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工具,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的医用下肢康复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院中下肢受伤的患者会需要锻炼工具来锻炼下肢的力量,使得恢复的快,但是现在用到的锻炼下肢的工具不方便调节锻炼需要的力度,不能根据患者的情况需要来锻炼,十分不方便,所以设计一种新型的医用下肢康复锻炼装置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医用下肢康复锻炼装置,伤者锻炼需要的力度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调节,十分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工具,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的医用下肢康复锻炼装置,包括本体、踏板、踏板轴、轴承、大齿轮、轴、小齿轮、阻动轮、胶垫、推板、轨道、弹簧、原板、螺纹、螺纹杆、旋钮、座椅、支撑杆和扶手,伤者锻炼需要的力度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调节,十分方便。
轴通过轴承活动设置在本体上,踏板轴与轴相连接,踏板与踏板轴相连接;轴有两个,其中一个轴上设置有大齿轮,另一个轴上设置有小齿轮,并且大齿轮与小齿轮相配合;阻动轮安装在轴上,并且位于轴的中间,胶垫设置在轴上;轨道有两个,安装在本体上,推板与轨道活动连接,并且推板与胶垫相接触,螺纹安装在轨道上,螺纹杆与螺纹螺纹连接,旋钮安装在螺纹杆上,原板的一端与螺纹杆相接触,原板的另一端与弹簧相接触,弹簧与推板相接触;座椅安装在本体上,支撑杆的下端与本体相连接,支撑杆的上端与扶手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医用下肢康复锻炼装置所述的大齿轮和小齿轮均有两个。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医用下肢康复锻炼装置所述的踏板上设置有防滑螺纹。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医用下肢康复锻炼装置所述的支撑杆的材料为不锈钢。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医用下肢康复锻炼装置所述的胶垫的材料为橡胶。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医用下肢康复锻炼装置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医用下肢康复锻炼装置,伤者锻炼需要的力度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调节,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医用下肢康复锻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医用下肢康复锻炼装置的主视图。
图中:本体1;踏板2;踏板轴3;轴承4;大齿轮5;轴6;小齿轮7;阻动轮8;胶垫9;推板10;轨道11;弹簧12;原板13;螺纹14;螺纹杆15;旋钮16;座椅17;支撑杆18;扶手19。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
下面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工具,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的医用下肢康复锻炼装置,包括本体1、踏板2、踏板轴3、轴承4、大齿轮5、轴6、小齿轮7、阻动轮8、胶垫9、推板10、轨道11、弹簧12、原板13、螺纹14、螺纹杆15、旋钮16、座椅17、支撑杆18和扶手19,伤者锻炼需要的力度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调节,十分方便。
轴6通过轴承4活动设置在本体1上,踏板轴3与轴6相连接,踏板2与踏板轴3相连接,使用者用脚踩动踏板2,踏板2带动踏板轴3运动,踏板轴3带动大齿轮5转动,传递到小齿轮7上,由于推板10的设置阻碍阻动轮8转动,所以使用者踩动踏板2时费力,起到锻炼康复作用。
轴6有两个,其中一个轴6上设置有大齿轮5,另一个轴6上设置有小齿轮7,并且大齿轮5与小齿轮7相配合;阻动轮8安装在轴6上,并且位于轴6的中间,胶垫9设置在轴6上,胶垫9起到增大摩擦力的作用。
轨道11有两个,安装在本体1上,推板10与轨道11活动连接,并且推板10与胶垫9相接触,螺纹14安装在轨道11上,螺纹杆15与螺纹14螺纹连接,旋钮16安装在螺纹杆15上,原板13的一端与螺纹杆15相接触,原板13的另一端与弹簧12相接触,弹簧12与推板10相接触,通过旋转旋钮16来调节螺纹杆15相对于螺纹14的相对位置,从而改变原板13的位置,使得弹簧的弹力发送变化,起到调节锻炼所需要的力度的作用。
座椅17安装在本体1上,支撑杆18的下端与本体1相连接,支撑杆18的上端与扶手19相连接,扶手19起到支撑作用,防止使用者锻炼是掉落。
具体实施方式二:
下面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大齿轮5和小齿轮7均有两个。
具体实施方式三:
下面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踏板2上设置有防滑螺纹,起到防滑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四:
下面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支撑杆18的材料为不锈钢,不锈钢的强度大,承力的能力强。
具体实施方式五:
下面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胶垫9的材料为橡胶,橡胶的耐磨性好,实用寿命长。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