机交互系统获得的信息发送至远程终端产品,如手机或者电脑,方便统计和记录,利于长时间使用本实施例对训练者获得训练效果的智能化统计,同时也方便数量较多的人需要进行引体向上测试的数据和结果的检测和统计,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改变了传统引体向上训练的“封闭式”模式,实现了训练的量化、科学化,使训练者更加能够长期坚持,快速掌握相关技能。通过相关训练服务平台的建设,可在人机交互系统获得的训练数据基础上,进行训练数据量化统计、挖掘与分析,推动科学训练行为普适模型的建设,为多元化的训练群体提供个性化的科学训练服务。

以上仅是本发明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按权利要求作等同的改变都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