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语音健身器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45797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语音健身器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人类运动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语音健身器材。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健身器材是一种用于人类健身的器材,其在的人类运动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健身器材包括车体、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第一转轮、第二转轮、脚踏板、第一支杆、把手、第二支杆和车座,车体安装在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上,第一支座位于车体的首端,第二支座位于车体的末端,车体内部形成工作腔,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安装在工作腔内,第一转轮与第二转轮连接,第一转轮位于第二转轮的前方,脚踏板安装在车体上,脚踏板穿过车体并与第一转轮连接,第一支杆的末端安装在车体的首端,把手安装在第一支杆的顶端,第二支杆安装在车体的顶端,车座安装在第二支杆的顶端;现有的健身器材使用中发现,其使用时无法通过语音来调节骑行的阻力;而且其无法在音乐的律动下进行骑行;同时其无法测试使用者的心率,并且无法通过语音告知使用者心率的数值,没有实现智能化语音操作,导致使用局限性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语音来调节骑行的阻力;而且其能够在音乐的律动下进行骑行;同时其能够测试使用者的心率,并且能够通过语音告知使用者心率的数值,实现了智能化语音操作,使用局限性较低的语音健身器材。

本发明的一种语音健身器材,包括车体、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第一转轮、第二转轮、脚踏板、第一支杆、把手、第二支杆和车座,车体安装在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上,第一支座位于车体的首端,第二支座位于车体的末端,车体内部形成工作腔,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安装在工作腔内,第一转轮与第二转轮连接,第一转轮位于第二转轮的前方,脚踏板安装在车体上,脚踏板穿过车体并与第一转轮连接,第一支杆的末端安装在车体的首端,把手安装在第一支杆的顶端,第二支杆安装在车体的顶端,车座安装在第二支杆的顶端;还包括心率感应器、语音控制盘、电池、充电口、接收器和阻力装置,所述心率感应器安装在把手上,所述语音控制盘安装在第一支杆的顶端,所述电池安装在第一支杆的顶端内部,电池与语音控制盘电连接,所述充电口安装在第一支杆的顶端,充电口与电池电连接,充电口位于语音控制盘的下方,充电口的输入端设置有充电器,所述接收器安装在车体的内部,接收器与电池电连接,接收器位于第一转轮的前方,所述阻力装置的输入端与接收器连接,阻力装置的输出端位于第一转轮的前方,所述语音控制盘包括usb插口、显示屏、开关、语音口、传输器和系统盘,所述usb插口安装在语音控制盘的侧壁上,所述显示屏安装在语音控制盘上,所述开关安装在语音控制盘上,开关位于显示屏的下方,所述语音口设置在语音控制盘上,语音口位于显示屏与左侧,所述传输器安装在语音控制盘的内部,所述系统盘安装在语音控制盘的内部,系统盘与传输器电连接。

本发明的一种语音健身器材,还包括防压垫、伸缩带儿、卡口和水杯桶,所述防压垫放置在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的下方,所述伸缩带儿安装在脚踏板上,伸缩带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口,所述卡口设置在第一支杆上,所述水杯桶上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挂在卡口处。

本发明的一种语音健身器材,还包括移动装置、第一调节钮、第二调节钮,所述移动装置设置有两个,移动装置包括支架和滑轮,所述支架安装在第一支座上,所述滑轮安装在支架上,所述第一调节钮安装在第一支杆上,所述第二调节钮安装在第二支杆上。

本发明的一种语音健身器材,还包括储物箱,所述安装在车体的尾部,储物箱上设置有锁扣,所述锁扣的输入端设置有钥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设置,当说出“增加阻力”或者“减小阻力”后,声音通过语音口传给语音控制盘,语音控制盘接收信号并处理,然后将命令传输给传输器,传输器将信号传给接收器,接收器致使阻力装置工作,进而来调节骑行的阻力,因此能够通过语音来调节骑行的阻力;而且其能够将存有音乐的u盘插入usb插口,然后说出“听音乐”,显示屏上会显示所存储的音乐,之后选择播放的歌曲,因此可在音乐的律动下进行骑行;将手腕与心率感应器接触,感应器将信号传给语音控制盘,经过系统盘的处理后,显示屏上会显示心率的数值,同时会发出心率数值的语音,因此其能够测试使用者的心率,并且能够通过语音告知使用者心率的数值,实现了智能化语音操作,使用局限性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语音控制盘的详图;

附图中标记:1、车体;2、第一支座;3、第二支座;4、第一转轮;5、第二转轮;6、脚踏板;7、第一支杆;8、把手;9、第二支杆;10、车座;11、心率感应器;12、语音控制盘;13、电池;14、充电口;15、接收器;16、usb插口;17、显示屏;18、开关;19、语音口;20、传输器;21、系统盘;22、防压垫;23、伸缩带;24、水杯桶;25、卡口;26、挂钩;27、阻力装置;28、第一调节钮;29、第二调节钮;30、支架;31、滑轮;32、储物箱;33、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语音健身器材,包括车体1、第一支座2、第二支座3、第一转轮4、第二转轮5、脚踏板6、第一支杆7、把手8、第二支杆9和车座10,车体安装在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上,第一支座位于车体的首端,第二支座位于车体的末端,车体内部形成工作腔,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安装在工作腔内,第一转轮与第二转轮连接,第一转轮位于第二转轮的前方,脚踏板安装在车体上,脚踏板穿过车体并与第一转轮连接,第一支杆的末端安装在车体的首端,把手安装在第一支杆的顶端,第二支杆安装在车体的顶端,车座安装在第二支杆的顶端;还包括心率感应器11、语音控制盘12、电池13、充电口14、接收器15和阻力装置27,心率感应器安装在把手上,语音控制盘安装在第一支杆的顶端,电池安装在第一支杆的顶端内部,电池与语音控制盘电连接,充电口安装在第一支杆的顶端,充电口与电池电连接,充电口位于语音控制盘的下方,充电口的输入端设置有充电器,接收器安装在车体的内部,接收器与电池电连接,接收器位于第一转轮的前方,阻力装置的输入端与接收器连接,阻力装置的输出端位于第一转轮的前方,语音控制盘包括usb插口16、显示屏17、开关18、语音口19、传输器20和系统盘21,usb插口安装在语音控制盘的侧壁上,显示屏安装在语音控制盘上,开关安装在语音控制盘上,开关位于显示屏的下方,语音口设置在语音控制盘上,语音口位于显示屏与左侧,传输器安装在语音控制盘的内部,系统盘安装在语音控制盘的内部,系统盘与传输器电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当说出“增加阻力”或者“减小阻力”后,声音通过语音口传给语音控制盘,语音控制盘接收信号并处理,然后将命令传输给传输器,传输器将信号传给接收器,接收器致使阻力装置工作,进而来调节骑行的阻力,因此能够通过语音来调节骑行的阻力;而且其能够将存有音乐的u盘插入usb插口,然后说出“听音乐”,显示屏上会显示所存储的音乐,之后选择播放的歌曲,因此可在音乐的律动下进行骑行;将手腕与心率感应器接触,感应器将信号传给语音控制盘,经过系统盘的处理后,显示屏上会显示心率的数值,同时会发出心率数值的语音,因此其能够测试使用者的心率,并且能够通过语音告知使用者心率的数值,实现了智能化语音操作,使用局限性较低。

本发明的一种语音健身器材,还包括防压垫22、伸缩带23、卡口25和水杯桶24,防压垫放置在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的下方,伸缩带安装在脚踏板上,伸缩带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口,卡口设置在第一支杆上,水杯桶上设置有挂钩26,挂钩挂在卡口处;通过上述设置,防压垫可防止由于健身器材的重力而压坏地面,可以调节伸缩带儿来适应不同的脚型,水杯桶可以挂在卡口处,并且可随意拆卸,骑行者可以将水杯放置在水杯桶中,口渴时直接饮用即可,从而提高使用可靠性。

本发明的一种语音健身器材,还包括移动装置、第一调节钮28、第二调节钮29,移动装置设置有两个,移动装置包括支架30和滑轮31,支架安装在第一支座上,滑轮安装在支架上,第一调节钮安装在第一支杆上,第二调节钮安装在第二支杆上;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将把手的顶端向下压,压至滑轮接触地面,之后可将语音健身器材移动到所需的位置,旋转第一调节按钮可调节第一支杆的高度,从而调节把手的高度,旋转第二调节按钮可调节第二支杆的高度,从而调节车座的高度,提高适应能力,使用局限性较低。

本发明的一种语音健身器材,还包括储物箱32,安装在车体的尾部,储物箱上设置有锁扣33,锁扣的输入端设置有钥匙;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将手机、钥匙等贵重无品放置在储物箱中,然后锁上储物箱,更好的保护骑行者的财产安全,提高使用可靠性。

本发明的一种语音健身器材,其在工作时,首先调节把手和车座的高度,将水杯放置在水杯桶中,贵重物品放置在储物箱中,之后打开开关,然后使用者的脚踏在脚踏板上,调节伸缩带儿来选择合适限位口,之后双手握住把手,坐在车座上进行骑行或者站立骑行,之后说出“增加阻力”或者“减小阻力”后,声音通过语音口传给语音控制盘,语音控制盘接收信号并处理,然后将命令传输给传输器,传输器将信号传给接收器,接收器致使阻力装置工作,进而来调节骑行的阻力,然后可以将手腕与心率感应器接触,感应器将信号传给语音控制盘,经过系统盘的处理后,显示屏上会显示心率的数值,同时会发出心率数值的语音,还可以将存有音乐的u盘插入usb插口,然后说出“听音乐”,显示屏上会显示所存储的音乐,之后选择播放的歌曲,口渴时拿起水杯桶的水杯直接饮用即可,如果语音控制盘电量低,可通过充电口进行充电,使用完毕后,在滑轮的作用下将其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即可。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