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康复训练用升降阶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5843阅读:7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康复训练用升降阶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康复训练机械,特别涉及康复训练用升降阶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某些残疾、中风、偏瘫、脊椎损伤和需要术后恢复的病人来说,如能在治疗期间,坚持配合使用相应的康复器材进行康复训练,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康复时间。目前对于下肢康复训练,常使用康复训练阶梯。现有的康复训练阶梯多为无驱动,固定式。阶梯高度无法调整,患者因年龄、病重程度、身材大小迥异,所需训练的阶梯高度不一样,现有训练阶梯无法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的训练阶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康复训练用升降阶梯。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一种康复训练用升降阶梯,包括升降站立平台,升降站立平台上连接有升降装置,所述的康复训练用升降阶梯还包括位于前部的辅梯,升降站立平台的两侧与前部辅梯两侧之间均铰接有内连接梁和外连接梁,内连接梁和外连接梁平行,外连接梁位于内连接梁外侧,在辅梯到升降站立平台依次设置有多个阶梯,多个阶梯位于连接在升降站立平台与前部辅梯两侧的两个内连接梁之间,所述的多个阶梯中的每个阶梯两侧面均连接有两根水平方向的销轴,每个阶梯的侧面通过一根销轴转动连接在相应侧的内连接梁上,通过另一根销轴转动连接在相应侧的外连接梁上,在升降站立平台前后部设置有站立平台竖杆,站立平台竖杆上连接有短扶手,在辅梯上设置有辅梯竖杆,辅梯竖杆上铰接有长扶手,长扶手的后端与短扶手前端之间铰接,升降站立平台升起时,带动内连接梁和外连接梁的后端升起,内连接梁和外连接梁呈前低后高,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内连接梁和外连接梁上的阶梯随着内连接梁和外连接梁而升起呈逐步升高的阶梯状,升降平台降到最低处时,各阶梯随着下降呈平面状,进一步的,所述的升降站立平台上连接的升降装置为剪叉式升降机构,剪叉式升降机构采用电机驱动,进一步的,所述的阶梯数量为2-8个,进一步的,所述的阶梯数量为3个,进一步的,所述的阶梯上铺设有阶梯板,所述的阶梯具有斜向后的前端面,进一步的,在升降站立平台前后部设置的站立平台竖杆上设置有高度调节装置,短扶手连接在高度调节装置上,在辅梯竖杆上也设置有可调高度连接件,长扶手铰接在可调高度连接件上,进一步的,所述的辅梯包括一前低后高的斜坡面,斜坡面后一体连接有一平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康复训练用升降阶梯可以根据患者康复情况调整阶梯训练高度,升降阶梯降至最低位可作为训练平衡杆使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升起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降下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阶梯与内外连接梁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实例。这些实施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阐述,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中的方向定义为:辅梯为前,升降站立平台为后,辅梯中间为内,向两侧为外。附图中各标记为:1:升降站立台;2:辅梯;3:内连接梁;4:外链接梁;5:剪叉式升降机构;6:站立平台竖杆;7:短扶手;8:辅梯竖杆;9:长扶手;10:阶梯;11:阶梯板;12:可调高度连接件;13:斜坡面;14:平面;15:高度调节装置;202:销轴一;203:销轴二。如附图所述,一种康复训练用升降阶梯,包括升降站立平台1,升降站立平台1上连接有升降装置,所述的升降站立平台上连接的升降装置为剪叉式升降机构5,剪叉式升降机构5采用电机驱动,剪叉式升降机构较为稳定,适合康复训练用,除了剪叉式升降机构外,齿轮齿条升降机构、气囊梳式升降机构等均适用于本申请的升降阶梯,所述的康复训练用升降阶梯还包括位于前部的辅梯2,升降站立平台1的两侧与前部辅梯2两侧之间均铰接有内连接梁和外连接梁,图中3、4所示为一侧的内连接梁、外连接量,本申请升降阶梯两侧的结构相同,内连接梁3和外连接梁4平行,外连接梁4位于内连接梁3外侧,在辅梯2到升降站立平台1依次设置有多个阶梯,10所示为一个阶梯,多个阶梯位于连接在升降站立平台与前部辅梯两侧的两个内连接梁之间,所述的多个阶梯两侧面均连接有两根水平方向的销轴,多个阶梯的侧面通过一根销轴转动连接在相应侧的内连接梁上,通过另一根销轴转动连接在相应侧的外连接梁上,如图4所示,202为销轴一;203为销轴二,阶梯10侧面通过销轴一转动连接在内连接梁3上,通过销轴儿203转动连接在外连接梁4上,阶梯10、内连接梁3、辅梯1和外连接梁4组成四杆机构,图3为其四杆机构的原理示意图,此四杆机构中杆100与杆102长度相等,杆101与杆103长度相等,组成平行四杆机构,特别说明的是,图3是其原理示意图,杆100、杆101、杆102、杆103只是为了解释上述构件组成的平行四连杆的连线,在本装置中并非实际存在构件。在升降站立平台1前后部设置有站立平台竖杆6,竖杆上连接有短扶手7,在辅梯2上设置有辅梯竖杆8,辅梯竖杆8上铰接有长扶手9,长扶手9的后端与短扶手7前端之间铰接,升降站立平台1升起时,带动内连接梁3和外连接梁4的后端升起,内连接梁3和外连接梁4呈前低后高,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内连接梁和外连接梁上的各阶梯随着内连接梁和外连接梁而升起呈逐步升高的阶梯状,升降平台降到最低处时,各阶梯随着下降呈平面状,,所述的辅梯包括一前低后高的斜坡面,斜坡面后一体连接有一平面,降到最低位时与辅梯平面、各阶梯上的阶梯板所处高度相同,患者可以当平衡杆使用,所述的阶梯数量为2-8个图中示出阶梯数量为3个,所述的阶梯上铺设有阶梯板11,所述阶梯10的具有斜向后的前端面,这时为了升降和温度考虑所涉及,阶梯10可以没有前端面,只有上平面及两侧面也行,在升降站立平台前后部设置的站立平台竖杆上设置有高度调节装置,短扶手连接在高度调节装置上,高度调节装置可以为:站立平台竖杆为空心管,在空心管中插设杆件15,杆件16与空心管16之间设置锁紧螺栓16,短扶手连接在杆件15上,在辅梯竖杆上也设置有可调高度连接件,长扶手铰接在可调高度连接件上,高度连接件可参考站立平台竖杆上设置的高度调节装置,这个很容易实现,为本领域的工作常识。

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士可清楚地了解,在不脱离上述申请专利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修改,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且本实用新型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实例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