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图玩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2830发布日期:2018-10-09 20:47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具有多个棋子体的拼图玩具,该棋子体具备拼图图案且可转动的设置在轴上。

技术背景

以往所公开的拼图玩具,将具备拼图图案且可转动的设置在轴上的多个棋子体旋转而进行拼图游戏。在日本专利特开6-190143号公报所公开的拼图玩具,设置有三个具有三个六面体棋子体的基台,基台能滑动地设置在横向上。并且,将基台沿横向移动时棋子体能够旋转,从而能进行拼图游戏。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日本专利特开6-190143号公报中所公开的拼图玩具上,基台沿横向移动时能够连续进行棋子体的旋转。因此,在进行拼凑拼图图案的拼图游戏时,特别是对幼小的儿童来说,有时棋子体的转动方向定位不顺利,会降低拼图游戏的有趣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是幼儿也能够愉快容易的进行拼图游戏的拼图玩具。

本发明所涉及的拼图玩具具有壳体主体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上的拼图轴。所述拼图轴具有:轴,其被设置为不能绕轴心转动;棋子体,其借助所述轴和棘轮机构沿所述轴的轴心方向设置多个,能够绕所述绕轴的轴心转动,在绕所述轴的轴心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拼图图案。

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容易的拼合棋子体的位置,所以即使幼儿也能愉快容易的进行拼图游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拼图玩具的正面侧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拼图玩具的背面侧立体图。

图3是表示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拼图玩具的把持部滑动,并使多个棋子体中的几个棋子体转动的状态的正面侧立体图。

图4是表示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拼图玩具的把持部滑动,并使多个棋子体中的几个棋子体转动的状态下,取下壳体主体的正面侧的上盖及正面侧的下盖的状态的正面侧立体图。

图5是表示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拼图玩具的把持部滑动,并使多个棋子体中的几个棋子体转动的状态下,取下壳体主体的背面侧的上盖及背面侧的下盖的状态的背面侧立体图。

图6是表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拼图玩具的左侧的轴构件及轴支撑构件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拼图玩具的棋子体的立体图,(a)为从上侧观察的图,(b)为从下侧观察的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拼图玩具的图3的viii-viii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拼图玩具1具备壳体主体10及多个棋子体30。拼图玩具1的游戏方法为:左手握住左把持部21a,右手握住右把持部21b,向箭头22a、22b所标示的壳体主体10的外方向拉,使棋子体30如图3所示转动,以此能进行拼图游戏。该拼图游戏有,例如,将各棋子体30的图案全部拼齐相同的图案,或用所有棋子体30形成一个图案的游戏。拼图完成后,将合上左右把持部21a、21b而回复图1的状态,从而能够限制棋子体30的转动。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设置有箭头22a、22b的一侧为正面或前面,其相反面为背面或后面,面向正面的左侧为左,右侧为右,在图1的状态中上侧为上,下侧为下。

壳体主体10中,上侧边缘及左右边缘形成为凸圆弧状,下侧边缘形成为大致直线状,上下边缘和左右边缘的连接部形成为角r状。壳体主体10的上侧及下侧是由被分为正面侧与背面侧的正面侧上盖11、正面侧下盖13以及背面侧上盖12、背面侧下盖14相接合而形成。在正面侧上盖11和背面侧上盖12的凸圆弧状的边缘部的上端部附近,形成有穿通正面侧上盖11和背面侧上盖12的孔部15。孔部15的正面侧及背面侧中,分别向下方成为凸出的圆弧状的凹部11a、12a分别形成在正面侧上盖11和背面侧12上而连通。在正面侧上盖11的正面形成有左右较长中间膨起的横长凹部11f。一方面,在正面侧下盖13和背面侧下盖14相接合的下端部形成有平坦面18,参照图2,将拼图玩具1立起来能載置于桌子上面等。

如图4所示,背面侧上盖12形成为大致壳状。在背面侧上盖12内部的左右方向的中央设置有圆筒形状的轴承12b,其轴心成为前后方向。在轴承部12b的左右形成有从背面安装螺丝16的深锪孔部12c。该深锪孔部12c所形成的部位为,在背面侧上盖12的内部轴心成为前后方向的圆筒状。并且,在背面侧上盖12的内部,从左右的边缘部分别向轴承部12b形成有平板装的导板12d。各导板12d与深锪孔部12c的下侧的一部分相重合而设置。

在背面侧上盖12的导板12d的下侧形成有相隔规定的间隔的底板12e。在背面侧上盖12的底板12e形成有:凹槽部12e1,其引导及限制后述的左右拼图轴移动构件20的滑动板23的支撑基部24在左右方向上的滑动移动;凹槽部12e2,其引导及限制支撑后述的拼图轴40的左轴41a及右轴42a的平板部41b1、45b1在左右方向上的滑动移动。

正面侧上盖11也与背面侧上盖12同样形成为壳状。在正面侧上盖11的内部,在左右方向的中央形成有圆筒状的插入轴11b。插入轴11b插入至背面侧上盖12的轴承部12b内。另外,在与背面侧上盖12的深锪孔部12c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固定螺丝16的螺丝孔凸台11c。并且,在正面侧上盖11的内部形成有与背面侧上盖12的导板12d、底板12e、凹槽部12e1、12e2相对应的导板11d、底板11e、凹槽部11e1、11e2。

而且,背面侧下盖14也形成为壳状,在其内部形成有与背面侧上盖12的轴承部12b、深锪孔部12c、导板12d、底板12e、凹槽部12e1,12e2相同形态的轴承部14b、深锪孔部14c、导板14d、底板14e、凹槽部14e1、14e2。而且,进一步相同的,在形成为壳状的正面侧下盖13的内部,形成有与正面侧上盖11的螺丝孔凸台11c、导板11d、底板11e、凹槽部11e1、11e2相同形态的螺丝孔凸台13c、导板13d、底板13e、凹槽部13e1、13e2。

拼图轴移动构件20分别配置在壳体主体10的左右两侧。拼图轴移动构件20为轴移动单元,其用于使在后面详细说明的3根拼图轴40内的左侧的拼图轴40向左移动,使右侧的拼图轴40向右移动。拼图轴移动构件20的移动构件主体21大致为壳状,在背面侧形成有大空间部。并且,移动构件主体21为把持部即左把持部21a和右把持部21b。另外,在把持部即左把持部21a和右把持部21b上设置有多个防滑的凹状的长凹部21a1、21b1,同时,形成有凹状的箭头22a、22b。并且,在移动构件主体21的正面侧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较长且中央鼓起的指勾凹部21a2、21b2。使用者把持住把持部即左把持部21a和右把持部21b,除大拇指之外的四根手指就能插入到移动构件主体21的背面侧的空间,大拇指勾住该指勾凹部21a2、21b2,就能切实的对拼图轴移动构件20进行把持和移动。

拼图轴移动构件20的上下端部形成为平坦状。在该上下平坦面上形成有块状的支撑基部24。并且,在支撑基部24的端部,从支撑基部24向内部延伸设置有滑动板23。滑动板23形成为平板状,在左右方向滑动自如的配置在正面侧上盖11、背面侧上盖12及正面侧下盖13、背面侧下盖14上的导板11d、12d、13d、14d和底板11e、12e、13e、14e之间。并且,各支撑基部24,由底板11e、12e、13e、14e的凹槽部11e1、12e1、13e1、14e1引导,同时,由凹槽部11e1、12e1、13e1、14e1的端部规定左右的移动限制。而且,在滑动板23上形成有凹槽部23a及卡合插入部23b。

壳体主体10设置有3根拼图轴40。在拼图轴40上设置有三个棋子体30,和具备轴即左轴41a、右轴42a、中央轴43a的轴构件41、42、43,和轴支撑构件44、45、46。图6表示左侧的轴构件41及轴支撑构件44。轴构件41中固定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长尺状的左轴41a,和在左轴41a的一侧端部的上侧端部上的轴滑动板部41b。如图8所示,左轴41a的外周形成有棘轮齿41a1。棘轮齿41a1有八枚齿。在左轴41a的另一侧端部的下侧端部形成有呈大致四方形状的固定部41a2。

在轴滑动板部41b上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稍微长的大致平板状的平板部41b1,使得左轴41a固定在一侧的左侧端部附近。在平板部41b1,外侧上面的另一侧的右侧端部,形成有以门状突出的卡合孔部41b2。并且,在与卡合孔部41b2相对应的轴滑动板部41b的平板部41b1上形成有用以在注塑时形成卡合孔部41b2的孔41b3。

轴支撑部44形成为和轴滑动板部41b大致相同的形状。也就是说。在轴支撑构件44上形成有与轴滑动板部41b的平板部41b1、卡合孔部41b2、孔44b3相同形状的平板部44b1、卡合孔部44b2、孔44b3。并且,在轴支撑构件44的平板部44b1的内侧的上面的、一侧的左侧端部附近设有形成有固定孔44a1的凸台44a,固定孔44a1用于插入左轴41a的固定部41a2。

如图4及图5所示,左侧的轴构件41、轴支撑构件44、右侧的轴构件42以及轴支撑构件45形成为同一形状,右侧轴构件42、轴支撑构件45与左侧轴构件41以及轴支撑构件44以上下相反的状态设置。在此,在图4中,关于在右侧的轴构件42以及轴支撑构件45上的,与左侧轴构件41以及轴支撑构件44上的平板部41b1、44b1及卡合孔部41b2、44b2相同的部位,作为平板部42b1、45b1及卡合孔部42b2、45b2附上符号。在各卡合孔部41b2、44b2、42b2、45b2,分别插入卡合拼图轴移动构件20的滑动板23上的卡合插入部23b。然后,平板部41b1、44b1、42b1、45b1分别在左右方向上移动自如地配置自在正面侧上盖11、背面侧上盖12、及正面侧下盖13、背面侧下盖14上的导板11d、12d、13d、14d和底板11e、12e、13e、14e之间。并且,平板部41b1、44b1、42b1、45b1分别被底板11e、12e、13e、14e的凹槽部11e2、12e2、13e2、14e2所引导,同时,被凹槽部11e2、12e2、13e2、14e2的端部规定左右的移动限制。这样一来,拼图轴移动构件20与左右外侧的2根拼图轴40相连接。另外,拼图轴移动构件20的支撑基部24的横向移动行程和,平板部41b1、44b1、42b1、45b1的横向移动行程被设定为相同。该行程量如后所述被设定为,当拼图轴移动构件20在移动到左右拉开界限时棋子体30才能转动。

而且,如图4所示,中央的轴构件43的中央轴43a与左轴41a、右轴42a为相同的形状。轴固定部43b形成于中央轴43a的一侧端的上端。轴固定部43b形成为门状,插入正面侧上盖11的插入轴11b。另一方面,在中央轴43a的下方侧嵌入轴支撑构件46以固定。在轴支撑构件46的另一侧的下方侧形成有两股状的固定部46b。在固定部46b的两股状的部位插入正面侧下盖13的插入轴13b。由此,中央的轴构件43及中央轴43a固定于壳体主体10。

这样一来,轴即左轴41a、右轴42a、中央轴43a在壳体主体10的上下方向上相互平行,且3根轴的轴心形成同一平面而设置。因此,轴即左轴41a、右轴42a、中央轴43a在壳体主体10上固定轴心周围而设置。而且,轴构件41,42即左右拼图轴40通过拼图轴移动构件20,能够向与轴即左轴41a、右轴42a、中央轴43a的轴心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左右方向移动。

图7(a)、(b)表示棋子体30。棋子体30具备大致四方筒状的棋子主体30a。因此,在棋子主体30a的外周面形成有呈四个平坦面的拼图图案面30a1。在棋子主体30a的一端侧的上端附近形成有与棋子主体30a的轴心正交,且和棋子主体30a的内周面相连接的大致板状的板部30b。在棋子主体30a的轴心周围,与板部30b的下面相连接,形成有大致圆筒形状向下方延伸的轴承部30c。轴承部30c的与后述的棘轮爪30d3对向的部位,在轴承部30c的轴方向开有凹槽。轴承部30c延伸设置至棋子主体30a的另一侧端的下端。在轴承部30c的外周侧的棋子主体30a的内侧形成有爪支撑部30d。爪支撑部30d设置有:形成为圆弧状的弹性部30d1;与该弹性部30d1的一侧端和棋子主体30a的内面角部相连接的连接部30d2;从弹性部30d1的另一侧端向轴承部30c突出的棘轮爪30d3。如此形成的爪支撑部30d延伸设置至棋子主体30a的下端。

如图7(a),(b)的虚线所示,在棋子主体30a的外周面的平坦的拼图图案面30a1形成有有动物或人物等的图案的拼图图案30a2。并且,拼图图案30a2,可通过印刷而成也可,若采用注塑成型时能够通过雕型而成型。

如此形成的棋子体30,使轴构件41、42、43的各轴即左轴41a、右轴42a、中央轴43a插入至轴承部30c中,沿各轴即左轴41a、右轴42a、中央轴43a的轴心p各配置三个,参照图8。此时,棋子体30,能够借助由棘轮齿41a1、42a1、43a1和棘轮爪30d3所形成的棘轮机构70,围绕轴即左轴41a、右轴42a、中央轴43a的轴心p而转动自如的设置。并且,在棋子体30的轴即左轴41a、右轴42a、中央轴43a在轴心p方向上移动时,通过上侧的棋子体30的上端边缘与正面侧上盖11及背面侧上盖12的下端边缘部相抵接而规定向上方的移动,下侧的棋子体30的下段边缘与正面下盖13及背面侧下盖14的上端边缘部相抵接而规定向下方的移动。

如此形成的拼图玩具1,能够以如下方法进行玩耍。如图1所示,从将左右拼图轴移动构件20合上的状态,握住左右把持部21a、21b向箭头22a、22b的方向的左右外侧方向拉出拼图轴移动构件20,移动至拼图轴移动构件20的移动界限时,左侧的拼图轴40与拼图轴移动构件20一起向左侧移动,右侧的拼图轴40向右侧移动。

拼图轴移动构件20在移动至左右的外方向的移动界限时,如图8所示,棋子体30,在左右方向相邻一侧的棋子体30的拼图图案面30a1向着正面(背面)的状态下,另一侧的棋子体30形成为能够转动。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的上段的三个棋子体30中,中央的棋子体30的拼图图案面30a1向着正面侧的状态下,左右两侧的棋子体30形成为能够转动。在中段的三个棋子体30,左右的棋子体30的拼图图案面30a1向着正面侧的状态下,中央的棋子体30形成为能够转动。

并且,棋子体30和拼图轴40的轴即左轴41a、右轴42a、中央轴43a被棘轮卡合,从而能够使棋子体30按每个规定角度定位而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按45度进行转动。因此,即使是幼小的儿童,也能容易决定棋子体30的转动方向上的位置,使得拼图图案30a2的拼凑图案等拼图游戏能更加快乐。

并且,如果所有的棋子体30的拼图图案面30a1朝向正面侧而棋子体30的转动操作结束的话,握住左右把持部21a、21b向与箭头22a、22b相反方向合上拼图轴移动构件20时成为图1的状态,棋子体30则不能转动。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本实施方式,可采用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棋子体30虽然具有4个呈平坦面的拼图图案面30a1,但不限于此,也能够具有球状或多个拼图图案面30a1。另外,拼图轴40在本实施形态中设置有3个,但能由1个以上的拼图轴40实施本发明。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幼小儿童也能够容易快乐的进行拼图游戏的拼图玩具。

符号说明

1拼图玩具10壳体主体

11正面侧上盖11a凹部

11b插入轴11c螺丝孔凸台

11d导板11e底板

11e1凹槽部11e2凹槽部

11f横长凹部12背面侧上盖

12a凹部12b轴承部

12c深锪孔部12d导板

12e底板12e1凹槽部

12e2凹槽部13正面侧下盖

13b插入轴13c螺丝孔凸台

13d导板13e底板

13e1凹槽部13e2凹槽部

14背面侧下盖14b轴承部

14c深锪孔部14d导板

14e底板14e1凹槽部

14e2凹槽部15孔部

16螺丝18平坦面

20拼图轴移动构件21移动构件主体

21a左把持部21a把持部

21a1长凹部21a2指勾凹部

21b右把持部21b把持部

21b1长凹部21b2指勾凹部

22a箭头22b箭头

23滑动板23a凹槽部

23b卡合插入部24支撑基部

30棋子体30a棋子主体

30a1拼图图案面30a2拼图图案

30b板部30c轴承部

30d爪支撑部30d1弾性部

30d2连接部30d3棘轮爪

40拼图轴41轴构件

41a左轴41a1棘轮齿

41a2固定部41b轴滑动板部

41b1平板部41b2卡合孔部

41b3孔42轴构件

42a右轴42a1棘轮齿

42b1平板部42b2卡合孔部

43轴构件43a中央轴

43a1棘轮齿43b轴固定部

44轴支撑构件44a凸台

44a1固定孔44b1平板部

44b2卡合孔部44b3孔

45轴支撑构件45b1平板部

45b2卡合孔部46轴支撑构件

46b固定部70棘轮机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